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你身边是否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忠诚、敬业,做起事来勤奋主动,但往往事倍功半,总也做不到点子上?症结何在?
忠诚、敬业、服从、勤奋仅仅是态度,准备却是方法。只有准备才能减少差错,倍增效率。因此,现在就树立准备的理念,将它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行为准则。
是的,准备是一种可以立即体现管理效果的理念,因为——一个善做准备的人,是差错最少的人;一个善做准备的主管,是效率最高的主管;一个善做准备的企业,是前程远大的企业。
书评
书的作者6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做过大学教授,到美国后创办了第一份华文报纸,创办了国际集团公司。《准备赢得一切》不仅是对罗文精神的形象阐释,同时也可看做是作者对个人成功经历的另一种表述。
上帝把奖励发给谁?
——读周绪庚先生《准备赢得一切》
目前的图书市场上,有关职场志、企业管理的书藉可谓汗牛充栋,每一个有志于了解现代企业发展,学习一些职场实际经验提升自己的人,都渴望从书藉里获得“真经”。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逛书店时都有相似的经历——难免要在名目繁多、眼花缭乱的书堆面前举棋不定。从类似《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这样的重头“经典”,到《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再到各类发奋励志、鼓吹成功的小册子,图书市场良莠不齐、菁芜杂陈。想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又怎一个“难”字了得?而在这方面,周续庚先生所著的《准备赢得一切》,是一本深入浅出、活泼生动、对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都颇有教益和启发性的好书。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将来主人/必定是我们……”这是一首鼓舞青少年理想主义的歌曲,于上个世纪5、60年代广为传唱。如今我们来读《准备赢得一切》,便知道这世界已经沧海桑田了。然而,“准备”二字并没有因为这世界的变迁而失却了它的重要性!诚如这本书的序言所说:“本书第一次将‘准备’这个概念上升到管理理念的高度。以此为视角,着重探讨‘准备与效率’的问题,即员工和管理者如何通过准备成为一个高效的执行者”。如果成功是上帝对某类人的奖励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分析出太多成功的条件,诸如勤勉、敬业,诸如机遇、偶然性等等,但是在这本书的框架里,没有什么因素能比“准备”更为根本更为核心的了。谁配得到上帝的奖励?毫无疑问,只有那些准备好了的人。
著名的《致加西亚的信》早已是职场上尽人皆知的必读宝典,“罗文精神”这是现代企业的绝对精神——“美国总统麦金利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大多数的阐释者和读者都领会了其中关于“执行”的涵义:不问任何愚蠢的、带有先决条件的问题,不打折扣、不推三阻四,而是坚定地去推进执行。可是在《准备赢得一切》中细读这个故事,读者就会发现,本书作者对“罗文精神”的讲述与强调同阿尔伯特·哈伯德并不完全相同。在《准备赢得一切》这本书里,“准备”并不是对局部条件的强调,也不是对某种盲目盲从的绝对精神的倡导。套用一句大家经常说的话:它不是在技术层面上做文章,而是对一种精神的提炼。这种精神当然需要很多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做保证,但是从“准备”到推进实施,获得成功的奖励最终必然要诉诸人的素质与信念。而这也正是包括职场员工在内的所有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当然,“准备”并不必然导致成功。在逻辑上说,“准备”只是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我相信,一定有太多做好了准备的人没有获得他们向往的成功,他们以自己默默无闻、艰苦卓绝的努力给那些极少数成功的人做了坚实的分母;同样的道理也让我坚信,那些极少数成功的分子,没有一个不是做好了毕生的准备去等待和迎接机会的垂青。假如进入一座殿堂的必要条件是穿好西服打上领带,而这座殿堂什么时候开门却没有人能够预知。那么你所能做的是什么呢?你只能按照要求穿戴整齐守候在门口。可以想象,有太多的人因为穿戴不够整齐不被充许入内,更经常的情形是,在你守候了大半辈子觉得辛苦觉得拘束觉得沉闷时,难免会脱下西装解开领带放松那么一会儿,可就在这时,大门突然开启让你一下子措手不及举止失当,你就因此痛失良机。这里的教训是:对于一个追求成功渴望成功并且有可能成功的人来说,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了不再需准备的时候!你要切记,人的一生都在“准备”之中。
与《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这样的企业管理经典相比,《准备赢得一切》只是一本“小书”,然而,它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却是前者不能覆盖与替代的。在我有限的企业管理书籍阅读经验里,《基业常青》堪称是最好的几本书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基业常青》是写给老板们看的书。它从里到外都高悬着高级管理者的视角和立场。而《准备赢得一切》可以看作是写给普通员工的书,它朴素而亲切,生动而透彻,在你通向职场成功的道上帝并不是一个随时济困扶穷的老好人,他有一幅严厉得近乎残酷的心肠,他的奖励只发给那些用一生做准备的从不懈怠的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福民
今年流行的成功秘诀:“准备”就能赢
——评《准备赢得一切》
数年前,《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轰动一时,成为商海职场热门图书,一时洛阳纸贵。现在,《准备赢得一切》这本书出版,可以预见肯定会成为职场受欢迎的读物。谁都知道“准备”重要,中国传统这方面的古训俗语就多得很,诸如“磨刀不误砍柴工”,“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类,做什么事都要先做好准备,甚至要早早做好准备。现代的教诲则是“不打无准备之战”。仓促上马,没有不败的。这些都属于老生常谈,人们早已耳熟能详。问题就在于,真正要听进去,而且又知道怎么做的,怎么去做准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这个世界上就都是成功人士了。这本书不只是讲道理准备如何重要,而且同时在教你怎么准备。
这本书是对罗文精神的生动阐释。罗文的故事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在美西战争期间,一个士兵接过美国总统的信,在不可想象的情形下,把信送到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手中。罗文能做到这一点,正在于他平时善于做好准备。这个故事经由阿尔伯特·哈伯德在一篇题为《致加西亚的信》的小文章中讲述而传遍全球。无数的企业管理者认为,《致加西亚的信》能够给自己的团队得要的启示。甚至军事院校也把这篇文章编成教材,政界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现总统布什,在1998年读过小册子后赞叹道:“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现在,作者周续庚先生也是运用罗文的精神作为他的思想的启示,写作这本书,对现代企业和职场的奋斗竞争,提出了最有针对性的方案。
作者周续庚显然是有资格来谈的这个问题,这个曾经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才子,现在是美中国际集团公司的领导人。长期从事美中之间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工作,被誉为从事美中交流的民间大使。周续庚显然不只是有很好的文笔,更重要的商海职场磨炼,使他对现代企业精神有深刻而精湛的理解,他紧紧扣住现代企业强烈的竞争关系来论述“准备”问题。有准备就能在现代企业和人事竞争中赢得一切,无准备就必输无疑。不管是对现代企业,还是对于进入职场的员工来说,我们正处于这样的时代——正如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的那样:不是比谁做成功的事情更多,而是比谁犯的差错更少。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这些阐述都极富有启示录。
这本书不是以论述方式讲大道理,也不都是警句格言,而是非常生动的案例分析。现在时髦而受欢迎的MBA教学都是案例分析,与其花费几万元或几十万元读一个速成的MBA班,不如花十几块钱买这本书看看,肯定是又生动又是有收获。作者选择的案例都很有代表性,都是国际大公司,如微软、IBM、麦当劳、克莱斯勒、诺基亚、爱立信、韩国三星、王安电脑……等,也有中国人熟悉的本土公司,如联想、TCL、巨人、秦池……等等。作者的分析具体生动,引人入胜,把深刻的道理融入那些实战事例。都认为微软的比尔·盖茨是IT行业的天才人物,但殊不知他是经过耐心的准备才步入个人计算机行业,到今天为止,盖茨时常说,一个公司要垮下去,只需要18个月。依然是枕戈待旦,时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诺基亚在2000年3月飞利浦芯片公司遭遇火灾的情形下,能胜过爱立信,就是于诺基亚做好精心准备,把工作做在前面。相反,爱立信则在芯片供应不足的情形下失去了市场份额,终至于败北。韩国三星原来不过是二三流的公司,是廉价货的代名词,但三星会长李健熙提出了“学习”与“准备”的发展策略,三星才成就为一流的受人尊敬的电子产业的龙头企业。三星在中国的手机研发和销售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手机行当,日本所有手机产商几乎无法与三星相提并论。中国本土最成功的“准备”案例是“联想”,联想之所以能在2004年成功收购IBM的个人PC业务,就在于联想长期励精图治,有精心而长远的准备。相形之下,不少国内本土企业,就缺乏良好的“准备”精神,随波逐流,投机取巧,好大喜功,不自量力,结果遭遇失败,这些教训值得记取。
这本书当然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