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咨询商-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的问题是,他们李家要如何才能摆脱被扣上一个意图谋反的罪名?

李世民问的很隐晦,他其实真正想要问的是:目前李家举旗造反的话,是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刘志记得李渊起兵是在大业十三年,也就是617年,四年之后,那个时候隋朝的版图上已经硝烟遍布,战火弥漫,而且经过三征高句丽失败的沉重打击之后,大隋的国力和军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在613年,也就是今年,虽然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布全国各地,也曾出现了像杨玄感这样的贵族反叛,但是他们在隋军的眼里都算不上是最大的威胁,杨广手中依旧有近百万军队可用,只要他不主次不分,毅然决然的继续自己的征服高句丽的计划,不对,是吓服高句丽的计划,而是将精力都用来对付国内的起义和叛乱,那么什么王薄、窦建德、卢明月、孙祖安等人都不足为惧,农民军起义的局限性就在于他们的目光较差,而且武器装备后勤补给都不行,隋朝的军队可以说是中世纪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盛唐时期的唐军还要强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隋朝时曾出兵攻打吐谷浑,两次征战吐谷浑之后,吐谷浑被打的奄奄一息,几近亡国,而隋军也将从吐谷浑手中夺过来的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相当于汉武大帝讨伐匈奴,从他们的手中抢回了河套走廊的意义一样重大,彻底的化解了悬在关中地区头上的一把利刃。

而唐朝呢?唐军和吐蕃之间的冲突从唐朝建立一直到唐朝灭亡,在接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面摩擦不断,纷争不断,但是唐军却没能像隋军那样屡战屡胜,而是像曾国藩的湘军一样屡战屡败,一开始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他自忖和吐蕃硬拼不划算,吐蕃的地盘地势又高,土地也很贫瘠,拿下来意义不大,而且唐军也无法再高原上跟吐蕃交战,因此采取和亲的方式将吐蕃拖住,这一举措换来了三十年的和平,到了唐玄宗期间,好大喜功的李隆基决定从不断侵犯边境的吐蕃人的手中夺回被占据的吐谷浑旧地,于是双方之间爆发激战,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结果在安史之乱中,趁着唐军羸弱之时,吐蕃人出动大军,攻占了当时的首都长安城,从中原地带掳走了将近一百万人口,吐蕃是奴隶制社会,所以这些人都成为了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知道他们死去,死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隋军的战力强横,不要说是普通的农民起义军了,就算是像杨玄感这样经过精心筹划组建的拥有和官军一样装备的军队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这个时候起事似乎也并不是什么上上之策。

不过刘志却知道一个炀帝心中的秘密,这个秘密对于李世民一家来说就像是救命的稻草一样,可以挽救他们于危难。

片刻之后,小童从屋子里面走了出来,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是李世民这个时候心里却十分的着急,远不如他刚刚上山来的时候那样从容淡定。

“怎么样,你们阁主怎么说?”

见到小童出来之后,李世民急忙迎了上去,张嘴就问,亟不可待。

“公子稍安勿躁,我家阁主已经将您问的问题的答案写下来了,放在了这个锦囊之中,公子请收好!”

小童奉上手中的托盘,里面放着一个紫色的锦囊。

李世民接过锦囊,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脸上先是疑惑,继而惊讶,最后才眉头舒缓,似乎是弄懂了刘志的意思。

他对小童拱手说道:“请你转告你家阁主,就说我李世民承蒙他的恩情了,若是日后用需要用得着我李世民的地方,只管打声招呼,李世民一定鞍前马后决不推辞!告辞!”

说罢毅然转身,上了战马,挥动马鞭,疾驰而去,这山势险峻,道路虽是青石铺成,但是上面却有不少的青苔露水,他的胆子倒是不小,居然敢纵马疾驰,也不怕掉进深渊摔的粉身碎骨。

“锦囊给他了吗?”

刘志从阁中走了出来,对小童说道。

“给了,他看起来很急迫的样子,马上就离开了!”

“恩,知道了!”

刘志看了看李世民离去的背影,微微一笑,自己这可是又给杨广一个好机会,帮助他去完成自己心中的夙愿了,有了这个动手的借口,只怕这第二次的东征高句丽,他只怕是不会再去了吧?

刘志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对什么高句丽有好感,他最恨高丽棒子了,一个个心胸狭隘,自私自大,抢别人的额东西还不害臊,硬要说成是自己的,恨不得全宇宙的东西都是他们的,对这样的人他巴不得他们都死绝了才好,无论南边的还是北边的,都不是什么好鸟。

但是隋炀帝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是这个人的心却不在于征服高句丽上面,在他的胡乱指挥之下,隋军别说是征服高句丽了,就算是不自己全军覆灭都是好事了,与其让隋炀帝将中原的大好儿郎来到辽东去送死,让高丽棒子刷人头,最后还在自己的历史书上吹嘘:瞧啊,我们高丽人多么多么伟大,打败了你们中国人几百万的军队,整个东北,不对,大半个中国都是我们高丽的土地!

第十八章 李渊起兵

太原城中,李渊一家人着急的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卧不安。

世子李建成道:“父亲,二弟去了这么久,到现在还没有消息,那宇文述的大军已经度过了太行山,昨日刚刚过了井陉关口,距离太原只剩下两日的路程了,要是世民他再不会来的话,只怕是我们····”

李建成的话音未落,三子李元吉道:“都怪那个什么琅琊阁,非要多管闲事发什么琅琊榜,还将四弟写成赵王,这不是暗讽我们有谋反之心吗?父亲您为何派二哥还要去那什么琅琊阁,依我看,我们既然已经无路可走的,就干脆揭竿而起,反正都是一个死,倒不如轰轰烈烈的硬拼一次!”

李渊心里烦闷,见李元吉在一旁喋喋不休,不由心中大怒,对他吼道:“拼、拼、拼,你就知道拼命,你知道宇文述有多少人吗?我告诉你,五万人,是五万大隋最为骁勇的骁果军,你叫我拿什么去跟他们拼?

李元吉本想反驳几句的,但是看见自己大哥建成在不断的对自己眼神示意,让他不要出言顶撞父亲,他这才咽下了想的话。

而这时,一直没话的李元霸突然道:“父亲,你不要担心,有元霸在,无论是谁,也休想伤害父亲你的一根汗毛!”

李渊心里一暖,还是自己的这个幼子像话,知道体贴自己这个当爹的,虽然他一人肯定抵不住千军万马,但是他一向痴痴呆呆的,所的话都是肺腑之言,绝对没有像其他儿子那样真真假假,令人分不清真假的话,所以李渊很是欣慰。

“元霸,饿了吗?走,我们去吃好吃的!”

李渊心中烦闷,决定出去透透气,他不想带着自己的长子和三子,带着他们只会让自己心烦。

“好啊!好啊!元霸要吃好多好吃的!”

李元霸一听见李渊要带他去吃好东西,马上咧开嘴,呵呵傻笑起来。

他今年只有十三岁,看起来十分瘦弱,又矮又黑,叫人喜欢不起来,不仅如此,他的智力水平也跟不上他的年龄的增长,十三岁了智力水平跟一个五六岁的孩差不多。

看着父亲带着元霸走了出去,李建成微微叹了一口气,李元吉愤愤的道:“大哥,父亲他这样信任二哥,你可要提防,二哥一向喜欢结交江湖朋友,手底下隐藏的实力究竟有多大,你我都不知道,老实,我很担心啊!”

李元吉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表现的很担心,李建成并不似他这样悲观,他宽慰道:“二弟心性如此,喜好结交天下英豪,这原也不是什么坏事,三弟就不要太担心了,世民手中的力量,不就是我们李家的力量吗?眼下我们还是先想一想该怎么样度过目前的这个难关再!”

两人完,便听见外面院子里面传来了李元霸兴奋的声音:“二哥你回来啦,有没有给元霸带好吃的呢?”

李建成心中一喜,道:“二弟回来了,走,我们出去看看吧!”

两人走出院子,就连李世民跪在地上对李渊道:“孩儿幸不辱命,前往那琅琊山上的琅琊阁,向琅琊阁的阁主求到了一个锦囊,上面写着破解我们眼前困局的方法,父亲请过目!”

罢便举起一个锦囊,将他递到头顶,李渊接过锦囊,又让李世民起来,而李元霸则开始缠着李世民,向他讨要吃的。

李渊打开锦囊看了几眼,眼中精光四射,神色变得坚毅起来,“好,既然名震天下的琅琊阁主都劝我举事,那我们还等什么!”

李建成之前大吃一惊,不明白这锦囊上面到底写着什么,怎么会父亲看了这锦囊里面的内容之后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他本来在李世民回来之前就给李渊陈述了很多种当下可以做出的选择,其中有一条就是立即起兵,但是但是李渊并不同意的,因为他觉得河东之地背靠塞北,南临黄河,起兵之后难有周转立足之地,一旦起兵他们就如浮萍一般毫无根基,据守太原显然是十分不现实的,而且宇文述的五万大军就在路上,李渊手中只有八千多士卒,大多还是郡兵,战斗力远远比不上骁果军,所以他才显得举棋不定,不敢轻易举事。

“父亲,这锦囊上写着什么?”

李建成见李渊看了这个锦囊上的内容之后便态度大变,因此好奇起来。

李渊什么都没,就将锦囊交给了他,让他自己看。

李建成连忙拆看,之间上面这样写着:举国东征,皆因关陇,六镇之乱,犹在心头,成也关中,败也关中,李唐之望,只在西京!

李建成心中一惊,这人果然大才,短短一句话,便将隋炀帝心里的想法全部概括了出来,他倾举国之力,率军东征高句丽,是为了接机消除关陇的实力,以化解他迁都洛阳之后,引起关陇一带贵族的不满,借此削弱甚至是彻底解决自六镇之乱以来历朝历代的心腹大患了。

李渊被封为唐国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