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着重于有根据的技术分析。最近我的一段有趣经历正表现了我的这一做法。香港一家大
的投资公司研究部主任给了我一些股票价格图表并征求我的意见。“你会买入还是卖出这只股
票?”他问道〃您估计这只股票价格会有多大变动幅度?”我的回答简单而直接了当:“我不知
道。”这位先生很顽固并坚持提出这一问题。我做出了同样的回答,但更加详细了:“我认为
如果只依靠单一的价格图表,而没有进一步的信息或技术性研究,没有人能够给你一个可靠
的答案。”然后我又继续告诉他如果我要试着分析这一图表所需要的更多的信息及研究。
“这真是太有趣了,”他说道,“你知道吗,我曾经把这同一份图表送给至少六位其他的
经纪人和分析专家看,他们中每一个都给了我一个十分确定的或买入或卖出的回答,有的人
甚至给出了买入卖出的价格目标。更有趣的是,他们的交易年数加总起来也不如您的交易年
数多。”我所能说的只是:“这并不奇怪;这正是我所预料到的。”
大约70年前,杰西·利沃默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他是这详的描述的:
一天晚上我参加一个晚宴,坐在一位男士身边。这位男士听说我在华尔街工作。在交谈
中,他问我是否能告诉他怎样才能在股票交易中很快就赚到钱。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
问他从事何种职业,他说他是个外科医生。然后我问他是否可以告诉我怎样才能在外科手术
中很快赚到钱。
我们一直被迫紧紧抓住地这样一个主题,即市场新闻(故事、闲聊和小道消息)与实际的
市场行为之间的独特关系。我们看到过许多次这种情形。每当公司宣布一些具有看涨因素的
消息,如增加红利、收益提高或者是一些收购行为等,人们便蜂拥而至买入股票。然后,过
了几日相对有力的行情之后,股价又全面回落,那些听到看涨消息而最近期买入股票者承受
着巨大损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这些消息难道不预示着行情看涨吗?也许答案在于下述
事实:由于那些“内幕人士”,即知道即将公布的通知内容的那些人在这一看涨消息为公众所
知之前已大量买入该只股票。从而使股价已有了一个阶段的上涨。然后,当通知公开以后,
公众涌入买股。那么你认为是哪些人为这种(无根据的)买入提供股票的呢?不是别人,正是
那些在消息公开之前就已提前积累该只股票的内幕人士。
投资者在这种情形下如何保护自己呢?毕竟在市场变动之切,他也许并不相信这一消息。
当然如果在买入股票之前他能够不怕麻烦地看看市场行情的话,他将会发现在公告发出之前
市价已上涨了一段时间。基于预期看涨消息的大幅价格上涨(至少内幕人士是这样预期的)为
这些内幕人士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们把持有的大额多头股票在一个行情全面上涨的市场上抛
出。毕竟把大额多头般票在疲软市场抛出不是什么乐趣。当然, IBM股票买入者首先经历了
这种情形,那是自1987一1993年这段漫长的时期,股价从175。00跌至40。00。无数次咨询
服务和经纪公司推荐买入该股票,只不过是使股价毫不留情地继续下跌长达6年多。
糖市场也表现了市场消息与市场行为之间的独特关系。善于思考的投资者都应对每一次
市场变动之后的消息散布方式加以研究。在1985年中期一个很长的熊市段,糖价最终就处
在2。50的水平上,这种股价下跌往往都有各种类型可以想见的看跌消息相伴。但当市场最
终呈反向变动时,看跌的消息又被放回抽屉里、而各种看涨消息却突然而至,广为传播。1987
年1月26日,在相当长的糖价上涨200点之后(相当于以600保证金为基础的每份合同升值
92240),华尔街日报写道:
据报道,苏联是世界上精炼糖的大买主,这使得糖期货价格的上涨得到延长……分析家
称莫斯科已购入50万至70万公吨原糖……另一位分析家称苏联可能会更多地购入糖。可能
有100万吨。分析家还称,据报道巴西利亚将取消1988年或1989年出口75万至150万吨
原糖的合同,而古巴的收获和加工蔗糖的公司遇到了困难这些也使糖价上浮。分析家还说。
巴西利亚的酒精生产要消耗糖,糖的国内消费提高,而且有迹象表明干旱可能会使作物减产,
从而使供给紧张。
分析师们在市场行情上涨之后,看来是“得意洋洋地展示”着他们所能想起的每一条看
涨消息。但你完全可以肯定,在股市的某一次大幅下跃之后,这些“消息”又会突然完全变
成看跌的了。
人们一定会奇怪地想知道这些“知识渊博”的分析家们到底是谁,他们似乎在每一次行
情变动的事实之后都能对市场行为加以解释,但他们似乎从来不能知道应提前做些什么。事
实就是如此。应牢牢记在脑子里的最突出的几点是: a)市场价格波动,和 b)在每一次重要
的价格变动之后,分析家和评论家们就开始为刚刚发生的市场变动提供完善的看似有理的解
释。许多善于思考的观察者认为。所有这些所谓的消息、场内闲聊和谣言,看起来都象是一
些职业或机构操作者随便编出来的,以便把尽可能多的轻信的交易者弄糊涂而去持有守不
住的、反市场趋势的头寸。
应该有一种办法能够避免被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陷阱套住,这种方法确实存在。机敏的
操作者会忽视各种谣言、闲聊之话以及各种常见的市场消息。他的注意力将始终集中在与
每一市场相关的真实技术因素上,始终注意那些最适于他,也最适于其投资或交易类型的任
何一种约束策略和风险控制技术。他不会忘记那句古老的华尔街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8章 为什么说不存在“坏”的市场
一位职业交易员写给我的一封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信中涉及本章的主题。
我们听到过许多抱怨的话,说在当期市场交易非常困难。当交易者们所使用的技术和计
算机系统显示出趋势“反转”时,当然,大多数交易者很快会根据“新趋势”持有头寸,但
这时市场又突然再次逆转,向相反方向变动。看起来坏行市是不断重复涌现的。而且其发生
的额度在增加。交易者在这种情形下。该如何做呢?
这类情形许多交易者都曾经历过,他们变得很迷惑,很想知道如何对付这些“坏”市场。
当一个投资者赚钱时,他会把这种成功归于技巧、超人的敏锐和聪明的时机选择。但一旦他
遭受损失,他往往这样开脱:市场很可怕,波动过大而且变动频繁。投机者往往忽视或否认
交易遭受损失的真实原因。
为什么我们不敢承认我们在市场趋势判断上、交易时机选择上、止损指令或市场对策上
犯了错误呢。只有坦率地承认这些,才能真正发现我们是在哪些地方以及是如何犯了错误的,
才能知道如何在以后避免这些错误。
期货市场的一个普遍的事实是,除了一些偶然的、不常见的较短时期外,整个市场及价
格走势本身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也说不上是正确还是错误,而是交易者本身的好与坏,或更
具体地说,是交易者本身的正确与错误。这一普通评论也许可以适用于50个世纪以前商品
交易刚开始的时候了。即便在那古老的年代里,那些赢家也很可能称市场为“好市场”,而那
些输家称之为“坏市场”。
事实上,在一个变动频繁而随机出现的趋势下,会有各种不曾料到的逆行,然后又是认
一个逆行到另一个逆行,此时,坚持有约束的客观的策略比任何其它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了。我们都曾一次又一次地遭受价格波动上的损失,但重要的是不要被这类情形弄得灰心丧
气或者不再果断行事了。
在1993年大部分时间里,尽管我尽最大可能地坚持“按规则”操作,但我还是在所持
有的大量 NIKKEI期货头寸上失败。在1993年4月至9月这段时间,我卖空了一笔3月份
XIKKEI期货,期望市价暴跌。我本该注意,但却忽视了当时的市场正被锁在一个横向市场上,
价格波动被束缚在20000和21500的范围内。在我几次尝试想跟上趋势而失败后——现在回
想一下,我当时未能跟上趋势并不奇怪,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趋势可以追随,或说得更准确
一些。趋势是一个横向市场,我本该在横线上等待——不管怎样,到了10月中旬,我早已
看厌了报表上到处可见的红宇,于是为安全起见我选择在横线上持有 NIKKI头寸,不参与交
易,那时恰好就在整个市场最终暴跌之前不久,是1993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只是在一
个很短阶段,从20000跌至16000,而我在横线上难以置信地看到了这一切(可参见图6一 l)。
然而,在这些令入垂头丧气的困难时期,总是有许多头脑清晰而有约束力的操作者的帐
户升值很高,在大多数横向市场和趋势不明显时期没有小赢利。交易者不得不面对的众多心
理问题之一,用正确或错误的术语来讲,是两种基本人性情感,即希望与害怕的潜在冲突。
a。 交易者 A追随主(看涨)趋势买入大豆期货,具有较高的帐面利润。但他在第一次反
弹时就卖出了,他害怕如果继续持有多头头寸而市场逆行看跌,那样就会损失其利润。
b.交易者 B,在另一方面,不顾主(看涨)趋势卖空大豆期货具有很小、但有可能增加
的帐面损失。他很可能持有具有帐面损失的头寸,希望市场会逆转其主要看涨趋势(也许并不
需要逆转,但至少在他以及象他一样的别人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