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提升你的创意能力:全新思维-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了这个故事节。几年前他英年早逝。

  地点:美国,亚利桑那州,喜多娜镇(Sedona; Arizona)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页》 第五章 故事感(6) 
第五章 故事感(6)

  时间:六月

  网址:dstory

  6。 清岬岛国际故事节(Cape Clear Island International Storytelling Festival)




  这个故事节举办的地点清岬岛是爱尔兰最南端的岛。故事节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大多数是讲英语,有些用爱尔兰语。

  地点:爱尔兰,清岬岛

  时间:九月

  网址:indigo。ie/~stories

  7。 故事大会(Sharing the Fire,New England Storytelling Conference)

  美国最古老的区域性故事盛会,吸引了众多美国东部讲故事的好手参加。

  地点: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Cambridge; Massachusetts)

  时间:九月

  网址:lanes/stf。html

  订阅《故事》杂志

  阅读短故事有利于锻炼你的故事能力,但怎样才能找到好的短故事,又不必费事寻找呢?有一个好方法,让马和哈为你效劳。他们写的《故事》符合要求。这个杂志内容和它的名字一样,名副其实,只有一个故事。每三周左右,这本杂志就出一期,它的订户就能享受一个短故事。杂志印刷成口袋大小,可以很方便地放进兜里或者包里。这本杂志里的故事很棒,而且阅读起来很舒适,杂志里就一个故事,没有其他东西,不用像读其他的杂志那样,在一堆故事里读一个故事,或者在上万字的关于哈萨克斯坦的长篇大论、周年专题之类的空隙中找。我订阅《故事》杂志好几年了,一年订阅费只有21美元。

  (详细情况可登陆网站:one…story)

  用数码设备讲故事

  故事是古老的艺术,但它也像其他的艺术一样,可以依靠现代科技来与时俱进。数码相机、便宜的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CD唱机等让任何人都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见识这种新的讲故事方式有个好地方,那就是每年举行的数码故事节,在本书前面,我曾提过这个故事节(我自己曾亲自去过那儿,值得花钱和时间去一趟)。数码故事节会务中心还有各种背景材料(详见网址:storycenter)。数码科技极大地促进了讲故事的风行,你点击浏览众多的讲故事的网站就会知道。比如:争论网站(fray)、城市故事网站(citystories)以及讲述孩提时代故事的充满童趣的“我曾相信”网站(iusedtobelieve)

  阅读相关书籍

  提高讲故事的能力的最好办法是阅读好故事,特别是一些著名的经典故事,如伊索寓言、希腊神话故事、北欧传说故事、美洲印第安人故事、南亚传说、日本神话、圣经故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讲故事的专业知识,那么下面三本书是一定要读的。

  一。 《故事》(Story:Substance;Structure;Style;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作者: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

  即使你没想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电影剧本,这本书也值得一看。它讲解了电影故事的基本结构,人物如何展开故事,26种故事类型等等。看了这本书最起码会改变你欣赏电影的眼光。

  二。 《理解连环漫画——看不见的艺术》(Understanding ics:The Invisible Art)

  作者:斯科特·麦克劳德(Scott McCloud)

  每当我说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的时候,人们总是发笑,他们没理解我的意思。在这本好作品中,麦克劳德描述了连环漫画是什么,故事如何展开,画面和文字怎样产生效果,读者如何理解含义等等。还有,麦克劳德用了连环漫画的形式来写这本书,你能想像吗?是不是很令人惊讶?

  三。 《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作者: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坎贝尔在这本书里讲解了“英雄之旅”的观点,每个有抱负的作者都应该懂得的,更别提那些充分实现自己抱负的人。另一种了解坎贝尔思想的办法是,找来他在八十年代末与比尔·莫耶斯(Bill Moyers)的访谈资料来看,CD、DVD、录像等都可以。或者从坎贝尔基金会借阅他的演讲和文章来看也行。

  (详见网站:jcf/works。php)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页》 第六章 交响能力(1) 
第六章 交响能力(1)

  图画上的人是我。(图略)

  准确地说,这不是真正的我,而是我的自画像,我同时是画者和被画者。画得很难看,是吧? (看那两个大鼻孔,哇塞!)

  我从来不善于画画,所以有一天我决定学一学。但是我不准备参加常规的美术班,而是 


  选择更接近于本书核心的一种方法:用右脑绘图,这种方法是由贝蒂·爱德华兹(Betty Edwards)首创的,正如她在《用右脑画图》一书中描述的那样。上面的这幅自画像就是我在接受老师指导之前,上课第一天画的。你将在本章的后面部分看到,经过五天的学习之后,我的绘画技术就大不一样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都是有关接下来要讨论的这个高概念能力的。

  我所说的交响感是指将琐碎的事情联结在一起的能力。这种能力重综合而不重分析;要找出看上去毫不相干的领域之间的联系;发现更广泛的模式而不是得出具体的答案;通过把别人不在意的要素结合在一起,来发明新的事物。交响感也是大脑右半球在文字、比喻、感官方面特性的体现。正如我在第二章所阐述的,由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的神经系统科学研究已经显示了,右半脑以联立的、前后关系的和综合的方式运转。它所关注的,不是一棵小树而是一整片森林——不是低音管演奏者或者首席小提琴家,而是整个交响乐团。

  综合思考能力指的是一种创作和指挥的能力,包括将多样的音符、乐器、演奏者组织起来,产生一种统一而和谐的声音。企业家和发明家就是依赖于这种能力。但是,综合思考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必备的基本能力。为什么呢?原因还要回溯到推动信息时代发展的三大因素。自动控制已经取代了脑力劳动者曾经的日常分析工作。这样的情况在亚洲尤为明显,更少的工人也能完成同样多的工作。原来一些专业人员的工作已经被电脑和自动化取代,还有些工作外包给了国外低工资的技术人员。对从事传统技术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以后的状况也不见得好转。而对于那些具有创造力,认知模式难以复制的工作人员来说,跨学科的结合更增强了他们的想像力。同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个人选择更加多元化,很多普通职员在个人生活中也能倚靠这种技能受益匪浅。现代生活中的选择机会和诱惑是如此之多,交响能力强的人更能从中挑选出哪些东西是真正有意义的,在寻求个人幸福的过程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理解和拥有交响能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会如何绘画——就像画自画像一样,是一种展示的技能,虽然并不是我的强项。

  图画课的第一天上午,在打开写生簿或者削铅笔之前,我们就学到了绘画的要领,就是在接下来的五天里布赖恩·博梅斯勒(Brian Bomeisler)将不断重复的一句话:“绘画,很大程度上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

  博梅斯勒是我的老师,他也同时教授另外六个学生《用右脑画图》一书中的绘画技巧。这些学生背景大相径庭,有来自加拿利群岛的律师,也有来自新西兰的药剂师。博梅斯勒是纽约成就斐然的画家,在这一行有相当大的名气。位于纽约休南区的六层艺术家阁楼的墙壁便是用他的画来装饰的,这也将是我们接下来五天学习的教室。他是贝蒂·爱德华兹的儿子,已经教授这门课程长达二十年了。

  像他的妈妈一样,博梅斯勒相信绘画是关于视觉的艺术, 他们一起创办了这个五天课程的工作室。“给事物命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博梅斯勒说。为了证明这点,也为了判断我们的能力,他给我们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画自己的肖像。于是我们打开特大的写生簿,开始对着镜子画起来。我第一个完成,博梅斯勒就像400磅的大胖子第一次参观体重监察减肥法(Weight Watchers)一样,立即把我看成是偷工减料的能手。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既然已经画得这么糟糕了,那还有可能进步一点。

  博梅斯勒看着我的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就是我并没有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我只是画出了“孩童时代记忆中的符号”。要理解他这话的意思,我们还得回到前面,再来看看我那幅让人难以忍受的自画像。我的嘴唇并不真像画里的那样,没有人的嘴唇长成那样。我只是画了一个象征嘴唇的符号——事实上,这种符号来自于孩童时代的印象。这些铅笔画出来的嘴唇,很像小时候我们全家去看望住在芝加哥的祖母的路上,欢迎人们出入境曾用的Magikist招牌(如下图 略)。

  在某种意义上,我仅仅是用现代的象形文字写下了“嘴唇”的符号,而不是画下了我看到的真正的嘴唇,也没有认识到它和我的整张脸有什么联系。

  后来,博梅斯勒向我们展示了毕加索的一幅素描图,让我们模仿它画。但是在开始之前,他让我们把毕加索的画翻转过来——这样“你们就对要画的是什么一无所知了”。这样做是为了欺骗左脑,为右脑发挥作用扫清障碍。当左脑不知道右脑正在做什么的时候,大脑就能看出事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