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股灾重温-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者得「咎」 
  「上市公司主席的话是否值得相信?」是一个很值得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问题。 
  大股东欺骗小股东的事件屡见不鲜,早年前「隆辉电子」就是一例,大股东这边厢招待基金经理和分析员参观工厂和推荐自己的股票,那边厢在市场不计价沽售,可怜小股民甚至是基金经理,均成为「火棒接班人」。 
  在八一、八二年间,本港的上市公司更出现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当时许多公司乘看股市狂潮上市套现,在招股书内照例预测盈利、派息如何,不知道是否董事局眼光失误,不少公司的预测数字从未兑现,甚至实际惜况与预测南辕北辙,大相径庭,但上市公司主席不必为自己的话作出任何责任性的承担,只有小股民为他们失准的眼光,错误的言语而付上了金钱上的代价! 
  还有更稀奇古怪的事,竟是公司在面临清盘和财政困难之前,还可以大派红股和派息!「百宁顺」公司在公司严重亏蚀下不派利息却大派红股,结果所有股东买回来一堆废纸,得到更多的废纸。 
  另一个更典型的事例,是「嘉年地产」在被清盘的前一年,竟然仍可以派发一角八仙的股息,使当年的股息增长率高达二成以上。这做法令到许多财经专栏作者以基本角度分析该股时,对该股推崇备至,认为是一只不可多得的高息股(殖息率曾高逾十八厘)!
  实在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该股一直刻意制造派高息而又作风稳健的形象,当然谁人也意料不到该公司竟然拿出数以亿元计的现金,来制造这一个假局!甚至公司董事局在报告书中,仍然例行公事地对公司前景乐观一番。直到最后关头,公司的真正处境才向外界公布;那些有「股海明灯」作用的股评家,翻开一份年报里所披露的有限资料搬字过纸,董事局表示乐初也就紧随乐观,于小股民又有何帮助?当东窗事发时,小股民也就难以自保了。 
  「海外信托」以及「工商银行」的教训更是沉痛,银行一向与人作风稳健以及诚实可靠的感觉,该二间银行每年向公众披露财政状况的年报,都是那么的健全可靠,董事局从来也没向股东透露过公司运作以及财政上出过甚么乱子,偏偏稳健安全的银行就在一夜之间清盘,小投资者只有等待宣判死刑的机会,却无招架的能力。 
  大部分招股书以及年报中,董事局的预测都是「如无不可逆料的情况出现」,公司会有盈利若干,派息多少。不少人就草率地把这些资料作为分析的蓝本,可惜世事往往出现不可逆料的情况」,结果这些预测便不能够兑现了。八一年的跌市中,类似事情俯拾皆是。 
  然而最要命的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经常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扯谎,这边厢才辟谣说短期不会集资,劝喻小股民勿轻信谣言,那边厢却是密锣紧鼓计划集资行动。大股东视小股民如白痴傻子,小股民一次又一次被愚弄,难怪有一份杂志的专栏作者愤而疾书一文,题为──「上市公司主席的话,信者得『咎』」矣! 
  好一句信者得「咎」,实在可圈可点! 
  大股东的话可信吗? 
  上市公司主席的话是否值得相信?基于法律上的责任,不能指名道姓作出翔实的报道,然而以下所说的几个例子都是确曾发生过的。 
  一记者专访一间年来上市的公司,访问间当然忘不了问问「贴士」,上市公司主席力荐他买入自己的股票,并肯定地说可升到五元,较当时市价高出一倍。记者心中窃喜,以为自己得消息之先,于是马上在市场买入该股,还告知其它友好。买入后不到一个星期上该公司突然宣布供股,该股股价应声急跌,那名记者应验了信者得「咎」这句话了。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与一间上市的蚊型公司主席十分稔熟,该公司主席怂恿她买入自己的股票,并口出狂言,说低于她的买入价时,将会悉数购回她所得的股份。她听后确是心动,不假思索便购入该股,而且还犯了每一个投资者共有的通病──把消息传了开去。可惜买入后股价迟迟不升,其后更宣布以底价批股,该股股价会有甚么反应答案大家应该知道。这位朋友较为幸连,公司主席真的履行诺言,收回她的股票,但她的朋友就没这么好彩了。 
  这些害人的手法还算是有点良心,最要命的是某些上市公司主席丧尽天良,在公司出问题之前还亲自宣传,叫他人买入自己的股票,受害的小股民却是投诉无门,有冤无路诉。对方既无白纸黑字,只怪自己耳朵太灵,听到太多所谓消息,徒呼奈何! 
  究竟上市公司主席是否要对自己讲过的话负责?直到现在我还搞不清楚! 


  股灾前过户奇景 
  股市壮旺,虽然能够令到所有投资者的表面财富增加,经纪行生意兴旺,带来其它的问题可也不少,除了积压交收没法清理之外,过户的时间也是另一个极之严重的问题。 
  犹记得八七年股灾前,由于股票流转量大,因此有大量股票必须转名,从旧股东名字转为新股东名字,这工作乃由股份过户及发记处负责办理。当时这些公司由于缺乏经验应付突如其来的大量过户,加上截止过户日期的时间不会更改,因此当某只股票截止过户前一天,过户处门前便大排长龙了。在众过户处之中,以合和三楼的「标准证券凳记有限公司」最为人所诟病,该公司当年处理过户的「窗口」甚少,但处理过户的上市股票却是极多,结果长期公司门口「其门如市」,排队等候过户的人龙曾试过从该公司门口沿楼悌排上去九楼的停车场,那时候财经报章甚至有新闻报道此事,图文并茨,亦可谓香港之怪现象了。 
  曾经试过这样的真人真事。笔者一位友人中午在合和中心午膳后说排队过户,直到晚上八时仍不回家,踪影全无连电话也没一个,其家人大惊,未知是否发生意外。当时并没有「大哥大」电话,根本没法联络。后来该人回家与家人称因过户排队,不敢离开人龙,在下午超过七个钟头的时间,滴水不沾洗手间也没去,就是为了几张股票的转名! 
  简直是虐待! 


  过户处效率低 
  股市上升,交投也随之而旺盛,虽然本港经历过多次大牛市,但每一次都是遇上相同的问题不能够解决,除了积压交收之外,股票过户也是一个颇严重的问题。 
  一般来说,股票过户都要三个星期的时间,才可以取回新股票,三个星期在投资市场里,可能会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改变。 
  无独有偶,香港几次大跌市都发生在「过户季节」期间,由于本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以三月三十一日止为财政年度,所以业续公布期大多是每年的九、十月和三、四月。七六年的跌市就在三月中发生,八七年的跌市在十月份出现,当年许多投资者在这段期间刚巧把股票过户,结果未能在跌市展现初期时将之沽出,当股票过完户后,股价已是跌至面目全非了。 
  其实,股票无论派息抑或送红股,市场都会作出调整,所以,资深的投资者都不会理会这些数字游戏,不会把股票「入笼」,以免市场倏起急变时被杀个措手不及。 
  在股票最旺盛时,有些过户处甚至不能够依时替客户办妥过户手续,我就曾经遇过这事情。事情发生在八七年九月下旬,当时有一只股票截止过户,六个星期的过户时间,取回股票的日期为十月十九日,当日不幸遇上了大跌市,我前往该过户处取回股票时,该公司职员竟然说因近来过户工作繁重,未能够在六个星期发给新股票。她还表示该公司只是说三个星期以后方能取到新股票,而不是隔了三个星期便一定可以取回股票。最后她提醒我来取股票前,最好先致电查询,以免白走一趟,当然也不想麻烦了她们。 
  这件事我并没有追究下去,所以至今仍不知道因为拖延发新股票给股东而累至他们蚀本,这责任该是谁人负责? 


  延长交易时间 
  股市上市上交投亦随之而增加,股市愈升上父投也就愈大上交投壮旺,经纪行老板自然眉开眼笑,八七年开通宵的情景,想不到五年之后历史竟可以重演。 
  股市壮旺,虽然令有关行业收入增加,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可也不少,在开市时间内没法完成买卖工作就是问题之一。 过去当股市交投壮旺时,联交所就会减少交易时间,好让经纪与经纪之间有时间清理积压的大量工作,相信大家仍然记得香港有一段颇长的时间,逢周六下午休市吧?后来由于市场大跌,经纪行生意淡薄,于是乎周六下午又再恢复交易。 这一次联交所竟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市场交投量大,所以延长交易时间,把早上一贯十二点半休市延至十二点四十五分,而下午亦延长十五分钟至三点四十五分方才收市,每日所有股票从业员要多做半个钟头工作。 
  究竟是缩减交易时间可以减轻市场突然兴旺的工作负担?抑或延长交易时间可以达到这目的?相信有待事实才可以告诉我们。不过,直觉上认为,交易时间愈长,成交量应该愈大,而成交之后的「后勤」工作也就愈多。这只会使经纪行的工作负担愈重,形成的问题可能愈大。假如只是延长出市人员在交易完成后的计算机输入成交时间,可能才是对问题有积极性的解决方法。   (编者按:其后联交所顺从民意,已把交易时间恢复正常。) 


  交易时间一改再改 
  七三年股市升势如火如荼之际,其实当时港府也曾实施过一些措施来冷却市场炽热的投资情绪的。其中的一项措施就是缩减股市的交易时间。 
  七三年三月七日,香港财政司接见四会主席,指示他们把周三上半天的交易时间取销,一星期后生效。或许大家不知道,原来当时股市过于炽热,交易时间已一减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