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股灾重温-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股市和物业市道的淡势进一步恶化,因此令到置地的财政陷入困境,当年置地的全年业绩就亏损了五亿多元,而且沉重的利息支出使人担心置地可能会「置诸死地」,有报章的软性专栏说,置地的利息支出平均计算,每一分钟就派了一千元出街,其利息的负担可想而知。 
  在这情况下,置地股价当然是如断线纸鸢般下跌,最低潮时股价跌到只有一元多,其时有人作了个这样的譬喻:「烟民每日吸一包香烟,就烧掉三股多置地。」 
  当时怡和大班纽璧坚先生,不知道是否因为这样挂冠而去? 


  八七置地 
  八七年股灾前,在市场「奋勇作战」的老股民相信记忆犹新,当时股市已全线滑落,唯独是一只置地竟是逆市上升,使不少投资者错误判断市势,结果招致损失。有关置地被收购的消息,八八年后己完全沉寂下来。在此之前,有关这公司的消息甚多,增添本市炽热的投资气氛。 
  置地易手的传言,可追溯至八七年年中,当时日资财团与恒生银行力争中区旧消防地段,日资初露觊觎本港地产的野心。七月时,市场开始传出日本某银行有意买入「怡策」所持的置地,收购价每股大约八元。但这消息很快便沉寂下去,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十月期间,收购置地的消息突然甚嚣尘上,而且有不同的版本,众说纷纭。其一是说另一日资财团想以每股十三元的价格收购置地;另一种说法是:本地几间华资大地产公司,有意联手买入置地,收购价更高达十六元。 
  当时世界股市已开始从高峰回落,但港股却因置地事件而分散了投资的注意力,大家只热中于「借艇割禾」,趁这消息赚取投机之利,忽略了市场存在的危机。结果不少投资者都在十月股灾蒙受严重损失。 
  股灾过后,市场虽然满目疮痍,但传言并没有因而灰飞烟灭。直到八八年四月,由于已过了半年,有意收购者可避过以去年大跌市前之最高价对置地进行全面收购,于是消息又再广泛流传。 
  当年五月四日,有关收购置地的若干行动,又传再度部署,令置地股价由八元三角升至公元五角,翌日一度升至九元,以八元九角收市,两天共升六角,当时股灾后,仅半年,市场投资气候仍差,因此,已是相当可观的升幅了。 
  当时,市场有传闻谓华资财团由于没法遂收购之愿,故有意把所持的置地股份售与一日资大财团。但谣言很快地被怡策的行动所粉碎,五月六日,怡和、怡策和置地三间公司同时宣布停牌,稍后怡策宣布以每股八元九角半的价格,购入长江、恒基、新世界及中信四间公司共拥有的8%置地股份,耗资十八亿三千四百万元,消息公布后,大市急挫。
  置地一系股份复牌后,同样难逃大跌厄运。 
  怡策这次购回置地股份,以长实为首的一方有一项很特别的协议,就是承诺七年内这几间公司不购入置地或怡和名下任何一间公司1%的股份。这附带条件引起当时市场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这是怡和大班凯瑟克对本港前途信心的明证,但当时我却持不同的见解,在一份月刊中为文指出,「这协议只是令到凯瑟克面对九七问题,更加可以进退自如而已!」原因是这七年的协议只是限制了长实、新世界和恒基不得大量买入怡和系的股份,但假如怡和意欲出售自己手上的股票,那是可以随时出售给任何公司的。 
  最近,怡和更改本港的第一上市地位以及置地出售皇后大道中九号物业,一再证明怡和对九七的香港毫无信心,当时我的分析是正确的。 
  当年的「七年之约」,期满之时刚好是一九九五年,距离九七不足两年的时间,华资大户会否在九五年时又再策动另一次「买地」之战?怡和安排协议期满刚好在九七之前,是有心还是无意? 
  优膀劣败、股海淘汰 
  每一次股市大崩围之后,定必有许多上市或非上市的公司倒下来,被淘次出局,七三年的一次如是,八一年的跌市亦然。七三年大跌市后倒闭清盘的上市公司甚多,只可惜资料现在不少经已遗失,记忆所及,当时的「香港天线」、「山帝国」等都是其中的例子,由于那时候市场监管不善,上市公司的要求不严格,至令许多缺乏实力的公司亦能够上市,才种下日后倒闭清盘的祸恨。当时就有外国分析家这样形容香港市场:「一只狗上市也有大把人排队申请。」其疯狂的情形可想而知。 
  八一年大跌市之后,亦有不少上市公司接二连三地倒闭,其实这是十分正常的情形,就如年来美加以及日本经济衰退,许多公司都出现财政困难,甚至全世界最大地产集团O& Y现在也面对极大的财务危机,所以当年不少上市公司被淘次出局正是自由经济体系中优胜劣败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大惊小怪。只不过当年由于「佳宁事件」牵涉的层面太广,所以才对整体社会做成颇严重的仲击,在这次大跌市中据统计,数字显示,平均每五间上市公司中,就有一间清盘破产。由这数字可知,当年小投资者在股市中误触「地雷」的机会是极高的。 
  「佳宁」、「益大」、「侨联」、「百宁顺」、「海外信托银行」、「香港工商银行」、「好世界投资」等,相信老股民都不会忘怀这些名字吧?这些公司在八一年之前,也曾显赫一时,为不少股民制造过无数个发达美梦哩! 


  公司倒闭之因 


  一九二九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无数公司相继倒闭,甚至银行亦出现连锁性的倒闭风潮。不过,一九八七年港股虽然从4;000点大跌至2;000点,跌幅多逾五成,毫不逊于任何一次熊市,但这一次跌市过后,香港股市并没有一间上市公司出现财政困难,更没有倒闭停牌的情况出现,和过去跌市所出现的状况相反,可谓异数。 

司机随即卖了自己的房子,全部买入该股。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人人争相拋售股票,该股迅速打回原形,那富豪对该司机的承诺早就拋诸九霄云外了。至今我仍然不明白,市场灵通人士怎知道那富豪与司机的谈话?那司机不知道近况如何? 


  「市之将跌,必有妖股」 
  中国古谚有云:「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在香港股市中,「市之将跌,必有妖股。」
  不知道大家可相信否? 
  七六年大跌市前,有一只叫做「香港天线」的股票上市,据老一辈的股民说,这是一间替住户安装天线的公司。当时便有人取笑说连一根天线也可以上市,把猫只狗只上市也可以了。 
  八一年这次牛市的末期,出现的「妖股」就是「佳宁置业」,此股实可说是香港股市的魔星,不少股民以及上市公司都被该股累至倾家荡产,要是该股当年没借壳上市,也许当时香港股市不会弄至那般境地! 
  八七年港股升上近4;000点时,市场忽闻「大富豪夜总会」筹备上市,那时便引来议论纷纷,大家均十分好奇该公司的资产净值怎样计算?夜总会的小姐算是公司的资产吗?算是流动资产?近日笔者与一位专替公司槁上市的朋友闲聊,他笑道:「如果大富豪可以上市,也许一个黑社会组织「XX会控股」也可以安排上市了。」 
  无巧不成话,当大富豪上市仍在扰攘期间,股灾就出现了,股灾之后,大富豪的上市计划也就胎死腹中,不了了之。 虽然年来港股新上市公司频密,但直到现在似乎还没有甚么稀奇古怪的公司上市这是联合交易所现在的上市条例较以前更加完善严谨的结果?抑或是现在股市还没到大跌的时候? 
  假如你听到甚么古怪的公司准备上市时,小心就是离市的时刻。 


  和黄派钱Vs怡和迁册 
  香港九七前途问题表面化之后,愈来愈多的上市公司把公司迁册往百慕达注册,现在股民对这行动已是见怪不怪,市场亦没有对这些消息再作任何反应了。 
  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本港哪一家上市公司首先作出这创举?当时市场又有些甚么反应?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香港四大行之一的怡和洋行突然宣布:建议把怡和控股公司的注册地点改在百慕达。当时怡和新任主席西门.凯瑟克解释,由于怡和未来将大肆发展国际业务,所以需要一间国际性的控股公司。选择百慕达群岛作为控股公司的理由,是因为该处为英属地区,没有英国法律系统,如果怡和总部仍留在香港,恐怕将令其国际贸易伙伴失去信心。 
  当时投资者对香港政治前途的消息反应十分敏感,怡和此举无疑是对香港九七问题投以没信心一票,因此怡和这石破天惊的创举引起市场极大震撼。犹记得当日也是和记黄埔公布业绩之日,李嘉诚似乎预知有不利股市的消息宣布,所以在怡和宣布之前,香港股市尚未开市,便抢闸宣布和黄每股大派现金红利四元!这也是香港股市破天荒的创举,李氏把二十亿元现金送与每一位小股东,这慷慨的做法至今仍没有哪一间上市公司可以做到。 
  和黄派钱的理由是:「公司内部累积过多的现金,由于政府新财政预算案中规定,公司的利息收入需缴交利得税,但如果派发给与股东,则可使这些利息避免纳税。为对股东公平起见,决定派发特别股息。」 
  这消息对该股以及大市来说,应属利好困素,纵不利好,也不该利淡,消息公布后,和黄股价果然作出利好反应,迅即于开市后急升,但很快地便掉头急跌,当怡和的迁册也公布后,市场更是弥漫着一片悲观情绪。 
  当日为星期三,股市下午休市,当晚伦敦港股大幅滑落,一度跌至停板,怡和及置地的股价下跌一成,和黄在良好业续以及大派红利的支持下,亦不能幸免于难。翌日(三月二十九日)港股更是一片凄风苦雨,当日恒生指数收市时报1057。09,大跌61。76,跌幅达5。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