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股灾重温-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置业」和其有关的股只如「维达航运」、「其昌保险」等。当时佳宁的表现,令许多人产生不但是错觉还是幻觉,以为该股是最具实力的优质股份,最可笑当时有一份财经报章,还把佳宁赞誉为“跌市奇葩”! 
  当年十二月,置地以九亿元的代价收购电话公司(即现在的「香港电讯」)34%股权,这收购行动使整个投资意欲消沉的市场又再沸腾起来,恒生指数从1100点回升到1450点的水平。 
  接着在八二年四月,置地又再以二十七亿五千八百万元购得港灯股份,置地当时的大好友姿态,使淡意浓烈的股市增添了生气。虽然踏入八二年,本港股市跌势已届一段落,市场投资气候似有改观,但其实经济的表现却未见好转。股市大跌之前,当时的楼价被炒升至极不合理的水平,八○至八一年间,本港起薪点徘徊于八、九百元一个月,但太古城却已炒到一千二百元一呎(现在一般的起薪点约四千元,而楼价已升到四千元一呎,换言之亦已到了危险的边缘),形成
大量单位空置,在缺乏承接力的情形下,于是楼价也随看股市出现大幅调整。 
  当时不少华资地产公司在八○年下半年以高价抢入土地及「换地证」,其中以新鸿基地产和恒隆发展表现最勇,部分公司更以大量举债方式进行,因此其时的财政状况十分狼狈。加上投资者开始关注九七年香港租约期满之后,中国会否继续延长英国的租约问题。在种种不明朗的因素困扰下,恒生指数每次回升到1450点便没法再作进一步表现而回落了。 
  其实,熟读「杜氏理论」的投资者都应认知道,这是典型的「熊市第二期」征象,也是最消耗投资者购买力的阶段,当这阶段完成之后,接着出现的就是竭斯底理式拋售的「熊市第三期」了。 
  恒生指数大幅滑落
  香港股市在1100点至1450点之间争持了十个月,一九八二年八月,恒生指数在挥之不去
的地产市道弱势以及政治前途阴霾的双重打击之下,终于向下跌破了这盘局的下限支持,引发起另一次恐慌性拋售浪潮。 
  这一轮跌浪可以说主要由香港九七前途问题所带起来,本港一份财经报章独家报导中共在九七年后「铁定」收回香港主权,消息引起整个社会极大的震荡。 
  当时市场有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说谓,七月间,本港十二位有头有面的商界知名人士应邀前住北京,和中国领导人交流意见。返港之后,这「十二栏杆十二钗」便开始拋售手上所持的港股了。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香港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当日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展开初次接触。访华之后,戴卓尔夫人表示英国会依照三个条约办事,并称会对香港市民负起道义上的责任,而中国则一再坚持「中国收回香港主权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神圣责任」。事件的发展令到中英双方关系陷于最低潮,双方在香港前途问题上意见严重分歧,于是敏感的股市直线下泻,市场情绪悲观到极点,在英首相访华前一个交易日(即九月二十二日),恒生指数报1121。85,但访华完毕,港股迅即滑落至800点水平之下,当年十二月二日最低还跌到676。30的新低位! 
  当时对股市不利的谣言四起,市场盛传本港知名世家子弟大举拋售股票套现,将永远撤离香港市场,另外,外资调走资金、大户出售资产套现等消息日有所闻,加上港元大跌,整个香港充斥着一片末日情怀的情绪。 那时候,谁也不知道676。30原来就是这熊市的最低点,其后虽然市场依然饱受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冲击,但都没有再跌低过这水平了。 


  股市反复不定


  从八二年十二月到入四年九月,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草签之前,香港股市便在676点至
1000点之间反复上落,这段艰辛而又漫长的日子,每一位经历过的股民都知道是不容易捱的。    

这段日子里,香港股市很大程度上受到九七间题的影响而波动,中英双方「互谅互让」,在香港前途问题上的会谈取得进展时,股市就雀跃上升;当中英双方骂战,各不相让下,股市就惊惶下跌,香港股市的投资者就在政治风而中惶煌不可终日。 此外,地产市道持续淡跌,其恶果亦逐渐浮现出来,加上银行风潮的蔓延,当时港股投资气候的恶劣景况可想而知。还有,佳宁帝国的覆亡,当时的港股不单有实时利淡冲击,影响也十分深远。 
  佳宁帝国的覆亡,事缘于八二年十月中旬,那时候市场忽然盛传佳宁集团现金周转出现困难,可能要取消已宣布派发的中期股息每股一角二仙,这传言在十月二十六日被证实,「铁股」佳宁立即大跌,整个大市也受到拖累。接着英文报章开始「掏粪坑」,不断爆出佳宁不利的丑闻,期间亦多次传出佳宁重组债务的消息,可惜重组债务的计划拖了差不多一年,终以失败告终,佳宁集团结果逃不过清盘厄连,「佳宁神话」终于破灭。 
  银行风潮也是打击当时港股下跌的另一利淡原因,旱在八二年九月,恒隆银行便出现过挤提,但事件很快便平息下来,但八三年九月二十七日,立法局召开紧急会议,实时三读通过接管该银行,然而事件却没有因港府的救急行动而解决,市民开始警觉到有些银行已出了问题,于是谣言四起,民间流传了多间银行不稳的消息,其中以「新鸿基银行」的谣言最多,结果新鸿基银行被美林集团和百利达集团收购,该银行的风波才告一段落。 
  那时候还有许多小银行都受到谣言的拖累,纷纷与国际性的大银行集团合并或联营,才能够度过当时的难关。这风潮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颇大,其后延至八五年中再爆发「海外信托事件」,但这事件在新的牛市中出现,对市场的冲击力不大。 
  此外,不少地产公司因过度膨胀,没法捱过经济的低潮而倒闭清盘,对投资者的心理威胁亦极大,大家都担心自己可能不小心而误触「地雷」,加上其时有关地产公司财政出现困难,资金周转不灵等谣言接二连三地传出,每一次传出来都令市道受到打击回落,市场的投资气氛可用「风声鹤泪」一词形容之。犹记得当时地产股王置地也出现亏蚀而不派息,甚至有谣言说该公司可能会倒闭,市场的悲观情绪可想而知。 
  八三、四年间中英双方在九七问题谈判期间出现了多次风波,港股也就因此而大上大落,其中「港元大跌」、「胡说八道」和「贺维震荡」是最著名的事件。另外上市公司中,怡和在这期间做出多番破香港安定繁荣的事,香港这一次历时最长的熊市就在这风而飘摇的岁月中悄然度过了。 
  八七股灾回顾 
  八七年十月的股灾,对每一个股民来说,都是一个永不可以磨灭的惨痛教训,现在且让我们一起回亿当日惊心动魄的一刻。 
  虽然当时股市灾难性的下跌爆发于十月十九日,十月二十六日出现最悲观最恶劣的时刻,其实当时股市的顶部早在十月一日那天便出现了。 十月一日那天,恒生指数最高曾一度升上3968点,其后市场呈现好淡争持,但全日大市仍上升6。09,以3949。73收市。自这天后,大市便没法再重睹这高位了,不过市道尚未下跌,投资气氛依然炽烈,虽然这段期间美股己现跌势,但港股却摆脱外围跌市的影响在高位争持上落。 
  在十月十九日爆发大跌前一个交易日,即十月十六日星期五当天,市场已初露跌市玄机。当天恒生指数一度跌逾百点,跌市最凌厉在中午的一段时间,那时市场全无利淡消息入市,大家不知道大市因何下跌,只知道就是下跌。午后市道出现反弹,这反弹令不少投资者对后市继续抱有信心,才会被接踵而来的狂泻杀个措手不及。当日全日指数只下跌45。44,而期指仍高水达107。1(现货月份),远期月份的溢价更高逾200点;报章引述证券业人士的看法,极大部分都继续看好后市,认为市底稳好,下周便可反弹回升。只有极小部分认为只受到美国加息的影响,调整之势或会持缤,但似乎没有人敢对后市看淡。 


  股市狂泻
  八七年十月十九日星期一,当日天清气朗,写字缕职员如常上斑,工厂工人一如往日照常开工,香港没有不利的经济新闻出现,中英关系空前良好,可是当日香港股市却出了乱子。十点钟联合交易所刚开市,强大的拋售浪潮便告出现,所有蓝筹股纷纷低开好几个价位,接着沽盘排山倒海般出现,二、三线股份跌幅更见凌厉,许多股份牌下更只有卖家,没有买家。市场只有卖非但不跌,竟还逆市上升,十时十五分(开市后十五分钟)恒生指数已跌去120点,接着市场喘定下来,沽盘稍收敛,普遍股价企定于低位,十一时正恒生指数弹升了二点多,接下来另一轮沽售狂潮又再涌现,十二点钟指数再跌去约140点,报3524。64。我当时身处于经纪行里,记得当时不少股民互相询问:「到底发生了甚么事?」「香港陆沉吗?」大家都找不到解释的理由,若说受到美股大跌的心理影响,但港股的反应却较美股更加激烈,似乎是有点过分。 
  然而,当时最困扰市场视线的要算是置地的表现了。当时置地被收购的传言不时在市场流传,在大跌市前夕,此说更是甚嚣尘上,有说日本财团出价每股十三元以上全面收购,有说刘銮鸿有意狙击,令到置地股价在大跌市中逆流而上,使不少投资者寄以憧憬,忘记做好跌市的预防措施。 
  由于跌市实在过分,而且市场全无看淡的理由,于是十二点过后,一些经纪行开市执平货,使股市轻微反弹23点,以3547。90收市。 


  恐慌性拋售
  中午时分,中环一如往昔,各酒家食肆依然人头涌涌,但可以看到许多人面上都失去了笑容,神情相当凝重,银行的股票报价机前站满了人,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