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人的管理功夫-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两个人单打独斗,还是千军万马的厮杀,都需要精妙的算计和周密的部署,尽可能迷惑、引诱敌人。在中国古代的比武或者战争中,最惯常使用的伎俩就是回马枪、拖刀计、埋伏计、打草惊蛇计、调虎离山计。在《水浒传》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说的是豹子头林冲遭高俅陷害,因误入白虎堂而发配沧州,正好途经小旋风柴进的庄上。这时柴进庄内有一位洪教头,听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心中却颇不服气,一心要和林冲比试高低;林冲不得已,只得同意比武。比武开始后,洪教头第一招就亮了个气势汹汹的“举火烧天”式,大举进攻;而林冲却故意示弱,探下身来使了个“拨草寻蛇”,立足防御,且战且退。洪教头自以为得计,紧跟上来,恨不得把林冲一棒扫翻在地;不料因求胜心切,却露出了下盘的破绽,被冷静的林冲觑个正着,一棍搠倒。    
    林冲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而真正功力深厚之人,莫不如此。《隋唐演义》中也有一位少年英雄罗成,祖传一套罗家枪法,使起来变幻莫测、天地皆惊。而罗家枪的厉害之处,乃在于他一枪刺去,立刻幻化为万千个枪头,把对手唬得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枪头在哪里;又将刺向何处;有时候,对手明明看见这枪奔自己咽喉而来,谁知罗成却是虚晃一枪,真枪头则冲着胸口刺去,迅雷不及掩耳,挡都没法挡。罗成的枪法够厉害的了吧。与之类似的,还有日本忍者的功夫,同样神出鬼没。忍者惯于使用烟幕弹,当他身处险境的时候,立刻放出一阵烟雾,便可逃得无影无踪;当对手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突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出其不意地给予其致命一击。    
    在自然界中,就连动物们也懂得“虚虚实实”的招数。我们都知道“狡兔三窟”的成语,就是说兔子一般至少都有三个窝,暗中都是相通的;而且它们从不吃窝边草;自然三个窝都会很隐蔽,想抓住兔子,谈何容易。据说在中国古代,皇帝死了,出殡的时候,往往会在同一时刻使用同样的仪仗队,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城,让人搞不清楚到底会埋在哪里。人们还传说,曹操生性多疑,死后怕人盗墓,特意设立了七十二疑冢,不知是真是假。看来从兔子身上,中国人也学到了很多智慧。    
    尽管采用这种虚虚实实的套路,似乎不那么光明磊落;多少有些胜之不武,但中国人并不会管那么多。中国人更看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不管用什么招数,只要能克敌制胜的,就是好功夫。这跟我国改革之初提出的“猫论”似乎如出一辙。就是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中国功夫也秉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很多时候都是以实用为主,并没有那么多讲究的。即使是旁门左道,也会在“权变”的幌子下为人所接受。哪怕是死缠烂打、毫无章法,也不见得会遭人耻笑,毕竟“胜利”才是硬道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并没有受过系统性专业武术训练的年轻人,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往往能战胜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的老师傅,恐怕也并不是什么怪事。中国有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可见很多时候,没招比有招管用。    
    中国人的这些功夫,如果运用到企业中,会给管理者以什么启迪呢?其实说来很容易,就是要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善于藏巧露拙、韬光养晦;尤其是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时候,不要过早、过于直接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所以企业最好少招摇一些,多多隐蔽自己的实力;引诱对手主动出击,自己则在暗中观察对手的虚实,这样才可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在管理手段上,企业也不一定要片面追求所谓的技巧,或者过分拘泥于某一固定的套路。管理不是从教科书中可以学来的,也不是照搬现成的经验和案例就可以凑效的。其实真正有效的管理,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干预,也不一定需要管理者绞尽脑汁地寻求所谓“最优方案”。如果能自然而然、轻松随意地达到管理的目的,那才是最好的管理。所以管理者应当谨记这两句话:“最优常非最好;无招胜似有招”。    
    如果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当然再好不过。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当然还得需要企业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苦练内功。只有把基础夯实了,才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无论应付何种局面,都能从容不迫,显得成竹在胸、应付自如;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没使什么招,就把事情给搞定了。这一点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最困难的时候才是最考验人的时候。就拿2003年春天席卷全国的“非典”风暴来说,疫情一来,肯定大多数企业都会受到影响,而这基本上也是企业管理者始料未及的。“内功”欠佳的管理者,难免会显得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就是有再多的“招”,也未必使得上;而如果平时训练有素,对这种危机局面根本无需刻意地大动干戈;自然就能应付自如,似乎浑身上下、满脑子都有使不完的招。这不正是“无招胜有招”的生动诠释么?    
    企业界有一个很著名的案例。大约是在2001年,根据科学研究的结论,政府发了一纸文件,认定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感冒药大都含有PPA成分,于人体有害,因此一律禁止生产销售含PPA的药品。这对众多感冒药生产厂家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其中尤以生产康泰克缓释胶囊的中美史克公司为甚。该公司一度几乎濒临绝境。然而史克毕竟经验丰富;它在巨大的压力下,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及时化解了这一危机。这一切都来自于企业本身良好的抗击打能力:由于中美史克自身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为产品的轻松更新换代埋下了伏笔;由于产品本身的有效、企业固有的诚信,赢得了消费者的爱戴、合作伙伴的信赖,为顺利渡过危机立下汗马功劳;由于中美史克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比如以人为本(不随便开除员工)、团结向上,使员工能够死心塌地与公司共渡难关。而这一切并不是危机发生以后才突然产生的,因此我们相信,即使遇到别的什么危机,中美史克也一定会照样化险为夷。    
    由此可见,对企业来说,苦练内功才是根本,比模仿那些台面上的招数更重要。只要用现实的努力、长远的目光苦练内功,自然会“无招胜有招”。


第2章 中国人的日常涵养与管理功夫第11节 管理中的包装哲学

    少数中国人爱做表面文章,他们十分善于包装。多数中国人做任何事情,都要为自己找一个理由,而且理由越冠冕堂皇越好。哪怕是不义之举,也要尽量做到“师出有名”。毕竟中国人做事,向来强调“名分”二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有名无名,干系重大;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包装之术。    
    4。1  中国人的包装艺术    
    很早的时候,中国人的包装手段就十分了得。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群雄并起,曹操的实力并非最强,但他统一北方的大业却最顺手,原因就在于他掌握了汉献帝这一张王牌。既然皇帝在手,干什么事情都能假借天子的名义,自然很便当。这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在春秋时期就常常上演,只不过曹操把天子利用得更加充分罢了。另外曹操也很善于作秀。他外出带兵打仗,不小心战马践踏了老百姓的麦田。按照曹操自己颁布的法律,这可是杀头的罪过,曹操当然不能受这个委屈。本来这事就这么过去的话,也无人敢提;曹操却偏要假仁假义,装模作样地要法官给自己定罪,然后弄了个“割发代首”了事。其实要依我们看来,干脆来一个“战马受惊,非干吾事”,把马宰了得了。但曹操既要面子;又舍不得宝马;既想收买人心;又想树立威信;结果演了这么一出,居然把手下唬得一愣一愣的,还顺便理了个发。真是一举三得。后来还有一次,赤壁战败时曹操放声大哭;手下刚想安慰几句,却听曹操哭道:“我哭的是郭嘉郭奉孝啊,如果有他在,必不会使我遭受此败。”几句话使得谋士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心虚不已。原来奸雄的眼泪,也是用来激励士气的。与其说这是善于包装,倒不如说是擅长“伪装”。    
    当然,论起这一套本事来,刘备也不弱。当年在长坂坡前摔阿斗,傻瓜都能看出这是在收买人心,却让赵云感激涕零了一辈子;后来在白帝城托孤,几句话说得诸葛亮汗流浃背,发誓要为蜀国鞠躬尽瘁。    
    此外中国历史上还常常有这样的事,但凡是权臣要阴谋篡位的,偏偏总会打出一个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蛊惑人心,以显得自己名正言顺。例如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本来就是七个藩王存心对抗朝廷,打的旗号却是“诛晁错、清君侧”,可怜的晁错就作了屈死鬼;还有清初的三藩之乱,吴三桂本来是狼子野心、图谋篡逆,他提的口号却是假惺惺地要给南明小朝廷的末代皇帝报仇;光复大明基业,其实那个倒霉的皇帝正是吴三桂亲手绞杀的。可见只要经过一番包装,不管多么龌龊的事,都能变得光明正大起来。但实话实说,此等作为,无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4。2  模糊善变的包装哲学    
    不过像前面这些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遇到的。更多的中国人,则是在日常生活中,当他的行为蒙受了别人的责难时,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来,这也算国人包装手段的一个重要表现。例如,一个人明明违反了既定的管理制度,事后他却往往会这样辩解:“我本来十分尊重制度,但这样变更,完全是为了整体的利益。”这种冠冕堂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