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财富品质之辩

  再回到李海仓与乔金岭非正常死亡的2003年。当时在企业界、学界和民间都引发了大讨论。有人将当时参与讨论的观点归纳为四类:多行不义必自毙;创造再多的财富,提供再多的就业机会,上缴再多的税收,仍洗不掉自己身上的罪孽;向死者致敬;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值得关注的是,李海仓遇难一周后,《中华工商时报》即发表文章,呼吁“正确认识和评价先富阶层”,文章首先引用了刚刚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成果(第五次中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称——

  私营企业主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建设力量,正在健康成长。首先,私营企业主队伍是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生力军。被调查的业主大都“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们在改革大潮中响应党的号召,不捧铁饭碗,不吃“皇粮”,艰苦创业,创造财富,提供税收,解决就业。从总体上看,他们开业经营时的资金来源,主要不是靠银行贷款,也不是遗产继承,而是靠在法律许可的经营范围之内做小生意、开小作坊,或农业生产的积累,或靠民间借贷。

  文章称,“我们并不讳言先富阶层中,确有有愧于建设者称号的人和事,但这只是极少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正确认识和评价私营企业主,正确认识和评价先富阶层,对于让更多的人尽快富起来,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不久后,企业界又发生了河北大午集团掌门人孙大午因所谓“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而被刑拘的事件,再度将坊间的讨论推向白热化。

  经济学家魏杰称:“中国民营企业应该进入洗礼阶段,对公众讲清楚我不是污浊的,我的整个原始积累是抓住了中国的历史机遇。好多民营企业已经突破了为自己赚钱的阶段,是事业的问题,事业问题就要对历史有个交代。讲清楚了社会才会更好地认同你。” 

  学者王德峰也称:“富豪的暴富和暴卒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民营资本的起家和原始积累。他们一方面应该看到自己所拥有资本的数量,一方面应该同时意识到与这个资本数量相应的社会责任。”

  评论家童大焕称:“一些中国富人及其帮闲、帮凶们很多见不得光。所以他们要抹黑平民,刻意模糊富和恶的界限,故意把社会的‘仇恶’说成是‘仇富’。中国的富人们对此要充满警惕,不要被恶人卖了还不自知。中国真正的富人们,要行动起来,保护穷人,也保护自己。”

  我们很早就在提“财富品质”一词。中国的财富品质,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方向和命运。也是在2003年,我们经过调查,发布了“2003中国财富品质榜”,排在第一位的是“诚信”,第二和第三位为“把握机遇”和“创新”。诚信是财富品质的第一元素。

  2003年经久不息的那场大讨论,跳出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标签化、脸谱化的劣根性,开始从个体境遇入手,来看待原罪问题,剖析财富品质景象。

  然而,2006~2007年前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资本市场持续火暴,一些大案、要案层出不穷,各利益群体间的对峙情形再一次出现。当人们找不到宣泄方式和途径时,“二分法”等非理性声音和观点重新开始涌现,以至于反对改革的呼声高了起来。

  皇甫平(周瑞金)先生于2008年7月发表题为《改革不可支援》的文章,称:

  有些人把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统统归罪于市场化改革本身,动摇和否定改革,这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背景下,诸多矛盾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并非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贫富差距的问题,不是因为市场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是因为市场化过程中因权力之手的介入,让有些人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暴富起来。借助行政权力致富,损害弱势群体,恰恰是旧体制的弊端造成的,怎能责怪市场化改革呢?

  香港学者、著名报人林行止在2008年夏宣称,有感于香港社会贫富差距加剧,不愿再做盲目的自由市场信徒,决定放弃一直以来所赞成的“企业的唯一功能在替股东谋取最大利润”的主张,“如果中国能制定一套在‘向钱看’与社会公平间平衡发展的政策,中国的崛起才对提高人类福祉有积极意义”。

  皇甫平和林行止两人观点的糅合或许是最佳选择——市场化深入同时应注重制度建设,但“姓资姓社”的争论万不宜再来一次轮回。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有两个中国人几乎同时登上了‘巅峰’。一个当然是‘中国探索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一个是‘2003年中国首富’——丁磊。他们昭示的最大意义在于:前者从根本上拓展了中国人数千年以来的地域上的时空观念;后者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于财富的时空观念。”

  这是IT评论家方兴东在我们2003年的榜单发布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的一段话。

  这一年开始,我们制作的百富榜不再借道《福布斯》而是自己独立发布。32岁的网易掌门人丁磊成为榜上的新科状元(75亿元),这得益于网易的股价在过去20个月的时间里涨了近70倍。我们在发榜辞中写道:“这是否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纪元呢?”

  方兴东接着写道:“随着中国互联网启蒙阶段的正式结束,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朋友,我们期望丁磊能够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国本身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趣的是,丁磊的朋友、步步高电子掌门人段永平(2003年,第83位,10亿元)正是因为在两年前网易股价最低位时吃进了200多万股,后来赚了个盆满钵满。段永平也是位传奇人物,将步步高品牌做到如日中天却华丽转身,定居美国,开始做股票投资,几年后花62万美元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让人眼羡。

  这一年的百富榜上,100位上榜富豪的总资产达到1907亿元(2002年为1577亿元),相当于2002年中国GDP的2%,上榜富豪平均每人19亿元,上榜门槛为9亿元。榜上有新面孔40张,除了中国民营经济自身的迅速发展外,还与民企借壳上市的数量大幅增长及中文商业媒体的进步有关。

  尽管与房地产相关的企业在榜上仍占主导地位(58%的榜上企业以房地产或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钢铁、瓷砖、木质地板、基建等为主营业务),但是复苏中的IT行业却成为最大的一个亮点。丁磊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上榜富豪们的财富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国GDP的增速,其中成长最迅速的当属与丁磊同为IT业的盛大网络掌门人陈天桥。他从1999年我们首次推出富豪榜后不久开始创业,到2003年百富榜发布时,当初50万元的启动资金变成了40亿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最年轻的10位上榜企业家中,有5位涉足传统的钢铁行业。

  从这一届榜单开始,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上榜企业当中员工数量最多的德隆集团,旗下员工达10万余人,不过这一年的德隆,危机已越来越明显,这一年是唐万新最后一次榜上有名。上榜企业当中纳税最多的是UT斯达康,它在2002年的纳税额达到125亿元,紫金矿业集团紧随其后,纳税额超过8亿元,此外,榜上1/3的企业纳税在1亿元以上。

  上榜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为445岁(2002年为46岁);就地区性而言,榜上22%的企业家将他们的集团总部设在广东省,设在金融中心上海的占14%,北京占11%,香港占8%,浙江省占8%。从榜上数字来看,上海地区的企业家拥有的财富总量最多,而如果从榜上企业家的出生地来考察,东部沿海地区的最多,占32%,其后是中国北部和南部。

  民营企业家在资本市场的动作更为娴熟,榜上有48位企业家控制了78家上市公司,多在上海、深圳、香港、纳斯达克和新加坡等地上市。而中国企业家的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榜上1/3的企业家的主营业务需要与国外发生联系,其中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联系最为显著。

  除了主榜单“胡润百富榜”外,这一年我们还发布了系列“新作”,包括“2003中国强势榜”、“2003 IT富豪50强”、“2003资本控制50强”和“2003房地产影响力人物50强”。

  强势榜其实是影响力榜,遴选标准包括政治影响力、在民营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行业中的战略地位、企业纳税额和销售额、品牌知名度等。这一年强势榜的前三位分别为荣智健、鲁冠球和宗庆后。他们各自执掌的企业中信泰富、万向集团、娃哈哈集团都从优秀做到了卓越。

  鲁冠球和宗庆后都是浙江企业家。鲁冠球常说自己是个农民企业家,我们第一次与他见面时,动用了两名“翻译”才听明白了他的乡间话。在2003年百富榜上,这位“农民”排在第4位,财富为54亿元,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仅2003年一年,万向就有投资中国首家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保险公司——民生人寿保险并与泛海集团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受让浙江省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近25%的股份成第二大股东,创建万向制造基金等举措。5年之后,万向集团完全控制的上市公司达到4家(万向钱潮、万向德农、承德露露、S*ST兰宝),同时还参股多家上市公司,控制资本超过200亿。 


  宗庆后也是一位值得敬畏的企业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保健品市场集体疯狂的时候,只有宗庆后保持了相对的冷静,并避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