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随智慧-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第二天加在一起,睡了20分钟。第三天没有睡觉,第四天睡两个小时,第五天又没有睡觉。到第六天,他一边想,一边写,一边做录像,一边做演讲稿,还请来一个“老外”配音。直到深夜,他把演示录像做好,以为大功告成,就回家安稳地睡了一夜。次日清晨来到办公室,把沈向洋项目的录像带拿来一比,就觉得自己那个实在太差,于是扔了重做。他从第七天的上午干到第八天的下午。到1月10日,他终于完成全部工作。这时候是凌晨5点钟,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等到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钟。
与他遥遥相对的那间办公室里,沈向洋还在为全组的6篇论文做最后润色。过去10天里,他比徐迎庆睡得更少。在徐倒在办公桌上昏昏睡去之后,他的没有睡眠与停顿的状态又延续了两天。
12日,全部工作完成,6篇论文寄出。沈向洋离开他的电脑,还没有走出办公室,就倒在地板上睡着了。
10小时之后,他揉着熬红的眼睛走出办公室,说:“我要死过去啦!”又说:“4月份就知道我们能有几篇论文中选519啦。”小组里另外的成员,既没有提到“死”,也没有提到“中选”,一个个全都东倒西歪了。
有什么事情比和学生见面更重要?
整整一个冬季,11月,12月,直到2000年的1月份,研究院就像是一部高速运行的赛车,朝着既定的目标驶去。所有的人,院长、经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工程师,还有那些访问学者和实习学生,全都没有片刻懈怠。当然也有一次例外。那是12月2日下午,休息厅张灯结彩,白板茶几上的奇怪符号也都擦净,摆满了各种饮料、点心和干鲜果品。所有员工都来了,包括沈向洋、张宏江、凌小宁、黄昌宁、王坚、陈宏刚,还有李开复。一天前,李开覆命令所有下属,不论多忙,也不论什么“死线”,这个下午所有的人必须暂时离开电脑。
他们在这里迎接清华大学的学生。学生总数大约有400人,都是自愿报名,又经学生会的组织,来参观希格玛大厦第五层的。没有一个房间足以容纳这么多人,但李开复看重学生甚于看重官员。他在各个大学访问的时候,就说过,“可以不见校长,但不能不见学生。”现在,这么多学生登门拜访,在他看来是一件喜事。他坚持要520见到所有愿意来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于是,陈宏刚精心设计了一套方案,将全部学生分成5批,每批80人,依次进入。这种安排虽然可以解决房间狭小的问题,但却出现了新的问题:研究院安排的所有节目--李开复的演讲、项目演示和参观、各研究小组和学生的座谈,均须重复5次。全部活动时间也因此延长为整个下午。
“你打算把同样的话讲5遍?”陈宏刚问李开复。
但李开复认为这不是问题。他反问:“还有什么事情比和学生见面更重要?”对于李开复在学生身上倾注的热情,他的下属当中有不少不以为然。的确,研究项目“死线”在即,加班加点还惟恐不及,居然要把这么多的时间花在这些学生身上。“所有人,一个下午,全都花在这件事上面。代价太大了!”凌小宁说。但是他却完全了解李开复的良苦用心:“他就是为了能发现一两个优秀学生。”
李开复并不隐瞒他具有这样的动机。一个学生问他:“你怎样对自己定位:是一个学者还是一个管理者。”他说:“都不是,我只关心我每天做的事情。做成一件事就会满足。比如今天,我与400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交流,521就很满足。你们中间可能有20个到30个对我说的话有兴趣,其中有一两个人将来可能因此做出成绩,我就有了更大的满足。”那个下午,李开复情绪高昂,劲头特别大。有权势有名望的人对待小人物的那种漫不经心,在他脸上一点也看不到。他并不是拿这些学生来陪衬自己的平易近人,他的话,听上去没有那种俯视下层的意味,而是在向学生表达他的诚意:我们已经有18位资深研究员--11位从美国回来,7位从中国招聘。还有26位副研究员--这类似于大学里的博士后。至于整个微软公司,共有4个研究院,450个研究人员,他们总计开辟了30个研究领域。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发表了28篇论文,还有49项发明。不错,我们是做基础研究的。但就像比尔.盖茨说过的,我们也是为用户而存在。我们不是为今天的用户,而是为了5年以后的用户。我们不做没有用的东西,我们每天都在试图明确地回答:5年以后世界是什么样的?今天的用户只想今天要什么。我们在今天就要决定5年以后的东西。
522有一个中国教授,到这里来,看了研究院以后很奇怪。他说,他本来以为做基础研究就是把每个人都关在房间里面,想事情。我说,是想事情,但不等于不做。
我们不是坐着想事情,而是想着做事情。我们要拿学术成就来衡量每一个人,要看论文,但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写一篇论文,而是做一个可以用的东西去造福人类。
我们从美国来到中国的这些人,每一个人都是专家,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功成名就。但是有一个东西是只有微软才有的。这就是,在这里做出的成绩,可以被成千上万人、甚至上亿人使用。他真的把他的这番话说了5遍。学生们被他的富有激情的声音所吸引,先是全神贯注,然后是议论纷纷,一批又一批地包围着李开复,然后又去包围那些他们久闻其名的研究员。
他不厌其烦回答学生的问题,眼睛仔细打量面前的所有学生,心里期待着天才的突现,嘴上不失时机地询问学生,他们当中谁最优秀。有个学生顺口说道,他的一个同学是个数学天才,还是围棋高手。“真的?”李开复一听到这个消息便两眼放光,正要追问,陈蕾走来说,第四批学生已经进来,正在那边等着他的演讲呢。于是523他吩咐陈宏刚,务必找到那个“数学天才”,还要把了解到的情况向他报告。
不过,他还是感觉到“死线”的压力,悄悄吩咐几位经理:“叫一部分研究员回去干活吧。”
“只要他真是我们需要的人,要什么给什么”

用这种方法来寻找优秀的人,在希格玛大厦第五层里还是第一次,这表明,李开复并没有因为他已拥有一支60人的队伍而有丝毫松懈。事实上,我们检查研究院的档案,可以知道,在1999年春天的招聘高潮过后,寻人的努力仍未放松。新的加盟者,在7月份有李明镜和张益肇、在9月份有王坚、在12月份有郭百宁。然则有足够的迹象表明,李开复从未知足过。他认定,既然希格玛大厦已经聚集了第一批聪明人,就理所当然地会有更多的聪明人围拢过来。
1999年的9月24日,他向全体员工发出一个挺长的电子邮件,表明他的这种迫切心情。其中说:微软雇用的员工,40%是通过员工推荐的,因为聪明人了解聪明人,忠诚的员工会推荐最好的员工。所以请524你帮助提供顶尖的候选人,推荐适应我们岗位的人,可以是你自己认识的,也可以仅仅听说过他的名字。比如,你知道某个人发明创造过某项了不起的技术,听说某个人有“电脑怪才”的称号,请把他的名字寄给我们。所有的推荐都算数。
与此同时,他又颁布:为了发现那些隐藏在中国的天才人物,将对所有员工立即执行一项奖励政策:凡推荐一个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微软公司将奖励3000元。
凡推荐一个助理研究员或者工程师,微软公司将奖励1000元。
中国人也许会认为,这项奇异方针是一个“任人唯亲”的证明。在我们的国家中,人们一天到晚痛斥“裙带关系”,仍不能避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形。你说“聪明人周围一定是聪明人”,也许有道理,但是谁又能保证聪明人身边就没有一个笨蛋,尤其是那些冒充聪明人的笨蛋?的确不能!不过,微软这一人事制度,以员工信誉为基本前提。任何人在举荐旁人的时候,须以自己的“信誉”为无形担保。倘若真有滥竽充数之人,525本身极难通过严格面试,就算众多考官全被蒙蔽,“三流”
被当作“一流”引进公司,微软的环境也不能容其永远滥竽充数。一经发现,即被辞退,推荐者的信誉也会受到牵连。所以,尽管公司鼓励所有人举荐亲朋,却没有人胆敢胡来。这项制度充其量也就是个“举贤不避亲”。
当日微软中国研究院执行这一政策的第一个结果,就是邸烁把他的大学同学王庆带进了希格玛大厦。“那是我们班公认最聪明的一个人,真的棒极了。”当凌小宁想要寻找一个优秀工程师的时候,邸烁如此这般地说。
王庆面容消瘦,柔中带刚,机敏而有节制。在来到希格玛大厦之前,他的经历挺简单,从清华大学的学士到清华大学的硕士。他认为,“计算机这个东西,基本上是一个应用学科,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再转过头来打量自己:短于理论建树,长于实际的动手能力。所以他坚决不肯像他的同学邸烁一样去读博士,而是选择了摩托罗拉公司中国分公司一个工程师的岗位。他说他在那里可以扬己之长,还能逐渐洞悉大公司的运作程序。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没有想错。当他来到微软中国研究院面试的时候,这些经历令所有“考官”觉得,他无可争526议地具备了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条件。有一段时间,微软研究院频频向他招手,而他还在犹豫不决。
在经过几次竭尽全力的说服和几个星期的焦急等待之后,凌小宁终于忍耐不住,去向李开复求援:“你要支持我一下,我需要这个人。”
“怎么支持?”
“给他一个组长职务。他现在在摩托罗拉负责一个小组,手下有几个人。”“给他。”李开复痛快地说。
“我还希望你能和他当面谈一谈,说服他来我们这里。”“好,我谈。”
李开复当即约见王庆。这让王庆有些惊讶,也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微软的诚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