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大策划-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6年的冬天出奇地冷,有时风缠着雪,雪缠着风,像刀片一样刮在她们的脸上。姐妹俩拿着一瓶浆糊,得搂在棉袄里,即便这样,浆糊也越来越硬,贴着贴着手就冻僵了。冻僵了手仍然贴,一直到浆糊冻住不能再贴为止。
 
 
    正文 第71节:下次别让我撞见!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52 本章字数:2242
        
李艳华白天不敢离开家,怕万一有人看了广告找上门。她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眼巴巴地等待着,可她没有等来老人,却等来了记者和城管人员。
这位女记者是看到贴在自家门上的广告循着地址找上来的,她不是有老人要看护,而是觉得老人院在长春是个新鲜事儿,她是凭着新闻敏感找到这里的。
城管人员是看到李艳华到处乱贴野广告,影响市容,要求她立即将贴出去的广告揭下来,否则罚20元。李艳华认错的态度真挚诚恳,从自己下岗后的苦闷,讲到自己想开办老人院的难处,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城管人员很同情她,可仍要坚守自己的职责。便说,要是全市的下岗职工都满大街贴广告,那街面成了什么样子?得,这次不罚了,下次别让我撞见!李艳华满口答应着。
可城管人员一走,姐妹俩贴得更欢了。因为她们从记者和城管人员找上门来一事,知道广告还是能被人看见的。与过去不同的是,姐妹俩干得更隐蔽,离管着这段的城管人员更远些了。
第一位老人
艳华为了找到能护理的老人,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不放过任何机会。听说广播电台的听众热线电话不用花钱,她便拨通了有关家庭服务的热线电话,李艳华对节目主持人说:“我办了一个老人院,想招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主持人犹豫地问:“能有人来吗?”
不一会儿,真的有一个听众打来电话,说是汽车厂的,有一位老人需要护理。
李艳华当时甭提多兴奋了,急忙说:“欢迎你家老人,明天我亲自去接。”
李艳华飞快地跑回家,像范进中举似的,向丈夫大声报告:“有一个老人要来啦!”她将新枕套套在枕头上,又挂上新窗帘,安排就绪,自己满意了,又特意找朋友帮忙借了一辆轿车。
第二天,李艳华和丈夫、妹妹一起开着车来到汽车厂宿舍,找到那栋楼,姐妹俩满怀热情地爬上6楼,门开了,人家客气地说:“老人已经请到护理的人了,很抱歉!”姐妹俩像兜头挨了一盆凉水,顿时心里全凉了。
下楼时,腿变得像坠了铅一样沉,泪水从姐妹俩的脸上无声地流下来。她们不知怎样走下楼的,看到丈夫和司机,李艳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假若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假若所有的付出都没有回报,那样,这个世界对于自强不息、不甘自弃的人就实在太不公平、太悲渗了。现实还不会这样冷酷。
终于,有一天,一个客户按着电线杆上贴的巴掌大小广告上的地址,寻找到李艳华的住处。他看了整洁干净的房间,看见利索热情的李艳华,满心欢喜,问:“护理一位老人一个月要多少钱?”
李艳华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说:“也没个定价,你信着我了,就把老人送来。钱么?你看看,500元行不?”
那个家属欣然同意,同时又疑惑地问:“什么样的老人都收吗?”
李艳华说:“痴呆傻、年龄大、不能自理的都行。”家属说:“那就太好了。”
当天,这个家属就将老人抬来了。这是一位昔日靠捡破烂为生85岁的老人,双目失明,而且还患有老年痴呆症、前列腺炎、股骨头坏死等病。老人抬进来时,头发散乱,内裤上都是大小便。李艳华一看,一阵反胃,转身到水池边呕吐起来。随即,她抑制住自己的反应,把老人安排在床上,向家属掩饰说,自己近来身体不舒服。
李艳华想起贴广告的一幕幕情景,想起上次去接老人落空的情景,如今有老人可看护了,再苦再累也要把老人伺候好。
为了照顾方便,她就睡在老人旁边的床上。老人尿频,而且一有尿,马上就尿,尿完往床上倒。他很糊涂,晚上不睡觉,说要走,问他去哪儿?他说上西天。有时还骂李艳华,甚至抡巴掌就打她。为此,李艳华不止哭过一次。她知道,自己是找了一个天底下最难干的活儿,老人没病不会送到这儿来,到这儿来的,都是护理最难的。
第一位老人来了一星期,家属就把500元护理费送来了。李艳华拿到第一份收入,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她实在是处处需要钱啊!可她现在最急于做的是,用这笔钱买一吨优质的冬储煤,让老人和家人暖暖和和地过冬。一吨煤需要240元,余下的钱作日常柴米油盐的开销。
有了盈余
十几天后,又来了第二位老人。每个老人就像一块金元宝,人来钱也来。这第二笔进来的500元不用买煤了,只是多了一张嘴。住房是自家的,劳动力是自己的,都不用支出,这回总算有了盈余。
手里捧着一点钱,李艳华又开始盘算着应该给老人院添置点儿什么。
当务之急是安装一部电话,来老人院的都是高龄、病弱老人,身体状况不稳定,随时都要同家属沟通情况。可是当时安装一部电话要1000多元,她的钱太少了,至少要再进两位老人。第二个月,又来了两位老人,老人院终于安上电话了。
以后,每当有点盈余,李艳华都要琢磨着怎样完善自己的服务。
为了让老人能经常吃上饺子,她买了绞馅机;夏天她怕老人热买了电风扇和毛巾被等物品。
6张床满员
护理老人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工作,尤其是这些高龄、残障的老人。
有一位93岁的老人,临去世时,一连便了好几天,而且便完了就往暖气片上抹,看也看不住。没办法,李艳华一天给他换4个被罩,他往暖气片上抹,李艳华就用牙刷刷,他往墙上抹,李艳华就用砂纸擦。知道他为时没几天了,李艳华用泪水祝愿他老人家走好。
 
 
    正文 第72节:一个老人一块金元宝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52 本章字数:2339
        
有的老人夜里召唤十几次,要小便,可李艳华接了一次又一次,他就是不尿。问他,他说尿还在道上呢。弄得人哭笑不得,还得耐着性子接。
李艳华的妹妹实在忍无可忍了,说:“跟爹似的,咱又不是他生他养的,伺候他倒伺候出毛病了。”
李艳华对妹妹说:“不对,咱们就得把老人当爹。从经济上讲,人家是咱们的衣食父母;从道义上讲,谁都有老的时候,咱要对得起这些即将走完人生路的老人,对得起信得过咱的老人的子女,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啊!”
李艳华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这些非亲非故的老人,她把自己对父母未尽的孝心延续到老人身上。她为老人做可口的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的老人血栓病犯了,她给家属打电话:得用点血管扩张的药。家属说:你赶上医生了,医生就这样说的。他们怎么会想到,为了护理好老人,李艳华买了许多老年人常见病的书籍,她还坚持写护理日记,不管多忙多累,她都细心地在服药的老人床头贴上药谱,按时服药不出差错。
自从收养老人后,李艳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听到脚步声急促一点儿,她就心里“咯瞪”一下,寻思是不是哪个老人出事儿?什么东西掉到地上,哪个老人摔倒了。
李艳华精心热心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信赖。很快,她的老人院火起来了,由一个老人变成了6个老人。总共8张床,除她和妹妹各住一张外,其余的6个床位都满员了。每周都有人交费,李艳华和妹妹也有饭碗了。
老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李家姐妹热情的笑脸,享受着人生最后一段路上的快乐。
后来,有的老人像走后门似的托朋靠友地要入老人院,姐妹俩抵不住人家好说歹说,只得把自己住的两张床腾出来给新来的老人。又钉了两个沙发宽的小窄床,用地板革一包,放在房间的进门处,姐妹俩说,反正夜里不能睡实,随时要起来为老人翻身、接尿、吃药,能对付休息一下就行了。
1997年的那个春节,李艳华家吃上了久违的瓜子,炒了8个菜,桌上也有了酒。
1997年4月16日,长春市第一家个体老人院正式挂牌开业了。李艳华给自己的老人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同心”,意为同心协力敬老爱老。市总工会社会保障部蒋部长带来了2000元扶持下岗职工的启动资金。市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也来了,送来了电子钟、镜子等物品。
这是一个简单的开业仪式,李艳华买不起鞭炮,跑到市场批发了一盒气球,家里人连夜吹气球,一直吹到凌晨。
报社的记者也来了,第二天便在《长春日报》上发表了长春市第一家老人院问世的消息。这张报纸起到很好的广告作用,后来许多人拿着报纸找上门来。有的托人说情,宁肯多交费,也要把老人托付给李家姐妹。看到家属们渴望的样子,李艳华无法拒绝,8个床位已远远满足不了事业发展的需求。
滚动发展
事业的发展,总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能否将蛋糕做大,就看你的心智和胆量了。李艳华是个有眼光、有魄力,敢想敢为的人。她想,一个老人就是一块金元宝,“金元宝”纷纷要来,不能眼睁睁地拒之门外啊,那都是商机啊!
然而,老人要入住,得有床位;要增加床位,就得有房子。到哪里去弄房子呢?小家小业的,那微薄的盈余,根本谈不到置房。如果能在自己所住的四合院租到房子,既增加了床位,又方便管理,那该多好啊!
想到了,就去做。李艳华跑到邻居家,说了自己的想法。开始人家支吾着,没说行,也没拒绝。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乡亲,怎好讲价?李艳华的脑瓜反映很快,马上直奔主题,说:“租你的三间房,月租400元,怎么样?”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好事?那房子是平房,才45平米,这是高于一般房租价的,邻居痛快地答应了。
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