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大策划-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什么卖!能卖厂子里早就卖出去了。”儿媳妇躺在床上嚷嚷着。
抱怨归抱怨,东西总要处理掉,否则放在屋里,看着就让人憋气。
当晚,老王家连夜召开紧急家庭会议,中心议题:如何卖袜子。住在外面的大女儿、大女婿、二女儿、二女婿都赶了回来。经过一晚的紧急磋商,一个销售方案确定下来了:由女儿女婿各拿一部分回去,到单位里向同事推销;剩下的由儿子、儿婿加老两口分头出击,到农贸市场、自由市场练摊。
当别家份份外出采办年货时,王家则全家外出各显神通卖袜子。
一家人一连忙了几天,终于一个个货空而归。王老太太看着这夹杂着各种毛角,零销的六百元钱,乐开了。
不久,针织厂倒闭了,王老太太一家老伴、儿子、儿媳妇都下岗了,由于有过这次卖袜子的经验,王老太太一家人从中受到了宝贵的启示,他们专门到各厂家联系积压产品,以赊销的方式,不用先付钱,并以极低的价格拿来,然后到地摊上去卖,竟大有赚头,一家四口分工协作,进货的进货,练摊的练摊,生意越做越火爆。
经典案例详解
下岗女工与她的669家擦鞋连锁店
快乐的织女星
胡桂萍的妈妈名叫喻冬梅,是武汉一家棉纺织厂细纱车间挡车工。
1983年夏天,就在胡桂萍从武汉市宝丰路中学校长手中接过高中毕业证的那天晚上,她的父亲——…武汉市一家农机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和她的母亲把她叫到跟前,讨论起她的前途来。也就是这次讨论的结果,17岁的胡桂萍顶替48岁的母亲,成了棉纺厂的一名工人。
进厂以后,她暗自庆幸了好多年,因为当年她搭的是顶班的末班车,而且是一家有着4000多名职工的大厂,所以后来每有同学问她的工作单位,她总是特别的自豪,更有趣的是后来谈恋爱时,她与现在是她丈夫的黄兆雷第一次见面时,曾特意强调自己是国营工厂的工人。
 
 
    正文 第18节:擦鞋的很丢人么?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29 本章字数:2326
        
胡桂萍干起活来她总想“出人头地”。那时,车间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操作比赛,评选技术能手。胡桂萍年龄最小,可她获得的技术能手称号最多。每当此时,她总是像个快乐的百灵鸟,嘴上不是笑声就是歌声。车间一级的荣誉多了,她便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厂里甚至纺织局的技术能手,为了这个梦想,她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一般值车工只看16台织布机,而她起码看24台,有时还看32台。
当时有这样一段形容纱厂女工的顺口溜:“纺线婆,纺线婆,说话声音大似锣;没有年,没有节,三班转得像陀螺。”许多年轻人因为吃不得苦,争相调往外单位,当时有人劝胡桂萍设法调出去时,她却把对方噎了一下:“呆在厂里有么事不好,国营厂啊!”说这话时,她满脸的自豪。
下岗了,别趴下
1998年11月,她的梦想被击碎了。随着厂子越来越不景气,她下岗了,这意味着她彻底地放假了。离开厂子那天,她和一群姐妹在车间里久久不愿离去,一遍遍摸着熟悉的织机,一向快乐的胡桂萍禁不住哭出声来。
胡桂萍爱哭是出了名的,而她叽叽喳喳的大嗓门也是出了名的,突然间离开了机声隆隆的车间,离开了梭来梭往的织机,没有了工作岗位,她的内心非常难受。那些日子,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她真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见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从武汉自行车一厂下岗后开出租车的丈夫宽慰她道:“累了这些年也该歇歇了。虽然我挣得不多,但日子还过得去。你就一门心思地呆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孩子,闲下来还可以逛逛街,我能够养活你,。”
胡桂萍一听急了眼:“谁要你养活,我是短胳膊少腿,还是偷懒不会做事?我才32岁呀,难道我比谁差吗!”
不久胡桂萍的哥哥、姐姐也接二连三地下了岗。哥哥下岗后,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可没几天就被没收了,他接着又买了一辆,哪知刚上路又被没收了。就因为这些,胡桂萍的母亲中了风,在医院一住就是几个月。母亲的病情缓解后,好几次问起牵挂的工厂,问起她的工作情况,可胡桂萍一直不愿说出自己下岗的事,她不想让母亲再为自己担心,她决定干出点名堂。
可是,干什么好呢?
萌发租房开店念头
胡桂萍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地摊生涯。
每天一大早,她就拎着一大包鞋袜内衣什么的到附近的长途客运站,一张四角系着绳索的大塑料布往地上一铺,一个小型百货摊就开张了。过往行人见了,有些便蹲下来挑选、问价,胡桂萍这时已经学会了讨价还价。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胡桂萍笑道:“那时我们都将‘城管’称作猫,他们一出现,我们这些摆地摊的就像老鼠一样,拎起东西就跑。”
有一天,胡桂萍遇到纱厂的一位姐妹,对方问她在干什么工作,她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摆地摊,便随口道:“我开了一个店,在做生意。”话一出口,她自己都有些惊讶。不过,也正是这句善意的谎话,使胡桂萍真的萌发了开店的念头。
胡桂萍是个有心人,自打萌生了开店的念头后,她便开始留心周围的一切。
那是1993年3月的一天,那天正好是胡桂萍33岁生日,丈夫为了逗她开心,让她在家休息了一天,过一个不出摊的生日。
胡桂萍对丈夫说:“明年吧,等我开了店当了老板,再过生日也不迟。”
没在家过生日的胡桂萍一如往日地拎着大包小包到长途汽车站去摆摊。说来也巧,也许是这天的心情不错,不远处一位来自湖北安陆农村的擦鞋女引起了胡桂萍的注意,她觉得她擦鞋的动作很优美,一口乡音浓重的吆喝声也很有韵味,最重要的是往来不断的擦鞋者和那一元一元的现钞很具诱惑力。
胡桂萍入神地观察了一整天,发现安陆女一天擦的鞋竟超过100双。
第二天,胡桂萍有意将地摊摆在安陆女旁边,然后与她攀谈起来。
安陆女压根儿想不到,一个漂亮的城市少妇会对擦鞋的营生感兴趣,她一边擦着鞋收着钱一边讲起自己的擦鞋经。她告诉胡桂萍,她全家都在武汉租房居住,一切生活费用都来源于她的擦鞋收入,一般情况下,一天的收入在100上下,而鞋油成本不过几元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在为开什么店犯愁的胡桂萍茅塞顿开:她花钱租房住,我租房开店,办一家冬暖夏凉、遮风蔽雨的室内擦鞋店,肯定生意不会差。
擦鞋第一店
她回家后,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一说,家里立马炸了锅,公婆反对道:“年纪轻轻干什么不好,去干侍候人的事,你看哪有城里人给别人擦鞋的?”
10岁的女儿也哭闹道:“我不要一个擦鞋的妈妈,我不让妈妈去给别人擦皮鞋。”
丈夫黄兆雷也跟着起哄说:“你干别的我不阻拦你,但擦鞋这个事你最好别干,你要是实在喜欢擦鞋,就每天把我的鞋多擦几遍。”
胡桂萍一听烦了,说:“擦鞋怎么了,你们觉得很丢人是吧?要知道这是靠劳动挣钱,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何况我是开擦鞋店,又不是拎着擦鞋箱到处吆喝。”
经过几天的冷战,丈夫黄兆雷首先妥协,因为知妻莫如夫,他深知胡桂萍说一不二的性格,他开着出租车闷声不响地为妻子在武汉三镇寻找适合开擦鞋店的铺面。
一天,他兴冲冲地跑回家告诉胡桂萍,说自己找到了一个门面,20平方米,月租金只要400元。胡桂萍一听便马上跟他一块去,观察了一个小时后,胡桂萍说:“这地方不行。”上车后她对丈夫说:“我在那门口数了一个小时,去去来来不到一百人,这一百人中穿皮鞋的还不到一半,而这些人中又多半骑自行车,在这里开个店子给谁擦鞋呢?”
 
 
    正文 第19节:掘出第一桶金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29 本章字数:2179
        
又过了几天,黄兆雷又在利济路问到了一个门面,15平方米,月租金却高达4000元。晚上回家后他随口说与胡桂萍。胡桂萍虽然咋了一夜的舌,但第二天还是按捺不住地悄悄跑了去。谁知这一去就动了心:这儿临近中外文明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对面是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和一家市级医院,每天的人流量数以万计。
地段确实不错,但每月4000元的租金却令她心里没底,她对丈夫说:“要是只收几百元租金就好了,一个月要4000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亏进去了怎么办?我看还是另找地方吧!”
说另找地方,可几天后她又鬼使神差地到那儿观察了一番,回家后对丈夫试探道:“利济路的门面我又去看了,我想……”
黄兆雷说:“我晓得你看上了那个门面,你要觉得可以的话就租下来。”
胡桂萍对他说:“我想好了,就用厂里发的12000多元下岗费把店先开起来,你开出租车的收入作为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如果三个月没有起色,证明我开擦鞋店的想法行不通。”
那天,胡桂萍从银行取出自己的下岗费,在交租金时,那12000多元她是一张一张地递到房主手里的。签了三个月的门面租赁合同后,她只剩下了500元钱,她用这笔钱买来了鞋油、鞋刷和6把钢制靠椅,然后和丈夫一起将室内打扫了一遍,花10元钱买来一些男女明星照贴在四周墙壁上,并用红纸写了“第一家擦鞋店”6个大字贴在门楣上。
1999年4月20日,武汉市第一家擦鞋店就这样开张了。
万事开头难
开张头天,虽然有成千上万的行人从门口路过但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地议论开来:如今的稀奇事就是多,从古至今擦鞋都是在街边上,还没看到谁进到店子里擦皮鞋的。一天下来,看热闹的不少,擦鞋的只有几个人。
尽管胡桂萍在店里仍是笑眯眯的,但回到家里却一个劲儿地唉声叹气,不理解人们对露天擦鞋会习惯得近乎顽固。第二天一大早,她和三个打工妹站在店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