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业模式的力量-连载-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润与风险之间需要很好的平衡,如果把所有的项目都放在风险最大的方式上,当然不妥当,或者说风险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但如果把所有盈利方式都放到最简单的也是最稳妥的服务费的方式上,爆炸性增长空间也是不可能来临的,永远都在赚取辛苦的利润,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企业家和经理人应该在利润和风险之间建立动态平衡,在短期服务费收入和爆炸性增长机会之间进行动态平衡,这样才是既有短期、也有中期、又有长期的盈利方法。

    同时,放大模式的风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放大模式需要两大核心能力。第一,你自身的营销传播能力到底怎样?说白了就是事实上是否有效果,如果真的有效果,那么方法模式的风险就是可控的;如果真的没效果,即使采用保守的收取服务费的方式能够蒙混一段时间,早晚也会露馅,长久不了。第二,选择合作项目的判断能力,这一点看似是新增风险,但也不完全是。因为即使收取服务费也需要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如果选择的客户不能持续增长,收取服务费也不能长久。因此,从利润扩张阶梯往下走,风险确实在增大,但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单纯地在增加风险,更多是逼迫你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你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对风险的认识、对风险的掌控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利润扩张阶梯是引导企业提高核心能力的指南。

    盛景网联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实战实用,其教学不仅是讲给学员听,自身也在不断地实践。以盛景网联培训集团的商业模式为例,培训和咨询是收取的服务费,服务费收入的特点是低风险,伴随着在全国各地销售服务网点的扩张,这部分服务费的增长非常强劲,但是爆炸性增长空间和放大效应还有倍增的空间。

商业模式的力量 第二部分 第3章 商业模式六式(13)

    顺着前述模式分析,盛景网联的特色培训、咨询项目之一是资本运营与商业模式,而且盛景网联与全国众多知名风险投资商都有着深入的战略合作(盛景所举办的“资本的力量”培训项目每期都有5~6家知名VC参加授课)。因此,当盛景网联推出“融资顾问、并购顾问”时就顺理成章了。咨询与顾问业务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以固定费用提供咨询报告,而后者以分成模式参与到融资并购的实际操作之中。

    盛景网联所举办的“资本的力量”、“商业模式的力量”现在已经是国内资本运营、商业模式类培训的绝对领跑者,每月两期的规模是任何一个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已经有数千家优秀的高成长企业走进了这个高端培训课堂,而且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培训,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直接与全国数百亿基金、数十家VC直接对接,因此,2009年盛景网联再进入到直接投资、常年顾问、发起投资基金就更加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如此一来,盛景网联就搭建起了资本运营与商业模式从培训、咨询到融资顾问、直接投资、常年顾问、发起投资基金等系统性、连续性服务了。培训、咨询是服务费方式,融资顾问是分成方式,直接投资、常年顾问、发起投资基金等是股权方式。这样就很好地顾及到了短期、长期,很好地平衡了风险与收益放大。

    收入倍增模式第三种方式:重组与改变赚钱的环节

    过去多数企业都是靠卖设备赚钱,靠卖产品赚钱。其实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更高竞争力的新阶段了,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改变赚钱的环节,不仅可以依靠卖设备赚钱,也可以依靠卖服务、依靠运营、依靠耗材获取丰厚的利润。下面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深入理解。

    在三聚氰氨事件中,有一家公司慢慢开始走到台前,或者说逐渐为大家所注意,这家公司叫利乐包装。其实中国人对利乐包装的产品应该非常熟悉,几乎每天都有几亿中国人在接触它的产品,都和它有“肌肤之亲”,但是我们对这家公司极不了解,直到今天,利乐包装还是一家非常神秘的公司。利乐公司所生产的利乐枕、利乐包、利乐砖成了中国几乎所有主流乳业公司的首选包装材料,凉茶公司、果汁公司也都在使用利乐的包装材料,但是我们恰恰不了解这样一个我们天天都在亲密接触的企业。

    利乐早年是一个卖包装设备的公司,如今它的商业模式就不靠卖设备赚钱了,它把设备送给乳业、果汁、凉茶等需要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的公司,让它们免费使用。那么,利乐包装靠什么赚钱?靠包装材料、靠耗材赚钱。

    当我在“商业模式的力量”三天三夜课程里讲到这一段时,很多学员说:“我明白了,以后我设备不卖了,我就送,我靠耗材赚钱。”但一定要注意,这只是初级阶段,而且这种方式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其中暗藏着很大的风险。因为一旦你送了设备靠耗材赚钱,如果对方经营不好,导致耗材使用量一般,那么你同样赚不到利润,甚至可能面临亏损。

    利乐公司能够成长到今天如此巨大的规模,甚至成为一个可怕的企业,就是因为它不仅仅只是送设备、靠耗材赚钱,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整套方法推动下游企业大规模放大使用耗材。正如上文所分析的,这个模式最大的软肋、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你把设备送给下游厂家,下游厂家销量没有上来的话,耗材使用量会非常小,一旦耗材使用量非常小,对于免费提供设备的厂家,这就是一个大问题,注定会亏损。而利乐公司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公司,之所以说它是顶尖高手中的顶尖高手,就源自于它创造并实践了一套系统让这些企业把耗材使用量提高到历史性高度。蒙牛跑出火箭般的速度,其实是为利乐跑的;三鹿跑出同样非比寻常的速度(河北省经济并不发达,三鹿达到100亿元左右的规模,真是相当不易),最终还是利乐受益。这些都源自于利乐的商业模式,它免费让你使用包装设备,再通过利乐包装“不务正业”的作为来推动下游企业大量使用耗材。

商业模式的力量 第二部分 第3章 商业模式六式(14)

    在15年前,中国人还在喝豆浆的时候,利乐就进入中国,当时利乐包装定的目标就是10年以后让中国人从喝豆浆改为喝牛奶,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中国的乳业为什么在过去几年里,迎来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利乐这套“不务正业”的作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利乐公司帮助中国乳业公司制订市场营销规划,中国乳业公司的分销渠道网络是利乐公司协助谈判建立的,中国乳业公司的零售终端是利乐公司协助建立的,把世界级的零售管理方案拿过来供中国乳业公司使用,更重要的是,中国乳业公司的人员培训早期基本都是由利乐公司完成。中国乳业公司背后最大的推手、最大的力量源泉其实是利乐公司,利乐不仅不是在卖包装设备,甚至也不是在卖包装耗材,利乐在做什么?利乐是在卖一种“赚钱的能力”,这是这家公司最可怕的地方。它用一整套系统,超越传统眼光,用“不务正业”的系统推动中国乳业的快速发展,其间,利乐的包装耗材使用量呈现了几何级的爆炸性增长。

    这个数字是多大呢?我们无从统计,因为利乐各方面工作做得很保密。但是通过一些数据分析可知,利乐在中国的产能非常惊人,400亿包。中国乳业公司每做一包牛奶需要给奶农03~04元钱,需要给利乐02~03元钱,以均价025元估算,400亿包的产能,这就是一家年收入达百亿的巨型公司。而一家年收入百亿的巨型公司,中国人却并不了解它,而我们却每一天都在亲密接触它,这就是做企业的最高境界。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赚大钱,别人还不知道你。利乐已经达到这个至高境界了。

    读者可能会问,利乐是不是不好?是不是钱都是为利乐赚的?利乐是赚得很多,但话说回来,如果没有利乐提供的独特价值,就不会有今天中国乳业的迅猛发展,虽然遇到了三聚氰氨事件,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绝大多数快速消费品领域基本上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唯独在牛奶这个领域,是民族企业的天下,以至于像达能这样的跨国巨头都需要放下身段,今天跟蒙牛合资,明天跟光明合资,不得不去逢迎这些中国企业。这些都展现了利乐在背后推动的巨大价值。当利乐布了一个“大局”以后,就获得了最大的回报,而中国乳业企业也获得了快速成长。三鹿把三聚氰氨放进了婴幼儿奶粉,才使这个布局出现了瑕疵和问题。

    从利乐布局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如何进行赚钱环节的改变的。传统公司靠卖设备,它靠卖耗材,甚至不是在卖耗材,它进入到卖“赚钱能力”的更高境界。其实,这种模式在很多行业、很多企业都是可以应用的。

    例如有一家企业是做空气制造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在石化、钢铁厂里,往往都需要氢气、氧气、氮气等各种空气,需要设备生产这些气体。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这些石化钢铁厂都不买设备了,最后我们建议这家企业,设备不卖了,把这个设备安装在石化钢铁厂里,给石化钢铁厂卖一辈子的“空气”。这么一改造,发现盈利效果比过去卖设备好很多,可持续性也强很多了。不是一次性卖设备,而是卖给客户一辈子“空气”,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后来进一步研究,在欧洲,靠“卖空气”已经诞生了几家大公司,规模都在百亿以上。一次性卖设备,要不断开发新客户,只赚到一次利润,持续性卖“空气”,只要工厂不关门,天天有钱赚。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收入最重要的特点,即连续性和重复购买。本书由成功无止境
blog。sina/chuangyeziliao提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