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侯府嫡次子-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身子骨长成了再说。
  所以李岚现在是充满了怨念,没有媳妇抱,可怜!
  李岚惨凄凄的道:“不敢,不敢,我等!”
  不仅要独守空闺,而且还要向小舅子学习,学着什么对未婚妻嘘寒问暖,讨人欢心!李岚他有时候也纳闷,韩缜不是不近女色的柳下惠嘛,怎么对讨好女孩子这么上手,简直是信手拈来,好像经历过八百遍似的。害他害怕被比下去,让未婚妻失望,只好绞尽脑汁跟风!
  “好了,先回宫!”韩缜坐在马上眼神悠远望着皇宫的方向,凝声道,“我看宫中最近有些松懈,回去后重新盘查内务梳理一下,就交给你了!”
  说到正事,李岚也严肃了,沉声点头:“是!”
  随着永宁侯的回归,朝中除了出使金国,剩下的大事就是派遣人员对刚夺回的河套地区进行管理。既然一切是为了蓄养战马为目的,河套平原的马政管理当为重中之重,为此事朝廷上又是一通忙乱。
  孟朝有专门管理马政的太仆寺,马匹作为一项重要的军用物资,自然引人关注。有太仆寺自然也有马,只是因为朝廷多年的不重视,马政荒废良马缺乏。要不然永宁侯也不会首要计划就是夺回河套地区,好蓄养战马,以备军需。
  孟朝的马政所以不振,一是缺少养战马的场地,二是从前朝廷懈怠不重视,重文轻武思想影响下,连武将都备受轻视,更不用说是骑马打仗了。但不是说太仆寺就是无足轻重的,作为一个国家机关,它的资本还是足足的。
  韩缜在京也提前针对太仆寺做了准备,首先是安插了一二人手进入太仆寺,掌握兵马管理的职位,不致马政再荒废下去。接下去就是通过李真的‘旗山马场’,找来太仆寺的兽医培训徒弟。再来就是提供‘旗山马场’的良种,借太仆寺之手驯养更多的马匹。
  这些年太仆寺监管的马匹多有所增长,马场也没有在退牧还耕,总体的趋势上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朝廷肯定为派人主持河套地区的马场,这么重要的事韩缜希望最好是自己这边的官员去主管一切。
  如今李钦呆在户部,在那里他正一展所长,假以时日他会成长到独当一面的时候。勋贵出身的文官还是太少了,而且大多有了自己的位置,轻易不能动。
  想了想,韩缜回府派人请了韩云清来相聚。韩云清和韩缜同岁,是韩纭的庶弟,大房的庶子。
  他从小天资聪颖,在读书上的天分超过常人,比起其他的兄弟他早早就在功名上领先一步。而且他比韩缜还领先一步中了进士,优秀得令人赞赏。
  他本身有才,更有永宁侯府依靠,正在工部被人带着实习,以后看他的兴趣再发展。
  说来大房现在也不差,虽然大老爷平庸寻常,可是两个儿子韩纭能武善战征战沙场,文有韩云清独占鳌头,前景可望!
  韩云清正在家,听到韩缜有请,立即兴匆匆的来了。在这个府里,依着韩缜的情商,与兄弟姐妹相处得都不差,哪怕是隔房的。倒是自己同父的,因为各种原因,反而手足情分淡薄。
  而其中,除了韩纭,韩敏珠,韩云清又是其中和他关系最好的。这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被韩纭欺负惨了,韩缜出手相助的原因,从小就乐衷于当韩缜的小尾巴,并对他崇拜敬仰至极。如果不是他的小身板不行,说不得就丢下科举跟着韩缜从武入军了。
  “六哥,你找我!”韩云清在丫鬟的带领下走进,亲热的喊着。
  韩云清已经长成一名修长文雅的男子,只是身形略显瘦弱。这跟他的先天不足有关,即使后来进补,也长成不了如韩纭这样的身高马大。
  他目前也定了亲事,只不过前头韩纭随征在外还没有成亲,因此也就耽搁下来了。说来当初韩纭想上战场,大夫人是差点没哭过去就是不让,最后勉强点头了就是要先给儿子定下亲事。所以韩纭没虽然有成亲,却有了未婚妻,这次韩缜得到消息他随军回京,怕是一回来很快就要成亲了。想来,侯府就要办喜事了。
  “过来坐下!”韩缜招呼他近前,给他倒上一杯喜欢的清茶。
  韩云清也不客气,大方自然的跨步坐下,先喝来了一口茶,才关心地道:“二叔他们是不是启程了,要不了多久就要进京了吧?”
  韩缜翘唇一笑,除了书信往来,他也有差不多三年没见永宁侯了。这么一想,还真是有些想念了,还有韩纭他们,他叹息道:“真想早点见到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晚安,谢谢支持!


第235章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在战争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尤其是对于骑兵而言, 能够提供强大的战力支撑, 因此完善马政是非常重要的。
  国防大事, 不管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还是防御外敌,战马蓄养都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时代,有时候马政甚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力。
  由此刚夺回的河套地区就显得格外重要,接下来肯定会成为朝廷重点关注的地区, 会派遣官员管理发展, 尤其是马政一定为重中之重。这对韩云清也是一个机遇, 在那里能更容易出成绩, 也就会更有机会出头,当然条件也会辛苦些,就看他的选择了。
  韩云清思考了一下,虽然他确实有才,但是能从全国举人中拼杀出来的,哪一个也不会太差。同殿进士中, 一般都外派为官从七品做起, 他能留在京中入工部也是得了出身永宁侯府之故。
  但是也只是一名七品小官, 再想往上爬就要自己拿出成绩来, 否则也难免受人诟病, 家族也不会支持他。可是头上有这么多官员压着,想出头没有功劳只能熬着,与其在京中熬资历, 还不如外放谋事。而且二叔辛苦奋战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其意义不同反响,他不但能亲自去看看尽一份心,同时更能为自己积累经验。
  他当即点头道:“我愿意去河套。”
  韩缜悠然道:“也不用着急,你可以先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再告诉我,到时自然为你安排!”
  韩云清也不反驳,乖乖地应承。
  他随即想起了什么,开口道:“对了,我记得谢先生上次来信,说是要往陕西一行,不知道是不是还停留在那?”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到时他们可以见上一面呢?
  “谢先生啊!”听到谢琦的名字,韩缜不由一挑眉。
  说来他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谢琦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韩缜的洗脑太成功了,在齐王宫变之前谢琦就有意游走四方修建属于他自己的‘树人书院’,立志成教育大家青史留名。
  至于京中的‘树人书院’已经走上轨道,而且还有韩缜派来的来看着,在杂事上他完全可以放手不管。
  之前他们一向是愉快的合作关系,由谢琦出面代表,暗里有韩缜提供资金,‘树人书院’慢慢地发展壮大成为京中最为有名气的书院。当然,其中少不了韩缜夹带一些私货,谁让他是金主呢?
  不过自从永宁侯独霸朝纲掌握大权后,谢琦如很多文人学子一样对永宁侯很是抵触,私心里认为永宁候名为辅政大臣,实为乱成贼子,早晚会行大逆不道之举。因此,也远了韩缜,差点就没有明言要断交了。
  奈何他的志向还没有达成,自己又没有一双点金之手,想办书院就少不得韩缜的金钱支援,因此勉勉强强和韩缜还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但是丝毫不提永宁侯一句。
  这对于韩缜来说无所谓,因为他需要谢琦的名声在外,方便建立起书院,普及教育。不过,这倒是也提醒了他一件事,就是以后有条件的话,废除那条‘身有残疾不得科举’的规矩,包括做官,应该以人品才能而论,而不是被外在身体条件所限制。
  这几年韩缜的金钱支出很大一部分就是侧重书院方面,他始终认为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受到教育,拥有了知识有时候会给人带来全新的不可思议的变化。就如同他的前世,如果没有国家的义务教育,他不可能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许是受这个影响,他尽可能的提供帮助,在现阶段国家没有条件普及教育的阶段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通过谢琦之手多开书院,学费尽量低甚至是无偿的让人读书学字,让尽可能多的人能有机会进入书院。
  另外,他在‘树人书院’尽可能的多开学科,百工,算术,而不仅仅只有科举一途。他摸摸下巴,谢琦竟然到了陕西,那他是不是应该再开一个畜牧科,让人学学怎么样蓄养牛马啊?
  这也是谢琦和他矛盾的另一点,一向崇尚文雅清高的书院里,学生太过斑驳杂乱,这有悖于谢琦清高的志向。但还是那句话,有钱的是大爷,谁让韩缜掌握经济命脉呢!
  说实话,韩缜还是很支持谢琦把书院开遍孟朝上下的,这也是在尝试着建立另一种教育模式。书院不再是儒学一枝独秀,而是只要有用的都可以进入学堂,将来有机会发展成熟的话,国家教育以‘树人书院’为模式开办学校。所以说,谢琦想要的试图名留青史,也不是不可能的,他没骗人哦!
  时间过得很快,在即将踏入金秋十月时,永宁侯终于率领大军返回京城。
  虽然没有全面收复河套地区,但这已经是难得的战绩,多少年没有听到朝廷打过什么胜仗了,何况是收复故地。京城的百姓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地迎接‘黑旗军’进城。
  城内一时也是非常的热闹,人群三三两两的聚齐,高谈阔论,议论纷纷。
  韩缜早就迎出京城二十里,他迫不及待地想早日见到永宁侯,以及随军的韩纭,秦超他们。和他一起的还有李岚,陈继明,秦小胖他们,都想早点见到昔日的小伙伴。
  城外,是连绵不绝的‘黑旗军’,他们经过了沙场的洗礼,就像是凌厉冲天的刀锋,展示着绝对的强盛。
  在他们的前面,是军队的主将和各阶层军官,韩缜眼尖地见到了亲兵拱卫的永宁侯,还有紧随其后昂首挺胸的韩纭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