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侯府嫡次子-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缜神色微动,对比起盛唐疆域,如今孟朝狭小的国土的确让人憋屈。任何一个热血男儿,哪个没有横刀疆场逐草沙漠的志向,看万里河山在自己手里重归一统的梦想。
  “爹你想做什么?”韩缜谨慎地问。
  永宁侯垂眸道:“本侯自从军的那一日起,就立志收复河山扫平四方!你祖父永远不会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背叛。违背了太。祖遗愿,安逸享乐消磨志向才是对先祖的背叛,这些人即使灭了又如何,他们活着也只会是阻碍!”他重重一掌拍在供案上。
  这是属于永宁侯的雄心壮志,为此他已经等待太久!
  “爹你是想动武,可是我们与金国不是已经签订了同盟协议吗?”韩缜敏感地皱眉。
  “不是金国,而是西夏!”永宁侯捏着手指,眼眸幽深一片。
  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政权,宋时占领了兰州和河西走廊地区,后臣服于金国。
  在原本的历史上它应该亡于蒙古之手,此时早就该灭国了!
  可惜如今历史起了蝴蝶效应,蒙古没有强大到不可阻挡大杀四方,竟然让西夏在夹缝中喘息存活下来!听闻西夏如今内乱频发,又不时遭到蒙古的骚乱,如今也不太平!
  多年来孟朝和西夏一时相安无事,孟朝不想动武,而西夏是无力用兵,双方除了在边关陈兵提防,少有战事!
  韩缜站直身子,凝目思考,他开口道:“爹是为了想夺回河套地区!”
  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因其历代均以水草丰美闻名。它南接陕西,西隔着河和宁夏相邻,东隔河毗邻山西,往北才于蒙古高原接壤,向来是蓄养战马的优异地区。
  宋时因为失却了河套这个养马之地,而严重影响了骑兵的战斗力,削弱国家战力,由此可见河套地区的重要性。
  而今西夏不仅截断孟朝和西域方向的商道,更是禁止向孟朝出售马匹,依然是孟朝的心腹大患!只是朝中重臣不想装略武备,小打小闹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才相安无事!
  永宁侯有着扫平四方之心,面对草原强夷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军中骑兵力量的不足,所以他一提对西夏用兵。韩缜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夏占据下的河套地区,因为那里适合蓄养战马,有了河套地区,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装备军中!
  永宁侯挑了下眉,意外韩缜一下子就想到了他的目标,不由颔首道:“不错。”
  比起金国和蒙古来,如今的西夏就是一弱国,如果真能夺回河套地区,从长远来看对强盛孟朝军事力量是有利的,永宁侯的做法没有错!
  但是,韩缜问道:“如今刚逢国丧,人心未定,爹你认为现在是动兵的好时机吗?”
  最重要的是他爹是想亲自出征不成,他能放得下心吗?
  这时他想起前世某个人物嚷的口号‘攘外必先安内’,竟意外的适合他爹的情况。作为一个手段不是那么正大光明的权臣,如果没有彻底压服文臣坐稳位置,冒然率兵出征,他真想问他爹一句:你就不怕被人断了后路吗?是找死还是找死啊!
  依照这个时代文臣的尿性,千万不要太相信他们的大局观,说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文官这个群体治国有一手,同样祸害起国家来本事也不弱,永宁侯在他们眼里如今就是乱臣贼子无异了,如今因着贪生怕死种种思量夹起尾巴做人,一旦给他们找到机会就会在背后狠狠地捅上一刀!
  永宁侯低低笑:“不是在这时,也会在不远的将来,早晚必有一战!”
  不是现在就好,韩缜吁了口气,再次确认一遍:“那爹到时是要亲自领兵出征吗?”
  永宁侯的眼里沉郁:“朝中能领兵的大将是有数的,除了驻守边关的守将不能随意调动,恐怕还真的需要我亲自出马不可!”
  韩缜觉得牙疼,永宁侯在京中就像是定海神针,底下的人再蠢蠢欲动有不敢轻易伸爪,只能蛰伏起来!
  一旦出了京,他不相信文官集团会什么也不做,说到底永宁侯是动了整个士大夫团体的利益,从一武将竟然跃居朝堂堂而皇之的掌权,简直是他们的眼中刺肉中钉不拔不快!
  如果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就领兵出征,那么读整个永宁侯府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说到底还是能领兵打仗的人太少了,应该着重培养武将,使他们能担当起大任来!这样永宁侯就能坐镇京中,而不须亲自上场!
  作者有话要说:  泪,大家晚安!


第158章 
  “不过比起征战西夏,爹你不认为摆平内务才是最重要的吗?”韩缜认为短时间内还不适宜率先发动战争, 整个国家应该以稳为主。
  要知道皇室的这场惨绝人寰的宫变, 不仅令天下哗然, 就是周边的邻国也会关注着孟朝的一动一静, 看接下来的局势走向如何!
  哪怕是和孟朝结盟的金国,一旦看到孟朝局势混乱露出可乘之机,说不定转头就撕毁盟约露出獠牙,从孟朝身上咬下一口肉。
  所以即使永宁侯一手掌军权一手掌朝政, 只要他没有黄袍加身改朝换代的心思, 这个国家就还是孟氏江山, 有名正言顺的正统大义压着, 各地方即使有小心思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头,整个天下整体能平稳太平不会生乱!
  那么如金国等只能默默旁观,不会妄动心思侵犯边关,这是孟朝的外忧!
  而除了外忧,內患才是永宁侯更应该解决的,那就是如何应对文人的诟病!
  或许永宁侯心里的志向始终是纵横沙场收复疆土, 比起呆在京中或许战场才是他最终向往的!
  可是孟朝重文抑武的政策, 打压轻鄙武将的做法终于让他不愿忍耐, 一朝掀翻了桌子, 却也将自己和背后的永宁侯府推上了风口浪尖!
  韩缜轻轻靠在门板上, 抱臂道:“爹你可知道这几日京城里的流言蜚语?”
  永宁侯挑眉:“还不曾听说,可是关于我的?”
  韩缜点头,这几天他不断地接到街面上的消息, 暗地里都在流传着永宁侯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左右朝纲心怀不轨,假以时日必谋朝篡位,底下暗涌激流!
  而他派人打探流言源头,都是从各大臣的府邸里流传出来的,他们终究不会甘心眼看着永宁侯高居他们头上,磨刀霍霍企图将永宁侯拉下马来。
  永宁侯脸上闪过杀气,冷笑了一声道:“敢与我作对者,杀了便是。”都是些两面三刀的货色,他不介意拿他们开刀。
  可是光杀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他们面对得不只是文臣,还有天下所有的读书人!
  那些文人能容忍大权在武将手中吗?而那些朝中大臣门生故吏无数,关系脉络交结成网,他们因一时畏惧压下了心思,真的能甘心吗?如果不彻底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谈何率兵出征,只会被拖后腿!
  说到底整个皇朝从朝堂到民间都尊崇读书科举,而看不起武人,一句‘好男不当兵’代表了时下人的看法,武将是卑微令人鄙夷的。
  这个民族是羸弱不堪的,缺乏了尚武之气,韩缜希望能有些改变,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慢慢来。
  杀戮只是一时的威慑,除了制造恐怖血腥,只会激起人们的反弹!
  而文笔如刀,是非黑白在文人的笔下可以写出一枝花来,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永宁侯,怕是人人喊打围而攻之吧!
  舆论的可怕韩缜是了解的,既然如此就不能给他们这个借口,哪怕永宁侯辅政大臣的位置来的蹊跷,也要洗白得干干净净,绝不能给别人攻歼的机会!
  永宁侯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俗话说的好‘攻心为上’,永宁侯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权臣,然而权臣也是有区别的。权臣固然有祸国殃民的,可也有名流百世的贤臣。
  历史上最有名的权臣莫过于诸葛亮,治理民生造福百姓,也征伐天下南征北战,可是却是被天下人认可的‘忠臣’。
  永宁侯完全可以效仿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权臣作为,说到底百姓最是安份不过,只要有饭吃有太平日子过,上位者丝毫是坏,谁掌权根本不关心。
  先将这个国家治理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政策措施来改变这个国家,提高武人的地位,转变国民的想法。
  既树立了形象又有益于国家,到时出兵也更有把握,难道不好吗?这样哪怕是架空了皇帝,他也是无可指摘的贤臣。
  而那些文臣没有了依仗借口,又没有实力,只能是过过嘴瘾。而且他们未必能干净到哪里去,不是所有当官的都能做到清廉公正的。他们也可以整理那些贪官污吏的事迹宣扬出去,让大家知道文臣的嘴脸,谁也不比谁干净到哪里去!
  韩缜向永宁侯诉说自己的建议,拿期待的眼神看着他。
  永宁侯取笑道:“我没记错的话,你可是要考科举的人,这样对付读书人好吗?”
  韩缜苦笑:“谁叫现在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我可不希望你翻船!”
  他那么用心读书,一则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二来也是因为这个国家推崇读书人,不想见官就拜过得憋屈的话只能向上考;再来他也才向要在朝堂上一展所学,为国家出一份力。
  可是如今局势逼着他走到这地步,他还能如何?
  然而对于韩缜的建议,永宁侯是嗤之以鼻,以为韩缜是小题大做了。那些文臣只敢做些鬼蜮伎俩,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想想那些‘雄安殿’的重臣们吧,一个个只知屈膝媚颜讨好以求保命,这样的人有什么好怕的?骨头硬的能硬得过他手中的刀剑吗,凡是不服私下暗藏心思者,他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杀得他们怕了,骨头软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看谁还能反对他当政!
  他眯着眼,幽冷地道:“我明白你担心的是什么,不将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本侯焉敢轻易率军离京!”
  只是他没有耐心照着韩缜的意思打理内政收复民心,他信奉的是绝对的武力,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