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币(E…cash)的描述同时提供了两种可能性:一方面诞生着新钱(New Money)的创造模式(比如纸上交易就能以超快的速度在短时间内致富);另一方面,揭示着新钱模式的风险所在(比如香港传来的词语“负资产”便是新富的陷阱)。
尽管不确定,但新富觉得自己已经看破金钱,所以他们宁愿把自己定位为“相对富翁”,而不是“绝对富翁”,像葛朗台那样非得时时盯着口袋里的钱。“相对富翁”的特征是:常常产生于发展中国家,财富值相对于整个社会的整体财富水平而决定,即他们的财富处于相对优越的地位。在袁岳的零点调查公司对中国“新富人群”的调查中,他采纳的标准是:国际上研究新富的时候普遍采用的起点就是个人金融资产达到6。6万美元,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这个数字其实在美国连中产阶级都还没够得上。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国富论》中批驳那些误以为金钱是财富的说法,他认为,金钱只是财富的一种形式,真正创造财富的原因是“生产”。中国人的生产方式便是两个字那么简单:发财——如今,在庆祝中国新年的时候,每个来中国应对中国人的老外,都得学着说的一句话是:“恭喜发财”,而不是“万事如意”、“身体健康”或其他。在1990年代后来到中国的这些老外也许都会惊讶地发现,如今的中国人“对财神和战神(关公)的膜拜”已经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2、三十而富新一代
这一代年轻人很快便意识到,他们正不得不加入一场争夺财富的110米跨栏的比赛:大家在同一起跑线起步,跨栏的方法可以不一,过程中竞争激烈、速度很快,途中意外倒下的也不少。跑得最快的也许是刘翔,他跑进12秒,回国后成为广告明星,迅速成为“新富”。但跑得更有策略的是丁磊、陈天桥和黄光裕,他们是三十而富的“新富”群体的佼佼者,但更多的新力军正跟随其后。这是一场110米跨栏比赛,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马拉松长跑,其意义在于:新财富必须在一个不长的时间段内取得突破——我们永远不会找到一个80岁才达成的新富。
跨越式发展达成财富的方法会有区别,但财富的道路基本一致,无非是:经商类、投资类、专业技术类(如刘翔式明星运动员,如章子怡式演员明星)。后一类更是在中国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
新的财富载体正在层出不穷地涌现:电脑、网络、通讯、生化科技、新媒体、服务业等。其中产生中国新富的新生职业越发扩充着当年定义的“72行”:职业经纪人、策展人、通讯产业开发运营者、游戏产业人、新媒体行业人、各种文学艺术时尚产业SOHO群体、形象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色彩咨询师、职业咨询师等等。
从人群年龄上看,有意思的是,他们正好集中于70年代生人,在此之前,他们在媒体前被广泛描述的是“小资”或者是BOBO族,彷徨迷惘、回忆的一代。如今发现,他们同样是较自觉地掌握到打开新财富钥匙的一代,而且在一部分人得到之后,在我们的调查个案中,没有一个“三十而富”的新富曾经拥有过明显的“财富焦虑”——与之比较的是,更多的同龄人无一例外地陷入财富焦虑的无止境黑洞中。
尽管如今他们的财富拥有量,亦只不过是处于中产与优越富裕人群之间,但他们绝不认同西方意义上的那种“中产阶级”格调。他们认同的财富观是,新财富创造精神价值,正如巴菲特的名言——“华尔街是唯一一个开劳斯莱斯的人来请教一个搭地铁的人的意见的地方。”
3、他们的财富焦虑与新财富影响力
传统的富翁,正如美国社会调查研究者Thomas Stanley等人作的调查发现的那样:“高收入”的人不一定会成为富翁,真正的富豪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他们很少买新车,很少购入新的豪宅,很少做投资,而造成他们致富(而且是绝对富裕)的最重要原因,不是别的什么财富传奇而是根本的“长时间内的收入大于支出”。
而新的新富们由于一方面处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优越感中,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在当下的朝阳产业中赚着新钱,这刺激着他们日益高企的消费欲望(甚至是未来钱),与此同时,大量的物质诱惑性消费在召唤着他们的购买欲。
他们的财富影响力更多地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引导上,他们的财富得益于WTO后的经济新局,他们的生活方式又同样与WTO后的消费状态密切相关。伴随着众多的新国际品牌登陆中国,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着品牌崇拜。包括Dior、HOMME这样的男装最近也把他们在亚洲的首间旗舰店(不含日本)选择在上海开设;而绝对伏特加的品牌经理沈磊也为自己的品牌在中国的增长速度感到惊喜,“不少推广活动都因此提前了。”有品位、前卫的新富人群的提升速度有时超越一切计划的预计。
他们的品位格调成为一个有趣的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在这群人青睐的咖啡连锁店中——来自美国的星巴克——无论是在上海淮海路、杭州西湖边还是广州天河城,他们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语言都被标准化为英语。在这种原则坚持中,新富者寄托于这家国际连锁咖啡店来体验他们的“咖啡社会”。
过去,“Old Money”意味着谦逊的生活。他们隐藏在低调、深色汽车以及熨得笔挺的礼服中,“Bling”或“闪”被他们认为不合常规、庸俗、没有品位等等——真正的富人死也不会死在红色的卡拉迪克敞篷车里的。“New Money”则会选择炫耀珠宝和露背装。这些消费表现以前仅仅存在于“暴发户”的概念中,可如今,它们完全有可能为这些新富人群所做出。
消费主义学者马蒂亚斯?霍克斯(Matthias Horx)定义了一个“60:20:20”的社会结构将会在成熟的国家中出现。即:60%的人靠多种收入来源生活,如工作收入、股票收益、资本利润、房租收入或者继承遗产,大量的钱财来自何处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这些钱;20%的人没有其他途径获得收入,只能通过工作收入;剩下的20%生活过得也不差,他们享受社会福利。
在这种意义上,新富者最终是60%的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新财富增长的推进者。以此角度观察,整个社会最需要的,恰恰是这些新富人群做出的消费刺激,他们的保持与持续,不仅是令财富焦虑得以演变成一种新富裕生活方式的感染力,整个社会也会从中受益,同时,这亦正是新富们的财富影响力之所在——在他们成为权力精英之前。
收入颇丰的白领们理财愿望很强烈,并想出许多独特的理财方法,积极付之于行动,踏出理财的第一步。白领人群是银行、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提供更合适的产品,更省时省心的服务,是这些机构的目标之一。白领理财看似困难,其实机会并不少。
一 、把握身边机会
从事金融业的白领人士,不用刻意地去理财,只要通过自己工作及信息上的便利,就能顺便理财。某信托公司的钱小姐,就参与了自己公司的信托产品,她认为:“信托产品虽然需投入的资金量较大,但也有可以中途转让的产品,兼顾了收益与流动性。”大多数在房地产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工作的人士,会在所属行业内投资理财,不少人还会带动身边的亲戚朋友。
其他行业的人士也能创造理财机会。不少人就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找到了个性化的理财方式。任体育用品销售主管的林先生非常喜欢足球,他从自己的月薪中留出固定资金用于买足彩。他对记者说:“不瞒你,我已中过一个二等奖。我生活中充满了体育带给我的乐趣。”李先生是医生,工作单位离卢工邮品市场很近,他会在上班前去逛一下早市。李先生介绍:“邮票纯粹是个人兴趣,除收藏之外有时也会有通过差价盈利的机会。”
这些从工作、兴趣中得到的意外理财机会,需要人们关心身边信息,留意身边的经济动态,才能准确把握。
二、求助专业机构
更多白领愿意选择专业理财机构进行系统操作。现在不少银行都有个人理财中心或个人理财工作室,配备专业的理财顾问,一旦综合的财务状况达到银行高端客户的标准,比如存款数额月均余额达50万元等,就可享受理财顾问一对一的服务。王女士是一外贸公司的财务经理,据她介绍:“当时我儿子要留学,我去工行个人理财中心咨询,银行对我的收入、职业、年龄、风险偏好等做了评定,然后为我列出适合我的理财产品,比如留学贷款、信用卡、汇款等,并在其中推荐了几个组合供我选择,甚至陪我去中介机构解决经济上的问题,让我觉得非常周到。”
不过业内专家也介绍,个人理财业务虽然目前非常红火,不过其局限性也正显现出来。一方面由于金融分业经营的约束,全方位理财还无法实现。银行不能涉足的项目很多。另一方面在委托理财上,中资银行只能实现具体产品的操作,不可能实现资金的全托管理。目前外资银行服务局限于外汇方面产品,也只以产品信息提供和咨询服务为主。比银行更能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理财的机构比如:投资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的理财投资专家,比银行理财水平更高,实践经验更丰富,在投资理财上银行根本没有真正的投资专家。因此,投资者投资理财时最好选择真正的投资理财专家提供指导才是上策。
三、机构打造理财捷径
不少金融机构也积极回应白领人士强烈的理财需求,开通便利的理财渠道。比如:北京股胜公司的“聚宝盆”理财超市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全面,另外通过电话、手机等中介进行操作也已普及。客户可直接进行基金、国债、股票以及理财产品的委托购买,无需奔波。网上理财24小时开放。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