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令部多次要求尽快使这种型号投入前线使用。
为了搞清楚前线何时才能得到瓦尔特式潜艇,1942年11月在我的巴黎指挥所里举行了一次形势讨论会。参加者有瓦尔特教授、海军总司令部设计局的有关专业人员、功勋潜艇设计师许勒尔局长、副局长布勒金以及海军建筑工程主任厄尔夫肯及海军高级建筑顾问瓦思。
遗憾的是,讨论结果人们一致认为,将瓦尔特式潜艇交付前线使用的条件尚未成熟。在战争最初几年,当所有的建造能力都集中于研制前线所需要的各种试验型潜艇的时候,瓦尔特式潜艇的研制工作进展并不大。因此,1942年11月我们就很难保证瓦尔特式潜艇可以立即投入批量生产,而这又是能否尽快给前线提供大量该型潜艇的首要条件。由于担心敌人即将大力研制反潜武器来对付“水面的潜艇”,因此这次讨论的结果对潜艇部队指挥机关来说是大失所望的。
于是,许勒尔和布勒金在这次巴黎会议上提议,充分利用现有潜艇中已经经过试验的瓦尔特式潜艇的水下流线型,并把蓄电池的容量扩大一倍,以建造一种水下高速潜艇。他们认为,这种潜艇即使水下速度可能尚达不到瓦尔特式潜艇的速度,但较之迄今为止的所有潜艇来说,速度也将有明显的提高。从相对于敌护航运输队的平均航速来看,这种航速对于潜艇的水下战术使用也足够了。瓦尔特教授还建议,给潜艇安装一种通气装置,利用这种装置潜艇可以在水下航行时吸进柴油机所需要的空气,同时把废气排出水面。有了这种装置,潜艇就不再需要浮出水面去充电。利用这种办法将使现有潜艇拥有较快的水下航速,成为至少能够达到战术要求的“完全的潜艇”。由于大家对动力原理都很熟悉,而且对这些原理又进行过试验,因此这种潜艇要比瓦尔特式潜艇能更快地投入作战使用。
我非常同意这些建议,并让他们赶快动手设计。瓦尔特教授建议的通气管装置应立即在本土进行实际试验,这种装置后来经过改进,投入作战使用时取名为“通气管”。
我担任海军总司令后,于1943年6月审查了一种水下高速潜艇的设计图纸。这种1600吨的大型潜艇需要安装双倍蓄电池。这种潜艇水下航速为18节时,续航时间为1。5小时,并能以12至14节的航速持续航行10小时。由于现有的潜艇实际上只能以5…6节的最大水下航速航行,上述水下航速显然是明显的提高了。上述航速对潜艇从水下攻击运输队的战术行动来说是足够的,因为敌人在短时间内尚不可能把它们护航运输队的速度提高到10节以上。上述航速也足以使潜艇从水下摆脱敌人的跟踪。这种潜艇以5节的慢速可航行60小时。同时这种新型潜艇下潜深度也较大,还装备有经过改进的水下音响探测仪。另外,在这一期间,“通气管”的设计、试验都已经完成,可随时交付使用,因此这种潜艇可以在水下充电。
我决定选择这种潜艇作为“完全的潜艇”,因为这种潜艇较之瓦尔特式潜艇能更快地交付前线使用,而又可不必放弃瓦尔特式潜艇的研制工作,因为仅仅瓦尔特式潜艇的25节水下航速就足以使潜艇战发生彻底的革命性变化。
我决定继续完成3艘正在进行的瓦尔特式潜艇建造工作,原来决定的1943年开始建造26艘新型瓦尔特式潜艇的计划仍然不变。
这种“完全的”1600吨的潜艇被命名为XXI型;由于它拥有强有力的电子装备,故也称为电子潜艇。除这种潜艇外,我们又设计了一种较小型的结构形式相同的300吨的潜艇,取名为XXIII型。这种潜艇的水下最高航速达12节,专用于北海紧靠英国沿岸的浅水区和地中海的浅水区作战。
海军总司令部属下由富克斯海军将军领导的设计局奉命就这两种新型潜艇将在何时大量投入使用、需要耗费多少技术力量、物资和人力等问题作出计划。
设计局计划先建造2艘XXI型试验艇,1年半完工,经过试验后再投入批量生产。他们认为,新型潜艇如不经过试验就投入批量生产,一旦出事他们将负不起责任。根据该计划,首批2艘潜艇要到1944年底才能建成,这样,1945年之前就无法大规模地建造了,XXI型潜艇最快也要到1946年底才能赴前线作战。同时,该计划还规定,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必须把潜艇建造摆在所有装备计划的首位,并确实保障所需的物资和专业工人。但当时对空袭可能造成的损失没有加以考虑。
漫长的期限让人无法忍受。我要求军械部长施佩尔制定一个建造新型潜艇的计划。
施佩尔把马吉鲁斯船厂的总经理、并非造船出身的默克尔先生派到“造船总委员会”担任领导。按照协定规定,该委员会实际上负责海军装备。施佩尔所以挑选了这位优秀的实干家,是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一些船厂没有充分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如传送带流水作业法)。而默克尔建议,建造新型潜艇时不要让各个船厂建造整艇,而应分段建造,到最后阶段再把各段艇体组装的任务交给各船厂。(当时美国造船厂的凯泽也是采用同样方法按造舰计划建造商船的。)这种建造方法的优点是大大节省时间。后来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办法成批建造XXI型潜艇只要26…30万个生产小时即可完成,而用以前的办法建造同样大小的潜艇则要耗费46万个生产小时。按照默克尔的计划,第一艘XXI型潜艇在1944年春即可建成。另外,他相信,他能负责使新型潜艇立即投入批量生产。这就是说,从1944年秋开始就能大量生产这种新型潜艇。
我面临困难的决策。鉴于当时的战争形势,海军设计局所需要的建造时间我是不能同意的。而默克尔计划中分段建造的办法在潜艇建造中还从未采用过。尽管这些潜艇在艇体和主机制造技术方面采用的基本部件都是以前人们已经熟悉的,但立即让这批潜艇投入成批建造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我征求了许勒尔局长的意见,问他是否反对分段建造,特别当考虑到深水炸弹的攻击将对耐压艇壳提出很高的要求时。许勒尔并不反对分段建造。于是我同意了施佩尔计划,并于1943年7月8日将它呈交希特勒审批。
潜艇建造计划转到了建造XXI型和XXIII型潜艇上来。
“潜艇建造计划规定每月生产40艘潜艇。不能因为这一转换而使生产过程出现停顿现象。”海军总司令和军械部长1943年8月13日命令。
从这时开始,由军械部长负责该计划的实施。海军方面主要尽一切可能负责其他作战舰艇的建造。
这些计划后来执行的结果如何呢?
在制定舰艇建造计划的时候,敌方的空袭对德国工业的影响还很小。而该计划的实施工作却不得不在敌机密集轰炸的条件下进行。从1943年秋开始,对德国军火重地的空袭日益频繁和加剧。从长远来看,要完成计划已无可能。鉴于工厂和交通工具大量毁坏,必须多次向其它工厂转移。各部件建造过程中互相制约的期限也必须经常重新调整。巴肯克勒海军将军领导下的海军总司令部军备局和默克尔总经理领导下的造船总委员会经常就这方面的问题共同协商并作出重新安排。
尽管情况较制订计划时不利得多,但海军的装备还是有了发展,虽然在数量和期限方面没有实现原定的计划。
1944年下半年共有98艘XXI型和XXIII型新型潜艇服役,1945年第一季度共有83艘潜艇服役。
1945年1月到3月每月平均建成26艘潜艇,共28632吨。而前几年的月产量为:
1940年
4。1艘潜艇
2650吨
1941年
16。3艘潜艇
13142吨
1942年
19。9艘潜艇
16380吨
1943年
23。6艘潜艇
19055吨
1944年
19。5艘潜艇
18374吨
在水面舰艇的建造方面,扫雷艇和快艇的建造数量也有所增加。如1944年共有87艘扫雷艇和62艘快艇交付使用,而1943年只有52艘扫雷艇和41艘快艇,前几年则更少。
由于空袭,其余各类舰艇的新建数量未能增加,其中有些舰艇已没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原计划的数量就比较少。
从1943年秋以来敌人对德国工业要地日益加剧的空袭证明,把海军的造舰任务委托军械部长负责是多么地正确。在生产设施遭到破坏的时候,只有他能不断地提供新的机动能力。
在当时海军自己的装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海军肯定完全没有能力来恢复炸毁的工厂;生产肯定会很快陷入瘫痪状态。
2。 地中海战场
从我开始接任海军总司令起,海军装备问题就是我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但是,在我任总司令期间,我还得处理其它一些问题。今天我只想就某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对这些问题我今天已经找到了可靠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我可以进行准确的阐述。但由于资料不够齐全,我在此只能作些概述,因为我不打算只根据回忆来写作。
由于以上原因,我在本书中对于我任海军总司令期间所经历的那些事件的描述比起潜艇战来要概略得多。但愿以后能有机会再作补充。
1942年初,同盟国在北非登陆。这次登陆的目的是占领北非,重新打通通向地中海的海上航线(不再绕道好望角走那条远得多的航线),从北非出发,向防御薄弱的欧洲南翼实施突击。
在反击战中我们于1942年11月10日占领了突尼斯城。只要这一海岸阵地一直控制在德意手中,通向地中海的航路对同盟国来说就依然是危险的,他们从北非出发在南欧登陆的下一步行动就会困难重重。
只要我们控制着突尼斯,敌人企图在北非登陆的战略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德意部队在突尼斯的作战取决于意大利能否给他们从海上提供补给。因此使执行这一任务的护航运输队免遭海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