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6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蟮急鹑耍飧鲎锕蜕盍恕4蟪私淅锩妫鹚瞪比松砻镄。先嘶勖锎螅裁矗可砻飧錾硭懒耍氖盘焖滞短ビ掷戳耍栌锼蕉曛笥质且惶鹾煤骸?墒腔勖潜荒阏习⒈荒愣系糁螅愕侥囊簧⒛囊皇滥悴拍苡龅缴浦叮拍艽油吩傺穑空飧龌崽训谩�
  佛家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你们想想今天在这个世界上得人身的有多少?现在世界人口将到七十亿了。这七十亿人当中闻佛法的有多少?我们就算,充其量估计一下十分之一,七十亿里面十分之一就七亿人,有没有这么多?不见得,在我看可能没这么多。闻了佛法能够解佛的意思的,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学佛的人当中有几个人能够解如来真实义?唯智所知,那真是凤毛麟角了,千万人里头难得有一个。不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我讲的是千万分之一,一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这不是假的。如果一千万人当中有一个,中国有十三亿人,那有多少个觉悟的?一亿人当中有十个,至少有一百三十个,那还得了!
  今天把古圣先贤东西讲错了、误解了,比比皆是。你要说他为什么?我们想这个事情是当然之理,为什么?他没做到,没落实!孝亲尊师没做到,这个伦理道德他怎么会不讲错?古人讲得没错,他解释错误,曲解经义,误会经义!所以现在读书真难。
  我在讲席当中跟诸位讲过很多遍,早年讲经的时候我常常讲,我看书我的习惯,第一个我看版权页,版权页上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个书我绝对不看,所以人家问我:你为什么不看?心量太小。心量小,他能写出什么样好东西?写不出好东西。烦恼习气太重,名闻利养太重,我不看这个东西,所以我看古书!古书当然要看注解,看古人的注解。我们学《华严经》,我们参考两种注解,清凉大师、李通玄长者,这两位都是唐朝人。清凉大师参加过《四十华严》的翻译,《八十华严》的翻译他的老师参加过,他的老师是贤首大师,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清凉是第四代,看古人的!今人的注解能不能看?那要很小心谨慎,为什么?注错了!
  所以读书,古人读书的方法,你看看从小七岁上学就开始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读这些东西。只读、只背,读白文不讲解,老师天天督促你背诵,背得很熟,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个方法好,高明极了!那就是什么?一切是以经为标准。任何人的注解,古人注解也好,今人注解也好,与经义不相应,我们就不能接受;与经义相应的,能够发明经义的,这是好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开悟。所以你要有能力辨别他说的是对还是说错了。对在哪里?为什么说它对?你明了;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个错误?你也明了,唯智所知。所以世出世法义理都是甚深,世法尚且如是,又何况佛法!又何况《华严》是如来根本大法,圆满的大法。
  「次下九行颂」,就是第二首到第十首;「一行一颂」,这我们前面都读过了。「大意明不异一法界,修行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只是一法界性」。这几句话很重要,正是《华严》里头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众多是相,相从哪里来的?相从心想生的。这个话都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能现,识能变,心是真心,识是妄心。真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离妄想分别执著是真心;真心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做妄心,就不叫做真心,就换个名词,叫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识能变境界,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那我们现前呢?我们现前在十法界里头变成人法界。虽然是人法界,人法界里头也千差万别。
  上古时候,古圣先贤行道履德,与天地鬼神、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非常明显。现在的人不行!实实在在讲,现在跟古时候有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古时候的感应,善的感应,人心真诚、人心清净、人心慈悲,好的感应,真善美慧的感应。现在人,人心不善,行为不善,跟伦理道德完全相违背,有没有感应?有,感应就是我们现前的环境,社会混乱、天灾人祸。如果我们不能从心行上改善,继续要这样堕落下去,结果就是西方许多宗教家所讲的「世界末日」。这是真正可怖的一桩事情!这个怖是恐怖。那我们正好碰到这个环境,如果不能够加倍认真努力来修行,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这叫修行。不能够随顺这个社会的染污,决定不可以。我们在这里头修清净心、修慈悲心,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我们才有超越的缘分。
  人有生一定有死,生死也是道,自然的现象!这不是人为的,人没法子控制它,我们要随顺自然。这个身灭掉之后,灵性不灭。说灵性有很多人很难体会,那我们再说方便一点,习性不灭,你的习性会带著走的。这个习性在佛法里叫业力,如果你这生行善,你带去的是善业,善业感善道往生,你来生会生到很好的地方,来生的环境比这生一定美满;如果你心行不善,那么你来生会生到恶道,来生的环境比现在更坏、更苦!这是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但是纵然是饿鬼、地狱、畜生,也是一法界性。一性无二性,性是一,相不一样,苦乐不一样!天道以上,乐;人道是苦乐参半,现在人道苦多,乐几乎没有了。那个乐是什么?麻醉!哪里是真乐。这有修养的人能得,没有修养的人,不能够行道履德,绝对没有。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李长者三分里面的第二分。
  「二释菩萨名者,名德首者,为明此位,不离一法界性,以消痴爱,及一切烦恼,而常修习一切诸功德,名为德首」。我们看菩萨名号里面的含义,我们一定要很认真努力来学习。菩萨德号之由来,我们应当要明了,这桩事在我们讲席前面也曾经多次的提到。但是经太长,而我们讲也不在一个地方,所以听众不相同,多讲几次也不妨碍,过去听过的不妨多听几遍,决定有好处。
  诸佛菩萨没有名号,这个要知道。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上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给我们说明名字、言说都不是真实的,跟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听教、学经、学法一定要知道「离言说相,离名字相」,不可以执著在名相里头;还要「离心缘相」,不可以把它放在心上。我们这个心是妄心,真心里头什么都没有,本来无一物,哪有这些东西?所以言说、现相无非都是表法而已。懂得表法,你就得其受用,正面的受用帮助你觉悟;不懂得表法的义趣,那个作用是相反的,反而变成所知障,那就错了。所以菩萨教我们要离。所谓「离」不是不要它,不要它又不行,要它;要它不执著它,要它不分别它,对了,即相离相,离即同时,这是世出世法修学正确的态度,我们才真正能够契入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在此地就是讲「一法界性」。一法界性、一法界相都是实相,你看它的功德,好处!好处是什么?以消痴爱及一切烦恼,你才能断烦恼。烦恼轻,智慧就增长,这叫真功夫。如果你的烦恼习气今天跟昨天差不多,今年跟去年又差不多,你毫无进步!这对修道人来讲,这是很大的忧患,为什么没有长进?为什么停留这里?甚至於还往下堕落,堕落什么?烦恼比去年多,这个月的烦恼比上个月还多,这就错了。真正修行人,烦恼是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这功夫不断向上提升。为什么有人能提升?有人不能提升?这里头没有别的,就是放下。
  菩萨六种修行原则,菩萨修行最高指导原则六条,六波罗蜜,第一条布施,布施就是放下,你没放下!放下什么?具体而言,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这是总的来说。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常常讲的三大类烦恼,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你要不放下,你怎么会开智慧?自性本具无量智慧,就是被这些烦恼盖住了,我们必须把这些烦恼化解掉,彻底放下,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就恢复了。智慧德能的恢复,实在讲是显而易见,很明显!没有学过的东西,一接触能知道,也能说得头头是道,这是智慧现前,不是你学过的,没有学过。为什么会知道?理是通的,性是一,一个原理、一个法性,这是一条正路,这叫菩提大道。三世诸佛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都在这条路上精进不退。
  我们今天也走这条道路,首先要放下的,末那,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大烦恼与生俱来,过去生中就带来的,不是这生当中学的,你才晓得烦恼习气多深。执著里头,执著是末那识,我痴、我爱这里说了两个,及一切烦恼,一切烦恼多。末那识的四大烦恼,除了我痴、我爱,还有就是我慢(傲慢)、我见。我见是什么?执著身是我。要晓得身不是我,这是一个误会,以为身是我。这真正高明的人,他不执著身是我,什么东西是我?灵性是我。还是错误,但是比执著身是我高明多了。西方哲学家所说的「我思故我在」,他执著什么?能够思惟想像的这个是我,身不是我。身不能思惟想像,能够思惟想像的那是我。这就是什么?执著识是我。分别想像是第六意识、第七识,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著,他把这个东西当作我。
  真我是什么?真我是法性。诸佛悟入一法界性,一法界性那是我,具足「常乐我净」四个意思。八识里头没有这四个意思,常乐我净找不到,我们身体里头找常乐我净更找不到。这个义理不算很深,不能不知道,在现在一般讲这是佛学常识,契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