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嗬胛颐擎镀攀澜缡鞘蛞诟龇鸸粒谀睦铮吭诿媲埃挥芯嗬搿U飧鍪虑槲颐蔷徒裉煊玫缡诱飧龇绞健⒄飧鱿窒笕媚憷刺寤帷T诘缡踊嫔系模颐窍玫缡悠档篮芏啵荚谝桓龌嫔希颐前匆桓銎档揽吹揭桓龌妗H绻嫡庑┢档牢颐峭倍及矗械幕嫒砍隼戳耍钦饨惺裁矗空饨忻挥锌占洹C挥惺奔洌ノ蠢匆苍诿媲埃馐俏颐且话闳私驳纳裢ǎ獠沤惺率嫡嫦唷N颐窍衷谡飧瞿芰κУ袅耍栽谛硇矶喽嗥档赖敝校颐侵荒芄患桓銎档馈U饩秃帽确鸱ń彩ń纾颐墙裉熘荒芸吹饺朔ń纾渌姆ń缥颐强床坏健>秃孟竦缡悠档酪谎颐侵荒芸凑庖桓銎档溃荒茉谡庖桓銎档览锘疃�
我们晓得除这个频道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频道,在理上讲,法界无量无边。为什么?每个念头就是一个法界,而且念念不相同。我们可以从江本胜博士水实验里头得到讯息、得到启示。你看他那个实验,这十年做了几十万次的实验,从来没有两个结晶是相同的。你说为什么?随其所行业不一样,前念跟后念不相同,那个果报当然就不一样。你看到水结晶是果,它相似,但绝对找不到相同。我前一个念头是善念,后一个念头也是善念,但是前一念善念跟后一念善念不一样,这水结晶里头看得特别明显。这个道理我们要多想想,要细心去体会。整个宇宙人生跟这个道理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念念不一样,念念就是一个法界。
佛菩萨之高明处,他能够接触一切层面,他不受它的影响,这叫功夫,我们一般讲叫定功。凡夫没有这个定功,一接触马上受影响,自己就乱了,自己在境界里做不了主,这是很可怜、很可悲。佛经里面常讲「可怜悯者」,说谁?就说这些人,这些人在六道里头占大多数。佛菩萨也是为这些苦难众生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来教化让他们认识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只要是明白了,你就不受它的影响,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顺境、善缘,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不生贪恋;逆境、恶缘现前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没有瞋恚心。纵然自己被人杀害了,也不起瞋恚心,也没有报复心,还是欢欢喜喜若无其事。像古德所谓的「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这讲杀头,在杀头的时候犹如斩春风,为什么?没有生死。那个现象就像一个画面一样,假的不是真的。身是假的,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在这里操什么心?你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说得多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明心见性的话。本来无一物,现在有没有?现在没有,还是没有!你求任何一法都了不可得。
所以学佛贵在什么地方?贵在历事炼心,这叫真修行。历事是什么?我们在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在工作,在这里头去练。练什么?就是练此二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这《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此二不二,故不相违」。不相违,不相违背,没有对立,没有矛盾。各人行业,各人果报,不一样。无有作者,也无所作,这确实是有相当的深度。
这一大段的标题「业果甚深」,在这一品经里面佛菩萨跟我们讲「十甚深」。十,实在讲不是数字,十是代表无量,没有一法不是甚深。甚深在哪里?就是甚深在不二,实在讲不二就在面前,你就是看不出来。为什么看不出来?是因为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不二你就看清楚了,你什么事都没有了,你的心得清净了。清净是一念不生,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到这个时候你就回归到自性,这个时候我们就称你作法身菩萨,你就不是凡人。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那真正是离苦得乐。
离苦得乐是果,苦是什么?诸位细心想想,执著苦不苦?分别苦不苦?妄想苦不苦?苦!所以《华严经》上讲的「执著」就是佛在一般大乘经上所讲的见思烦恼,《华严》里面所讲的「分别」就是一般所说的尘沙烦恼,《华严》讲的「妄想」是一般经论上讲的无明烦恼。无明、尘沙、见思苦不苦?这些东西没有了,那真乐!真乐从哪里来?你得要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道理我们不是不懂,这些话我们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那么执著,还是放不下!这就好比说天天在学,考试都得个零分。不是不用功,很用功,但是从来没有及格过,不但不及格,零分。这个原因我们要很严肃、很认真的去寻找,要把这个业因消除,我们的学佛才会有进步。得分少,得一分、二分算不错了,一分、二分我们就可以到三分、四分,就可以到十分、八分;从来都没有得到一分,这是不应该的。为什么古人这个修学成绩比我们现在人好?这个道理要懂。
离苦得乐是果报,因是什么?因是破迷开悟。所以佛的教诲就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苦是从迷来的,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从迷来的;乐从哪里?乐从觉悟,明白了,了解事实真相了。佛讲般若讲二十二年,说法四十九年,般若讲二十二年,你就晓得,般若是佛教化众生最主要的课程。禅宗是般若不是禅定,我们在过去讲《坛经》的时候跟大家讲得很清楚。般若是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现前,我们佛门称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分证佛。
你要破迷开悟,那一定要依圣贤教诲,否则的话,你怎么悟?你没法子悟。不依靠老师,我自己来修行,能不能开悟?《坛经》上说得很好,威音王佛以前或者有,威音王佛以后决定没有。那威音王佛是什么时候的?久远劫之前。所以佛法是师道,你不能跟一个好老师学习,你怎么会成就!圣贤教诲是不是他自己发明的?不是,他以自性智德,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也就是他开悟了。他所悟的跟诸佛如来所悟的没有两样,这是说明他教我们的东西可靠,没有错误。我们对於圣贤教诲还起心动念、还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能了解他的意思?这就是「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道理在此地。
你一定要亲近好老师,好老师把他自己修学证果的经验、心得告诉你,提供给你做参考。你自己一定要依教奉行,你要去做、去落实,你才能够开悟。所以,老师帮学生的忙只有开示,《法华经》上讲的「开示悟入」,老师只能做到开示,学生要悟、要入,所以悟入是学生的,老师没有办法代替你,你要悟、你要入。悟是什么?明白了;入是什么?做到了。你要不能把它落实变成你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你就没有入;真的把古圣先贤的教诲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那就快乐无比。这就是藉著别人的真实智德,把自己自性的智德引发出来。好像我们是一盏灯,这个灯是灭的,没有点燃,诸佛菩萨那个灯是点燃的,我们藉著他的火把我们自己这个灯点燃。点燃的时候,我这个灯的光明跟他的灯光明没有两样,无二无别,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你不悟、不入,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那要怎样悟?怎样入?业障深重的人,佛有方法,所谓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佛的方法就是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为什么?一门深入,你就定了,定能开慧。所以学东西同时决定不能学很多,真正好老师、善知识决定是教你学一门。我在台中跟李老师,这个话跟诸位讲过很多遍,你想学两门,老师不教你,而且老师肯定的跟你说:两门你学不成功,你没有这个能力。说得这么清楚。我自己以为很聪明有能力,老实说你没有能力;同时学两门、三门的,那要像惠能法师那样的差不多,可以。方老师告诉我,惠能以后没有看到第二个惠能,他警告我不能学他,学不到的,那真正叫天才。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老老实实听老师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修,我们继续看宝首菩萨偈颂第一首:
【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作者无所有,诸佛之所说。】
我们先就世间俗谛来说,这个好懂,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懂得时时刻刻身语意三业所造,然后它自然果报就现前。在这个地方使我们很自然的就想到,前面讲到,我们不能离开老师,所以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就是孝道、师道。中国,在早年我童年时代住在福建,福建省几乎家家户户堂屋里面供的祖宗牌位都写著「天地君亲师」,这个印象我非常深刻,天地君亲师。到以后遇到李老师,这才真正算是接触到儒家的教诲,在这之前都不能算是正式的。从小在农村私塾里头接触一点边缘,不能算正式的,对它并不理解,有这么一个印象,到以后跟随李老师,这才懂得、才明白了。
中国传统的教育决定离不开儒家,儒家可以说是主流,在这二千五百年它占的是主流的地位。它教育的特色,实在上就是说「反求诸己」,做这种功夫。所以《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它的教育起点在这个地方。修身,怎么个修法?你要修身,头一个要正心;要正心,你必须要诚意;要诚意,你一定要格物、要致知,致知在格物,这是真正做学问,真正在修养自己的德行。
儒家这种修行的方法跟大乘佛法完全相应,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净业三福」是大乘修行指导的最高原则,为什么?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修行证果都以这个为因地,以这个为基础,都是依靠这个。这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完全从佛法里面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