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5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檬裁囱奶取D憧础堵邸防锿方驳煤茫咐朊窒啵胙运迪唷梗运狄灰恳灰直穑灰粗晃淖忠灰课淖忠悄悴灰シ直穑灰ブ粗歉龉ぞ撸芄灰嘉颐瞧跞胝媸怠D愣运鹆朔直鹬粗撬囊脊δ芫褪У簦忝栽谡飧鲆挤椒ㄖ小K运嫉墓δ苁チ耍峁阌置栽谡饫锿贰U庖幻裕跃徒惺兰浞ǎ蹙徒谐鍪兰浞āJ翟谑兰洹⒊鍪兰湟彩羌倜挠惺裁词兰洹⒊鍪兰洌勘纠次抟晃铩U飧霰纠次抟晃锸翟谑橇瞬黄穑≌獠耪嬲鞘迪啵嬲瞧跞敕ㄐ浴2皇瞧跞敕ㄐ裕饩浠八挡怀隼础�
  所以前面这两句教给我们,『众报随业生』,六道、十法界没有例外,『如梦不真实』,事有理无,相有性无,一定要懂。当我们还在迷位,还没有觉悟,我们怎样做?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这一桩事情到底是迷还是悟?你不著相就是悟,你著相就是迷。所以世间一切法,只要离妄想分别执著就觉悟,不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迷。说真的,佛法给我们讲的迷悟二字而已!所以於一切法不要执著,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随缘。什么叫随缘?不执著、不分别叫随缘;你执著分别,那不是随缘,是随你自己的烦恼习气。
  我们细心去想一想,我觉得这个好,我觉得那个不好,标准在哪里?标准是自己的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如梦不真实,本来无一物,《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就是众报随业生,那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执著什么?你还分别什么?你起心动念错了,起心动念就是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随缘。你们行善,我赞叹,欢喜;你们造恶,我劝导你们。我随喜赞叹,没动心。什么叫没动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随缘。我要动了念头,起心动念,那就不是随缘。你们做的不善,我劝导你们、阻止你们,也没有起心动念,这叫随缘。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就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随缘、随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差别在这里。他们是圣,什么叫做圣,我们要懂得;我们叫凡,为什么叫凡也要知道清楚,那我们的功夫在哪里做?功夫怎样叫超凡入圣?你要超凡,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超凡。一超凡,自然就契入法性,契入法性就是入圣人境界,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所谓一鼻孔出气。
  经不能不读,教不能不听。我们今天,你看这些道理(大乘经教里头)我们能理解,我们也讲得很清楚,可是我们的境界为什么转不过来?这是什么原因?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学人都犯了这个毛病,能说不能行。这一桩事情,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去请教过章嘉大师。跟章嘉大师谈中山先生的学说「知难行易」,可是世间也有一些哲人讲「知易行难」,那我们学佛到底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我就请教章嘉大师。大师告诉我,知难行易是对的。我说明明经上你讲我都懂得,我境界就转不过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就是法身菩萨,那就是诸佛如来,我懂得,但是我为什么还是起心动念?为什么还是分别执著?我为什么放不下?我非常想放下,为什么放不下?老师讲的话知难行易,放下很容易,你为什么没有放下?你知的不透彻。想想这有道理,你知的不究竟,你是一知半解。这使我们想到古人有一句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为什么要读千遍?你那个知有深度,行就容易了。
  我们年岁大了,毛病习气太深,境界转不过。我常常跟同学们说,我这一生算是非常幸运,这个行业,这一条路,章嘉大师教导我的,他老人家指导我的,叫我走弘法利生这一条路子,我非常感谢他!每天没有离开经典,每天跟同学们一起互相研究讨论学习,四十七年!四十七年没有间断,我这个知才有这么一点点深度,在境界里面,才能转到一点,转得不多。如果用百分比来说,我转的只是十分之几的样子。一百分是圆满,我只能够转到十几分,大概不到二十分,可是就很有受用。一般人可以说,也能讲经讲得天花乱坠,他一分都转不掉,还是凡夫境界。妄想习气遇到缘马上就起现行,喜怒哀乐、贪瞋痴慢,境界风一吹马上就动,什么功夫都没有。这想到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太深。
  我们今天看出佛门同学的病根,所以不得不提倡从头来起;除这个方法之外,没路可走。所以从头来起,才特别提倡《弟子规》、《十善业道》。佛法,《十善业道》是从头开始;中国几千年传统圣贤的教学,《弟子规》是开头。我们今天开头,从头来起。从头要能收到效果,需要用什么功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定不能放松。读书千遍,我现在不要求千遍,我要求三百遍。
  蔡礼旭居士讲的《弟子规》,在香港讲的两次,一次是八个小时,一次是四十个小时。四十个小时,你至少要听三十遍,从头到尾听,一天听八个小时,五天听一遍,五十天听十遍,一百五十天听三十遍,算是半年。半年的时间,你把这部四十个小时的听满三十遍,你有底子了;然后再听简单的,听他那个八个小时的,听满三百遍,我相信你人变了,你从凡夫要变成圣人了。你不用这么深的功夫不行,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所以你自己好好想想,我这个话是真的是假的你就晓得。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后悔,也不需要忆念,过去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坚定信心,转凡为圣,那你就对了。这从不真实你就走向真实,转不真实为真实。
  后面两句『念念常灭坏,如前后亦尔』。清凉注解里头,注的虽然不多,但注得很好,「由前面如梦不实故,念念无常」。我们要想真的把境界转过来,随顺无常去转,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试验试验。这个试验不需要用很长的时间,二年到三年足够了,这时间足够了。这叫要真下功夫,功夫要绵绵密密不能够间断。真的,因为你这样做法,这个做法就是佛家讲的戒律、规矩,你守这个规矩。这是一个轨道,你不能够脱轨,守这个规矩,用二、三年的时间不间断,心定了,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就这么个道理。
  我们现在心浮气躁,妄想分别执著一分一秒都没间断过,这是我们学习困难,功夫不得力的所在。譬如一个人生病,我们一定要把病源、病因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你不知道病根,不知道病源,你没有办法对治。今天我们开了这个处方,诸位可以先试试,从《弟子规》下手,三百遍的学习圆满之后,你再接著学《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也能够学三百遍,你的根基就稳固,然后无论修什么法门,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我相信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为什么?基础太好。我们今天学佛搞了几十年,悠悠泛泛,这念佛我们老老实实问一句,你往生有没有把握?说真实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都是我们的根基不够。如果真的根基扎得好,哪有没有把握的道理!
  我再重复一遍,《弟子规》三百遍,《十善业道经》三百遍。不是叫你把这个经念三百遍,念三百遍时间不多;我现在劝导大家的是听,你听这个讲演听三百遍。专心去听,一心一意去听,戒定慧三学具足。听的时候,记住《起信论》里面的教诲,不要分别执著言说,不要分别执著名相,听的时候不要去研究,不打妄想。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只听不去研究,这是什么?这是修定,这是修止、修观!止观就是禅定,我用这个方法修禅定。在佛法里头,诸位都知道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修的什么?都是修的戒定慧。换句话说,修戒定慧的方法太多。我们今天用这个方法来修戒定慧,这方法方便。
  蔡居士在香港讲的四十个小时,我在山上休养这段时间,我听了十遍,我很有感触。我们听就是遵循《起信论》的教诲,不分别、不执著言说名字,只是一味的听,决定不去探讨,不去研究,不去讨论,一直听就对了。听多了怎么样?耳熟,不必要去记忆,境界现前,自然它就起现行,熟了它才能够起作用。这是我们读这首偈要知道在现前我们应该怎么样学习。为什么一味去听,不要去起心动念,不要去分别执著,为什么?如梦不真实,念念常灭坏,你分别它干什么?你分别错了,你执著错了,你只有听,字字句句都跟自己的性德相应。《起信论》这个教诲妙绝了,我们要会用。再看下面第八首偈:
  【世间所见法,但以心为主,随解取众相,颠倒不如实。】
  这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这是这个偈颂里头第四段,这一偈就是第八首。「依解令入唯识量观,境即心变,故心为主。然此唯识略有二分,一相,二见。今随其见分之解,取其相分之相,心外取故,为颠倒也」。这讲世间人,佛法里面常讲「迷惑颠倒」,这是一切经论里面我们看得太多了,所以这句话我们不需要记自然就很熟悉,迷惑颠倒。世间人也常常用这句话,这句话是出自於佛经,迷惑颠倒这个术语出自於佛经。什么叫迷惑?起心动念就迷。什么叫颠倒?这四句偈就把颠倒说出来。我们先把这个偈子就文字表面,我们来读读。
  『世间所见法』,这就是讲我们,我们所见,见就包括闻,见是眼见,六根举一个就统统代表。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意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