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Φ拢梗”鹑苏胰茫鹑宋耆瑁夷苋蹋倘檬枪Φ隆F鹦亩钅芾嫔缁帷⒗嬷谏晃约海苌峒何耍Φ隆9Φ略谀睦铮恳磺惺薄⒁磺写Γ酱Χ际枪Φ拢酱Χ际歉L铮涂茨闳喜蝗鲜叮慊岵换嶂帧V指L铩D悴蝗鲜叮悴换嶂郑蔷臀蘅赡魏危环ㄗ印K哉庾虑椋阆胂肟茨悴谎Х鹪趺葱校�
  不学佛就是不明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转怨为亲,转敌为友,你要转,转就是转境界。化敌为友,化怨为亲,化是从自己的内心,转是把境界转过来,这就是积功累德,你怎么会生烦恼?永远不会生烦恼。生烦恼,凡夫迷而不觉,觉悟的人怎么会生烦恼?他所生的是欢喜心,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我们不能不知道。否则的话,我们的佛不就白学了!学佛的人天天还造罪业,那是我们佛门祖师大德所说的「地狱门前僧道多」。我们不知道积功累德,不知道改过迁善,天天还造罪业,这还得了!这个过失比一般人要重,一般人没有学,难怪,学佛的人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听经,天天接触佛法,依然还造恶业,这就重了。这是什么?不能原谅。没接触的人,他犯过可以原谅;学佛的人,天天听教的人,不可以原谅,所以罪加一等。
  这一句里面,就是你一定要觉悟念佛是功德,但是念这一句名号有没有功德?会念的有功德,不会念的没有功德。不会念的就是喊破喉咙也枉然。怎么叫会念?会念是与佛功德相应。就是我念阿弥陀佛,我就会想阿弥陀佛的功德。常常想阿弥陀佛的功德,把阿弥陀佛功德变成我自己的功德。想久了,想久了我的心里改变了,我的行为改变了,我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就是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我的功德。阿弥陀佛是怎样对人,阿弥陀佛是怎样生活,我变成跟他一样!阿弥陀佛具一切功德,当然我也具一切功德,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我劝人修净土是以《无量寿经》为基础,依这部经学,要把这部经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见解,把这部经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依照这个标准来改过。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要认真做到;经上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可以违犯,这叫念经,这叫学佛。经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你说念给佛菩萨听的,大错特错。经是念给自己听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警觉,不要迷,不要邪,不要犯过失,那就具一切功德,这叫真正学佛。末后一句:
  【度脱於诸有。】
  这一句是大慈大悲。『诸有』就是讲六道,六道里面三界就叫三有,欲界众生,欲界有;色界众生,色界有;无色界,无色界有。有什么?有业因,有缘,因缘聚会,果报就现前。我们今天很可怜,在欲界出不了欲界,为什么?你有欲界的因,有欲界的缘,你就脱离不了欲界。欲界的因是什么?贪瞋痴。贪瞋痴是总的,但是欲界的这个业因,贪瞋痴的对象是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得到起贪心,得不到起瞋恚,用种种方法去夺取这是愚痴。贪瞋痴的对象都在五欲六尘上,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对这个分别执著很严重、很深,你就出不了欲界。出不了欲界,这个生活圈子不大,六道轮回,你轮不到色界,轮不到无色界,你只在欲界这个小圈子里头轮回。六道是包括色界跟无色界,在六道小圈子里头轮回,你说你可怜不可怜?此地讲的这个圈子大,整个六道,包括色界天,包括无色界天。
  菩萨发心度脱一切众生,这是大慈大悲,应以什么身度脱他就用什么身,随类化身,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帮助众生,很容易受众生欢迎,这一点我们要学习。菩萨,菩萨於法没有障碍,为什么没有障碍?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通了,性相、理事、因果通了。真实智慧应化在九法界,那叫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里面是圆满的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圆满的智慧。所以他对於一切有情众生,不但现前他微密观照看得很清楚,这一切众生的过去生,再过去世,生生世世,乃至於无量劫前因果习气,菩萨统统明了。凡夫不认识菩萨,菩萨了解凡夫,所以在机缘成熟的时候很容易度他。菩萨做种种示现,能令这个众生对菩萨生恭敬心、生欢喜心,愿意接受他的教诲,这叫师资道合,很容易成就他,很容易帮助他。这个道理、方法我们应当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亲近一位善知识,初学的时候总是受很多很多限制,这是自古以来教学的仪式。你初学,初学你没有智慧,你完全是迷而不悟,那么学守规矩。所以有许许多多的约束你都要遵守,这是禁戒。这些约束禁戒目的何在?目的叫你收心,孟子所讲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你在没有学佛,你的心散乱到处跑。现在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收回来,收心!收心就是修定。我们初亲近老师,我在台中就是这样的,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就明白告诉我,你要跟我学,做我的学生,我有三个条件你能不能做到?第一个只可以跟我学,其他的任何法师、居士大德讲经说法,不能去听,只可以听我一个人的。这个条件你能不能接受?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看文字,不管看佛经还是看世间的书籍,没有得到我的同意,一律不准看。看佛经都要向他报告这可不可以看,他摇头,不准看。第三个还有条件,你从前学过几年了,他知道我亲近过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他对於这两个人很尊敬。但是怎么样?你从前跟他们学的,我统统不承认,完全作废,从今天开始学起。三个条件。
  我们刚刚听,这个老师好像很跋扈,目中无人,只有他没有别人。最后我想想我还是接受了,三个条件都接受。接受之后,他跟我说:我这三个条件不是无限期的,有期限的,五年,五年决定要遵守。我们也不懂得什么意思,到最后明白了,收心。你看看什么都不能听,耳朵收了,什么都不许可看,眼睛收了。这不就是《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吗?把眼根收了,耳根收了,那其他的当然也就清净了。「都摄六根」,你心才清净,清净心就是禅定,所以五年的时间收心。古时候祖师大德代代相传都用这个方法,而且一般都是五年。
  我对老师尊敬,不怀疑,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做上三个月,我就明白,我就欢喜,为什么?这三个月下来之后,比三个月之前心清净,比三个月之前好像更有智慧,正是佛法所讲的「烦恼轻,智慧长」。学上半年就很明显、很显著,老师这个教学我收到效果。所以到了五年,我去跟老师讲,我说:老师,五年到了。我说:不行,我还要遵守五年。老师笑笑,好。所以我遵守老师这三条,十年,扎根!我觉得五年我这个根不够深,我守他这三个条件十年,这个根才扎深。这个根就是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所以这经教,老师教我的这些东西,我能活用,我能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跟人家讲解经典的时候,我讲解的就比别人活泼,人家欢喜接受,同一堂来听经,老少咸宜。这是什么?这个根很重要,你遇到这个善知识,要不能从这上学来,那叫冤枉!这就是中国大陆人所讲的「活学活用」,不能学死了。李老师常讲,学儒学死了,叫书呆子;学佛学死了,叫佛呆子。好,今天时间到,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二卷)  2004/4/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62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十方百万世界,偈颂第二首看起:
  【无染无所著,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咸称叹。】
  这个经文每一句有一个意思,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在现前。我们看第一句,染著是我们现前学佛不得其门而入的第一个因素,无论是在顺境逆境或是善缘恶缘,几乎我们没有能力说不染著,决定染著。染是起心动念,著是深深的执著,这是无量无边情欲、烦恼从这个地方生起。佛经对这个事情说得详细、说得深入,「因」是无量劫来阿赖耶识里面累积的习气种子;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是人事环境,给我们做了增上缘。
  今天我们所处的世间环境逆缘多,善缘几乎见不到,逆境恶缘把我们阿赖耶识里面不善的种子全都诱导出来。这外面诱惑我们,我们不是没有善因,奈何现前没有善缘来诱导,诱导我们的外缘都是不善的。这一桩事我相信每一个人,学佛的同学,乃至於不是学佛的同学,也都能够体会得到,都能够看得到。我们现在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竖起耳朵听听外面的音声。江逸子老师画地狱变相图,他告诉我:地狱变相图很好画。我说:这个话怎么说?他说: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全都是,那怎么不好画!有道理。极乐世界难画,没看到、没听到,总不能凭空想像来画,这个话说得有道理。画极乐世界,只有多听经、多读经。现前我们接触不到极乐世界,不但不能接触,连极乐世界的边缘都沾不上。
  染著,是现代社会,有些人告诉我已经变成现代文化,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变成现代文化,现代人他接触是理所当然,认为这是正常的。我们中国人讲情理法,理没有了,情没有了,样样都讲法,好不好?诸位要细心去想想,不是好事情。人间、人生确确实实系在一个情义,有情有义。过去在历史上,此界他方,此地或者其他国家地区,仁义之人他的一生表现,那些事迹叫可歌可泣。这个世界上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是描绘这些事实,人世间的真善美慧表现在这里。如果说情义都没有了,只有法,这个世间还有什么味道?法真的是枯燥无味,机械式的,处处都是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