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尬颐堑酶闱宄T诜鸱ɡ锩娼灿形形褪怯猩鸬姆ǎ幸蚬姆ǎ晃尬褪敲挥猩稹N颐窍感睦垂鄄煊钪嬷涫裁炊髅挥猩穑咳擞猩喜∷溃馐怯形庑┲参镉猩∫烀穑颐强词髂净ú荩荷某ぁ⑶锸斩兀钦饩褪怯形ā�
  再看看山河大地,小的来讲沧海桑田,它变化。我的老家,我生长在农村,十岁才离开家乡,所以我们的童年是在农村里面过。我们小村子前面,用现在的距离来讲大概是一公里,有一个湖,我们叫白湖。这个湖也不小,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对岸。现在这个知识我们知道,水它的边际是三十公里,你在大海上看,我们坐在船上看到海跟天连的那条线三十公里。隐隐约约看到对岸,这个湖面积差不多就有三十公里,有这么大的湖。我们小时候常常在湖边上捡贝壳,抓小鱼。我离开家乡六十多年,第一次回去,刚刚好离开家乡五十年,回到家乡,湖没有了,湖现在变成田地,干掉了。这个山河大地也是有为法。
  科学家告诉我们,星球,太阳系,我们这个地球在太空当中运行,它是不是永远存在?不是。星球真的像佛经上讲有成住坏空。所以你细心这一观察,所有一切的物象,统统是有为法。那大概什么是无为法?大概虚空,太空,真的它是无为法。虚空,释迦牟尼佛出世,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前,三千年前永远没有变化的大概就是虚空,我们现在的虚空跟三千年前虚空一样。所以虚空是无为法。佛在经上说无为法有六个,真正无为法?真正无为法只有一个,叫真如无为。真如是什么?就是心性,就是法性。其他的无为法叫相似无为。虚空是属於相似无为,虚空存不存在?现在我们知道,在某种条件之下虚空不存在;空间等於零,时间等於零。所以它是属於相似无为。那就是什么?它的变化太小,它存在的时间很长,在某一个特殊环境之下,它突然不存在。所以真正无为只有一个。
  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一切有为法把所有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尽,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刹那刹那在变化。你要是真正通达明了,你还会去执著吗?不会。你还会去分别、还会去打妄想吗?统统都不会。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你就是如如佛,你的问题全解决,你就证到如来究竟果位。但是这桩事情,古人说得好,我们理解、了解这桩事情不难,这解悟不难;证得这个境界,这不容易,这话是真的。理解是你有悟性,在佛法里面讲这什么原因?你的所知障轻,所以你接触到佛法,听到佛菩萨说法,你很容易觉悟,一听就明白。但是烦恼习气很重,烦恼习气可不是一下就断掉。所以古人常讲,悟后起修,理可顿悟,事须渐除。在日常生活当中,断烦恼证涅盘这个事情得慢慢来。可是悟性愈高的人,他断烦恼的时间就缩短;悟性差一点的人,烦恼习气重一点的人,他修学的时间要长。
  所以有很多同学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成就?这是每一个人都不一定。这不是定法,要看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善根就是讲你的悟性,福德因缘那是讲你的修行。你在修行过程当中,诸位要知道,修行这两个字意思要搞清楚,行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错了,修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在哪里修?上上根人在起心动念处修。真会用功,一切时一切处,没有定所,没有定时,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念头才一起,他就警觉到我这个念头是正确还是错误?是正确的,这个念头让它发展;是错误的,立刻修正,上上根人修行功夫在这里用。中下根人,他不知道在起心动念,他要落实在行为上;行为,一个是身体造作,一个是言语。说话的时候,一说这个话不该说,他就停,或者他就转换个话说。这是什么?这是在行为当中修行。
  在念头上修行,那叫从根本上修,那个厉害,那个非常有效,那是真正修行有功夫的人才做到,我们平常人做不到。像我们现在修行在哪里修?是讲错、做错了,回来反省,发现自己错误,希望明天把它改正过来。中等以上根性,在行为当中,他知道错误,他马上就能改过来。中下根人不行,当时他不知道,事后要反省,反省发现错误,再把错误修正过来,中下根人。我们现在是中下根人,甚至於中下根我们还达不到,我们是下下根人,为什么?做错不知道,别人跟我们讲还不承认,想改,改不过来,明天照犯。真正有心改,要好多年才把它改掉,你说这是不是下下根?再跟你讲下下根人就不错,就怕的是一阐提,永远不承认错误,到死都不能改过,那就完了,那他就随业流转,他要受三途果报。所以下下根人还是有救,不是没救。到一阐提,那这是佛在经教里常讲,这没救,为什么?临死都不承认过失,都不肯改过。这寂灭这两个字大概的意思。现在时间到。
  
  诸位同学,我们还要继续谈谈「示入涅盘」,要把涅盘这个名词的意义要搞清楚。经典里面讲的非常丰富,但是初学看也不太容易看得懂,我是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来介绍。前面跟诸位讲到寂灭的意思,我在前面最后讲圆寂,讲错了,是寂灭,寂灭的意思。圆寂到后面我们还要讲,那个意思还要讲的深。寂灭的意思我们懂得之后,我们再看它下面还有个重要的意思,叫无为。
  无为是无惑业因缘之造作等。无为是对有为来说,前面跟诸位说,有为就是有造作,起心动念都是造作。言语行为,这是非常粗显的造作,起心动念是微细的造作。这个微细的念头也有粗浅的差别,粗的念头,我们自己能够觉察,能够知道;微细的念头,我们就没有办法觉察,自己也不知道。何以晓得我们有微细的念头?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作梦的经验。你晚上睡觉有没有做过梦?梦从哪里来?梦就是你微细念头起现行,这个念头起来,你并不知道,所以梦境这个意念比我们平常的想像思惟要微细得多。
  但是还有比梦中境界更微细的,那是什么?定中境界。不但普通人做不到,一般是很有修养的人,心地清净的人,他也不能发现,要有相当禅定功夫他知道。这个定功,你看看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世间禅定有八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色界天,这四空定,所以我们通常称为四禅八定。定中境界比梦中更微细。这都没有超越轮回。《楞严经》佛给我们讲阿罗汉的禅定超越四禅八定,称为第九定,第九定就是阿罗汉。阿罗汉那个境界是四空天人都不知道。四空天都不晓得,何况四禅。阿罗汉才出六道。
  菩萨,我们讲《华严》,《华严》是圆教,菩萨总共五十一个位次。十信,阿罗汉所证的境界在十信菩萨里面,这是经上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相当於第七信。第七信这个菩萨他的定功,他的断烦恼,这个断德跟阿罗汉相等。但是智慧神通道力超过阿罗汉太多,阿罗汉不能跟他比。只是讲断烦恼,这断德完全相同,他也是断见思烦恼。从七信位以上,八信、九信、十信,十信心满,这证得初住,那初住就脱离了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子愈往上去,定功愈深,那个定中的境界愈微细。佛给我们说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识里面的波动,那是什么?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起心动念。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八地菩萨见到了。见到,才用这个功夫把它降伏,把这个波动将它恢复到正常,不动。诸位你从这里去体会、去思惟,你才能得到少许的真相,稍稍明了。这是世尊给我们说一切众生统统都有,特别是指我们六道凡夫。
  在理上讲,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证得,证得如如佛。理上讲是一句话,事上讲太难!这个微细的念头,你知都不知道,你不能觉察,你怎么能断它?所以你必须觉察到,你才能断它。这个觉察就是甚深的禅定。所以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无论显教密教,真正修行的枢纽就是禅定。戒是帮助你得定,定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开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能转烦恼,跟诸位说不是灭烦恼,灭是比喻,为什么?烦恼转成智慧,永远不会再变成烦恼,所以叫烦恼灭了,其实不是灭,转变了。如果烦恼真的灭了,智慧菩提也就没有,这个道理要懂。
  那灭到底是什么意思?证到底是什么意思?都要搞清楚,不可以粗心大意。粗心大意,你就解错。所以到最高的层次里面再给你讲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所以生死涅盘是一不是二,烦恼菩提也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迷了,菩提就称为烦恼,涅盘就称为生死,迷了;觉悟,生死原来就是涅盘,烦恼原来就是菩提。所以在那个境界里头,他不断烦恼,他也不证真,为什么?没有假哪来的真。他不断生死,他也不证涅盘,生死是假的,这才契入如来果地所证的诸法实相。但是这不是我们境界,我们跟这个境界相差太远,我们今天还是要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证涅盘,我们还是要做这个。这是什么?这小学!他那是博士班,研究所博士班。我们是要到那个班,我们得按部就班,小学、中学、大学慢慢来,逐渐逐渐向上提升,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无为是无造作,无造作,当然就没有果报。你有造作,你就落在因缘里头,你就落在果报里头。所以涅盘是无为法。
  《华严?离世间品》里面特别给我们说明三界苦、六道苦,离苦得乐,真正的安乐是涅盘,所以涅盘有安乐的意思。安乐是安稳快乐,这是真的,为什么?永恒不变。你看我们世间没有,我们世间哪来的安稳?佛法里头常说「人命无常,国土危脆」。不仅仅是我们读历史,就是我们中国这一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