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广记 500卷-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
礼部尚书范阳卢恺兼任吏部选,他推荐客师去当兰州总管。客师推辞说:〃容师有什么罪,被送到和游牧民族只隔一道墙的地方?〃卢恺说:〃游牧民族的什么地方有墙?〃客师说:〃肉为酪、冰为浆,天作帐篷,毡子作墙。〃卢恺是中书监卢子刚的儿子。


卢思道
武阳太守卢思道,常晓醉。于省门,见从侄贲。贲曰:〃阿父何处饮来?凌晨嵬峨。〃思道曰:〃长安酒,二百价,不嵬峨,何嵬峨?〃贲,燕郡公景仁之子,中书侍郎景裕之犹子,位历太常卿。(出《谈薮》)
【译文】
武阳太守卢思道一天早晨喝得大醉,来到官署门前,他的侄子卢贲见了问他:〃叔叔在什么地方喝过酒,凌晨这么高大?〃卢思道说:〃长安的酒,二百文的钱价,不高大,何物高大?〃卢贲是燕郡公卢景仁的儿子,中书侍郎卢景裕侄子,担任过太常卿。


王元景
王元景尝大醉,杨遵彦谓之曰:〃何太低昂?〃元景曰:〃黍熟头低,麦熟头昂,黍麦俱有,所以低昂矣。〃(出《谈薮》)
【译文】
王元景喝得大醉,杨遵彦对他说:〃为什么又是昂头又是低头的?〃王元景说:〃黍子成熟了把头低,麦子成熟了把头昂。黍麦都有,所以又低又昂。〃





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
俊辨  阳玠 薛道衡 薛收 张后裔 崔仁师 卢庄道 许敬宗 胡楚宾 裴琰之  苏颋 王勮 李白 柳芳 王藻 韩愈 李程 李吉甫 王生 辛丘度 温庭筠  柳公权 权德舆 东方朔 李彪 班蒙 
幼敏  陈元方 孙策 钟毓 孙齐由 陆琇 王绚 萧遥欣 房氏子 张琇 浑�


俊辩
阳玠
隋京兆杜公瞻,卫尉台卿犹子也。尝邀阳玠过宅。酒酣,因而嘲谑。公瞻谓:〃兄既姓阳,阳货实辱孔子。〃玠曰:〃弟既姓杜,杜伯尝射宣王。〃殿内将军陇西牛子充,寮友推其机辩,尝谓玠曰:〃君阳有玠,恐不任厨。〃玠曰:〃君牛既充,正可烹宰。〃又见玠食芥菹,曰:〃君身名玠,何得复啖芥菹?〃对曰:〃君既姓牛,何得不断牛肉?〃有太仓令张策者,在云龙门与玠议理屈,谓玠曰:〃卿本无德量,忽共叔宝同名。〃玠抗声曰:〃尔既非英雄,敢与伯符连讳。〃太子洗马兰陵萧诩爽俊有才辩,尝谓玠曰:〃流共工于幽州,易北恐非乐土。〃玠曰:〃族欢兜于崇山,江南岂是胜地。〃录尚书晋昌王唐邕闻诸省官曰:卿等宜道本州宝物。定州人以绫绮为宝,沧州人以鱼盐为宝。及至玠,邕曰:〃卿幽州人,以何物为宝?答曰:〃刺史严明,文武奉法,此幽州之宝也。〃邕有愧色。(出《谈薮》)
【译文】
隋朝的京兆尹杜公瞻是卫尉杜台卿的侄子,他曾经邀请阳玠到家里作客,酒喝到畅快的时候便互相开玩笑。杜公瞻说:〃大哥既然姓阳,春秋时鲁国的阳货曾经污辱孔子。〃阳玠说:〃老弟既然姓杜,西周时的杜伯曾经射杀宣王。〃殿内将军陇西的牛子充被同事和朋友们公认为机敏善辩,他对阳玠说:〃你的阳物有疥疮,恐怕不能作菜。〃阳玠说:〃你这头牛既然已经充实肥腴,正好可以宰杀烹烧。〃牛子充又看见阳玠吃一种叫做〃芥菹〃的蔬菜,便对阳玠说:〃你的名字叫玠,为什么还吃芥菹?〃阳玠回答说:〃你既然姓牛,为什么仍经常吃牛肉?〃太仓令张策在云龙门同阳玠辩论时理屈词穷。便对阳玠说:〃你本来就没有道德和胆量,只是和卫玠同名。〃阳玠抗议说:〃你既然不是英雄,怎么敢用同孙策一样的字号。〃太子洗马兰陵的萧诩英俊豪爽,并且有才善辩,他对阳玠说:〃流放凶暴的共工到幽州,易北一带恐怕不是安乐之地。〃阳玠说:〃释放凶恶的欢兜于崇山,江南怎么会是名胜之地。〃录尚书晋昌王唐邕对各个官署的官员说:〃各位可以说出本州的宝物。〃定州人说当地的丝织品是宝物。沧州人说当地的水产和食盐是宝物。轮到阳玠了,唐邕说:〃你是幽州人,以什么东西为宝物?〃阳玠回答说:〃刺史长官公正严明,文官武将遵纪守法,这就是幽州的宝物。〃唐邕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薛道衡
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出《谈薮》)
【译文】
隋朝的吏部侍郎薛道衡游览钟山开善寺,他问小和尚:〃金刚为什么怒张其目,菩萨为什么低头垂眉?〃小和尚回答:〃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方妖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众生。〃薛道衡惊奇地说不出话来。


薛收
唐薛收在秦府,檄书露布,多出于收,占辞敏速,皆同宿构,马上即成,曾无点窜。(出《谭宾录》)
【译文】
唐朝的薛收在秦王府充当幕僚,秦王府的公文信函,大多出自薛收的手笔。他撰写文章迅速敏捷,全都像是预先构思好了的,挥笔即成,从来不用加以修改。


张后裔
张后裔在并州,太宗就受春秋左氏传。后因召入赐宴,言及平昔。从容谓曰:〃今日弟子何如(如原作知,据明抄本改)?〃后裔对曰:〃昔孔子领徒三千,徒者无子男之位,臣翼赞一人,即为万乘主,计臣此功,愈于先圣。〃太宗大悦,即赐马五匹。后为礼部尚书。陪葬献陵。(出《谭宾录》)
【译文】
张后裔在并州,太宗皇帝请他来讲解《春秋左氏传》。然后设宴招待他。他们说话间谈起过去的事情,太宗皇帝从容地对他说:〃今天我这个学生怎么样?〃张后裔回答说:〃昔日孔子有学生三千人,但是其中没有一个人得到过子男以上的爵位。如今我只辅佐一个人,就是万乘之主的皇帝。如此看来,我的功劳超过了古代的圣人。〃太宗皇帝非常高兴,立即赏赐给他五匹马,后来又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张后裔死后,皇帝又命令将他葬到了皇家陵墓附近。


崔仁师
崔仁师为度支郎中,尝陛奏度支钱物数千言没官为轻,改(轻改字原作改轻,据宋孔平仲续世说一改)从死。仁师议,以为父子天属,昆季同气,诛其父子,足累其心,此而不顾,何爱兄弟。既欲改法,请审商量。竟从仁师议。(出《谭宾录》)
【译文】
崔仁师担任度支郎中,向皇帝报告钱物的支配调度情况数千笔,手里不拿帐本。太宗皇帝觉得奇怪,命令杜正伦拿着帐本对照,然后由崔仁师大声报告,结果没有发现一笔差错。刑部认为反叛罪犯的兄弟受牵连而要处罪,只将家产没收充公太轻,改为同罪犯一同处死。崔仁师认为,父子兄弟血缘相连,诛杀了罪犯父子,足以震撼兄弟的心。如果如此还受不到教育,怎么能说爱兄弟呢。所以要求修改法律,请求审议商量,结果竟通过了崔仁师的建议。


卢庄道
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聪慧敏悟,冠于今古。父彦与高士廉有旧。庄道少孤,年十二,造士廉。廉以故人子,引令坐。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请诵之,果通。复请倒通,又通。士廉称叹久之。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并呈示所撰文章。士廉具以闻。太宗召见,策试擢第。年十六授河池尉,满二岁,制举擢甲科。召见,太宗曰:〃此是朕聪明小儿邪?〃特授长安尉。太宗将省囚徒,庄道年才二十,县令以幼年,惧不举,将以他尉代之。庄道不从。时系囚四百余人,俱预书状。庄道但闲暇,不之省也。令丞等忧惧,屡以为言,庄道从容自若。翌日,太宗召囚。庄道乃徐书状以进,引诸囚入,庄道对御评其罪状轻重,留系月日,应对如神。太宗惊叹。即日拜监察御史。(出《御史台记》)
【译文】
卢庄道是范阳人,被天下公认为有学问的人,他的聪明才智超过了古今所有的人,他的父亲卢彦和高士廉的关系很好。卢庄道从小丧父,十二岁的时候去拜见高士廉,高士廉因为他是故人的儿子,让他坐下。恰巧有人送来文章向高士廉请教,卢庄道偷着观看,然后对高士廉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高士林责怪他说:〃小孩子不要说大话!〃认为他轻薄,让他背诵,卢庄道果然背下来了。又让他倒着背诵,他又背下来了,高士廉称赞感叹不已。卢庄道跪下请罪说:〃这篇文章实在不是我作的,而是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高士廉取来其他文章和官府文书叫他读,卢庄道全都能看一遍以后就能倒背下来。卢庄道拿出自己所作的文章请高士廉看,高士廉上报给皇帝。太宗皇帝召见卢庄道,考问他政事和经义问题,录用了他,十六岁便授予他河池县尉的官职。满两年以后,他参加科举考试,又考中了甲科进士。太宗皇帝召见他时说:〃这就是我的聪明的小儿童。〃并且特别任命他为长安县尉。太宗皇帝将要视察牢狱,卢庄道才二十岁。县令认为他太年轻,怕他不能应付处理,想要以别的县尉代替他,卢庄道不同意。当时牢狱里关押的囚犯有四百多人,全都有罪状案卷材料,卢庄道有了空闲时间也不去审理。县令和县丞既忧虑又害怕,多次询问告诫他,卢庄道就是不以为然。第二天,太宗皇帝召见囚犯,卢庄道不慌不忙地拿着案卷材料引导囚犯进来。他当着皇帝的面审理评议各个罪犯的罪行轻重,关押的时间,应对处理迅速正确如神。太宗皇帝十分惊异赞叹。过了不几天就任命卢庄道为监察御史。


许敬宗
高宗东封,窦德玄骑而从。上问德玄曰:〃濮阳古谓之帝丘,何也?〃德玄不能对。许敬宗策马前对所问,上意称善。敬宗退而告人曰:〃大臣不可无学,吾向见德玄不能对,心实羞之。〃德玄闻之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善守其拙,不强所不知也。〃李绩曰:〃敬宗多闻,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也。〃(出《谭宾录》)
【译文】
高宗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