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淝д伞O衷诖笱难г罕弦档难隙ū炔簧厦窆跄甑男⊙馐钦娴摹U庖彩俏颐嵌凉攀ハ认偷木湟恢终习飧稣习强梢酝黄频模约阂泻阈摹⒁幸懔ν黄普飧稣习邮芄攀ハ认偷慕袒澹耪嬲馨镏约呵寰恍南智啊O衷谑奔涞搅耍颐切菹⒓阜种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第十一首偈: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道路很干净没有尘土,菩萨从这个境界引发弘愿,愿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常行大悲』。这是佛菩萨的净土,凡夫境界里面不多。可是佛菩萨的净土,确实是法界虚空界一切六道众生住在诸佛刹土里面,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是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六道。十方诸佛刹土,我们在前面「华藏世界品」里面读到过,类似我们娑婆世界的状况很多,在法界虚空界里面很多。可是诸佛菩萨的净土,就是说实报庄严土,没有六道、十法界的也不少数,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介绍的我们也看到不少,那真的是清净土。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而有的?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克实而论,土没有净秽,这要知道。极乐是净土,娑婆是秽土,方便说,这不是真实说,这是随顺凡夫的知见而说的。如果在佛菩萨心目当中,净秽不二,那叫法性土,哪来的净秽?你心里面净秽没有了,外面这个世界净秽就没有。你有净就现净土,你有秽就现秽土。
我们还用水实验做比喻。没有任何意念对这个水,水没有好丑;有意念,善念对它,它就善,恶念对它,它现的相就恶。实在我们在大乘教里面明了,不仅一切物质能现相,见闻觉知、色声香味是自性本具的。大乘教里佛跟我们讲得很多,自性本来具足,万法平等,这是性德,自性本来具足的。所有一切的万法都是自性变的,这个现在逐渐逐渐科学也明白了。物质不是真的,物质是能量积聚的一种现象。这个能量如果散开的时候,物质现象就没有了;没有了,散开的这个现象,科学里面叫做场。所以场跟物质是一不是二,一个是聚一个是散。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空间。它要具有因缘的时候,有这种条件的时候,它又可以变成物质。所以物质叫无中生有,有还归无,聚散无常。
但是再小的物质,我们讲物质的基本状态,现在科学上没有定论,统统具足见闻觉知、色声香味的性德。这是不生不灭的,再小的物质它都具足。所以没有任何外境干扰,那就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善念对它,它现的善,恶念对它,它现的是恶,它自己本身非善非恶。所谓极乐世界、所谓华藏世界、所谓诸佛一真法界,没有别的,就是一切善恶念头统统都没有了,古人讲的反璞归真,那叫一真,有善有恶就不是一真。
有善的,跟六道两个相对的,四圣法界善,六道就不善;六道里头再比较,三善道善,三恶道不善。任何一道里头比较,还是有善恶。地狱道里面受苦少的善,受苦多的就不善;人道里面,富贵人善,贫穷人就不善。所以善恶是相对的,相对才显现出来,但是在本性里头没有相对。起心动念,还没有对立,这叫根本无明。分别心一起来就对立,就有相对,有分别,有执著是严重对立。所以有执著这才有六道,有分别才有十法界,才有四圣法界;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这一真法界。这些大乘教里头讲得好、讲得详细。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清净的环境,马上回过头要想到身心清净。这个境界好,好怎么样?怕你留恋这个境界,身安、心安,你看佛如是,中国传统教学里头亦如是。《礼记.曲礼》里头就说「安安而能迁」,跟这两句话完全相应。你的心安,你的身安,你生活非常舒适自在,可是众生有苦难你要不要去帮助他?你要去帮助他,你必须舍弃你现前这样安定的生活环境,你要跟这些苦难众生和光同尘,跟他们一起去受苦受难,帮助他们、教导他们。大家都回头了,我们现前住的这个世界也可以变成极乐世界。纵然达不到极乐世界,达到西方宗教里面所讲的天堂不是难事!只要地球上的居民回心向善,人人都能够遵守五伦八德的规范,这个世间就是天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华藏、极乐跟我们是一不是二,天堂、地狱还例外吗?我们的人心不善,地球就变成地狱;人心要统统改过向善,地球就变成天堂,环境随著人心转!《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所以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那你完全迷惑了,你受外头环境影响。
但是今天完全迷惑的人可太多太多,迷惑的时间也很长,要帮助他回头谈何容易。这个事情难,不容易,可是还是要做,不能说难就不做,不容易就放弃了,那你的大悲心就没有了。大慈大悲没有任何条件,你了解事实真相,这个真相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这个话不好懂,我们换句话说,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大家比较容易接受,从这个地方你慢慢可以契入。到最高的境界决定是一体,那个一体就是大乘教里头常讲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比一个生命共同体还要亲切,一法身!你要是认知肯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就生出来,不要人劝!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是应该做的。
难行能行,难化能化,只要自己用真诚心去做,自己有信心一定能感化,他就真感化得了。如果你去做,心里有个问号,「能感化得了吗?」常常有这个意念,那个麻烦就大了,那就真难感化。为什么?你心里头有疑惑,感化的力量就打了大大的折扣。心里头没有疑惑,心里头非常坚定,那就很容易。所以你总要抓住一个信心的原理,那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古代舜王为什么能感化一家?为什么能感化他的邻里乡党?没有别的,信心!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从哪里建立?从信心建立的。《华严》、《大论》才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道是世出世间的道,元是源头、根源,一切功德之母。母是个比喻,母亲能生、能养,信心能生、能养、能成就一切法。善法是它成就的,恶法也是它成就的。我们要明了,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自己再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众生也要舍弃。诸葛亮是接受传统教育的,是儒家、道家的信徒。他在隆中生活环境过得很自在,天下动乱,刘备来请他,所谓三顾茅庐,他能不出去吗?舍弃自己舒适的生活,为苦难众生劳碌奔波,这就是大悲心。『其心润泽』,润泽的是芸芸苍生,就是一切苦难众生,念念不忘,佛法讲念念加持。用什么方法?教育,教育里头最重要的,身教。今天可以说教育是失败了,连三十年前英国汤恩比博士都说,这三十年前讲的话,现在政府对人民丧失信心,父母跟儿女丧失信心,人民不相信政府,儿女不相信父母,什么原因?认为他们所讲的话跟他所作所为不相应,所以信用失掉了,权威也失掉了。於是政府对於人民不好管,父母对於儿女不好教,道理在此地。这个问题是个教育问题。
现在一般人对於教育这两个字的含义都搞不清楚,什么叫教?什么叫育?什么叫教育?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能把这三个问题解答清楚的不多,他的教育怎么会不失败?这两个字说实在话,只要是做人就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教自己!把自己教好之后你才能教人。中国古圣先贤造字,「教」这个意思是上行下效。你从这个意思上来看,这个教用什么方法?身教,谚语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是指上一代,下梁是指下一代。下一代学上一代,上一代不正,下一代学得更坏;上一代正,他也学正了,道理在此地。
从前任何一个人,不管你识字还是不识字,你是生长在城市还是生长在农村,这个基本的道理人人都懂,所以大人一举一动都端正,小孩从小他就学好了。这些农村、民间从哪里学来的?完全从身教里头学来的。地方的领导人县市长,读过书的,他在这个地方是这个地方的老师。中国在南方,我在小时候,十几岁的时候住在福建,福建人每家家里的堂屋都供有祖先神位,当中写了五个字天地君亲师,下面神位,「天地君亲师之神位」。你看看君亲师这句是什么?这句就是个领导人。领导人的职责是君亲师,他是这个地方的县长,这是君。他要照顾老百姓的生活,所谓是父母官,要把全县的人民看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儿女,你要养他,你要让他生活能过得去,这是亲。你还要教他,怎么教?你做得端正,你是全县人民的模范,是大家的好榜样,老百姓跟你学,你正,个个人都正,你要是邪,个个人都邪,重要!
从前帝王选拔这些干部,他也很高明,他有两个原则,选拔什么样的人来培养,将来做国家的这些干部?在民间去挑选,标准是孝廉。小孩知道孝顺父母,廉洁、不贪财,这是基本条件;道义看得很重,钱财看得很淡薄,选拔这些人。谁替皇帝选拔?地方官员,他有这个使命。在从前所谓是「进贤受上赏」,你替国家选拔人才,得到国家最高的赏赐。所以这些地方官员得空微服去访求。他换了一般便装出去没有人认识他,在他管辖地区他常常去看、去打听,这个地方小孩有孝顺父母的,讲讲他的故事,廉洁的,他就放在心上。过一段时期再去看是不是真的,真的就把他选择出来由国家来培养。所以那个时候的学校都是国家办的。能尽孝他对国家就能尽忠,廉洁就不贪污。古今中外政府各个阶级的领导人,能够做到这两个字,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如果这些官员他对父母不孝,他对国家社会决不会忠心;不廉洁,决定贪污,这样就肯定造成民怨,老百姓怨恨!这个社会会动乱,不会稳定,所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