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佛之后圆满了,圆满菩提,还要不要修十善业?自自然然还是十善业。三皈五戒一点都没有缺乏,还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自分一切诸佛圆满的,因同,德相同,果同,果德。另外一个意思,教化众生,身教,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你看他的这个十善、三皈、五戒、比丘戒、菩萨戒,他是不是具足?条条具足。他是做出来给人看的?不是,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你在他身语意三业上找不到一点缺点,圆满的功德。
  我们今天如果把持戒疏忽掉,你就没法子圆满,不但没有法子圆满,而且更严重的,你不能向上提升。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知道,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是什么?性德。你看连外国人听了这个讲演之后,都深深的感慨说:做人应该要这样。你想想话这个味道,应该要这样,那就是自分的,本来就是这样的。违背这个样子,错了!这能不学吗?不学就错了!学《弟子规》就是学做人,做人就是这个样子。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完美的人就是这样的,这是个基础。再往上提升就是十善业,十善业里头包括了《弟子规》。
  《弟子规》是十善业的基础,好像盖房子,十善业是第一层,《弟子规》是地基,一体!再往上去,那是三皈众戒。所以你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今天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受了菩萨戒,不管用。原因在哪里?没有地基,没有下头一层,我们搞空中楼阁,只想搞第二层、第三层,下头都不要,结果搞了一辈子没搞成功。如果不从这里觉悟,不从这里回头,我们要不想往下坠落,那几乎是不可能。
  第三讲到忍辱,忍辱是忍耐,有耐心,也是长时,绝对没有说时间限制,这个科目你修学了几年你就毕业了,没有。没有一样不能忍,在世出世法里头,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明白这个道理,忍辱,还要说忍辱,那是多余的,完全融化了。忍辱波罗蜜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融成一体,表现出来什么?是真诚、是仁慈、是博爱。在我们没有见性,没有证得法身,就是没有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你就要学忍耐,特别是在初学。
  没有学佛之前,不懂这些道理,也不了解事实真相,听都没听说过。所以对人、对事、对物总是会坚持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总是要坚持这个。愈是往下面去,坚持愈坚固,愈是不肯放弃,所以愈陷愈深。你要是真正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不再坚持了,放弃成见。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什么叫攀缘?坚持自己的成见是攀缘。放弃自己成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样才能够跟一切众生不再结恶缘了。
  昨天有个同学到这边来,我想你们有不少人都看到过,他很痛苦,我们也非常同情他。昨天来见我,这是我们亲眼看见,很多同修自己都看到,他身上有六、七十个众生住在他身上,今天我听说还不止。昨天表演给我看的有八、九个,跟我说话口气不一样、态度不一样、音声不一样,我们就立刻就晓得那不是一个人,昨天我看到八、九个。他们也觉悟了,住在人家身体,害人!住得那么多,这个人很年轻,看这个样子就要倒下去了。他们自己也觉得错了,也觉得难过,出不来,为什么出不来?坚固的执著。闻到佛法了,一定要晓得,知道要放下,知道要舍弃自己的成见,要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不可以冤冤相报。
  我问他,你们为什么住在人家身体?他告诉我的是过去生中的冤仇,他们的祖先,好几代之前的祖先杀害他,怨恨在身,找他后世子孙的麻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这世害他们,也害了不少人,将来翻过来的时候,他又来害你,你再不服气还要害他,生生世世彼此双方都痛苦,何必?这叫愚痴,这叫迷惑。想开了、想通了、想明白了,我不再搞这个,我们算了,我也不报复你,你也不要再报复我,咱们以后见面都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岂不是很好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九法界众生都不例外。
  宇宙之间事情是非常复杂,谁搞得清楚?如来清楚,法身菩萨清楚;六道凡夫永远是迷在其中。佛菩萨慈悲应化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为我们说明这些事实真相,性相、理事、因果,让我们通达明了,这才肯认真修菩萨道,修菩萨道就是修六度万行。期望我们也能在短时间因圆果满,自己超越了、解脱了。一定要发心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苦难是什么?还在迷惑颠倒。我问他:你为什么来找我?他说得很好,他说:法师,你不排斥我们,你能接受,所以我来求你帮忙,求你超度。这话说得没错,这么多年来,我逐渐逐渐证明,逐渐逐渐这桩事情肯定了。所以我发心帮助他们,绝对不是迷信。
  所以忍辱波罗蜜能成就世出世间一切事功佛法,你不能忍就不能成就。《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那个一切法包括世间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想成就,你没有耐心怎么行!特别是如同经上所说的,一切逆境你要不能忍,你决定不能成就。大乘教里头常讲,《华严经》讲的又更深,不但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为什么?顺境里头容易生贪爱,还是生烦恼!逆境里头容易生瞋恚,佛在经教里头告诉我们的,瞋恚是地狱业因。瞋恚心重堕地狱,贪爱心重堕饿鬼,都是下三道。所以你要能忍,顺境里面不起贪爱,逆境里头不起瞋恚,永远要在境界里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就是正觉真诚,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菩提心,菩提心这是一道,一道从哪里修?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处事待人接物。事相上有差异,内心里头是一道。这正是《华严》常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多圆融」。你从性上看是一,从相上看是多;从理上看是一,从事上看是多。从因上看有同因,有异因;果有同果,有异果;有同因异果,有异果同因。你的心要不清净,你怎么能看到真相!
  这是菩萨六个修学纲领,我们介绍了三个。第四个是「精进」,精进是日新又新,也是长时间的,没有时间限制的。一直到圆满之后,到成佛、到究竟圆满,还要表演精进。那个表演是利他的,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要用精进去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精进,我们明天再跟诸位报告,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懂得学习,首先认识清楚,坚定信心才能成就。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三二卷)  2005/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32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九,一道甚深:
  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第二大段,答,这个注解里头「答中意云」,我们把这一段文念一念。「二答中意云,非唯因同,果德亦同,而见异者,随机感耳,非佛自位而有差别」,这前面介绍过了。接著看「何者(何者是一句问话),诸佛因果具同异故,谓同满行海,是同因也」,前面讲到这个地方。
  「同满行海」,我们依照经上所讲的,菩萨所修学的六个科目就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圆满就成佛了。所以同因,一切菩萨六度因满就证无上菩提了。前面我们说了一个供养圆满,这是布施波罗蜜;学戒圆满,长时期的学戒,学戒圆满。忍辱圆满,特别是对这些逆境、恶缘要忍,同时我们也提到,顺境、善缘也要忍。忍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圆满?这个里头就是「一道甚深」,如果跟一道不相应,那你就没有圆满,这个是一定要懂。
  这个一道,宗门里面常讲的「万法归一」,这到一道。一是什么?一道是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布施供养也是到不起心、不动念,悭贪就没有了,起心动念才有贪爱,才有悭吝。不起心、不动念,哪有恶业?不但恶业没有,善业也没有,起心动念就有善恶。你这才晓得什么叫一道。一道就是无明尽,无明断尽了,这叫一乘,一道也就是一乘法,成佛之法。这就是甚深般若,无上的智慧,无上菩提,起心动念就失掉了,就迷了,这真难。
  我们今天的功夫做的是什么?做的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不执著,要以这个为主修的法门,修不执著;附带,附带修不分别,以不执著为主,我们要从这里入门。终极的目标是不起心、不动念,那是终极目标。不起心、不动念就太难太难,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一道是指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八万四千法门都要修到不起心、不动念才是圆满,因同,因既然同,果德当然没有两样。
  六道众生、十法界众生见到那些不同,那是什么?果的德用。果德起作用是因众生心想而异,那就显现出差别了。十法界的果报不同,六道的果报不同,六道,以我们人道来说,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同样都是得的人身,我们相貌不相同、智慧不相同、能力不相同、福报不相同,寿命长短不相同。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枝枝叶叶,每两片叶不会相同,有大同小异,绝对不是完全相同。它有一个相同的,根相同,都是这个根生的,根就是法性。
  性德里面不但没有执著、没有分别,起心动念都没有,为什么会变现这个境界?变现境界这是自然而然的,连自然都不可以说。你看看,佛在楞严会上讲的「非因缘,非自然」,那怎么个讲法?实实在在讲,没有话可以说的,给你讲真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说不出来,念头都不能动起。也就是说决定没有办法想像,想像不到、言说不到,都达不到,所以叫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境界太深了,这个境界在一般一乘经教里面讲,八地菩萨的境界。八地以上距离无上菩提很近了,八地上面九地、十地、等觉,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