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左丘明唐赵匡认为此处左丘明是孔子前贤,而非后世所说撰写《春秋·左氏传》的作者。
  ③ 丘孔子自称。
  ④ 匿怨而友其人隐藏怨恨而与所怨之人交友。
  析论
  人与人相处最贵真诚,此章孔子引左丘明的话,说出对伪善者的谴责。
  伪善的人,言语往往最为动听,面容往往最为和善,态度往往最为恭敬,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很容易给人好印象。但他们这些表现却只为服务特定的人物——那些对他的升迁、发财等名利有帮助的人。也就是说,伪善的人把自己的言语、面容、态度等都作为射利的工具,把人与人相处,都视为谋利的手段,目的只在图利自己,而非和善待人。为了利益,他们尽可逢迎别人,矮化自我;同样的,利益所在,他们也可狠心打击别人,不顾情义。所以孔子也曾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三)
  朋友之间,虽然不至于勾心斗角,但有时也会意见相左而产生摩擦,心生怨恨不满。若是不能自我化解,却只为维持表面的和气,而刻意隐藏、压抑,也不思开诚布公、化解心结,事实上并非真诚的表现,这与伪善相去不远,是不值得鼓励的。而如果隐忍着对某个人的怨恨、仇雠,却刻意去接近他,表面上与他为友,却伺机报复,则可以说是将“朋友之道”完全践踏了,这种人堪称阴险的小人,为君子所不齿。
  问题与讨论
  1。 请举出一位你所尊敬的历史人物或公众人物,说出所以尊仰他的原因;并与同学互相讨论。
  2。 请查阅管仲、子产传记,比较两人的品格与政治表现;并请提出你评断政治人物的具体标准。
  3。 平常你会因何而心生怨忿?又是如何消弭心中怨气的?
  4。 你希望朋友怎么对待你呢?要如何才能获得朋友的敬重?试申己见。
  二、记孔子
  以下十一章汇记孔子之为人、日常生活的情况,从中可窥见孔子闲居时的仪容、态度与神色。由于其内在心性修养深厚,所以外在气象自然中正平和,在待人处世方面,也都能趋于中庸,不偏极端。他戒绝意、必、固、我四事,不语怪、力、乱、神,敬慎斋、战、疾,从这些可见其性格、怀抱与修养。他的恻隐之心,处处随客观境遇而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中,如“问人不问马”、“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在鬼神信仰盛行的时代,他抱持重人道的理性精神,一切尽其在我,为其所当为,俯仰之间,无所愧怍。这些都充分彰显其平凡中的不平凡,值得我们细细揣摩,深深领会。
  (一)
  子之燕居①,申申如②也,夭夭如③也。(《述而》第七·四)
  章旨
  记孔子闲居时之和适。
  注释
  ① 燕居退朝居家,闲暇无事之时。
  ② 申申如舒适自得的样子。如,助词,犹“然”。
  ③ 夭夭如温和愉快的样子。
  析论
  孔子闲居时的仪容、态度与神色,在《论语》中颇有记载。这一章提到孔子在家闲居时,“申申如也”,心中无事,容颜舒展,不是一天到晚皱起眉头在忧愁。表示了孔子的心安理得和坦荡胸怀。同时“夭夭如也”,表现了温和愉快的心情。
  孔子生活时有所乐,亦时有所忧,不过,他所忧的不是个人的利禄穷通,而是德业的进修、仁政的施行否?因此他虽忧国忧民,但始终有自己执著的信念,所以能达观开阔,安宁愉快。这样的气象,正可看出孔子的为人,纵然一生挫折困厄,但不以个人为忧,故能自得其乐。
  (二)
  子温而厉①,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三七)
  章旨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7)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记孔子容态中和,庄严、恭敬而自然。
  注释
  ① 厉严肃。
  析论
  内在的心性修养深厚,表现在外的气象自然中正和平。本章即记孔子的学问修养,展现出的容色神态:温和中带有几分严肃,使人感到亲切、可敬,但不敢放肆、轻慢。威严而不刚猛,使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但绝无凶猛暴戾之色。对人恭敬而又安详,不做作也不呆滞,活泼而自然。这与前章“申申如”、“夭夭如”意思相近,都是说明孔子表现的仪容、态度与神色,总是那么刚柔适中、温和舒泰。这是“修于内而发于外”而逐渐达到的境界,由此亦可想见孔子修养功夫之深厚。
  (三)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①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②言,唯谨尔。(《乡党》第一〇·一)
  章旨
  记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言貌之不同。
  注释
  ① 恂恂如信实恭慎的样子。恂,音xún。
  ② 便便音pián pián,明辨的样子。
  析论
  本章记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中,所表现的语言、容态各有不同。居家乡时,与乡亲、宗族父老相处,他总是信实恭慎,谦逊得像不大会说话似的。然而在宗庙、朝廷之上,却能侃侃而言,辨明事理,但是态度非常谨慎。
  一般人或许以为孔子在乡里和在宗庙朝廷上怎么两副面孔?其实这正是孔子谨慎诚敬的具体表现。在乡里之中,因有许多长辈在,孔子恒以晚辈自抑,谦逊木讷,绝不卖弄口舌、妄自尊大,也绝不以贤德骄于长者。但在宗庙朝廷上,因负有职责,所以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说理明白、不含糊。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现,并无矛盾。
  (四)
  子绝①四: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子罕》第九·四)
  章旨
  记孔子所戒除之四种态度。
  注释
  ① 绝绝去、戒除。
  ② 毋意不凭空臆度。毋,禁止之词,作“不”讲。意,通“臆”,测度。
  ③ 必专必、武断。
  ④ 固固执。
  ⑤ 我私己。
  析论
  本章记载弟子平素观察老师立身、处世的态度,从中可见孔子的修养境界,也可以想见弟子平时观察的细密。
  孔子所要弃绝之事是:意、必、固、我这四种毛病。“意”是事情未至时,以己意妄加臆测。“必”是主观武断极强,不重客观发展来看事情,便执定主见,毫无理由地认定必然如何。“固”则是一味固执成见,拘泥而不知变通。“我”则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在狭窄的个人天地之中自我封闭。如此一来,其生命当然也就干涩贫瘠,不可能丰富,不可能进步与成长;处事则足以败事,自处则不能进德修业。孔子之所以戒除意、必、固、我四事,岂无由哉?
  从弟子们记下孔子所戒绝的四件事来看,孔子对于认识、判断外界事物,特别强调要严谨、客观、灵活;主张尊重事实,不自以为是,重视别人的存在。这种开明先进的态度与行事风范,颇值得后人研究、借鉴。
  (五)
  子之所慎:齐①、战、疾。(《述而》第七·一二)
  章旨
  记孔子所敬慎之三事:斋戒、战争、疾病。
  注释
  ① 齐通“斋”,音zhāi,斋戒。古代在祭祀前要沐浴、变食(不饮酒、不吃荤)、迁室,以示虔诚,谓之斋戒。
  析论
  本章记载孔子平生敬慎的三件事,那就是斋戒、战争、疾病。孔子于祭祀之前,要谨持斋戒,毕恭毕敬,以示对神灵虔诚的心意。否则就无以对神明,尤其祭祀是面对天人之际,必须“心诚”才能灵。
  至于战争和疾病,前者是面对敌我之际,关系国家存亡、人民安危,所以对战争要谨慎处理。至于疾病是攸关个人生命及孝道的精神,所以孔子的态度仍是十分慎重,不敢掉以轻心。从这三件事也可看出孔子凡事尽人事而为的态度及仁者的胸怀。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8)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六)
  子不语①:怪、力、乱、神。(《述而》第七·二○)
  章旨
  记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鬼神之事。
  注释
  ① 语谈论。
  析论
  孔子之所以不谈荒诞不经的怪异之事、惊世骇俗的暴力之事、乱伦败德的悖乱之事、崇尚迷信的鬼神之事,因为这些事情无益于人生教化,反而有害于世道人心。因此尽管一般人爱讲、爱听,孔子却不愿也不忍引人入于歧途,故宁可闭口不谈。
  谢良佐曾注解说“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这意思是孔子只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不谈怪力;谈道德教化之事而不谈勇力;谈为政治国之事和应尽之人事,而不谈鬼神迷信玄远难知之事。拿现在的社会风气来看《论语》,孔夫子不谈这些事,不也很正确的吗?(新浪读书独家首发)目前社会上流行谈怪、力、乱、神,但社会风气不是愈来愈糟吗?悖德乱伦、好勇斗狠、装神弄鬼、悖伦犯上的事情,不也时有所闻吗?这一章阐述了孔子理性开明的人文精神,言简意赅,深具启迪作用。
  (七)
  子钓而不纲①,弋②不射宿③。(《述而》第七·二六)
  章旨
  记孔子取物有节,以见其仁心。
  注释
  ① 纲用大绳连接渔网,横绝水流以捕鱼。
  ② 弋以生丝系箭而射。
  ③ 宿指夜晚栖息于树上的鸟。
  析论
  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教人,在生活中他也从事一些射、钓的活动。但其射、钓,并不在于贪多务得,因此钓鱼时只用钓竿垂钓,只取生活所需,而不用渔网捕鱼;射鸟时也只用丝线系在箭上射击飞鸟,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