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散文与文论-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然否定它的意义。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不自觉地将欣赏的快感当成了全部,遮盖甚至混淆
了我们所要讨论的那种意义。我们阅读来自另一个大陆的作品,其实是在注视某一个生命的
奇迹;我们很少时刻告诫自己:这个生命与我是不同的,极其不同,他只是他自己。相反我
们总是更多地寻求共同点。对于一个小说家而言,关于不同点的提醒、关于奇迹的发现,才
是最为重要的。

    真正的小说家极有可能不属于他的时代:他从阅读和仿制之中走了出来。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有时会从一个时代文学潮流的总体演进中发
现一个陌生人。他不属于那个时代,但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我们又会惊讶地发现,他生活过
的整整一个时代都属于他。

    在今天,不自觉地仿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且难以找到一个例外。除了以上谈论过的
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自古而然的原因:向往“中心”。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存在的,而艺术的
中心是不存在的。因为,艺术不是数量的堆积,而是因为难以取代和归类才得以成立。对于
“中心”的认同,就是取消艺术的开始。

    如果一个小说家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那么他必定是一个“自我中心”论者。除此而外
这个人还会是一个土地崇拜者,多少有些神秘地对待了他诞生的那片土地,倾听它叩问它,
也吸吮它。土地的确是生出诸多器官的母亲。小说家只是土地上长出的众多器官之一。

    在那些自觉和不自觉的仿制者眼中,“中心”不仅存在而且会随着时间移动,比如说从
古希腊到巴黎再到北美。仿制是一个复杂难言的过程,它不是一般的模仿和抄袭;在今天,
一个小说家熟练掌握一种语言——时代的语言——已经不是难事;同样,掌握一个时代的主
题与人物结构,也并非不可企及。这是一个普遍走入了聪慧的奇特时代,到处可见举一反三
的行家里手,到处可见拼接组合如行云流水、让人叹为观止的人。天才的小说家几乎成了匠
人的同义词。

    没有人反对艺术的个性、个人化,没有人否认它是艺术的生命。但今天问题的核心,是
怎样剥去覆盖其上的附着物,如同拂去水流之上的苔腻。仿制的方式和方向都是千差万别
的,比如可以仿古,可以由东方模仿西方,郊区模仿城市,也可以做得完全相反。在今天,
好的仿制者已经可以自觉地回避潮流,刻意走入一种虚假的“个性”。揭示这种误解和危险
才有意义。我们可以讨论:背向潮流的仿制是否更好?讨论的结果只能是:任何仿制都违背
了艺术创造的本质;进一步讨论又会发现,仿制几乎是不可回避的,但如何仿制却是可以选
择的。

    既然生活本身是延续的,要借重经验和规范,那么人的创作活动也只能如此。今天的小
说家与上一个世纪的小说家的不同之处,是进一步失去了安宁,是更为频繁的打扰,是更多
的精神上的侵犯的损伤;这其间,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打破封闭的个人世界起到了关键作
用,从而使小说家失去了独守的最后一点可能。

    这就逼使小说家纷纷放弃个人见解。他们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得不加入合唱。

    这样,我们在分析各民族的作家作品时会清晰地看到,除了外在色彩、表述能力方面的
差异之外,除了智商的差异之外,其他的更本质的区别越来越少。包括一些非常活跃、有著
作等的作家在内,总常常让人觉得缺少强大的“根性”——而这一点在十九世纪前的作家身
上却是极少发生的。

    大约是小说家们也多少发现了这些隐忧,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反抗,比如说出现了这
样的小说:对于一个地区的生活给予相当粗砺的描绘。有力的文笔、闻所未闻的风情、富于
刺激的场景——这让人耳目一新,但这一切就会触动本质吗?同样让人怀疑。因为这也是被
多次实验过的一个方面。可见创作的真实状态是让人绝望的,从艺术的本质而言,仅仅依靠
机智仍然于事无补。

    其实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追逐的主题既不可能是“世界的”,也不可能是“地方的”。
对于他而言,二者都不存在。所以人们对于一些“代言人”式的艺术家总是有充分的怀疑理
由。艺术家既不能代表别人又不能被代表。真实的世界是没有主题的,主题是某一个阶段由
盲从织成的。

    所以一个人最偏僻最生鲜的认识,才有可能属于他自己。

    而今天令人悲观的是,这种偏僻和生鲜又往往被视为“异类”。一个人在讯息和认识的
漩流中,决不会产生自己的心灵之果。小说家在今天应该感到恐惧,在恐惧中才会规避一般
的阅读。他在最后一刻也许会找到自己的角落,它小得要命,但只有这个小小空间才能存放
自己的灵魂。

    不知是否有一个小说家愿付出这样的代价:从根本上告别精神的侵扰,包括各种渗透和
影响,最大限度地放弃现代视听,从而封闭自己。封闭的目的当然是要看看自己的心灵里到
底有些什么?那时的发现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大概是做不到的。因而这实际上只构成了一种比喻和假设。挽救一个小说家的感觉力
和悟想力的,主要不会是他的同类及其创作,而是我们常常谈到又总是忽略了的那一切:

    “土地”。

    对抗现代阅读的损害,只有“土地”。我们在放下书籍、特别是流行性的文化制品时,
才有可能去捕捉天籁。如果说“土地”、“天籁”之类概念在此显得抽象和虚幻的话,那么
它们提示和代表的意义却是非常坚实的,它们是足以支持一位艺术家的。比较起那些敏捷
的、走在一个时代的前列的、外向的所向披靡式的小说家;比起那些不同程度地显示了某种
统帅能力、高扬着一种声音的小说家,我们更应该重视喃喃自语式的写作,重视一个人近似
于沉默的状态,重视一个作家长期的劳作成果交相辉映中的意旨。因为后者更有可能是自我
寂寞的——这种寂寞既指他的日常生活状态,又指他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艺术家的孤寂是
无法选择的。

    而当代创作中有极大一部分是喧嚣的,顶多是多少掩盖了一种内在的嘈杂。像屈原和卡
夫卡式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只有这样的作家才会发出一个世界的独语。他们的声音是无法复
制的。他们的创作具有真正的朴素性,正是这种朴素性才抵御了阅读中的消极影响。因为他
们有可能与另一个心灵对话,除此而外的嘈杂难以进入耳膜。对于一位优秀的小说家而言,
朴素既是必备的品质,更是一条原则——所有违背了这个原则的,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制造赝
品。

    科技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促进了人们的现代思维,特别是所谓的“理性思维”。但它对于
人的情感世界却是越来越细致和琐碎的分割。一方面在不断地“发现”,另一方面又在不断
地遮盖。阅读的危险还在于它对一种稳定情感的破坏,而缺乏这种稳定就会走入仿制,在无
意识中放弃人的自尊。频频袭来的冲动和浮躁掺和一起,源于生命深层的激动反而失掉了;
缺少这种激情,就无法摧毁来自他人的桎梏。

    广泛阅读的结果,会使一个著者机械制作的效率成倍提高,使机智的著作越来越多;这
些制作虽然不尽是垃圾,却足以淹没生命的青苗。这是当代小说失去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专业小说家在阅读中往往缺少足够的放松,这就从快乐的欣赏上又退离了一步。阅读中
进入了自觉的学习,这会增添双重的危险。不同的大陆和时代,作品的交错投影是非常严重
的,这些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缺少“原力”、“原气”——某种来自繁衍生命的母体——土
地——的力量。

    我们常常一般化地、缺少分析地提倡交流和阅读,而忘记了它对创造力造成的难以挽回
的损伤。我们把与广大的世界对话的能力寄托在表层的知与见上,而极大地忽视了生命的个
体深度。人对苍茫世界是具有感知能力的,这种能力有时甚至是神秘的、不可思议的,这种
能力需要保护。小说是传递感知的最好形式之一,但又很可能仅仅剩下一具躯壳。

    阅读是一种交流,它必不可少,但它是有陷阱的;在一个现代化了的世界上生存的小说
家,仿制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一再地提出警醒,并对其进行分析。

    伟大而自由的民间文学文学一旦走进民间、加入民间、自民间而来,就会变得伟大而自
由。

    就作品的规模而言,没有比民间文学再大的了。它可以是浩浩荡荡的史诗,是密集如云
的传说,是无头无尾的倾诉,是难以探测的大渊。

    它的品格一如它的规模,恢宏大气,自然傲岸。它的气度之大,足可以淹没一切粗倔的
单音。它广瀚无边地往前推进,无所不思无所不在,举重若轻;它思考的命题从纤若毫发到
天外宇宙。为之咏唱和记录的,有成千上万的口与手;那数不清的强力跳动的心脏,就是它
的动力,它的直接源头。

    一个神思深邃的天才极有可能走进民间。从此他就被囊括和同化,也被消融。当他重新
从民间走出时,就会是一个纯粹的代表者:只发出那样一种浑然的合声,只操着那样一种特
殊的语言。它强大得不可思议,自信得不可思议,也质朴流畅得不可思议。后一代人会把他
视为不朽者,就像他依附的那片土地山脉,那个永恒的群体。他不再是他自己,而仅是民间
滋养的一个代表者和传达员,是他们发声的器官。

    它是无数心灵的滋生之物,是生命的证明。这些证明以难以言喻的方式显示着人的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