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
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太宗手诏答曰: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
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
劭曰 :“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
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
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
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
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
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
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
之几案,事等弦、韦。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
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
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 :“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
对曰 :“甚难。”太宗曰 :“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
难?”征曰 :“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
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 页面 8…
贞观政要 ·5·
政体第二
贞观初,太宗谓萧瑀曰 :“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
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
工曰 :‘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
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
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
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
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 :“中书所出诏敕,颇
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
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
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
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
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政
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当时皆谓祸不及身,
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一起,家国俱丧,虽有脱身之
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特须灭
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曰 :“近代君臣治国,多
劣于前古,何也?”对曰 :“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
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
经术之士。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
决定,由是人识礼教,治致太平。近代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
… 页面 9…
贞观政要 ·6·
儒行既亏,淳风大坏。”太宗深然其言。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
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
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
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
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敕疑有
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瑀曰 :“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
“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
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
太宗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
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
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
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
惟即承顺而已。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
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
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
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
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
非?”因令诸司,若诏敕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
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 :“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
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
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
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
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
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
… 0…
贞观政要 ·7·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
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
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
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
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 :“自古失国之主,
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
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
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古人云:‘危而不持,颠而
不扶,焉用彼相?’君臣之义,得不尽忠匡救乎?朕尝读书,
见桀杀关龙逄,汉诛晁错,未尝不废书叹息。公等但能正词直
谏,裨益政教,终不以犯颜忤旨,妄有诛责。朕比来临朝断决,
亦有乖于律令者。公等以为小事,遂不执言。凡大事皆起于小
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隋主
残暴, 身死匹夫之手,率土苍生,罕闻嗟痛。 公等为朕思隋
氏灭亡之事,朕为公等思龙逄、晁错之诛,君臣保全,岂不美
哉!”
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 因
曰:“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化。”征曰:“不然,凡人在
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然则乱后
易教,犹饥人易食也。”太宗曰 :“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
去杀。大乱之后,将求致化,宁可造次而望乎?”征曰 :“此
据常人,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
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晚。”太宗以
… 1…
贞观政要 ·8·
为然。封德彝等对曰 :“三代以后,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
汉杂霸道,皆欲化而不能,岂能化而不欲?若信魏征所说,恐
败乱国家。”征曰 :“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行帝道则帝,
行王道则王,在于当时所理,化之而已。考之载籍,可得而知。
昔黄帝与蚩尤七十余战,其乱甚矣,既胜之后,便致太平。九
黎乱德,颛顼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化。桀为乱虐,而汤放
之,在汤之代,既致太平。纣为无道,武王伐之,成王之代,
亦致太平。若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可
复得而教化耶?”德彝等无以难之,然咸以为不可。太宗每力
行不倦,数年间,海内康宁,突阙破灭,因谓群臣曰 :“贞观
初,人皆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既
从其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突厥自古以来
常为中国勍敌,今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使我遂至
于此,皆魏征之力也。”顾谓征曰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
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
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
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 :“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
此?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
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
不得。”魏征对曰 :“尧、舜在上,百姓亦云‘耕田而食,凿
井而饮’,含哺鼓腹,而云‘帝何力’于其间矣。今陛下如此
含养,百姓可谓日用而不知。”又奏称 :“晋文公出田,逐兽
于砀,入大泽,迷不知所出。其中有渔者,文公谓曰 :‘我,
若君也,道将安出?我且厚赐若。’渔者曰:‘臣愿有献。’文
公曰:‘出泽而受之。’于是送出泽。文公曰 :‘今子之所欲教
寡人者,何也?愿受之。’渔者曰:‘鸿鹄保河海,厌而徙之小
… 2…
贞观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