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结在一起的英美联军是不好打,并且是进攻战,甚至党卫军可能战败。但张俊别无选择。德国现在虽然有两线作战的实力。但绝对能长久,必须速战速决,这就是张俊选择进攻的原因,等待英美军队集结的原因。
当然,英美军队在大规模集结,张俊也没有让自己休假,而是快速地运输各种物资,同时让自己的军队运动到阿拉曼前一百公里处。并且的海边修建大型的码头,这样一来就可为自己的部队用海路直接运输,不用在突尼斯港口登陆,在用汽车运输到前线了,这可是一千多公里的沙漠运输,历史上的隆美尔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而在北非失败。
张俊当然会吸取隆美尔失败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视自己的后勤运输能力,所有欧盟国家都被抽调了一些运输船前来支援德国的北非战场,不管大小。能开就可以,张俊也不挑三拣四。双方都在积极运输,德国运输距离近,但是运输能力没有英美强大,所以双方的战前准备工作基本差不多。
……
张俊正准备开始对英美联军发动进攻,却突然收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命令张俊立即动身前往苏联前线,继续履行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任务,但是张俊这次指挥的全是国防军的一百多万部队了,苏联严酷的冬天,实在是让德国国防军的战力大减,战斗力减少七层,国防军几百万军队在冰天雪地里面被苏军打的连连后退。
如果不是俄罗斯党卫军在苏联的亚欧分界线苦苦支持,差点就让苏军突破了莫斯科的包围圈,希特勒知道了这种情况后,连忙飞抵莫斯科前线,告诉那些正准备大规模撤退的国防军高级将官:
“各位将军,你们就算是在后退三百公里,也是一样的寒冷,我命令你们坚守,坚守,再坚守。”
希特勒还是不放心,怕那些国防军阳奉阴违,把莫斯科放开一个大口子,这样德军以前的努力,就算是白白浪费了,所以希特勒又想到了自己的“小萝卜头”,连忙把张俊调到了苏联前线,希特勒为了不让张俊抗拒自己的命令,任命隆美尔上将为北非军团的总司令,指挥所有的北非党卫军。(为了纪念和缅怀隆帅,张俊就暂时回避下吧!让隆美尔继续北非的辉煌。)
1941年1月,对于英国人来说局势日趋严重。隆美尔率领他的北非军团步步紧逼,而英美联军则是毫无还手之力。德军的装甲部队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使英美联军根本不可能期望做丝毫的抵抗,德军一直把战线推进到距离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仅有150多公里的阿拉曼地区。这里离尼罗河三角洲还不到100公里。此时,古老的金字塔已是遥遥相望。隆美尔将军激动地给他的娇妻露茜写信说道:“离亚历山大只有100多英里了!”这一天是1941年1月10日。隆美尔的信发出的傍晚,他的军团又向前推进了60多公里。
现在只要他的装甲部队再向前稍微推进一些,占领了亚历山大港,就能拿到通往埃及的最后一把“钥匙”。就好像上帝有意要成全隆美尔的功名一样,此时的英美联军第8军团司令奥金莱克为了保存实力,正准备撤出埃及。可以说,只要隆美尔隆隆的装甲履带再向东前进一步,亚历山大港、开罗即垂手可得。而希特勒一旦占领了中东,那必将对整个世界战局造成严重影响,德国的触角就会伸进印度洋,从而就会使半个地球划入法西斯的版图。隆美尔所取得的巨大胜利,不仅使他赢得了无比的荣誉,也使得整个德国都沉醉在来自北非的胜利之中。一座新落成的桥以隆美尔的名字命名;电影院里天天晚上放映新闻纪录片《隆美尔上将在北非》。从省长到将军都纷纷把贺电贺信寄往维也纳——塔伊斯塔特?露茜的住所。
维也纳附近的驻防军司令官施特莱西乌斯将军甚至假借希特勒的名义给露茜写信说:“隆美尔的名字将被列入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的行列!”一时之间,露茜的住所几乎整个被鲜花淹没了。然而,就在整个德国举国欢庆之时,隆美尔却正在北非的大漠深处他的指挥车里呼呼地睡大觉。因为持续不断的作战使他疲劳到了极点,以至于他不能和他的参谋们一起围在收音机旁,收听来自柏林的特别广播。9时45分,隆美尔突然被一名参谋喊醒,这时,喇叭里响着嘹亮的歌声,一会儿,播音员兴奋地说道:“元首大本营,1月12日。元首晋升非洲军团司令官隆美尔上将为陆军元帅。”陆军元帅隆美尔!隆美尔真是兴奋极了,他马上给他的妻子露茜写信说道:“对我来说,当上陆军元帅真像做梦一样,过去几个星期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就好比一场梦。”
能够晋升为陆军元帅,这对于一名普鲁士军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因为在普鲁士,陆军元帅永远也不退休或被解职,他们将终身都担任这一职务,并有资格配备秘书、马匹或小汽车,还有专职司机和其他额外津贴。这对那些曾经征服一个要塞或赢得一场伟大战役胜利的勇士来说,是一种传统的奖赏。另外,在普鲁士,一旦成为一名陆军元帅,那就意味着可以流芳千古了。
随着隆美尔的节节胜利,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英国本土,失败的论调再次笼罩着这个孤立无援的岛国。这天一大早,丘吉尔步履艰难地走进议会大厅,已经做好了应付那些尖刻议员们对他各种非难的准备。威尔士议员安尔林?贝万一点不客气地说:“丘吉尔首相虽然在辩论中一次又一次赢得胜利,但却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约翰?瓦德洛?米尔恩爵士责问道:“首相阁下,这两年来,我们接二连三地失败,这些失败的根本原因该如何解释呢?”面对如此刻薄的责难,虽然丘吉尔一向以其雄辩的口才而著称于世,这时也不禁汗湿后背。
因为,现在几乎全世界报刊上的英雄都是那个戴着有机玻璃眼镜、佩着橡树叶功勋奖章的“沙漠之狐”,并且几乎都把北非失利的责任归之于他。丘吉尔在回答中避开那些令人伤感的细节,只叙述了北非失败的经过,他说:“在北非,我们的第8集团军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虽然从人员装备和空中力量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对方的指挥官是个十分大胆而又精通战术的人。假如撇开战争的灾难来说,隆美尔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最后还是温莎元首帮助了丘吉尔,权力支持主战的丘吉尔,才让丘吉尔这个英国佬渡过危机。第二天,《柏林经济报》用大标题报道说:“丘吉尔说——怪隆美尔!”这是德国人对丘吉尔的一种最大嘲笑。
德国党卫军慢慢地向阿拉曼防线逼近。隆美尔之所以在高速前进的时候轻轻地踩了一下制动,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部队在抵达阿拉曼时,已经接近了能量的极限,有许多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就睡着了。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情报不准。他在制订1月17日的进攻计划时,根本不知道英美联军的装甲部队在败退时已经被他的进攻部队所超越。他的估计是:英美联军已调到南面去掩护他们的侧翼。根据这个估计,他打算先向南面发动一次牵制性攻击,然后再迅速转向北面,在阿拉曼和巴卜塔腊之间“撕开”一个大口子。
第三百章阿拉曼攻决战(2)
隆美尔的这一决定,无疑使他坐失良机。因为就在那天早晨,英美联军装甲旅的残余部队仍旧驻在滨海公路以南的大沙漠里,他们根本不知道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已在他们败退时赶过他们。仅仅因为隆美尔的暂停进攻,才使得他们得已在回到阿拉曼之前没有落入陷阱,从而使他们从被封在口袋里而侥幸逃脱。每一个精通沙漠作战的人都知道,在沙漠里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坦克,所以隆美尔的这次失误给以后种下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就在隆美尔的钢铁洪流聚集阿拉曼随时准备发起攻击的时候,英美联军的前方与后方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景。一方面前方是恶战,坦克与坦克之间来往冲突,用大炮互相射击,战场上被击毁的坦克在燃烧,滚滚浓烟弥漫在沙漠上空。而后方,则被隆美尔到达阿拉曼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到处都是撤退的人群。英国舰队已经撤入红海,开罗作战指挥所的烟囱里冒着销毁档案文件而产生的淡黑色烟尘直上云天。
开罗:人看到这一切,都认为这是英美联军要逃离埃及的信号。一时之间,火车站上挤得人山人海,全都急于逃离这一是非之地。普遍的失败情绪,使人们不由得都把1月惨败的责任归于指挥失误。这样,为了恢复士气,更换高级指挥官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丘吉尔便决定由亚历山大接替奥金莱克任中东的英美联军总司令,戈特为第8集团军司令。戈特。中将军衔。3年来一直指挥一个军苦战在大沙漠之中。这时仍在阿拉曼附近同隆美尔苦战。也许是命中注定,在戈特乘一架运输机从前线返回开罗准备走马上任的途中,却被一架从高空追来的德军战斗机击中,造成机毁人亡。于是,交了好运的蒙哥马利就被丘吉尔紧急从英国国内调来补了这个空缺。
英国对于北非的指挥官人选,也是大伤脑筋,到底谁才可以抵挡隆美尔的猛烈进攻,最后还是温莎元首帮助丘吉尔做的决定。因为温莎在和张俊想处的日子里,曾经听说过张俊提起,英国陆军之中,也就是蒙哥马利稍微有点才华,其他的指挥官,真的没有让张俊留心过,连连惨败的英国,只好派出军衔还不是很高的蒙哥马利去主持北非战局,这可是几百万军队之间的生死对决。而美军的指挥官就是原来是布拉德利,现在也变成了艾森豪威尔。
英美两国总结失败的教训。两**队互不统属,指挥十分不便。协调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温莎元首紧急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协商两国组成三军联合指挥部的问题,为了达成这个战略性问题,罗斯福让出了北非英美联军总司令的职位,这个职位随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