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里,林哲道:“装得下这么多炮?到时候航行不会头重脚轻吗?”
听见林哲突然这么说,林达标也是一愣,说实话他还真没想过林哲竟然会这么说,在他的影响力林哲对水师战舰之类的应该不太懂的才是,更何况还问出重心问题。
当即道:“虽然受限于吨位过小,勉力装下四门三十二磅的加农炮会造成适航性不佳的问题,但是我们水师营也仔细考虑过,我们水师营主要在长江和沿海活动作战。短时间内不会进行远海航行,为了取得更强大的火力,这适航性可以适当削减一些也是可以能够忍受的!”
林哲听罢也是点头:“嗯。知道取舍是好事,我们起步晚,家底薄,不要想着面面俱全,我对水师营的要求是不高,但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未来具有在长江以及周边沿海地区防备敌人水师的能力!”
随即。一行人又是走近了看,上海造船厂的几个负责人还特地带着林哲等人观看了即将安放到船体去的蒸汽机。
看着看似简陋,但是浑身都透露着钢铁狰狞气息的蒸汽机。林哲围着看了好几圈,这个时候众人还以为林哲被震住了,但是谁也不知道林哲是一边看一边心里嘀咕。
“就这个破烂玩意,林德机械厂那边试制了几次竟然都没成功。看来还是家族商行里的管事、经理们太过懒惰了。自己得找机会敲打敲打他们,要不然的话得猴年马月才能造出蒸汽机来啊!”
看完这蒸汽机外,林哲顺便还看了上海造船厂其他几艘船,有一艘是正在施工当中,体型甚至比水师营订购的战舰还要庞大的商船,据说满载航行的时候能够达到八百多吨。
你另外还有一艘已经建成的小火轮,吨位不大,只有八十多吨而已。这乃是江海巡警处订购的缉私船,这种船实际上是仿制江海巡警处去年从洋人订购的一艘缉私船。
没有采用传统的风帆。是纯蒸汽动力,而且没有采用明轮驱动,而是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暗轮驱动,其动力充足加上提醒较为修长,所以跑起来可以轻松达到十二节。
江海巡警处购入该船后觉得好用,就是问上海造船厂这边能不能仿制,造船厂里的专门从英国聘请的造船工程师看了一圈后,说只要给钱,保证给你造的一摸一样甚至更好。
这年头造船并不存在数十年后的巨大技术鸿沟,如果是纯风帆木制船的话,并不需要什么先进技术,顶多就是工匠熟不熟练而导致的人工成本高地罢了。
而蒸汽木壳船的话,船壳简单,其技术难点主要是在蒸汽机上头,至少目前中国范围内还没有任何厂家可以生产蒸汽机。
而关键是这蒸汽机也不是船厂的事,他们只个造船壳和负责组装而已,蒸汽机都是直接进口采购的。
“这种船不错,而且价格也不高,我们水师营也已经正在和船厂洽谈,看看能不能让他们进行加装火炮的改装,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水师营也会采购几艘。”
“我看也可以,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你们水师营的作战都是在内河,而江南多溪流大船很难深入其中,反而这种小船不错!”林哲继续道:
“去年我军持续在太湖沿岸作战,水师营的大战舰不能派出,只能是派一些旧式小船来,这在后续可能爆发的战事中是不允许的,你管着水师营,要时刻注意水师营的发展要跟上我们的整体战略需要!”
由于余胜军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预定爆发战事的区域还是浙北和苏南两地,而这两地虽然水网密布,但实际上除了长江外,其他地方是很难通航那些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大船的,而一些数十吨到百吨之间的小船才是最符合这些小河流作战所需的船只。
在林哲看过造船厂后,水师营就是和上海造船厂达成了订购协议,提出购入五艘八十吨的纯蒸汽暗轮船。
因为水师营那边要的急,上海造船厂直接把原本给江海巡警处的一艘船改装了后交付水师营,水师营再从林德机器厂那边采购了一门十二磅的加农炮装上去,并命名为兴吴号。
由于同级有五艘之多,因此这级船也被称之为兴吴级炮舰。
兴吴号的改装以及试航进度相当快,在1855年六月的时候就已经是正式服役,而两个月后,二号舰兴春号也是服役,后续的三舰也是陆续在1855年的下半年交付并服役。
随着兴吴级内河炮舰的服役,余胜军水师营摆脱了以往空有数艘数百吨战舰,但是却无法前往太湖流域作战的尴尬。
这五艘炮舰刚服役呢,就是被先后派往太湖流域服役,用以控卫湖州以及苏州的水面安全。
就当林哲在整个1855年都埋首练军扩编,整顿发展商贸区的时候,国内形势持续变化,被朝野寄予厚望的曾国藩于1855年初被石达开击败,饮恨九江一路溃退,不久后太平军再一次攻克武昌。
至此湘军征战一年多的战果损失殆尽,曾国藩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退回湖南黯舔伤口,整军以期再战。
紧接着石达开率军从湖北南下江西,连战连捷,不用多久大半个江西就是陷入太平军掌控之中。
而此时林哲的老对手,在广德被余胜军击伤的林成庭大难不死,在皖南重建所部并配合秦日纲的东返横扫了清军在皖南仅存的据点,进而彻底控制了皖南地区。
好不容易恢复实力的林成庭这一次没南下浙北找林哲的麻烦,反而是率军东进救援天京。
1856年3月,林成庭率领他新编的两万大军以少胜多,只花了区区三天时间就是击溃了天京城外的清军的江南大营!
得知林成庭竟然只花了三天就摧毁了向荣苦心构筑三年的江南大营时,林哲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而探子回报的消息除了这个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引起林哲的注意,那就是林成庭的两万新军不仅仅是武器,编制,战术和余胜军极为类似,就连军服的样式都是和余胜军的军服一摸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余胜军的军服是深蓝色,他们的则是青灰色,但是具体样式的绝对是一摸一样的,甚至连肩膀上的肩章都是一样的。
看着这些,林哲不由得一阵气闷,这是抄袭,**裸的抄袭!(未完待续。。)
ps: 3。9k小福利章节,感谢大家的订阅支持!u
第一百二十五章 林成庭东进
咸丰六年,西历1856年3月,天京。
林成庭意气风发的率领部将出城,然后带着他的两万新军直奔镇江而去!
来天京前,他不过是一个检点,但是攻破江南大营后,由东王杨秀清大力举荐,其一举越过丞相而被封为镇胡侯,成为当代太平天国内仅有的十余位几位王侯之一,这对于一个太平天国内旁系出身的将领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林成庭虽然是老广西出身,但是早期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层将领,一直到两年前兵败泗安后,他才是卧薪藏胆,同时他大力提倡并使用火器也是得到了杨秀清的支持。
1854年再一次兵败浙北后,林成庭身受重伤狼狈逃回皖南,但是这个人比曾国藩还要顽强,屡战屡败的他再一次镇定思痛:要想击败余胜军,就必须以敌为师。
于是乎他几乎是全面仿效了余胜军编练新军,此前支持他的杨秀清也没有因为他兵败浙北就抛弃了他,反而是再一次大力支持他办新军,甚至为林成庭提供了大量金银用以从洋人手中购入洋枪。
一边编练新军,一边平定皖南各地,加上又有杨秀清这个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的支持,他的新军迅速成形,很快就是膨胀到了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再加上乱七八糟的辅兵以及炮灰之类的,总人数超过了两万人。
这支花了他一年多时间编练的新军,几乎就是余胜军的翻版,士兵以及军官们的军服样式和余胜军一摸一样。就是颜色从余胜军的深蓝色变成了青灰色而已。
武器上,他自然是没办法获得大量的米尼步枪。但是也从洋人手中购入了将近六千余支的洋枪,其他部队则是继续装备火绳枪。火炮通过缴获自清军以及自造,也是让他凑出了四十门大小不一的火炮。
而部队的详细军制更是和余胜军一字不差,彻底摒弃了太平军的军制,就连称呼都是没改就直接套用了排、连、营、团的称呼。
当然了,林成庭毕竟不是林哲,太平军也不是余胜军,就和清军办新军一样,他们可以仿效余胜军的编制和外观的一切东西,但是一些内在的东西却是他们学不来的。
比如说士兵的素质问题。余胜军的士兵都是固定从浙江的中南部几个府县,尤其是余胜军的老家绍兴府为征召地,对兵源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且为了保证士兵能够安心作战,余胜军不仅仅按时给士兵发放饷银,同时其中部分的饷银发放还是由余胜军的粮饷局直接派人送到士兵的家人手中。
而清军和太平军自然不是这样,清廷办的新军目前有三种,一种是八旗新军,一种是绿营新军,这两种新军都是从原来的八旗、绿营士兵挑选。说是择优而录但实际上士兵还是原来那些士兵,使用的武器也依旧以火绳枪为主,只有少量洋枪,这两种新军大体上只是换了个新军的名头。实际上和原来的旧军没有任何区别。
而第三种就是李鸿章在江淮地区编练的新军了,这支被朝廷称为江淮军的新军倒是要好的多,编制和军服之类这些外表的东西就不说了。基本直接照抄余胜军的,不过称呼上倒是没和太平军的林成庭一般无耻直接沿用排、连、营、团这些称呼。而是用了湘军中的棚、哨、营的称呼。
士兵都是就地招募的新兵,据说募兵章程也是仿效余胜军。只要良家子。
武器用的是清一色的洋枪样炮,甚至还聘请了洋人帮忙训练。
不过人数实在太少,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现在也就四千多人而已,而且一次大规模实战都没打过,一直在苏皖晃悠小打小闹。
至于林成庭的这支新军,人家更干脆,士兵的军饷都是不给的,只管饭,而士兵来源其实也和其他太平军差不多,部分是挟裹,部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