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宅小事-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已是近年关。

过年之后,崔子音就要到枢院做事,而今日,崔子音却先要搬离玉府,住入状元府。

崔子音的府邸离玉府不远,约是隔看几条街的距离,进玉府的时候,崔子音仅是一包简单细软,一个装书的担架,再无其他,离开的时候,却是一箱箱锦衣绸缎,珍贵玩物。

大厅上,崔子音在与玉老爷和玉夫人道别。

“玉老爷,玉夫人,这段时间多有叨扰,承蒙你们照顾,子音才有今日。”崔子音合手一抱,向玉老爷与玉夫人道谢。

“崔大人不必多礼,崔大人有今日风光,是自己超群学识所得,我们是沾了面子了。”玉老爷忙托住崔子音的手,他当初并无多照顾崔子音,老实说,若不是此次崔子音中了进士得封状元,他已经记不起在齐娈从燕城回来时带回的这位落魄书生了。

“若非当初玉夫人与二姑娘出手相救,只怕子音如今已是不知魂归何处,此情此恩,子音没齿难忘。”崔子音深深望着站在玉夫人身后的初见,他暗暗立誓,一定会在庙堂之上有一番作为,才能给他心爱之人一个幸福未来。

“崔大人,昨日之事已成过去,从今往后你是堂堂状元郎,再也别提以前,只望将来玉府若有事相求时,崔大人能相助一二。”玉夫人含笑与玉老爷对看一眼,柔声对崔子音说道。

崔子音面色一凛,心中暗惊,如今他身份不同以往,以前所遭遇之事尽属耻辱,确实不好再提,他感激看着玉夫人,只觉得这位端庄华贵的妇人是在真心关怀自己,心下感动不已,“玉夫人一言,子音受益匪浅。”

玉老爷在一旁又问,“不知崔大人在家中可有婚配?”

玉夫人听到玉老爷的话,嘴角笑意似是滞了一下,随即笑得更加温柔。站在玉老爷身后的陈姨娘与玉雪苓,在听到玉老爷的问话之后,陈姨娘倒是表情不变,玉雪苓脸上却泛起欣喜红潮。

崔子音目光转向初见,柔声答道,“子音尚未婚配。”

玉老爷一喜,并没注意崔子音目光所向,又问道,“不知崔大人何时将令尊令堂接到宁城?老夫好为两位老人家接风洗尘,尽点绵薄之力。”

崔子音笑得有些尴尬,“子音父母已经过世。”他三岁便成了孤儿,是叔父抚养他成长,然而他尚未报答叔父养育之恩,叔父在一年前便已病逝,如今他孑然一身,很想早些娶得心爱之人,成家立室,重得家庭温暖。

“啊”玉老爷面露歉意,那眼底的喜意也有些淡了去。

早年丧失双亲,怕家中福寿不够,这……这想将女儿许配给崔子音的念头一下子在玉老爷脑海里滞了一下,有些犹豫。

玉雪苓一下子急了,伸手扯了扯陈姨娘,使了一个眼色。

陈姨娘柳眉紧蹙,面有豫色,似是对崔子音也不是太过满意。

初见看在眼里,憋着笑意,安静站在玉夫人左后侧看着这一场有点怪异的送别。

“崔大人这年纪,也该是成家立室的时候,不知崔大人可有心仪的女子?”玉夫人脸上笑容温和,眼角一掠陈姨娘,淡声开口。

崔子音俊脸微红,支吾着不知如何开口,他看了初见一眼,心中一阵苦涩,不知她对自己心思如何,他不敢贸然提亲。

“这……”崔子音犹豫着,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崔大人如今才中状元,怕也没心思顾及儿女私情,姐姐若要帮崔大人做媒,还不如容后再提。”被玉雪苓扯了几下衣袖,陈姨娘终于经不住女儿的哀求,出声为崔子音化解尴尬,也为玉雪苓留了条后路。

玉夫人笑了笑,“我倒是糊涂了,陈姨娘说得对。”

崔子音一扯嘴角干笑几声,“婚姻之事,还且等子音一切安定下来再作打算。”

玉夫人颔首,浅浅笑着。

初见看着玉雪苓,暗自叹了一口气,这分明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嘛。

玉老爷与崔子音又客气周旋了一番,直到崔子音合手一礼,说了一声是时候回府。

看着崔子音被一亮双轴两轮马车载着渐行渐远,初见轻呼一口气,在玉夫人耳边轻声说道,“母亲,这人生到处都是可能,当初救下崔子音,谁有想到他会有如今这风光。”

这几日,宁城最风华人物,当属崔子音。

玉夫人低眸看着初见,低声道,“祸福旦夕……”

 第13章 过年前(一)

转眼已是腊月二十三,小年。

齐宁国的春节本来是腊八的,后来曦王认为新年该有新气象,需在新的一天开始,便改在暮春正月的第一天。

如今离新年只有几日的时间了,玉府进入一个繁忙的高峰期。

今日,要祭拜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来年的衣食温饱。也称为祭灶。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为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于是,玉夫人只是让下人们准备好一些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贡品,让人去跟玉老爷说了一声,今晚要到来祭灶,屋里所有女子今晚都不得接近厨房灶边。

初见不懂这祭灶习俗,一直很好奇地跟着丽娘身后跑来跑去,看她准备着一种很粘的牙糖时,初见很好奇地问难道这灶王爷还吃糖吗?

丽娘好笑看着初见,边解释,“这是要在祭灶时用的灶糖,拜祭的时候还要把灶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的嘴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光说咱们家好话。”

初见长长哦了一声,原来神仙也爱八卦的。

趁着大家都在忙的时候,初见跑到厨房去见识一些这位八卦前辈。

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贴着灶王爷神像,神像旁边画有两匹马作为坐骑。两边配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

看这一副清明慈悲的模样,还真想不到是个会在背后讲人家坏话的神仙呢。

初见看得直摇头,猛然想起早上母亲还交代今天不可来厨房的警告,忙小心翼翼看了看外头,一见没人注意她,初见马上悄悄溜了出去。

今天所有人都在忙,忙着今晚的祭拜,忙着明日的扫陈,只有她最得闲,书斋里听课,秦先生要她多了元宵节才去上课,她又不想闷在屋里练字,叹了一口气,初见又晃回了秀和院。

屋里,坐着一位初见不曾见过的妇人。

那妇人见到初见,很夸张地叫了一声,“哟,这就是二姑娘啊,样子长得真好,大嫂子,您可真有福气。”

玉夫人浅浅牵动一下嘴角,抬眼看着初见,“初见,这是德光胡同的表姑母,你小的时候,表姑母还常来陪你呢。”

这位表姑母李氏其实少有与玉夫人走动,却不知为何选在今日来拜访,玉夫人眉眼有少见的不耐,这几日她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却不得抽出时间来应付李氏。

初见走到玉夫人身后,乖巧地对那个生得丰盈圆润的妇人福了一礼,“表姑母。”

“这日子过得可真快,想当年,初见还在咿呀学语,眨眼间已经这么大了,大嫂子,您看,我家千霞已经十六了,还未有婚配,再过两三年,初见都可以出嫁,她指不定是要成了老姑娘,您说,我这个做娘的能不操心吗?”李氏突然一副愁眉苦脸,拉着玉夫人的手叨着她的担忧。

玉夫人眼角一扬,淡声道,“十六岁也不算得多大年纪,还不用担心的。”

“如何能不担心啊,千霞生得又不如二姑娘样子好,论家世也比不上玉家,那家里稍微好点的,哪个不是想与玉家做亲戚,您看,那大姑娘不也到了许嫁年龄了么?”李氏叹了一声。

初见嘴角抽了一下,这又能扯到她身上了?

玉夫人微笑着道,“家里可有看上眼的人家,可找人去说说媒。”

李氏马上眉开眼笑,“听说那金科状元崔子音至今为有婚配,我看千霞年龄与崔大人也是般配,大嫂子识得崔大人,这媒人,可要托您去说说了。”

玉夫人眼底闪过一抹精光,嘴角吟着笑意,“腊月里这说媒是忌讳,若真是要说,也要等开了年。”

“那行那行,这事就得麻烦嫂子您了。”那李氏忙点头答是。

“这事我也不能保证,也不必说得上做媒,我就与崔大人提一提,看看他本人意思如何。”玉夫人站了起来,柔声道。

那李氏也跟着站了起来,心中明白玉夫人是想送客了,“这……这也行,大嫂子,那……那我就先回去了,家里还忙呢。”

玉夫人点头,让丽娘进来送李氏出去。

看着李氏出去后,初见纳闷问着玉夫人,“母亲,为何答应表姑母?”

玉夫人淡淡一笑,“不能拒绝,那就只能答应了。”

初见对玉雪苓表示三秒钟的同情,她又多了个情敌,这几天找母亲说媒的人可不止表姑母一人呢。

“我看陈姨娘也并不十分中意崔大人当女婿,不然找让老爷去给崔大人说了。”从外头走进来的丽娘嗤道。

初见闻言,笑了笑。

玉夫人道,“陈姨娘怕是还看不上崔子音。”

丽娘重重哼了一声,“就凭她还想找王公贵族么?想借着女婿出头?她想都别想了,大姑娘如何也比不上二姑娘的。”

初见听得有点汗颜,“丽娘,您别这样说,我……我其实也没什么好的。”其实玉雪苓说得对,她除了有嫡女的身份之外,当真没什么比得上她的。

丽娘听了,哼了一声,“二姑娘就是个小指头都比那大姑娘强。”

初见轻笑出声,“丽娘,那是您疼我才这样说的。”

玉夫人在旁边听得也忍俊不已,“行了行了,你没事就回去练字,丽娘,你和我赶紧去准备一下明日扫陈的事情,啊,还有,今晚祭灶的东西都备齐了吗?”

初见嘟着小嘴,不悦自己又被赶走。

丽娘好笑看着初见,嘴里答着玉夫人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