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涣祥已经彻底转作了技术官员,在苏城耳边轻声道:“李舟从小跳级念书,是我们去年招募的年轻人,年末的项目审核中荣获第一名,获得了独立开始项目的机会,这是他的第一个项目。”
“我看后面写着47项专利?他怎么做到的?”苏城在黎涣祥低声说话,其他人只能好奇的看着。
黎涣祥无奈的道:“这小子几乎不睡觉,而且,他做出来的第一个润滑油分析就非常精彩,经过评议会的确定,我给他安排了两个助理。进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不是每个研究员都有独立进行项目的机会。在中国,一个研究员若是40岁就能主持独立的项目组,就堪称年轻有为了。运气好的话,又是一方学霸。国外的研究机构资金充沛,往往能够给30岁左右的优秀研究者提供独立的项目资金,但大多数人也要到35岁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大多数的研究员,一辈子都不可能主持单独的项目了,尤其是那些花销巨大的项目工程,往往只有准学霸才有资格去做。这是同时考校能力和精力的工作,并不是每个研究员的追求。
即使是大华实验室,每年新开的独立项目也不超过10个,其他人要么继续自己以前的项目,要么就要给其他项目组做助理。两个乃至三个项目组合并的事儿,在国外也不稀罕。
苏城微微点头,接过“油液监测系统”系统的技术文档,仔细看了起来。
他对这方面的了解其实只是泛泛,但这个系统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是一种主动的维修技术,通过检测设备润滑与磨损状态,开展润滑管理,减少设备维修的费用,同时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虽然仅仅是一种维修技术。但实际上,它涉及到的资金巨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告,超过80%的设备失效和润滑有关。柴油机、滚动轴承、齿轮箱和液压系统是重灾区。它们的失效不光是买一个轴承或者一个齿轮箱更换的问题,还涉及到了设备大修和设备故障停机的频率。
像是大乙烯设备,一次大修需要停机最少36个小时,损失的利润肯定超过了千万,一年大修两次和三年大修两次的区别是巨大的。
日本的新日铁在1978年使用了油液监测技术,到1986年的时候,他们的设备失效率已经下降了65%,滚动轴承采购下降了50%,液压泵更换下降了80%……若以资金论,这套系统最少能给他们节省几千万美元。
全世界应用这项技术,每年能够节省几千亿元。
中国直到21世纪才开始了主动维修的尝试,这并非是油液监测系统有多难,而是国企对自己的管理水平没信心。另一方面,国家对一次性投入的热情比较高,对长期投入的热情极低,也让这套系统无用武之地。
但对准备上马石化基地的苏城来说,这套系统是再适合不过了。也怪不得李舟能得到两名助理和大量的资金。
“测试过吗?”苏城再次出声。
“测试过了,我们装在了卡萨利公司的甲醇设备上,已经成功运行了……”
“运行了126天。”李舟说到自己项目的时候,就不再怯场了。
“情况如何?”
“非常好,比卡萨利公司自己的简易系统的效果提高了三倍。和没有安装任何监测系统的旧甲醇设备相比,减少了75%到80%的设备故障,使用的润滑油的数量也减少了一半。”回答的仍是黎涣祥。李舟眼睛闪亮的听着。
一套10万吨的甲醇设备,一天更换两三万元的润滑油是很自然的事,其他设备也是如此。可以说,在里面的任何一点节省,都有双重价值。
苏城看了看项目报告,整套油液监测系统的开发费用才是200万元。放在5套大甲醇设备上,几个月就能把成本赚回来。还有什么生意比这个赚钱更快的……李琳见苏城满意,拿起笔来,道:“这样的话,我们把油液监测系统放在院士评估的目录上?”
“嗯,找一个项目,把油液监测系统放进去。”千辛万苦请了院士来做评估,自然要展现最好的一面,藏起不那么好的一面。
李琳于是用笔将“油液监测系统”写在了苏城身后的白板上。同在白板上的,还有另外十多个条目。
李舟握紧了拳头。白板上的项目,对公关部来说代表着门面,对大华研究室的研究员们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倾斜。
果然,苏城放下文件就道:“给油液监测项目组再增加两个人,从今年招聘的人里面挑。另外,如果确定效果出色的话,尝试再安装一台设备,组成完整的实验体系。”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八章 狼来了
8月28日。第二位院士池伯山先生的队伍抵达海沧。苏城亲至厦*门机场迎接,准备用浩浩荡荡的车队将他们想接到漳州的甲醇基地,以显重视。
办公室主任杨明按照接待上一位院士的规格,准备了18辆车,就安心的跟去了。按他的想法,8辆车供自己人坐,对方能用10辆车就了不得了。上一位院士队伍总共才26人。
然而,到了机场,车刚停好,就见一个四十许的地勤职工挨着车问人。
杨明头挨着窗户,看那人着急的扬子,就问自己的助理:“这个人你认识不?”
“是老黄,他在机场塔楼做勤务,我们每个季度送小礼物的人里面,老黄是比较积极的。机场有什么新消息,谁要来,大部分时间都是他通知我们的。”
“我见过他吧,有点印象。”杨明做久了办公室的杂务,在大华系的地位相当于礼部侍郎。大华集团迎来送往的工作都是由他来做的,像是邀请院士们来做评估,从来到走再到海沧的工作和生活,全要杨明去协调。随着大华日渐扩大,他的精力也跟不上了,以至于需要助理来分担业务。
他身边的助理定睛看了一眼,道:“上次来过石化基地。”
“知道了,我去看看。”杨明推门下车,走过去笑道:“老黄,找谁呢?上次来石化基地也没来得及好好说话……”
“哎呀,杨主任,我就是来找你的。”老黄没想到人家记自己记的这么清楚,一路跑来的步伐也轻了,又想起正事,作色道:“大华的电话都打到塔楼了,说有急事,我想你们从西面过来,就来迎一下,没想到碰见了。我记得你有个大哥大呢,怎么不用呢?”
杨明苦笑道:“从海沧到厦门,一路上就没有个基站,大哥大根本不同。”
“唉,可惜了。”老黄别看才四十多岁,已经有些老态了。
杨明咳嗽一声,问:“你说打电话过来,有没有说什么事?”
“让你回电话,留了一个信息,说是池院士的人数超过了。大概这个意思。”
“超过了!”对杨明来说,把来人招待好就是他的工作尽责,要是没有招待好对方,以至于影响到了计划,那就万死不赎了。
他连忙到车里取出大哥大,果然还是没信号的样子,于是跳到车上,又喊又叫的问了一遍,才神色怪异的跳了下来。
“主任?”他的助理轻声喊了一句。
杨明这才回过神来,皱眉道:“池伯山院士的团有80多人。”
助理惊呼:“80多人,好家伙,那不是要坐一架飞机了?”
“公关部给他们协调了一架飞机,估计会晚点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的话,车就不够了。就算4个人坐一辆车,80多人也要25辆车才行。”杨明咬着牙。做办公室的工作,最烦的就是计划改变,但办公室里最多的就是计划改变。
“把咱们的人的车让出来,再把海沧那边的车都调过来。”
“从海沧到机场就要一个小时了,而且,那些都是什么破车,业务员坐还行,夹在奥迪车队里面就难看了。”1991年的中国,基本每个单位都有车了,但数量往往是不够的,车型也很难说。对一般的穷单位和小单位,桑塔纳已经算是好车了,有实权和有钱的单位就要奥迪100才行。
当然,这也要看不同的地区。如深圳那样的新区,好车就很少,而上海这样的老牌经济区块,破车就有些拿不出手了。善产穷京官的京城里面,两极分化又很严重,财政部处长的车比民政部司长的车好一点都不稀奇……苏城特意嘱咐好好招待。杨明也知道院士评估的重要性,所以才一口气弄了十几辆的奥迪100。这些车可不全是大华集团的,其中有半数是相关业务单位的车,如银行和私人企业。
90年代初的中国正是穷讲究的年代,官方迎来送往的攀比和后世结婚差不多。明明没有车,或借或租也要弄一个车队出来。各家单位也都习惯了借车出去。曾经就有某官员笑言:我都一个月没见过那车了。
此时再借就来不及了,助理又问:“要不把咱们接送员工上下班的大轿车弄来,一次就能拉40多人。”
“不行,到时候谁坐小车谁坐大车,这不是得罪人吗?”杨明想了一阵,又拿起大哥大道:“把市府的电话给我。”
“找市里?”
“院士的级别不低了,不找他们找谁。”杨明看着电话号码,一个个的拨出去。
厦*门市府接到电话之后,果然非常积极,当时就召集了紧急会议,很快做出决定,将市政府和市委所有领导的车集中起来,派往机场,先供大华实业使用,然后上报市委。书记很快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作为计划单列市,它的市府和市委是严格区分开的。市府虽然有兼任副书记的副市长,但也有6名副市长是不兼任副书记的。同样的,市委那边也有4个副书记是不兼任副市长的,再加上互相兼任4名副市长和副书记,以及书记和市长两名正职,光是市级领导就有16人,小车班虽然无法做到人人都有好车,但人人有车已经是能够保证的了。
于是,再加上市直单位的几辆好车,机场立即多了十几辆车。
市委书记和市长干脆联袂而来。
飞机降落以后,池伯山院士一行,见到的就是40辆车和六十余人的欢迎团队,煞是壮观。
“池院士,您好,我是大华实验室的负责人黎涣祥。这位是我们的大华集团总裁办公室的杨明主任,还有李琳女士,是我们大华公关事业部的部长。苏董正在从深圳到厦门的飞机上,两地间只有一个航班,只能晚来了。”等见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