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8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界向上提升,都是好的,都没有错误。他的欲望想生天,你要帮助他生天,要把天上的状况讲给他听,许许多多宗教典籍里面都讲到,佛经里面讲的尤其多。早年我住在韩馆长家里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图书馆、没有道场,她的家住在景美,邻居是一个天主教堂。这个教堂里面主持人是方豪神父,这在台湾也是有名的一位史学家,难得。他初中毕业,一生专攻宋史,变成宋史的权威,在许多大学里面开课。以后他好像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政大文学院的院长。我们是邻居所以很熟,他对佛教很尊敬,到我的住所来看看,看到我们住所里头有《大藏经》,他非常惊讶,他借去看,我也介绍他看一些东西。看了之后,《大藏经》送回来的时候给我说:「佛经里面讲的天道比圣经讲得详细,好像真的去过的样子。」这是方神父说的。
  从他这些话里面我们就晓得,佛经里面对於天道讲得真的是透彻,二十八层天,每一层天里面生活状况都说得很清楚。所以想生天的人可以跟他谈谈:你想生哪一层天?那一层天里面的生活状况,往生到那个天道里头要具备些什么条件?帮助他、成就他。为什么不劝他学佛?没有必要,让他欢欢喜喜生天,诸佛菩萨也在天宫里讲经说法。所以他生天之后他会遇到,他跟我们接触、看到我们这个形象,阿赖耶识里头佛的种子已经种下去,说不定他将来在天道成熟,好事情!我们要懂得随著众生的好乐,「乐」念去声,就是他的爱好,帮助他、成全他。从这个地方诸位就看到,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绝不拉信徒,绝对不是说你生天不好,生天不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说这个。这是教育,一定要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丝毫勉强。在这个地方启发他的善根,帮助他善根增长。第四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安住声闻辟支佛地。】
  这也是众生喜欢的、好乐的,『声闻、辟支佛』是小乘,小乘根性的人,也不容易,也很难得,我们要全心全力照顾他、成就他,决定不能轻视他、慢待他,那就错了。小乘,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绝对没有定性小乘,一定有回小向大,这是一个过渡的时期,要好好的帮助他。我们帮助他,就是把大乘的种子给他种下,照顾他,用小乘的经教教导他,是好事情。小乘比大乘重视根本戒,这是讲我们现代这个时代。古时候大乘都是从小乘过来的,真的是戒经里面所讲:「不先修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躐等,你的修学不能成就。所以我为什么强调因果、强调《沙弥律仪》,如果我们今天不相信因果报应,不从儒家《弟子规》认真学起,不学习《沙弥律仪》,那就像古人所讲的一样,无有是处!无论你学哪个法门,你都不会成就。
  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没有出家,章嘉大师常常说:「戒律重要」,因为我初学佛的时候羡慕经典里面的道理,对修行的方法我不重视。那个时候有错误的观念,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古代的,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不必知道、不必学习,我们是现代人,这是一个错误观念。章嘉大师知道我这一个成见很深,要是跟我讲解,在那个时候我会辩论,所以每一次见面离开的时候轻描淡写说这么一句,加深我的印象。三年之后他老人家圆寂,我在他的火化场搭了一个帐篷住三天三夜,在那里思惟:我跟大师三年,他教我些什么,我学到些什么?这一反省,这句话的印象最深刻,「戒律重要」,说那么多遍,我想应该是有道理。现在大师不在了,我就到寺庙里头找一点关於戒律的这些书来看。「戒是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沙弥律仪》是基本做人的道理、修行的基础,基础都没有,你还修什么?你还学什么?全是假的!
  世尊示现灭度之前,弟子们向他老人家请教,「世尊在世,我们以你为老师,你不在世了,我们以谁作老师?」大家都是同学,所以佛就说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释迦牟尼佛自己本身做到了,他一生持戒,一生苦行,他是做到说到。我们就晓得如果我们学戒,持戒依教奉行,佛说他老人家虽不在世,跟他在世没有两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持戒的。早年章嘉大师跟我讲,他用个比喻告诉我,在那个时代我们住在台北,到南部都是坐火车,他说戒律就像那一张火车票一样,你必须拿到这张车票你才能上车,上车之后这一张票要常常保持著,一直到下车这一张票交回。他说的这个比喻我懂,你有戒律你才能入佛门,到成佛这个戒律都不能够舍,成佛小小戒、小小威仪都不犯。那是做什么?做给新学菩萨看的,做给初学佛人看的,教他们就跟父母教儿女一样,身教!言教,你儿女长大,稍稍懂事,他会跟你辩论,「你教我,你自己都做不到,你为什么教我?」自己先做到,他就没有话说了。无论是世出世间,真正的圣贤一定是先行其言,他要说话一定是先做到,然后再说;他没有做到的,他不说。所以他说出来的,我们后学人听了,心服口服,他真做到了。小乘人智慧不如大乘,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里面,他的行持确实会赢得社会大众的尊敬。第五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事善知识,具众福行。】
  这往后是得大乘利益,大乘法里面第一桩大事情是亲近善知识,这在沙弥戒里头都讲得很清楚。老师有德行、有修持、有果证,一生都不能离开,那是真善知识。佛在经上讲得很好,这一位老师,他缺少福报,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但是有德有学、有修有证,无论怎样的辛苦我也不离开他。如果这个善知识福报很大,物质的供养非常丰足,但是他没有德没有学,他也没有修证,我们不能够贪恋富裕的生活,一定要离开,寻求真善知识,这是讲参学。决定不能够贪图名闻利养的享受,一贪图这个,就入了魔道。今天佛门里面魔很多,前天达尔文这位菲律宾籍的同修,他跟我讲,现在这个世间百分八十五都是魔。我听了点点头:「你说得不错!」什么是魔?贪瞋痴慢是魔,好胜竞争是魔,违背圣教是魔,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社会上是不是像他讲的真的占百分之八十五?大家仔细观察,你自己就晓得。
  『事善知识』,不容易!奉事善知识,就是净业三福里面奉事师长。怎样奉事?没有学过。世出世法你都没有学过,所以今天讲孝养父母不会,不知道怎么孝养,奉事师长也不会,没有人教。喜欢听经,我知道你真的是喜欢,不是假的,不喜欢学习;换句话说,我喜欢听,我不喜欢去做。为什么?如果去做,跟自己的烦恼习气相违背了,愿意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随顺烦恼习气,欢喜听经,这是学的什么佛?全是阿赖耶识里头种善根,这一生当中不得佛法利益,我们要知道。来生,问题就是你能不能再得人身?六道里头得人身大非易事,佛在经论里头讲得很多很多。为什么?得人身的条件要具足五戒十善,这是学佛的人;不是学佛的人,中国古人所讲的,你要具足伦常道德,一生的心行不离伦常道德,来生得人身,来生肯定比这一生的智慧、福德还要殊胜。
  所以我们细心观察,不要看别人,看自己,认真反省,伦常道德我有没有做到?说老实话,现在讲伦常道德这四个字,什么意思都不懂。大家学佛了,五戒十善你有没有?五戒十善总共十五条,每一条的意思你清不清楚?名字你说得出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意思能说得出来的人不多。说都说不清楚,他又怎么能做到?要是做不到,这个人身失掉了,再得人身不容易,太难太难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桩事情?若是得人身也未必能接著修学,如果你这一生修了一些福报,得人身之后享福去了,福报一享人就糊涂了,不想再修行了,修行很辛苦。要真正修行、真正学佛,头一桩事情,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就受不了,这个太苦了,这个我做不到。
  佛门里面修行,无论在家出家,要过最低的物质生活。为什么?断贪心,也就是真正在断贪瞋痴上下功夫。断贪瞋痴从饮食下手,一切众生哪一个不贪吃?所以佛「不非时食」,不非时食就是日中,日中一食。有人说这营养不够,对!世间一般人营养是肯定不够,什么原因?消耗量大。出家修道的人他的营养量够了,为什么?他能量消耗的量少。一般人能量消耗,消耗到哪里去?知道的人不多,消耗在妄念。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消耗是提供这些妄想杂念;真正能量的消耗,你劳心也好、劳力也好,都不多,这是我亲眼看见的。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他老人家日中一食,他的工作量至少是我们一般五个人的工作量,劳心劳力,他一天吃一餐,一餐吃得很少。
  所以学佛的人、修行人,到底修什么?修清净心。佛法三个门,到最后就三个门,三皈依。佛是觉门,法是正门,僧是净门,觉、正、净三个门。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净门,净门就是修清净心。虽然说三个门,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一个门得到,三个门统统都得到了。所以叫你一门深入,你得到的是圆满的,决定没有偏邪。我们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心地清净不染,於世出世间法都不染著,你的消耗量就少,一天一餐足够了,多省事!李老师告诉我,他三十多岁就日中一食,到九十多岁差不多一个甲子六十年,日中一食。我看到他老人家的行持我跟他学,我也学日中一食,我到第八个月才告诉他:「老师,我现在也日中一食。」他就问我精神体力状况怎么样?我说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远这样下去!」一生不求人,我们生活简单,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这种生活过了五年,到台北去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