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衬杖取唬颐瞧鹦亩睢⒀杂镌熳鳎磺械谋硐郑际窍M谏⒚鹚姆衬障捌镏跷颍镏赝罚5纳睢U5纳钍堑赖碌纳睿5纳钍潜舜俗鹬氐纳睿舜司窗纳睿舜嘶ブ纳睿龆挥星终迹龆挥卸崛。龆挥锌刂疲闼嫡飧鲂亩嗲辶埂⒍嘧栽凇5谖迨祝�
【菩提树王自在力,常放光明极清净,十方众会无有边,莫不影现道场中。】
『菩提树王』,这一句是比喻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也比喻依教奉行的人功夫得力,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开智慧了,得自在了。换句话说,没有学佛之前,过的是烦恼的生活,我们常常听到「好烦」,他过的烦恼的生活。为什么?他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也就是说,什么人当家做主?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他的生活怎么能离开烦恼!学佛的人转变了,真正学佛,不再随顺烦恼习气,不再有自私自利,不再有贪瞋痴慢,这个东西放下了。放下之后谁做主?我们没有明心见性,不要紧,依靠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导我们戒定慧、三学六度,我们依靠这个。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佛教导我们依四摄法,同学们有问我们,如何摄受教化众生,四摄法我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一定要把它落实在你的家庭,你的家庭是道场。落实在你的事业里面,无论你经营哪一个行业,也是道场。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因缘聚会的时候,无不是菩提道场,这自在了。
『常放光明极清净』,你要把你的智慧、把你的福德、把你的相好,展现给有缘的大众。什么叫有缘?跟你亲近的人,有缘跟你接触到的人,你现给他看,时间虽然短,感受虽然不是很强烈,他阿赖耶识里头已经种下菩提种子,这一生当中虽然机缘不成熟,没有得度,来生后世,这是他得度的真因,这个真因给他种下去了。所以归根结柢一句话,就是一切经最后的一句「依教奉行」。
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依据什么样的经论,我常常劝同学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搞得太多太杂,为什么?太多太杂,你清净心得不到。清净心是根本智,得清净心之后你就会开智慧,清净心是定,定能生慧,慧能通达一切法。这就是「常放光明极清净」,光明跟清净是一体。你要令社会大众跟你接触的时候有明显的感觉,跟你一见面,无论时间长短,他感触强烈程度不一样,一定要叫这个人感触到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见面就感觉到,一接触就感觉到。你自己要不真正做出来,人家凭什么会感觉到?如果我们自己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处处都想占别人便宜,处处起心动念都是想损人利己,那人家一接触,看到你的相貌很可怕,某人很厉害,某人不可以惹他。当自己达到某一个程度,会有强烈的气氛,外国人讲磁场,跟你接触磁场不一样,气氛不相同,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常放光明极清净」,意思就长了,这里头意思就深了。
『十方众会无有边』,这一句是讲你影响的范围、影响的时间,范围大,时间长。我们今天给「十方众会」,就是九法界众生,我们给他是好的影响,还是恶的影响?由此可知,真正修行人,这一生当中,永远生活在智慧之中,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离般若智慧,也就是不离清净平等正觉,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诚的感恩。你要能够觉悟到一切众生,包括植物、矿物、微尘、小草,对我都有真实的恩德,我们要懂得感恩。『莫不影现道场中』,「道场」就是我们修学的环境、生活的环境、学习的环境、教化众生的环境,统统都显现出来。真正关键还是在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记住,什么叫道场?我们在行道,我们在修道,这个场地就是道场。如果我们不懂得修学,不懂得行道,场地建得再好,不是道场,有场无道,这就不叫道场。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二卷) 2001/12/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2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百目菩萨偈颂第六首:
【宝枝光焰若明灯,其光演音宣大愿,如佛往昔於诸有,本所修行皆具说。】
这是赞叹宝树的树枝。『光焰若明灯』,这个句子的意思容易懂,表法的意思,诸位如果从前面一直听下来,我们在一起学习的,我相信都不难懂。『宝枝』是表道场的分支机构,道场是遵循佛陀的教诲,分支机构当然也不例外。为什么?它是一个和合僧团,这一点我们特别要留意到。弘护这些大德们,都是深入经藏、深解义趣,与诸佛如来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当然称得上是三宝的分支机构,如佛光明普照世间,若明灯无处不照。
『其光演音宣大愿』,所宣扬的、所显示的是诸佛菩萨的弘愿,像我们净宗,当然这是《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弥陀四十八愿,我们学习之后,都要把它落实在自己生活之中,落实在日常应酬之中,处事待人接物。同时要知道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发心,心是根本,愿由心发,心真愿就是真的,自然如佛一样,念念确实是普度众生。我们以四弘誓愿来讲,断烦恼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为自己,有人说:「我早一天、晚一天成佛与你有什么关系?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堕地狱活该,与你也没有关系。」世间这样的人是大有人在,这是他不了解,菩萨修行确实是念念为众生、愿愿为众生、行行为众生,不能说与众生没有关系,那就错了,与众生有密切的关系。什么关系?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没有善根的人,这个榜样帮他种善根,他看了,阿赖耶识里头落下善根的种子,他纵然没有看到,听说了,阿赖耶识里头也种了种子。有善根的人听了之后,确实是帮他增长。业障浅的人,增长的速度很快,业障重的人,增长的速度比较慢,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善根深厚的人,他看到这个形象,帮他成熟,帮助他契入佛境界,一生成就,怎么会没有关系?
『如佛往昔於诸有,本所修行皆具说』。就像佛过去生中在六道里修菩萨道,「诸有」就是六道,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我们今天在六道,听说佛在六道修行,我们感到特别的亲切,佛是从我们这个地方修行成功的人。他怎么修的,怎么成就的,圆圆满满为我们宣说出来,他宣说这些,目的我们很清楚、很明白,是教导我们、劝导我们向他学习,永脱苦海。六道轮回是苦海,佛家常讲「苦海无边」,但是「回头是岸」,不回头那真的是没有边际。所以这一个道场的分支机构,我们在这里特别留意,凡是从事於佛法弘护工作的同学同修,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你在哪一个岗位,都要通达佛法,而且要通达本宗的法门。这要怎么作法?不能不读经,不能不听经。
过去我在美国、加拿大、台湾、马来西亚也说过,劝导这些同学们,早晨早餐之后能用个十分钟、十五分钟,在一起做共修,这个共修不是早课,这个共修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精神交换,交换工作经验,做各个不同部门彼此互相合作的联系,非常有必要。就像一般机构里面讲的早餐会报,他们早餐会报是业务,我们这个早餐在一块学习,是特别著重在「六和敬」,著重在深入经藏、深解义趣。我们佛门早晚课是读诵,这个地方可以做深入的研究讨论,在一块共同学习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学一句经文或者四句偈,每天不间断,这样就能建立共识,六和敬里面讲的「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只要把六和里面这两样做好,其他的就容易解决,决定没有问题了。所以早餐之后,不要多,十分钟,不要超过十五分钟。
我们从前讲的早餐开示,我们也做了好几年,现在我退下来了,我完全是退休的生活,教内教外的事情我不闻不问了。身体,这是三宝加持,还可以,退居之后我从事录像室里面的工作,录这一套《大方广佛华严经》,只做这一个工作,专心在做。我们这部经往后的进度要加快,我们现在讲的是「世主妙严品」,《华严经》有三十九品,这是第一品,第一品经是比较长一点,总共有五卷经文,从开讲到现在,同学们告诉我将近一千个小时,这一部分的经文全是讲表法,都是意在言外。我们道场,道场里面有分支机构,道场外面有分支机构的也不少,像台湾「佛光山」,它的大本山是在台湾高雄,它的分支机构遍及全世界,到处它都建立道场,这是宝枝。它的分支机构是多,但是「宝枝光焰若明灯,其光演音宣大愿」这两句并没有做到。原因是什么?没有真正的弘护人才。由此可知,培养真正弘护人才是今天佛门第一桩大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新加坡居士林这几年的兴旺,得力於讲经不间断、教学不间断,弘法人才培训班现在是第六届,看来愈来愈殊胜,前途光明。这些同学们大家在一起学习经教,在我们一般说这不是外行,将来居士林的分支机构多了,有这么多同学来担任执事,希望这一首偈能够落实,真正做弘法利生的事业。第七首:
【树下诸神刹尘数,悉共依於此道场,各各如来道树前,念念宣扬解脱门。】
『树下诸神』就是讲树神。树神是哪些人?各种建树里面的负责人是树神,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新加坡净宗学会」,这是一棵大树,净宗学会里面也分了很多单位,有管教学的,有管总务的,有管财务的,有管联络的,现在又办了培训班,有管培训班的,有管慈善救济工作的,许许多多这些小的机构。这小的机构就是树干、树枝,负责的人都是树神,学会董事会诸位董事,那是大神,他们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