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馕侍庋现兀〔皇切∈隆�
持戒不失威仪就是「摩尼以为身」,给诸位说,是大福报。哪个人有福?持戒的人有福,不杀生的人有福,得长寿果报;不偷盗的人有福,得财用的果报;不邪淫的人有福,得色身端庄的果报,端正庄严;不妄语的人有福,一切众生相信他;不饮酒的人有福,他有智慧,这是「摩尼以为身」。再加上般若智慧,这是佛法的建树,当然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肯定的!「妙香氛氲」,氛氲是祥和之气;妙香是德香,佛家赞颂里面常常念的戒定真香,这个妙!你戒定之德;如果说成五分法身香,那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你的德慧远播,不但人间,九法界众生都赞叹。
你的德慧,现在社会人讲知名度,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影响所及,你的德慧影响广大的社会,影响到一个地区,影响到整个世界,再扩大影响到九法界。一切众生见相闻名,对你生起恭敬之心,爱戴之心,仰慕之心,进而向你学习,这你给佛争光了,你是真正佛弟子。真佛弟子,弘护正法。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记住印光大师的教诲就好,为什么?印祖的教诲契现代社会大众的根机,他老人家教人十六个字,他自己真的做到了。特别是「闲邪存诚」,对我们来讲当头棒喝!闲是防止,我们今天修学功夫不得力,就是把这桩事情疏忽了,不知道防范邪思邪见。不知道防范,甚至於没有能力辨别邪正,这什么原因?经读得太少了。
现在人读经,读经都不懂,读得再多也没用,一定要解其义,不解其义不行。佛常常讲要「深解义趣」,不但要解其义,要解得深、解得广,才能起作用。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自然就懂得防范,这叫「闲邪」。「存诚」,常存真诚之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真诚心对待,用平等心对待,自自然然我们就能够跟一切人事物和睦相处,自自然然就是六和敬,没有丝毫勉强。印祖的教训我们要记住,后面两句帮助我们解脱,如果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太苦了,祖师教我们「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可是真正要能往生,你决定不能疏忽印祖头一句话,「敦伦尽分」。敦伦尽分是什么意思?守规矩、守法。伦是伦常,也就是三福里面孝亲尊师。普贤菩萨行愿里面礼敬、赞叹、广修供养、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都是属於敦伦尽分。印祖讲的话简单,含义非常深广。
尽分是什么?尽我们自己的本分。我们自己现在是什么地位?我是出家人的身分,是出家法师的地位;出家法师的本分是什么?出家人的本分是什么?看看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出家人的本分:万缘放下,一尘不染。法师的本分?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无论我们从事於弘法还是从事於护法,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永远是这个样子,生生世世尽未来际都不改变。这个形象,诸位想想,对世间是什么样的影响?当年释迦牟尼佛做出来了,那个九法界我们不谈,我们就谈人间,他得到当时社会国王大臣的敬仰,得到印度九十六种外道的赞叹,多少外道来皈依、来向他学习,以他为师!影响周遍八方,延续到三千年,我们今天还非常认真努力在学习经教,这是「妙香氛氲共旋绕」。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0卷) 2001/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30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说偈赞佛,不思议菩萨赞颂第三首:
【树枝严饰备众宝,摩尼为干争耸擢,枝条密布如重云,佛於其下坐道场。】
颂文全是赞叹道场树,意思是在赞叹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种种的建树,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树枝严饰备众宝』,树枝、枝条都是说的分支机构。佛法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十个宗派就好比是树干;宗派里面又分小的宗派,那就好比是树枝。就说禅宗,禅宗在惠能以后变成五个宗,有临济宗、有曹洞宗,这就变成树枝;每一个宗里头还分派别,那就变成枝条,取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一个大的机构做许许多多弘法利生的事业,势必要延伸许多分支机构。无论分支机构有多少,都不离开宗旨,这个宗旨就是宝,树枝严饰具备无量的众宝。
『摩尼为干争耸擢』,「耸擢」是直立,像这个大树的主干,非常高、非常直立,我们在原始丛林里面就会看到很多。『枝条密布如重云』,每一个树干都生许许多多枝条花果、树叶花果,「如重云」,就像云彩一样,一层一层的展布在上空。『佛於其下坐道场』,我们明白这个意思,它表法的义趣你就能想像得到,全部都是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善巧方便的设施。在现代的社会里面,教学事业就更多,佛教确确实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大学,它可以办大学、可以办中学、可以办学院,甚至於可以办小学。为了照顾社会广大群众,可以设立各种不同的学校,成年的学校、儿童的学校、寒暑假期间学生的补习学校,这是说佛法正规的活动。如果还有能力、还有人手,是可以办一些社会慈善福利的事业;诸位要晓得,那是附设,种种建树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弘法利生。一个目标,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
佛法确实能办一般世俗营生的事业,用这种方式来教化众生、来影响众生。为什么?一般社会营利事业是以赚钱为目的、营利为目的,我们佛法可不可以做?可以做,我们以什么为目的?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为目的。让社会大众觉悟,这是佛陀教育的事业,不是普通的事业。像我们在台北成立「佛陀教育基金会」,印送经书、善书,现在还包括录像带VCD,为全世界佛教团体或者是个人服务。他有需求,或者是传真给我们,或者是写信给我们,我们尽心尽力满足他的需求。而且我们所有一切出版物没有版权,为什么?好书欢迎翻印,功德无量!绝对不是版权所有、不准翻印,决定没有。常年这样做,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反思、反省,所以一切是为社会。
印光大师当年的「弘化社」,可以说是近代法布施的一个开端,以后圆瑛法师也有一个「圆明法施会」。印祖带头,提倡法布施,这是佛门的正业。八正道里面的正业,布施佛法。你要是真正明了,世间任何行业佛法都可以做,但是那个目标方向决非营利,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在社会上做个带头的作用,希望社会善心人士都能够放弃自私自利,我们把这一生时间、精神、体力,用在服务众生、服务社会,非常有意义,这一生真的叫没有空过。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积功累德、断恶行善,恶是什么?凡是为自私自利的是恶,凡是为利益众生的这是善。经上所说的这些义趣,实在讲在世尊那个时代做得并不多,但是世尊讲的是华藏世界,不是他当时那个时代。华藏世界是这么做的,毗卢遮那佛的这个世间是这样的。
今天我们的二十一世纪与华严境界相彷佛,所以世尊在《法华经》里面曾经告诉我们,末法时期要弘扬大乘。为什么?契机。大乘是民主自由开放,跟小乘完全相反。小乘是保守的,小乘人墨守成规,在那个时代正确。那个时代资讯不发达、交通不发达,许许多多人生长在这个地区,真的与邻近地区老死不相往来,所以那是正确的,对他们是有利的。但是今天这个社会跟从前完全不一样,我们一定要懂得。世尊明了,所以他教导我们,我们要明了世尊的意思。总是利益众生,决定要舍弃门户之见,要拓开心量,起心动念我们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刹土众生,这就对了。第四首:
【道场广大不思议,其树周回尽弥覆,密叶繁华相庇映,华中悉结摩尼果。】
这一首赞颂文字上讲,枝叶繁茂,第五首也是的。枝叶繁茂讲的是什么意思?用我们现代话来讲:法缘殊胜!确实就是这个意思。法缘无比的殊胜,殊胜的法缘从哪儿来的?我们要懂得,从布施来的。法缘殊胜也会引起一般人羡慕,也会引起人嫉妒,这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培训班的同学,要有高度的警觉,要有真实的智慧,有善巧方便懂得进退。什么时候可以进,什么时候应该退,我们的道业才能够保全;换句话说,我们的功德才不至於唐捐。功德是什么?我们的清净平等觉。
我在早年有一个想法,我在讲经里面说过多次,四十岁以前要培养自己戒定慧的基础。因为我们现在学佛,多半都是中年出家,年轻也是二十几岁,二十到四十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握住,认真努力修学。把自己的德行、学问基础奠立,也就是说,这是我们的学生时代。在一般社会大学里面,大概可以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也三十出头了。佛门里面这些课程科目,决不比大学少,也不比一个大学浅显,所以我们把时间定到四十岁要完成,四十到六十这二十年要发心做护法的工作。道场谁去管理?如果你在这个道场里面做住持、做方丈、做当家、做知客,担任一切执事,你对於佛法茫然无知,你会把正法引导向歧途,你方向搞错了!而且在这一段期间当中,自己没有真正的戒定慧,把持不住,面对五欲六尘的境界,要想一想会不会引起自己的贪瞋痴慢?会不会引起自己又去造一切恶业?这个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提防,而且要时时刻刻提防。
做护法工作,管理道场,担任道场执事,这是应该的,为道场服务,为年轻的同学们服务。初出家的、到道场进修的在家同修,我们全心全力照顾他们。六十之后要退居,要知道退下来,办自己的事情。自己什么事?现在我们修净宗,我们自己的事情是求生净土。求生净土,不能没有福报,不能没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