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拇蟮馈U飧龃蟮涝诖说鼐褪侵浮复蠓焦惴鸹稀梗饫锩姘ǖ哪谌萏岣涣耍颐敲髁耍芄煌ù锢斫狻5俏颐且埃亲∫幻派钊搿U饷炊嗥腥⑻焐瘛⒃由瘛⒋笾诟颐亲鍪痉叮痘暇防锩娼残扌械姆椒ㄔ凇咐胧兰淦贰梗还步擦肆角Ф喔龇牛皇墙涛颐峭惩骋蓿幻牛幻派钊耄≌馐侨笤缶换骷谏袼扌兄す拿啪叮毕赘颐亲霾慰肌5诎耸祝�
【善逝所修清净行,菩提树下具宣说,如是教化满十方,此妙香神能听受。】
这是第八位成就妙香主稼神,他学习的法门是「广开示一切行法」,我们要特别著重行法。佛家的经典,古人为我们说出经有四种:有教经、有理经、有行经、有果经。实在说,每一部经典都具足这四个意思。「教经」是什么?教科书,这个经典展开,这是教科书,世尊的言教。教经里面必定含摄著道理,给我们讲了一些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属於「理经」,我们听了之后要明理。理懂得之后,这里面有修行的方法,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去做,如何落实,这一部分是「行经」。经里面也说出你依照这个道理方法去修学,你会得什么样的好处、得什么样的利益,那叫「果经」。每一部经不论大小,都具足教理行果,菩萨在此地提示我们的特别著重在行法。
『善逝所修清净行』,「善逝」就是如来、就是诸佛。佛有十种名号,善逝是其中之一。善逝到底是什么意思?「逝」简单的说是放下;「善」是什么意思?放下跟提起同时,这叫善逝。如果把它分开就不善。佛家常讲「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无作是逝,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叫善逝。有没有在作?在作,虽然在作不著相,佛家讲三轮体空。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修种种行门,这叫善逝。所以我们对佛尊称,佛示现在十法界,为一切众生表演种种修行的法门,他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叫善逝。我们凡夫作跟不作是两个极端,不能够融合;他没有极端,他是融合的,显示出「所修清净行」,清净就是善逝。所以佛为我们示现修行持戒,严持戒律,不犯威仪,这叫修行。加一个清净行,那就是善逝,虽修种种行门,修而无修,无修而修。他修是为众生修的,给众生做示范;无修那是他自己的自受用,自己心里头确确实实一尘不染。
由此可知,六度万行我们今天讲是示现的,对他来说他功德早已经圆满了,还修什么?修给我们看的,特别是给初学看的,让初学的人看到之后可以模仿;修给老同修看的,提醒老同修不可以退转,要常常保持。保持什么?十善五戒。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那个时候我们住在台北,大师举个比喻说,我们今天到台北,在台北了,我们要到高雄去,那时候坐火车,你在上车之前先得买一张票,这一张票上了车之后,随时你要放在手上,你不能丢掉,那个车上要查票。一直到站的时候,你这个票要交回。这一张票大师把它比喻作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像这一张票这么重要。初发心的时候就要认真努力学,一直到成佛不能松懈,不能够违失。你要是违背、要是失掉了,你就不能成无上道,不但无上道不能成,小乘初果你也得不到。
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的修学,花了不少时间,也花了不少精神,为什么没有成就?从哪个地方讲没有成就?我们烦恼习气没有断,我们清净法喜没有现前,这就是没有成就。每天生活都在妄想之中,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还是烦恼习气做主,戒定慧做不了主,这就是修学一丝毫的成绩都没有。每天读经,读了有什么用?每天研究,研究有什么用?每天讲经,讲经有什么用?要落实到自己生活行为才管用。所以我们修行有没有结果、有没有成就,关键在行。信解行,行是关键。老师帮助我们,只能帮助我们信解,行证老师帮不上忙,这个要学生自己去修、自己去悟、自己去证。宗门里面常讲悟后起修,那就是解了以后再起行,我懂一句,我就行这一句,我懂两句,我就行两句。我学这一部经,我不能完全懂,我懂多少,我就学多少,就能落实多少,真有受用。世尊所修的清净行无量无边,无量劫当中积功累德,成就广大妙行。
『菩提树下具宣说』,「菩提树下」是示现成道,八相成道,示现的是修行证果了,这是「具宣说」,这个句子也用得好。那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是不是统统都把它说完了?这个意思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可以说世尊完全说出来了,和盘托出;也可以说世尊为我们宣说的,只是我们这个世间,也就是这个地球上的人能够理解的这一部分,随机说法,我们能够理解这一部分。太深、太微妙的,我们这个世间人不理解的,佛就不说了。这个说法也讲得通,应机说法,正是经教里我们常常见到的。遇上根人给他说上法,要是说下法他不满,不满意;遇下根人一定要说下法,於上法他不懂,说法要契机。诸佛如来到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教化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当然一定要契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机。
但是我们要问,佛到底他无量劫所修学的,这一次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有没有像此地讲的「具宣说」?具是完全没有漏失,圆圆满满的说出来了,《华严经》上这一句话决定不是妄语,确实说出来了,这就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当年龙树菩萨这是证得初地之人,这是初地菩萨,龙树是初地菩萨,智慧开了,我们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聪明,智慧高,我们今天讲天才。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教,他几个月就读完,读完之后於是就起大我慢,自以为了不起,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值得骄傲。他把世出世间圣人的典籍全都读完,而且通达明了,但是怎么样?《华严经》他没有看到,为什么?这一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初成佛道的时候在定中讲的,人间不传,没有人知道。我们世间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闭著眼睛一动也不动,哪里知道他在定中讲这么一部大经?经典上记载有说是二七日中,也有说三七日中,有这么两种说法,我们不需要执著。二七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时间不长,但是我们晓得定中跟我们世间有很大的时差。
我们从前读书,国文里面有「黄粱梦」,不知道现在中学教材里有没有这一篇文章,那是个寓言,很有味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时差,梦中跟我们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时差。佛在定中,把他自己无量劫的修学全部都说出来了。这个经典被大龙菩萨收藏在龙宫里面,大龙菩萨很慈悲,看到龙树傲慢心起来了,自以为骄傲,就接引他到龙宫,让他去参观浏览释迦牟尼佛在二七日中所说的这一部圆满的经典。龙树菩萨在龙宫里一参观,傲慢心立刻就消除。他看到这一部经典多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是我们没有法子想像的。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我们从前一般讲经法师以为是现在天文学家所说的银河系,这一个银河系大概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大千世界。最近我看黄念祖老居士他提出一个讲法,在《无量寿经注解》这个本子后面有附载记著,根据他的研究,他是个研究科学的,他的研究、他的看法说,现在我们讲的银河系,实际上是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单位世界,那就不得了。
如果是单位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是多少个银河系?十亿个,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大千世界。十个大千世界,把这个世界磨成微尘,磨成微尘极小极小,我们肉眼都不能看见的,一个微尘是一首偈。印度人计算这个文字的单位,他是四句叫一偈,不管是长行文是偈颂,这是四句,四句就叫一偈。不像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算字数,这一部书有多少字,像老子《道德经》大家常讲五千言,五千个字。印度不算字,算偈,算句子,四句是一体。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还得了?一四天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银河系是一四天下,整个银河系里的星球磨成微尘,有那么多品。龙树菩萨一看,他自己也没有法子受持。世尊在二七日中所说的,初地菩萨一看五体投地,没有话说,他讲:「这个经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受持。」这是上本;再看中本,分量还是太大。最后看下本,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品,他把这一部分,他的记性好,念得很熟,从龙宫出来回到世间,从他记忆当中把它写出来,我们这个世间才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了这部经,真的是圆满说出来了。
请看主稼神偈颂第八首:
【善逝所修清净行,菩提树下具宣说,如是教化满十方,此妙香神能听受。】
这一首偈前面特别跟诸位略说『菩提树下具宣说』,就是说的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的来由是龙树菩萨从龙宫里面诵得的,他在龙宫里面背诵出来了,传到世间。所以今天南传小乘佛教不承认,有所谓「大乘非佛说」,以为是这些人自己造的,不承认是佛说的。龙树菩萨把下本《华严》带到我们世间,下本《华严》实际上就像我们中国《四库全书》目录提要一样。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今天读这个《华严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目录提要,里面每一句就是一部大经,分量之大我们无法想像。也就是每一句经文,如果到大本里面来看,大概比我们现在所讲的《大藏经》的分量还要大,每一句!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人能够读诵的。
这一部经龙树菩萨传的,我们在记载里面晓得,这个经的分量多大?十万颂。前面讲过了,四句是一首颂,不管长句短句,也不管是偈颂,只要是四句就叫做一个偈子,十万偈,总共有四十品。东晋时代传到中国来,因为经太大了,从前这个经典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