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大浪,佛菩萨清净慈悲,他也形成一个波涛,非常平和,这两个波涛冲击了,能把众生险恶的波涛化解,虽然不能完全化解,使这个波涛缓慢了,险象减低了,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佛菩萨说哪一个世间众生造的业重,受的苦难多,佛菩萨特别照顾这个地方,这才显示真正的慈悲。
即使众生不能够接受佛法,佛也帮助他,帮助他种善根,帮助他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佛法的种子。现在不信,没有关系,这个种子,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要是看到也是一样,一历眼根也是永为道种。纵然经过多劫、经过无量劫,以后缘成熟了,这个种子必定起现行。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够遇到佛法,就知道我们阿赖耶识里的佛种子,多生多劫之前佛菩萨帮我们种下的。佛菩萨生生世世都在照顾我们,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一生能成就很好,不能成就,我们知道这一生当中阿赖耶识里面佛种子加强了。虽然加强,但是敌不过烦恼习气,这就是说这一生不能成就,还要搞轮回,还要受苦。到什么时候算成就?到哪一生、哪一世你闻佛法,佛法薰修的力量可以伏你的烦恼习气,这叫根熟,你这一生决定得度。这是佛经常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这讲根熟得度,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了生死、出三界。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虽然根不熟,必定加强。
佛也是生生世世帮助根熟的人去作佛。作佛,当然所有法门里面,第一殊胜的是净宗法门。这个法门在此地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居士的往生。陈老居士虽然信佛,在居士林工作将近半个世纪,不能说不长,但是对於佛法真正的义理没有去研究过。他是工商界的领导人,所以对於信佛也只有平常一般拜拜而已,对於佛理没有深入,并不了解。人心地善良,这是过去善根福德因缘深厚,护持佛法、护持这个道场,晚年生病的时候,不能工作了,在家里面养病,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我到他家里去参观,他躺在床上,电视机就放在他床角头,他躺在那里,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电视机。李木源居士把我们这边讲经的录像带统统送给他,他在家里听,每天听八个小时,四年没有间断,他明白了,彻底放下,一心皈依净土。这四年当中,不是听经,就是念阿弥陀佛,他成就了。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过去这一些修净土的人,在家、出家四众之中,往往有三年、五年他就成就了,就是这一类。
三年、五年成就了,他就想走了,这个世界太苦了,决定不愿意留在这个世间;留在世间,不但自己要受辛苦,而且还要造业。所以有人问我,是不是念佛念个三年、五年就往生,他的寿命就到了?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他不是寿命到了,他还有寿命他不要了。《往生传》里面,宋朝莹珂法师就是最好的例子。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告诉他:你还有十年的寿命;佛跟他约定,「十年之后,我再来接引你」。他跟阿弥陀佛说,他说: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去。佛就答应了,佛跟他约定,「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果然三天之后往生。
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弥陀经》上跟我们说,「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上上根的人,一天到七天就成功了;中下根性的人,果然能够锲而不舍,三年、五年决定成就。不能成就的是放不下烦恼习气,不能依教奉行,不是他不能成就,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仔细观察过去念佛往生的人,现前我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这一些往生的人,观察他们的心行,观察他们的成就,增长我们自己的信心。无量劫来,只有这桩事情是真正的大事,世间所有一切的名闻利养全是假的,万万不能在这个假相上去做活计,那就全盘都错了。我们看到这些往生的人,这些样子是不是诸佛如来为我们做示现的?是不是用来劝导我们的、勉励我们的?我们能这样去想,给诸位说,一点都没有想错,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在点化我们,我们要反省,我们要觉悟,不再搞世间事。
世间事里面,我们明白了,我们掌握到一个原则,必定是利益众生的。什么叫「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认识佛法,帮助众生认识净土,帮助众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只有这一桩事情是真实功德,其他的都不是真实功德。我说的真实功德的标准,这一生决定能成就,这是真实的。来生成就,靠不住。来生到哪一道去,能不能再遇到佛法?都是问题,都不能肯定,我们不能不知道。谚语常讲「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唯有得人身、遇佛法容易成就。在十法界里头,其他法界比人道都难,难在什么地方?外缘不好。六道里面,天道是乐多苦少,享乐去了,把修行这一桩事情疏忽了,这个一般讲是「富贵学道难」。我们在佛门里面看到,大多数富贵人学佛,到庙里面来烧头一炷香,来拜拜佛,真正叫他听经他没有时间,叫他持戒那就更难了,他没有办法改变他的烦恼习气、生活习惯,他不能改变,富贵学道难。三恶道学道难,太苦了,这相当於「贫穷学道难」。他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学佛,他摇头,他要想尽方法去讨生活,他哪有时间来学佛?所以大多数学佛的人、有成就的人是小康之家,在六道里头人道是算小康之家。所以菩萨示现成佛,他不在余道,他在人道,这什么原因?我们要懂得,这是讲缘分不一样。人道修行的缘分好,人容易觉悟,人道是苦多乐少,有一点小安乐,能修行;吃过很多苦头,想出离,想离苦得乐。所以菩萨成佛选择在人道,这也是属於感应。
菩萨现身说法,这是神通里头第一桩事情,然后应机施教,教化众生的功德才能够圆满。所以要晓得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根机不仅仅是这一生环境的孕育,牵涉到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习气,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婴儿,小孩初生应该都一样,应该都没有什么习气,可是你冷静观察,三、四个月的婴儿摆在一起,那个习气就不一样,你就能察觉出来了。如果没有前世习气的话,他怎么会有这种情形发生?有的性情就是很善良,有的性情就是很残忍,有些看到小动物他爱护,有些看到小动物一定要把它杀死,从这个地方就观察到过去生中的习气。有些小孩对父母很好,很乖、很顺从,有些小孩对父母态度就不好,这还没有教,没有人教,从这些地方你去观察,发现有过去生中带来的烦恼习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只要细心去观察,都在眼前,都在我们周边。实在是我们太粗心、太大意了,对於圣贤的教诲还怀疑、还不相信,其实圣贤人讲的都是事实,就是我们生活周边这些事情。我们不是上根利智,是中等根性的人,说实在话,要不是古圣先贤常常这么说,我们周边这些事情,我们也疏忽了,我们也没有仔细去观察。听了古圣先贤教诲,再仔细观察,证实了,佛讲的话是真的,没有错!
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下面『悉调伏』,最重要是自己。「调」是调理、调顺,「伏」是降伏,这是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绩效,成绩跟效果。佛菩萨用音声为教体,我们闻法明白这个道理了,调顺我们的思想见解,逐渐逐渐与事实真相相应。这个事实真相,在佛法里面称之为「诸法实相」,与诸法实相相应,这样才能够伏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要断很难,我们能把它伏住,这就是功夫。息灭贪瞋痴,增长戒定慧,戒定慧是属於「调」,伏贪瞋痴,这是「伏」。戒定慧跟贪瞋痴是一桩事情,一个体,同一个体,两个作用,觉悟了就是戒定慧的作用,迷了就变成贪瞋痴的作用。所以贪瞋痴,诸位要晓得,断得了断不了?断不了,不能断,一断那戒定慧也没有了,同一个体。所以讲断贪瞋痴是把贪瞋痴转变成戒定慧,贪瞋痴没有了,戒定慧现前,转变;也就是说从迷转变成悟,是做一个转变,不是真的断掉了。所以佛经里头这些言语,我们要了解它的真实义。
善的性跟恶的性是一个性,都是法性。觉悟了,这个性起用是善的;迷了自性,起用是恶的。所以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就对了。我们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我们对於佛的教诲很难体会。经上教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个恶人讨厌,为什么不憎?理搞清楚了,则恍然大悟,善跟恶不二,憎跟爱不二。所以觉悟的人,他不念旧恶了。为什么?他知道世间没有恶人,也没有恶事。恶人、恶事是怎么回事情?他迷失自性。什么时候他恢复自性,他就正常了,他就跟佛菩萨没有两样。我们也会像佛菩萨一样,不会去讨厌恶人,不但不讨厌,帮助他转恶为善,帮助他转迷为悟。
他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转不过来,转不过来也不讨厌他、也不怨恨他,还是欢欢喜喜对待他。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冤家对头,常常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你是个菩萨,你是个觉悟的人,你绝不讨厌他,你绝不嫌弃他,你也不会去报复他,而时时刻刻去感化他。日久天长,假以时日,过个十年、二十年,他年龄逐渐长大了,想想一生所遭遇的事情,「某人真不错,我对他那么不好,他一点嫌弃都没有」,他就觉悟了。这个一念善根他就生起来了,如果再遇到好缘,他必定能得度,他知道悔改,他知道错了。年轻血气方刚,纵然有错,也不肯承认,年岁大的人就不一样。年轻的人疏忽来世、忽略因果,年岁大的人看到晚景不多了,所以对於来世,不管是有还是没有,总是希望最好是有,所以思想观念有很大的转变。佛菩萨教化众生是长时间的,他不是只求近效,他不是的。他用长时期来培养众生的善根,长时期的实行感化的教育,这是大慈悲心。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