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记载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宠爱o达到了别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种宠爱在长孙皇后病逝后便被转移到了她的幼子李治身上。据历史记载,李世民因为对皇后思念不已,便做了一件旷古绝今之事——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幼女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然而,对于李世民为什么要留他们在身边亲自抚养,在《唐会要》中是这样记载的“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于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这同时可以在《新唐书。晋阳公主传》中的得到复证。
这就是说李世民亲自抚养幼子幼女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因为爱宠其母,所以亲养其子,并以子思母,借此来慰籍自己苦闷和空虚心灵。同时,因为李世民的这种心情,即使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依旧多年无子嗣。
想到这里,李恪又想到许敬宗刚才汇报给自己的消息,说李世民要在李治满月之后在太极殿大宴群臣,表示要与民同乐,想为皇子祈福。
“哎!看来李治还真是子以母贵啊!”李恪叹息一声,不过沉默了片刻他又释然,对于现在的只是一个婴儿的李治他倒是没什么好怕的。自从武德九年玄武门政变后的追杀到一个月前他在突厥被突厥骑兵围困截杀,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实力决定胜利,只要你去努力,只要你去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他经历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争夺储位的胜出的几率越大。刚开始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不能登上皇位是有三个原因:
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个制度那就是传位首选就是嫡出。
二是李恪是杨妃所生,杨妃何人,她乃隋炀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骑射,在当时也不可能让他当上皇帝。就算李世民想立他为储,那群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会玩命的反对,立太子这种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决定。所以,他是没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三是国舅长孙无忌的阻扰,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他当然希望皇位传给他的外甥。唐太宗统治后期,长孙无忌在朝臣中权重无比,为了在太宗之后仍维持这种局面,长孙无忌希望未来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应该由一个仁孝听话的外甥充当,这样,自己会得到尊重,权势会得到保障。而晋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为他极力支持的对象。
可是,现在看来这个三个原因未必就是真正的自己不能登上帝位的原因。不是嫡出这个事实他改变不了,他也不想去改变,他只能说是他争储最大的劣势。而第二个原因说他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而李恪觉得这个说法不成立,太站不住脚了。自己的身上是有隋炀帝的血脉,同样也有李世民的血脉,自己是李氏子孙,岂能因为前朝的关系能很草率的说自己登上皇位的话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呢?谁会信这样的言论?李世民不信,大唐的朝臣肯定不会信。
所以,李恪认为自己不能当皇帝的原因不止是这么简单,肯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像玄武门政变并非历史上所记载的那般一样。至于有多复杂,以他自己的现在所了解信息和掌握的情报还是完全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
但是,对于皇子李治,李恪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李治现在还是只是个婴孩,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对自己根本没有威胁,真正的威胁是来自于他成年之后的举动。因此,想要将这个威胁扼杀在摇篮里就必须要在李治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他进行养成教育,以自己的手段不难将他教育成一个不贪恋皇位尊敬兄长的好弟弟。至于怎么教育,李恪想到这里不由的“嘿嘿”一笑。
李恪现在不担心新生的皇子李治,而是担心李世民是否能够批准自己回京。他急着回京是因为候若依的事情,从漠北回到太原之后他就得到了鹰卫传来消息说候若依病好已经回到了长安。而现在的太子李承乾已经大婚,候若依没有成为太子,但已经是降至许配给李承乾的人了,所以她回到长安之后的处境很尴尬。她既然已经许配了李承乾,虽然没有当上太子妃,在礼制上任然是太子嫔妃,李承乾有权利随时将他纳入东宫。而最近听说太子李承乾经常去侯府看望候若依,有想将她纳入东宫之意。因此,李恪才会这么急着想回长安,目的就是阻止候若依进入东宫。
自己的女人绝对不会让别人抢走,绝对不!这里李恪对自己是在经历了漠北一战之后给自己的誓言,只要自己争取就有希望,不争取什么都没有!
第五卷第二百零七章理想是禽兽
您正在阅读的是回到唐朝当皇帝:第二百零七章理想是禽兽李恪的太原焦急的等待着李世民的回复,急切的盼望着能够回长安看看候若依,而恰恰这个的等待才是最让人煎熬和难受的,他就像上百只蚂蚁在自己的骨髓里撕咬一样,李恪难以忍受这样的等待,每天不能安静的看都督府看书或者在校场练武,只能率领鹰卫出城去打猎,纵情于打猎之中以排解自己心中对候若依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之情。
而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的很快,距皇子李治出生的六月十三日已经过去了十五天。这天正好到了六月二十八,李恪刚吃过早膳便和陈其、王中长三人跨出大都督府想要到郊外打猎,他们刚出了都督府大门就见十多匹快马急促的奔向了都督府。李恪举目远望,看到的是马上士兵的装饰不像是黑衣卫的军服,而等到骑兵距离他只有三百步的时候他才看清楚原来来骑是李世民的警卫军千牛卫。
十三匹战马上的千牛卫看到老远就看到了都督门口李恪,他们在距离都督府还有五十步的距离便勒住战马,快速从马背上跳了下来,十三名千牛卫真正齐齐的给李恪施礼,等到李恪示意他们请起时,他们当中的一个校尉这才从身上拿出公文递给李恪。
千牛卫对自己的恭敬让李恪颇为不解,虽然自己的大唐汉王,贵为王侯,但是千牛卫的护卫李世民的亲卫,今天怎么会对自己这么尊敬呢?而当李恪看到手里拿的尽然是盖有兵部大印的公文时心中就疑惑不解,他不知道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需要兵部对自己下发公文还要让千牛卫送信?自己只是给李世民上奏请求庆祝李治满月的奏章,他也用不着用兵部公文回复自己吧?难道是另有旨意不成?他快速的拆开公文,一目三行的快速将内容看完,脸上严肃的表情一扫而光这才露出了笑容。
“诸位将士们一路辛苦了,还请随本王府中的侍卫前去休息。”李恪对千牛卫说道,然后他又对身边的王中长道,“你安排几位千牛卫的将士去府中休息,给他们每人赏一贯钱。”
“多谢殿下!”十三名千牛卫高声喊道,李恪在太原的事情他们有所耳闻,特别是三百鹰卫破一千血狼卫,五千鬼面骑破两万突厥骑兵还能够安然回到太原的传闻让他们对李恪好奇的同时也很敬佩。而今天看到李恪的和蔼和大方,让十三名千牛卫对李恪更加恭谨有加。
李恪不再理会跟随王中长离开是十三名千牛卫,神情愉悦的对身边的陈其说道,“命令鹰卫解散,我们回府,今天不去打猎了。”
“诺”陈其答应一声,一挥手,门外三百鹰卫有条不絮的从侧门进了都督府。
李恪回到书房,静坐在书桌前,心中高兴的同时有些坎坷。兵部发给他公文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要他回长安详细汇报这次战役的经过和结果,只字未提是要嘉奖他还是处罚他。而对于这次的幽北战役,李恪不想张扬,毕竟没有通过兵部的同意他就擅自出兵,已经违反了朝廷制度。只是,五千骑兵出了幽州,三千骑兵又从漠北回到了云州,这样的大事李世民不知道也难。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李恪对兵部的这份公文百思不得其解,他重新拿起了公文看了一边,见上面出了刚才的这些内容再无其他的意思,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突然,他猛地抬起头似乎想到了问题的关键,难道是李世民用兵部的名义同意了自己要求回长安给李治庆贺满月,才会让兵部给自己发这么一份公文。恩,李恪觉得应该是这个意思,李世民当初就下旨没有他的旨意自己不能回长安。而自己这次给他的奏章说明去长安的原因,他觉得自己理由不够才会用这样的形式召自己回去。
然而,想到这里的同时李恪心中又恶寒不已,照自己刚才是猜想这次能够回长安是因为自己在幽北取得了一场胜利,李世民用这个名义才招自己回的长安。那么今后自己想要回长安难不成就必须要打一场胜仗不成?而且,还只能是以少胜多的打胜仗,而不是小打小闹的歼敌一百这样的胜利。
不会吧?李恪心中一惊,这TM是谁出注意啊,真要这么自己才能会长安,那以后自己岂不为了回长安天天不要命的提着脑袋要到漠北草原跟突厥玩突袭夜袭?如果有一天自己打仗了胜仗,难道就永远也回不了长安。
MD,李恪心中对出这个主意的人诽谤了一番。半响,他才开始正视眼前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准备长孙皇后和李治的贺礼。
李恪算了算时间,今天是六月二十八距离李治的满月七月十三还有十五天,自己还有时间给长孙皇后和李治准备。恩,还是先把这件事情搞定再说吧!至于其他的问题以后在慢慢解决,李恪心里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因此,在剩下的十多天时间,他每天都将自己关在书房中不知道在弄什么东西,并且还吩咐陈其还没有什么大事让重要不要烦他。而时间过的很快,终于在七月初九这天下午,李恪一脸疲惫的走出了书房。但是众人从他脸上露出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准备好了回长安给长孙皇后和李治的礼物。
而就在李恪坐在客厅跟苏定方、陈其等人聊第二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