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王,任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他们派人就立王之事向陈胜报告,陈胜闻之大怒,准备尽诛武臣家室,并发兵攻赵,但他听从了下属劝谏,为避免军势转弱时树敌太多,因而改变策略,派人向武臣等祝贺,并催促他们立即发兵西向,入关攻秦。武臣等人一块儿计议,认为陈胜来贺并非本意,在赵楚关系的对立中,发展赵国的势力最为紧要,于是拒绝了西攻秦国的指令,派韩广、李良、张黡三将分头向北用兵。
在这里,武臣等人不仅建立了与张楚并列的另一政权,而且一意走上了与陈胜不合作的道路。他们所以这样,固然是由于陈胜对部属的苛察严责所刺激,更主要的,是由于他们在北方势力大增后私欲膨胀。西征部队受挫,张楚政权在秦军的进攻下穷于招架,为他们提供了叛立的机会,他们正是要乘陈胜无力北顾的时候大捞一把,并不顾及对共同利益的伤害。政权建就后,他们完全站在与张楚对立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认为楚若胜秦,必移兵攻赵,于是制定了回避秦军、放手发展自己的方针。这是一种看似精明实则极其短视的见识,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在秦王朝远未被挫伤的前提下,自己的命运和张楚的命运是紧密联系的,张楚垮台之日就是他们行将覆灭之时。
赵国政权的建立是反秦阵营开始分裂的标志,它在起义队伍中开了拥兵自重、割据称王的先例,张扬了私欲,涣散了人心。这一苦果最终首先会让其酿造者得到最多的品尝。果然,武臣派出的韩广不久自立为燕王,并且在燕赵相争中一度俘获了武臣。几乎是在陈胜殉命的同时,获释后的武臣又被他派攻常山的部属李良反兵击杀。
武臣主要是因为和陈胜的故旧关系而被任将,他受命北徇赵地,采取灵活适宜的策略,几乎收复了全赵,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反秦斗争的高涨,其能力和功绩是无法抹煞的。然而他在军事势力大发展的同时个人私欲迅速膨胀,受某些政治投机人士的唆使,利令智昏,思想狭隘,走上了分裂割据的自灭之路,毁败了反秦阵营,也吞食了自酿的苦果。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二部分:谋道 天下共逐之 韩广:以怨报德 有了资本就称王
武臣受命北伐,自立为赵王,并且摆脱了陈胜控制,一意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他为了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又派出三支部队自邯郸出发向北部和左右两翼用兵。其中一路由部属韩广率领,向北攻略原来的燕国之地,相当于现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
当时关外政治形势一片大乱。各郡县的人苦于秦朝的暴政,都乘陈胜起义之势,纷纷杀掉官吏。韩广率兵攻燕,一路非常顺利,不久即占有了燕地。旧燕国的豪门贵族对韩广说,“楚赵都已相继立王,我们燕也属万乘之国”,因而力劝韩广立为燕王。韩广顾虑他的母亲在赵国,不敢背赵擅立。燕人向他分析说: “赵国现今西边担心秦国来攻,南边担心楚国讨伐,哪有力量来限制我们燕国。况且以张楚那样的强大力量,尚不敢加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岂敢加害您的家属!”韩广以为这种分析极有道理,于是自立为燕王。数月后,赵王武臣将韩广的母亲与家属送到燕国。
韩广占有了燕地,是反秦势力进一步壮大的标志,若能万众一心,并力击秦,自然会有更大的战果与成就。然而,受武臣自立称王的引诱,韩广在燕国旧贵族的支持和纵容下,也走上了一条割地称王、独立发展的道路,使关外反秦势力进一步分散化。韩广在走上这条道路之前也曾彷徨过,犹豫过,但他所顾虑的已经远不是反秦力量的削弱,而是留赵家属的安全,因为留赵家属本来就是赵王武臣派他出征时有意掌握的人质,如果背赵自立,这些人质将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从武臣的留质和韩广自立前的顾虑,已可以看出,反秦义军各势力间的相互猜忌、相互防备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他们攻城略地的所思所虑已完全脱离了反秦的统一目标。
应该说,那位燕人对韩广所作的关于燕赵关系的分析确实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赵王武臣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后,就与秦楚两面为敌,落到了自顾不暇的地步,根本没有制约燕国叛立的力量,也很少有与燕国为敌的可能。而且,不久前赵国立王时,虽然楚王陈胜极其痛恨,但顾忌树敌太多,也隐忍未发,佯示祝贺,软禁了武臣的家属而未敢伤害。以同样的道理,韩广背赵立燕,留质的家属在赵国当不会有性命之虞。事情后来的发展果然如前所料。互相默许和承认独立,这是反秦各政治势力相互关系必然逻辑的演变。非但如此,赵王武臣为了进一步修好与燕王韩广的关系,并未像陈胜对自己那样长期扣留韩广的家属,数月后他将韩广家属送至燕国,显示了对韩广的宽容与恩德。
然而,居燕自重的韩广至此已利欲熏心,贪婪无已,对武臣所给予的宽容与恩德他并无多少感念。在得到留赵家属,消除了任何叛立的顾虑后,反倒恩将仇报,乘机邀利,在独立和反叛的路上走得甚远。事情的经过是: 赵王武臣与部属张耳、陈馀率兵向北攻至燕国边界扎驻,武臣在一次空闲时私自外出,被燕军俘获,燕将囚禁了武臣,提出让赵国分出一半土地给燕国,以换回赵王。赵国十多次派使者去燕国交涉,都被燕国杀掉。大将军陈馀和右丞相张耳均无计可施。后来多亏一勤务兵前去燕国巧妙地游说,方诱使燕国放归武臣,化解了一场干戈。可见,在反秦义军中生长和弥漫起来的个人私欲,已彻底瓦解了相互间的默契与联盟,使燕赵两股势力几乎达到冰炭不能同炉的地步。
那位勤务兵所以能说服燕人,使其放归赵王,关键还是抓住了燕国君臣的私欲心。他前去对燕人讲: “张耳、陈馀两人名义上求归赵王,其实想让燕人杀掉赵王,这样他两人就可以分赵而自立为王。现在一个赵国尚且够燕国来对付,何况两个有才能的贤王互相扶持,如果他们来追究杀害赵王之罪,那灭亡燕国也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位勤务兵把杀掉赵王武臣,诬称为对张耳、陈馀有利的事,并以两人将分赵自立,合力讨燕相威胁,他用这种利害关系的颠倒方法诱使燕国放掉了武臣。虽然其说辞中逻辑关系的陈述并不十分高明,但事变转化及其结果明确地反映了燕国君臣在处事中已遵循着集团利益至上的原则,反秦的共同目标已在他们心中荡然无存。
韩广原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的卒吏,他追随武臣,受命北攻燕地,一举成功,割据称王。燕国在关外诸侯国中当属偏远的北地,比较远离章邯反攻的河北主战场,因而得以暂时自保。前206年项羽在关中分封十八王,因为燕将臧荼在参与救赵的巨鹿之战后随从项羽入关,因而被项羽封为燕王,在蓟(今北京市西南)立都。大概是因为韩广未随楚入关,项羽改封韩广为辽东王,辖地相当于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数月后,臧荼自关中回到燕地,驱逐韩广往辽东,韩广拒不听从,双方发生火并,韩广被击杀于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其土地被臧荼兼并。
韩广在天下反秦烈火燎原之势的大好形势下攻取了燕地,扩大了义军的领地,把反秦斗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事业走向成功之时,私欲作祟,利令智昏。他效仿武臣,但又以怨报德,在个人利益的经营上比武臣走得更远。他脱离了义军的统一目标,虽然割据称王,苟安一隅,但终归被社会运动的洪流所淘汰。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二部分:谋道 天下共逐之 李良:反复无常为了“面子”而反叛
武臣自立为王后,派出三支部队攻略周围之地,其中一支是由李良率领攻取常山,略相当于今河北省西部。
李良出兵亦很顺利。他平定了常山后,向赵王汇报,赵王又命令他攻取太原。李良兵至石邑(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因章邯所领的秦兵在井陉扎营,无法前进,双方一时形成对峙局面。狡猾的秦将临阵施计,假冒二世皇帝胡亥的名义给李良写了一封没有封口的信,说: “李良如能叛赵归秦,我一定赦免李良的罪过,让李良得到显贵。”李良见信后持疑不信,难于决断,最后决定回邯郸请赵王增兵。临近邯郸时,望见前面百余骑随车而来,声势浩大,李良以为是赵王,跪在路旁拜见,不想却是赵王武臣的姐姐外出赴宴,喝醉了酒,因不知道跪拜的是将官,派了一个骑士来答谢。李良向来显贵,起身后当着众位从官的面感到非常难堪。有一位从官鼓动说: “天下叛秦,能者先立为王。赵王的地位本来在您之下,现在一个女儿家竟不为将军下车,请追而杀之。”李良于是派人追杀了武臣的姐姐。其后他率兵袭击邯郸,邯郸方面没有准备,赵王武臣、左丞相邵骚竟被斩杀。张耳、陈馀两人的耳目随从较多,因此逃脱。他们收拾邯郸残兵,又组织了数万人的军队。由于武臣已死,乃访求赵国王族的后代赵歇,立为赵王,迁都信都(今河北邢台市),重整旗鼓。李良进兵追击,被陈馀击败,于是归降了秦将章邯。
李良是反秦义军中一位颇有战功和成就的将领,最终却非常遗憾地走上了攻赵降秦的背叛之路。究其直接原因有三: 一是素来显贵的李良偶然受到了武臣姐姐无意间的不恭敬对待,使他在从属们面前丢尽了脸面,为了发泄怨恨,挽回面子,他追杀了这位带给自己羞辱的女子。由于被追杀者与赵王的特殊关系,李良已在反赵的路上欲罢不能,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错就错,率兵袭击邯郸,直至杀掉了赵王武臣。二是李良邯郸得手后,进攻信都,被陈馀打败,使他失去了在赵地重新组织政权,再图个人发展的机会和资本,于是要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