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妻如云-第7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衙门也张贴出了文告,说是拿住了乱党,要当众公审。这一桩桩的事,将本是不平静的泉州搅得更是水花四溅。

最忙碌的当然属吴文彩,吴文彩好歹是礼部里出来的人,对写表文最是在行,连夜写了一篇讨越檄文送去给沈傲过目,沈傲看了,动笔改动了几字,总算是大功告成,不过真正的麻烦还不是这个,而是一群群来客。这些客人有藩国的藩王,有使节,听说突然查封了兴越商行,其实各国王室多少都在泉州有那么一点生意,现在越国人的生意说捣毁就捣毁,谁知道下一次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再加上大越国王被人软禁,虽说这大越国王在南洋一带一向目空一切,屡屡妄动刀兵,可是各国藩王难免会生出兔死狐悲之心,大宋说软禁就软禁,以后谁还敢到这泉州来?

胆战心惊的有,想打探具体细节的也有,还有一些就是好事的,一个接一个,走马灯似的,吴文彩只能一遍一遍地说无可奉告,或者说大越国王的事很快就可以昭示天下之类。

他的言辞,自然不能让人满意,不过藩王们也不是不识趣的人,见吴文彩一副隐忧重重的样子,也只好先告辞,不过私下间,已经有藩王吱声出不满了。大宋曾向他们许诺,保证他们王室的安全,可是现在安全能不能保证还是未必,他们倒是自己随意拿人了,这如何让人信服?

再加上水师那边的动向也令人猜疑,据说沿岸三十多座水师水寨操练更急,一艘艘舰船停泊在水师码头,可以清楚的看到许多人在向舰船中装载粮秣、淡水、草药、甚至是成箱的箭矢、火药。泉州的一举一动,都昭示着要有大事发生。

街头巷尾,也都议论着这许多不同寻常的举动,直到知府衙门开审越人,事情才终于真相大白。

大越国王试图袭击泉州,若不是那些越人亲口招供,只怕谁都认为这种事和天方夜谭差不多,不过现在议论得较多的倒不是大越国王的胆魄,而是大宋打算如何应对,或是说平西王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第一章送到,通宵码出来的,码完之后感觉人都轻松了,终于可以睡觉了。

第七百六十章:圣意如何

第七百六十章:圣意如何

整个泉州都在安静地等待,而在汴京,陛下出巡的消息也已经确定,虽有人反对,阻力却不甚大,群臣现在关心的是京察,杨真那边既然保持了安静,也没人敢再来捅娄子。

而这时候,八百里急报的消息飞快送入门下,杨真得了沈傲的奏疏,马不停蹄地又送去宫中。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宋臣不臣,刀斧相加,藩臣不臣,当如宋臣例?请陛下圣裁。

这是沈傲的最后一句话,通俗易懂,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沈楞子要杀人了,大宋的臣子若是有不臣之心,抄家灭族,藩臣理所应当遵循宋臣的规矩,不肯臣服,意图不轨的,亦当如此。

以这个罪名来征伐一个藩国,对大宋来说是第一次,自宋以来,因为一直与西夏、契丹对峙,所以一向对藩国采取的是绥靖政策,藩臣不来朝见,或者口出狂言,更或是横行不法,在汉朝的时候,早就杀得伏尸千里了。可是大宋却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息事宁人。

譬如此前的宋越之间发生的熙宁战争,越国人分兵两路,水路并进进攻大宋。为师出有名,越军四处张榜称中国做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救。随后越军连破钦廉二州,杀八千余人。最后又合围邕州,屠杀了不少军民。此后宋庭震怒,调兵反击,与越人僵持不下,最后越人派出使者求和,宋廷居然表示同意,从此两家讲和,而钦廉二州从此划归越人,越人仍旧称臣。

因此,那大越国王李公蕴图谋泉州,其实就是熙宁战争的心理在作祟,正因为料定了大宋会息事宁人,所以才敢谋划袭击泉州,劫掠一番之后,再上表求和。人的胆子本就是被人怂恿出来的,正是大宋不断地采取绥靖政策,才让越国人胆大包天,以弹丸之国的实力,将主意打到大宋身上。

赵佶默默地看了奏疏,先是知道了越人的图谋,心中也是震怒,恨不能拍案而起,可是看到沈傲奏请派出舟师远征越国,一时倒是迟疑了。

一是大宋没有这个规矩,以内臣的办法去对付藩王,这是大宋前所未有的事,这份奏疏,是要开大宋百年国策的先河了。

赵佶沉默了一下,对坐在下侧的杨真道:“杨爱卿以为如何?”

杨真还在打腹稿,对大越人动干戈,其实他本心上也是不同意的。可是杨真在外人当作是臭石头,可要说他没有一点政治智慧那就是某些人臆想。京察在杨真心里是头等重要的事,自他上任,一心一意要推广的也就是这桩事,可是杨真岂能不明白,若是京察没有平西王的支持,是绝对不能继续的。成败在此一举,到了这节骨眼上,杨真当然不能节外生枝。

现在平西王要征伐大越,若是他这首辅不支持,又凭什么让平西王支持他的京察?所以杨真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件事他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陛下,老臣窃以为,大越国的事与海政息息相关,平西王现在署理海政,倒不如按着他的意思去办?大越国一向畏威而不怀德,熙宁年间就曾屡屡向我大宋挑衅,杀戮我边镇军民,既然如此,这一次索性借着这一件事,好好敲打敲打。也让南洋诸国们知道,真心臣服的我大宋待之如上宾,可要是心怀狼子野心,我大宋也决不姑息养奸。”

赵佶忧心忡忡地道:“话是这么说,朕最怕的就是又重蹈熙宁之战的覆辙。”

熙宁之战,却是遭受越国的袭击,掠杀军民数万,此后大宋遣军报复,越国多山,瘴气又重,因此战争并不顺利,一直拖延了许久,耗费了无数的财力,官兵死伤不少,结果却是徒劳无功。最后不得不接受越国的求和,表面上虽然体面地结束了战争,其结果也只是有苦自知。

杨真最担心的也是这个,虽然奏疏里沈傲一再保证速战速决,可是这种事怎么能作准?杨真沉吟道:“陛下,战争打到什么地步,是平西王和水师的事,开战与否却是陛下的事。”

杨真的一番奏对很是圆滑,赵佶不禁点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便拟准了,门下省那边拟了旨意,快马送去泉州,不得延误。”他咂咂嘴,继续道:“朕过几日也要动身了,一切从简,这件事,杨爱卿也要安排一下。”

杨真道:“老臣已经吩咐下去了。”

赵佶欣赏地看了杨真一眼,心里想,都说杨真脾气坏,可是对朕却从来未忤逆过,看来外头的传言都不可信。

其实他哪里知道,杨真这老狐狸要推行京察,所以心里头早就打了小算盘,只要不是涉及到京察,任何事都可以妥协,便是逢迎赵佶的喜好也在所不惜。

赵佶徐徐站起来,饶有兴致地道:“朕听说泉州那边热得紧,那边的船只足足有三十丈长,朕倒是想去坐坐海船。”

杨真道:“君子不立危墙,更何况是天命君主,海船还是不必坐了,便到那码头处走走看看即是。”

赵佶闻言笑起来,道:“杨爱卿去忙自己的吧,朕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打发走了杨真,赵佶兴致勃勃地坐回御座,眼睛又落在沈傲的奏疏上,这奏疏上用的是董其昌的书法,董其昌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笔法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可谓是行书集大成的大家。赵佶这宋人看这后世所创的笔法,便是如赵佶这般的成就,也只有惊叹的份了。

赵佶近来在用笔上借用了董其昌不少的余韵,欣赏了一会儿,赵佶如斗气一样,提起笔来,也用董其昌的笔法在奏疏下写了一个准字。

待写完了,左手还拉着右手的袖子,右手握着的笔还悬在半空,赵佶细细去打量自己的字,随即又摇摇头,总是觉得笔法之间还是少了飘逸之感,嘴角不禁挂上苦笑,朝身侧的内侍道:“进丹。”

那内侍早有准备,端了个漆木托盘来,盘中有盂盆、温水,和一只婴儿拳头大的丹药,在烛光下,闪耀着朱色的光辉。

赵佶轻车熟路地伸手捏起那丹药,掩入口中,随即拿了温水吞服下,良久之后,才漱了口。整个人霎时之间变得精神起来,一双眸子闪动着光辉,便又提笔,在奏疏下批注道:“藩国之事,皆托付于卿,卿自行裁处即可,不必奏问。”

墨迹未干,这一行字的笔法居然比方才那一个准字要好得多,字体中融合了董其昌的飘逸风华,也融汇了赵佶那瘦挺爽利的神韵。

赵佶满意地将笔放入笔筒,饶有兴趣地欣赏了自己的行文,不禁莞尔笑道:“倒是看他还有没有颜面来与朕挑衅。”

赵佶的脸颊已经变得烫红,眼眸中闪露出亮出,写完了行书,整个人又像是瘫了一样,颓然坐在椅上,整个人像是酥了。

海政衙门这边磨刀霍霍了这么久,可还是没有透露出一点消息,泉州上下议论纷纷,大越国王屡屡抗议,校尉虽然围了大越国王的府邸,倒也没奈何他什么,只是不许人探视而已。不过现在议论得最凶的还是海正衙门会不会讨伐大越的事。

不过听说可能要打仗,倒是有不少商人激动起来,打仗就要军饷,就得用军饷去收购大量的物资,而现在泉州不少商户本就陈了许多货物,海政衙门也都与人洽商了,订购了不少粮食、伤药,更有人风闻,说是若真对大越动武,大越那边肯定会有大量的商机。不说别的,那越国遭了战火,粮食肯定要减产,平素一样是向大宋卖粮,现在说不定要大宋的海商从南洋各国收购粮食去越国贩卖了。除了这个,大越国本地的许多货物也定然会减产,泉州这边可以趁机而入,一举将大越国本地的商品击溃,取而代之。

泉州开化已久,对生意的门道眼光最毒,这般一想,便立即觉得要有生意来了。

除了这个,还有不少商贾磨刀霍霍,若是拿下了大越国,大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