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自己的忧虑和幻想中。没有触及这类恐怖故事的
心意,很显然地不会被恐惧所困扰。所以这类恐惧的产
生,比起不是由个人想像所生的更常见,而不是由於真
正的鬼。」
●鬼有没有实体存在?即使真的有鬼这样的东西,
目前仍然没有不能反驳的证据,来使怀疑论者相信他们
的存在,因为大多数人都不能说服他们自己去承认真实。人赃俱获的盗贼被捕时,很少承认他的罪行。即使他
面对证人无可抵赖时,他仍然会试着用其他方法来替自
己辩护。收押时,问他犯了什罪,他最常说自己被诬控
偷盗。换句话说,他仍不承认他的罪行。这就是大多数
人的性向。
●人从何处来出生?尊者阿迦曼回答他的问题时,
宁可强调,人从他的父母所生而非「从树洞里出来」(
泰国俗语,意即生命从生物中来)。他也说不能问这一
类的问题。
如果依据真谛说,人是生於无明(无明和贪爱—参
照因缘的法则),但是这样的回答,对於问者是没有益
处的,因为有几个人愿意去学习它,然後努力去减少无
明和贪爱?很明显的,发问者意图试验他,远甚於要知
道真理。然而,必须注意,每一个人的诞生因缘都在他
自己的心意之中,它被总称为烦恼的东西所遮蔽了。如
果我们打破这些烦恼,所谓的无明、贪爱¨¨;即是因
缘法中所列举的—缘无明而生起业行,¨¨等;缘无明
灭而业行灭,¨¨等;注意自己的心意,就能使一个人
知道人从何处而生,也知道世间痛苦和烦恼的因缘是什
麽。并不需要去请问别人,也不需要到别处去寻求答案。思想和向外的注意力,使人看不到自己的性格、感情
,尤其是他自己的烦恼。这样的一颗心是未经调伏、训
练的,受着虚荣和固执的困扰。
●为什麽,即使没有传统的教育,男女也会相爱?
尊者阿迦曼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直接而明白的。
「淫欲并不存在於任何一本书上,也不从任何一家
学校产生,从来也没有一个老师教导过它!淫欲存在於
恋爱中的男女心中,发情的动物心中也是一样。淫欲的
力量使人和动物不知羞耻,不论年龄、肤色、种族或国
籍。不设法去检查或约束它,社会便很快的堕落,因为
心灵将被它暴虐的感染力所泛滥。世间无数的痛苦都是
因为不当的激汤和神化这个烦恼所引起的。泛滥着淫欲
(修饰为「爱」)的心,给它自己和别人产生的痛苦,
比河水泛滥两岸所产生的公害更为广泛。什麽比较重要?内在的洪水经年淹没着心田,都无旱季。淫欲就是男
女之爱的因缘。
「透过淫欲的驱使,引导男女互爱互悦,但是淫欲
的狡诈是微妙的,作用於一方面,产生爱情;作用於另
一方面,生出愤怒、憎恨和其他破坏性的思想和情绪。
一阵子,它使一对男女守於似乎不朽的爱情之中;另
一阵子,又把他们拉开了,让彼此对立着,直到他们都
不愿再看到对方为止。
「你们曾经经历过『爱情』中的双重情况吗?」他
问询问者。
「是的,我们有过,」他们承认:「坦白告诉您,
我们之间充满争吵,但我们似乎无能为力,它就是发生
了。」
「坦白说,你们真的试着去帮过自己吗?这样的生
活方式,不仅对你们自己,同时对你们争吵下,无辜的
孩子们,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当你们被愤怒和憎恨所左
右时,你们应该提醒自己,当时身历爱情的时光。结果
必然是有着爱恨两面(硬币)的全面观。大多数情况下
,你们每个人都表现得像个专制的君主或一个完美主义
者,忘掉了什麽是可能的,什麽是不可能的。这种心态
可以被比喻做「用自己的手来挡住着海水」,结果当然
是痛苦和沮丧的—对一个不可能的欲望而言,这是公平
的报酬。这个原理应该延伸到其它的在家成员、朋友或
其他人也适用。如果有人不承认这个事实,并坚持着不
可能的欲望,这是他们自己的错误和罪恶。任何承认这
个事实的人都会受到它的庇护(亦即以他自己的能力去
体认它)。
这就是尊者阿迦曼有关爱情的开示。
031细察禅思境相
031细察禅思境相
每当一个地方聚集的比丘和在家弟子人数太多了,
尊者阿迦曼就会分配特定的时间,对每一个团体给予开
示。在家信众被要求在从下午四到五点之间来访,至於
晚上(从七点以後)就提拨给比丘和沙弥。聚会之後,
比丘和沙弥就回到他们的住处,继续努力於心意的训练。
必须注意的是,这是他第一次和第二次停留在东北
期间,对比丘和在家信众开示所安排的时间。在他从北
方的清迈回来,第叁次停留在东北期间,然後住在乌东
泰尼时,他分配给比丘和在家信众的方式则有很大的不
同,下面将会提到。
特别的关注赋予比丘和沙弥。每当有人开发出一种
特殊的直觉,不论是关於内在的开发或是外在的环境,
尊者阿迦曼就会给他们特别的、个别的关注,并会叫他
们到他的住处,在他明察秋毫的眼力之下,做个人的查
核。每一个修行者有他自己的性向和秉赋,因此结果也
有不同。然而,共同的是什麽?是安详的宁静。有些人
牵涉到外在的事件中,例如看到鬼魂和恶魔趋近来,诸
天神的视察,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动物或人的体,他
们自己的身体没有生命地躺在那里¨¨等等。
对於这些没有经验,刚刚才达到内在宁静这个程度
的修行者而言,那是不可能适当地去处理这些境相的。
况且,他们之中也没有人能知道,它们之中何者是虚假
的或幻想的,或它们之中何者是真实的事件。当一个修
行者缺乏自我细察力或是分辨这些境相的能力时,他成
为自我催眠的牺牲者,把他所见的所有境相都视为真实
的。这对於他的进步是严重的伤害。事实上,有过这种
经验的修行人数目并不多,或许大约是百分之五吧!但
是对於有过这些经验的人而言,能在良师的引导和督察
之下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们将会迷路而误入歧途。
聆听头陀行比丘们向尊者阿迦曼叙述他们的境相,
是令人兴奋的;而他所答覆的指示则更令人鼓舞,每一
个回答都是详细而有道理的,告诉他们如何适当地处理
每一个特殊情况下的境相。
各种不同的境相,相对地,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遇到境相的弟子们,最後都非常满意。他们欣喜於他的
解说,同时,在他们的修行上也受到坚定的鼓舞。当那
些没有这种境相的人,向尊者阿迦曼叙述他们如何从事
修习,而得到内心的宁静和喜乐时,听者所得到的鼓舞
不亚於前者。聆听着向尊者阿迦曼述说的各种经验谈,
对於那些同样地努力趋向相同目标的人,是喜乐和精神
力量的泉源。
有人经由心的隐息(进入叁摩地的近分定境),曾
经游览天界数小时。也有其他人,曾经游历到黑暗、悲
惨的境界去,悲悯於那些正感受着他们自己业报苦果的
众生。尚有其他人能够探访各种看不见的境界,并看到
那里生命状态间的广大差异。有些人除了能够体验鬼魂
和恶魔的拜访之外,也能体验诸天神的视察。另有些
人,由於心意的专一,以其专注或静止的程度而享受着
喜乐的宁静。另有些人专注於智慧的功能,把这些经验
解析至它们原始的状况。有些初学者不稳定地前进着,
就像摇摇欲坠的幼童,一下子起来,一下子又跌倒了。
也有些人听到了别人和尊者阿迦曼讨论他们的经验,看
到了这些经验跟自己的相似,喜极而泣。也有另外一些
人,他们的举止就像汤壶或咖哩中的杓子,毫不知味,
成了师门的耻辱。在一个人们来聚集的团体里,成员们
的多样化是可以想见的。他是智者,知道如何去选择有
益者,摈除有害者。
032身心的自由—头陀行比丘的喜乐和宁静
032身心的自由—头陀行比丘的喜乐和宁静
尊者阿迦曼第二次游行东北时,在那里停留了好几
年,每年更换雨期安居的所在地。在叁个月的雨期安居
之後,他就会再度出发,作头陀游行於旷野之中。由於
不执着於所有的人事,就像空中的小鸟,除了它自己的
身体羽毛之外,没有其他的重量负担。对它栖息的任一
棵树,或它觅食的任一个沼泽或池塘,都没有任何执着
,对它们没有取着的想法,例如这是「我的」树,这是
「我的」池塘。一个头陀行比丘,就像鸟儿,以这种方
式活着,如鸟儿般的自由、轻快。真的,对大多数人而
言,很难了解这种喜乐和轻安愉快,因为这样的生活型
态对普通人而言是难以遵循的,人是群居的生物,他喜
欢联谊、结伴并行和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