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最高指挥官真是骇人听闻。俘虏直率地告诉我:‘下令发动这次进攻的人和组织这次进攻的人是罪犯,他们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应该枪毙!’可是所有俘虏对丘吉尔的评价都很高,尽管他的错误很大;他们觉得丘吉尔是唯一一位能使英国在战争中获胜的领袖。”
从政治上看,丘吉尔的迪埃普决定是失策的。 (正如所缴获的地图和一百二十一页英国作战命令所披露的)这次军事流血行动只是为了摧毁迪埃普港,摧毁一些大炮和几个雷达场,斯大林对这次失败的懊恼是显而易见的。希特勒对于丘吉尔竟然没有使用伞兵而感到迷惑不解:如果伞兵在后方着陆打退后备部队,迪埃普很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结局。英国的新式轻机关枪和丘吉尔的坦克以及其他装备,质量低劣得令人惊讶,使希特勒欢欣鼓舞,这些武器都是助人为乐的敌人摆渡过来的,可以放在迪埃普的海滨和游戏场上,作为永久的陈列品。但是希特勒知道真正的入侵不会这样。然而为了某种政治上的需要,他命令最高统帅部宣称迪埃普就是所谓“第二战线”;9月当他对西部指挥官秘密讲话时,他预示在真正的入侵中,敌人总要依靠强大的空军力量。“我们必须懂得,并非只有我们从迪埃普事件中吸取了教训。英国也吸取了教训。我们必须考虑完全不同类型的进攻——并且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大西洋壁现在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了。“如果来年在西线不发生什么事,我们就算打胜了。”(
这份未曾出版的1942年9月29日的讲话,在下文还要大段引用。英国官方历史学家S·W·罗斯基尔大尉在《海上之战》的二卷二百五十一页上说,德国从迪坎普事件中导出了错误结论。对希特勒来说,当然不是这么回事。)
希特勒觉得自己对西线敌人的分析与判断大部分被证实了。英国的土气显然和那些陷在海滨上的质量很低的钢材一样脆弱。加拿大的突袭部队更是幼稚荒唐。有一个士兵竟然不知道罗斯福是何许人,另一个,当人问到他是否了解德军时,回答说,“了解,我知道隆美尔将军和莉莉玛莲。”施密特报告说,甚至没有几个军官相信英国现在的胜利。
诚然,同盟国是没有自满理由的。8月中旬,一支开往马耳他的地中海救济品护航队出了事,其严重程度胜过PQ17。在大型护航下的油船和商船中仅有五艘到达海港:在三天之内德军又击沉了航空母艇“鹰号”,重创“无敌号”航空母舰,击沉“曼彻斯特”巡洋舰,意大利军击沉“开罗号”巡洋舰并且用鱼雷摧毁了“尼日利亚号”和“肯尼亚号”。
在远东,英国和美国的殖民地就要落入日本人的手里了。日本人已占领新加坡、香港、菲律滨,爪哇和苏门答腊;9月后期季风之后,还可能进攻锡兰和印度。然而,轴心国的根本弱点暴露得更加清楚了:不仅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不能同意对日本的政策,就是日本也不追求联合军事策略。里宾特洛甫想让日本向北攻入俄国,并且就此同大岛浩商谈。希特勒训斥了他的外长,指出这正是丘吉尔想要干的,因为那样作会减少日本对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压力。哈尔德和海军参谋部均持如下论点:日本必须把海军力量调往西印度洋,而放弃在太平洋上的野心。
日本对自己的真正打算守口如瓶,而希特勒则不然,他甚至把那些不敢向多嘴的印度人透露的最为机密的计划都通知了日本,他也把所有德国的发明和技术委托给日本,然而到头来,自己什么也没有捞到。1942年7月末,参谋总部默默地写道,甚至元首对于日本的实际意图也不了解,当约德尔将军和日本代表团之间的参谋会谈在8月5日举行时,后者坦率地拒绝了全部德国的建议。日本人说,“你决不能对日本要求的太多。”
永远的千年帝国—元首与战争—第三部—哈尔德的污点
哈尔德的污点
早在1918年7月,德国部队曾入侵过高加索。当时土耳其曾迫使俄国前线部队屈服,进军到外高加索,德军也从黑海那边跟了过来,那时乌克兰也在德国人手中。把那时和现在(1942年夏末)对比一下,二者的确有相同之处!但是,如果说1918年德国的石油只供应给军事机械使用的话,而到了1942年还得供应给乌克兰使用。几十万辆没有使用的拖拉机乱丢在集体农庄里,直到巴库石油再次运来之前,既不能播种,也不能收割。除非希特勒能够打到巴库,否则要让乌克兰供给欧洲八百万吨粮食只不过是个梦想。
在他的军队和巴库之间矗立着高加索山——七百英里锯齿狼牙难以征服的山脉,上面是一个一万八千英尺之高的死火山——厄尔布鲁斯山。它的—侧是黑海,另一侧是里海,历史证明这些山脉是军事征服的明显障碍。阿尔卑斯山脉常常有人横越,从汉尼尼尔直到中世纪德国皇帝时代都曾有过。可是高加索山全不如此:蒙古的入侵者帝莫·塞尔茨胡克斯和奥斯曼都是绕过该山从东麓挺进,伊斯兰国家不得不在北进讨伐中取道里海,彼得大帝入侵波斯北部时也是这个路线。高加索本身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1918午德国占领军以一个坚强的来福枪连队就守住了关口。
很早以前,希特勒就决定破这个历史上的先例。陆军元帅冯·李斯特的集团军奉命越过此山到黑海沿岸,在那儿要最后歼灭俄国海军。元首认为这个障碍没什么了不起。在一次战务会议上,戈林把身子俯在地图上,用他那香肠似的带着闪闪发光的戒指的手指叩打着这个山脉,冷冷地宣布似地说,“高加索和柏林的格伦沃尔德没什么大的区别呀!”从此,俄国的战役由于错误方案和这年夏天的错误情报而遭受挫折。希特勒的装甲师超出了供应线,停了下来,他们靠的是从顿尼茨盆地通向西边的一条运输量很低的单线,可是这条线的终点离战场上还很远,又没有卡车完成这段运输。石油和汽油虽然可以找到,只是地点不相宜。在中央战线和北部战线上,德国战线后方的游击战日益增多,希特勒为采取措施对付,不得不为穿军服事宜签署特别指令。整个夏天,由于哈尔德和陆军情报局关于斯大林剩余的后备军提供了错误情报,希特勒已把军队调遣到多条战线上的许多战役之中,只留下盟军的几个不可靠的师守卫两翼。可是这些盟军(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士气低落,设备不足,而敌人不知从那儿搞来几个新师沿线布置下来。希特勒没有后备力量来对付这种出乎意料的形势。对于临时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师都进行了激烈争夺。当人们审问在战斗中被俘的俄国将军,掌握在斯大林手中的武装力量还有多少时,他们微微一笑说:“那会使您感到从未有过的惊讶!”
希特勒决心避免敌人奇袭。毫无疑义,俄国首先要攻打的是匈牙利和意大利在顿河上的军队;8月中,希特勒让哈尔德用德国大炮和反坦克工事支持匈牙利,16日他明智地预言斯大林可能重复1920年对付白俄军队的手法——在谢腊菲莫维奇处攻打顿河,直奔罗斯托夫。意大利的第八军团可能垮台,这样整个南线、要受到威胁。在8月里,希特勒一而再,再而三地命令哈尔德把第二十二装甲师从斯大林格勒前线转移到意大利军队的后方地区去。哈尔德不予理睬,哈尔德的日记中,及有关集团军的记录中,都没有提到希特勒的命令。历史将证明希特勒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
俄国的力量绝对没有枯竭。8月2日,哈尔德的东线情报处处长盖伦上校指出,7月份一个月里,斯大林就重新组建了五十四个步兵师和五十六个装甲师。第二天哈尔德就把盖伦提供的数字送给了希特勒,坦率地承认早期的情报数字是估计低了,但是,他又补充说,敌军取得这样成绩,仅仅因为他们比德国多雇用了女工,他还估计,由于斯大林靠征募十八岁的人,最终至多还能再建三十个师。另外,一旦斯大林建起这些师,他还得解决设备和武装的问题。7月,红军损失了三千九百辆坦克,因为他们每个月只进口四百辆,自己制造的不足一千辆,所以迟早他们的坦克供应要枯竭。两周之后,甚至哈尔德那种硬装出来的乐观情绪也消失了。这时盖伦的数字等于说斯大林几乎有了五百九十三个师,这里还没提到那个令人敬畏的后备数字。希特勒可怜地抓住以前的情报不放——他在俄国的整个战略都是以这个数字为基础的。最后由于他意识到事实真相就是如此,他对哈尔德和陆军将领们就更加气愤了。尽管如此,他还坚持认为盖伦一定是被俄国人愚弄了。希特勒说得飞珠四溅,“我,一个最伟大工业国家的元首,我,一直在一个最伟大的天才的帮助下,”(指的是艾伯特·斯佩尔),“我,一个发动了使全球为之震颤的攻势的人,我流血流汗地干,每月才生产六百辆坦克。而你竟告诉我斯大林生产一千辆!”可是现在要退却,为时太晚了。希特勒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剥夺支撑其继续抵御的俄国经济基础上。
这个经济基础在高加索。
8月9日,劳夫将军的部队夺下了克拉斯诺达尔,克莱施特的坦克也隆隆驶过迈科普,可是油田被毁掉了。希特勒命令李斯特陆军元帅尽快穿过山岭一直攻到图阿普谢和苏呼米港口,既可以剥夺俄国舰队最后的避难所,又可从水上给高加索的德军运去物资。可是,过山的路只有一条,就是从阿尔马维尔穿过迈科普到图阿普谢的那条路。空军第四军仍然很乐观。可是8月11日当最高统帅部的情报局长卡纳里斯来到希特勒的大本营拜访时,他在日记中写道:“凯特尔这次比平时坦白,他没有里宾特洛甫那样乐观。他认为俄国肯定要竭尽全力坚守西高加索,特别是要封锁从阿尔马维尔到图阿普谢的道路。”六天之后,克莱施特的装甲车到达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