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戈培尔写道:“在犹太人问题上,我终于说服了元首,完全按我的办法行事了。他同意让帝国的所有犹太人在公共场所都佩带一个又大又显眼的徽章,免得他们发牢骚和散布失败主义情绪时探查不出来。将来不工作的犹太人的食物配给量要少于德国人,这是合情合理的——不劳动者不得食吗。比如在柏林的七万六千犹太人中,竟然只有二万六千人干活,其余的不仅由柏林公众的劳动供养着,而且还分享柏林公众的食物定量!元首还说。只要交通运输一有可能性,他就同意把犹太人从柏林放逐到东方去,以便在那儿相对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易于控制住他们,”
    戈培尔记录里说,希特勒还对他提起了1939年1月在德国国会上的讲话。
    元首相信,那时他在国会上的预言——一旦犹太人再次挑起世界大战,只能以犹太人的毁灭而告终——就要变成现实了。在这几周或者这几个月,肯定就要变成现实,这没什么奇怪。在东线,犹太人的帐是要清算的,在德国,他们的帐单已结清了,而将来还得多付。他们最后的避难所是北美,迟早总有一天,在那儿也要算他们的帐。犹太教是有教养国家中的外来团体,这种教在最近三十年破坏性极大,广大公众对它的反对是绝对可以理解的,是必要的,的确可以说是不证自明的。无论如何在未来的世界中犹太人没什么理由应该过欢快的日子……。
    海德里希下令,将来犹太人必须佩带黄白两色袖标,以便区分他们,在9月初期,当这条法律公布之时,又改成佩带黄星。希特勒还同意“巴巴罗沙”一结束,即可着手柏林犹太人的放逐工作。
    3月18日这一天.元首大本营这儿很美,希特勒的痢疾也好了,所以他同戈培尔在树林边散步边并进行了四个小时的谈话——这是五周以来的第——次。戈培尔看得出希特勒脸上呈现出极度疲劳的表情,可是对于一个五十二岁的人来说,元首的精力还算旺盛,注意力还算集中。他问起柏林的情绪,因为柏林最近遭到英国和俄国的小规模轰炸。他对整个民族的士气是不担心的,尽管他对知识分子怀有强烈的不信任情绪。所以他答应那年秋天要向全国发表演讲。
    德国武装部队对南方大举进攻不久就要开始。“元首关心的不是占领个别的地区和城市,”戈培尔写道。“他想要尽可能地避免伤亡。所以不打算用武装部队夺取列宁格勒(戈培尔写的是“彼得堡”)和基辅,而是用切断粮食供应使敌人屈服。一旦列宁格勒被封锁,他将用空中轰炸和地面炮击破坏城里的生命线。也许城市建筑不会剩下多少。这大概可以搞些权术使其合理化。毫无疑问,”戈培尔幸灾乐祸地想,“在他们百万居民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舍此就打击不了布尔什维克。我们的空军首先要对水源、电站和加油站进行轰击。”甚至正在他们谈话的当时,有一则消息传到希特勒这儿,消息说,和斯大林的命令一字不差,俄国城镇在陷落之前不久烧毁了全部食物供应。希特勒下令对该城的饥饿不予理睬,以免其他城市存有依靠德国武装部队的仁慈之心活命的想法。
    疲惫不堪的德国装甲师不久会恢复元气,希特勒对戈培尔继续说。他希望在冬季开始之前能越过莫斯科——大概在10月中旬。他认为斯大林已损失三百万军队。也许他还想入非非地认为斯大林甚至可能前来求和。“他和伦敦的富豪统治集团几乎没什么共同之点,他也不能让英国象欺骗那些让伦敦牵着鼻子带去屠宰的小国君主那样来欺骗自己。他是个倔强的现实主义者,只要他看出布尔什维制度本身濒于灭亡,而且只有屈服方能得救的话,那么他会愿意投降。”当戈培尔问及那时将采取怎样方针时,希特勒透露说,倘若苏联保证他的领土安全,再解除红军的武装,不留一枪一炮,他将同意求和。“没有红军的布尔什维主义对我们没啥危险。”希特勒想,,只要这样,和平完全可以不期而来,1933年
1月初还没有人会想到,再过三十天希特勒就要掌权了。“元首相信,莫斯科和伦敦早在6月就站在一条线上了,”戈培尔写道。他们目标一致—一要毁掉帝国。他一想到,布尔什维克成群结队地来到高度文明的中欧和西欧会出现什么局面、会意味着什么时,他就窘迫不安。“大概我们还不十分清楚,今年6月份我们的地位不稳。秋天肯定要摊牌的。”他承认德国情报机关显然没有摸准俄国坦克和飞机的力量,因而导致判断错误。“比如,元首本来估计苏联有五千辆坦克,可是实际是两万辆左右。我们以为他们有近一万架飞机3实际是二万多架,尽管大部分不能用来作战。”希特勒想,事先他不了解真实情况,才下达了“巴巴罗沙”命令,以此安慰自己。可是,由于自己被先前来自苏联的报告愚弄了,内心也产生一股烦恼情绪,这些是无法瞒得过那位精明宣传部长的眼睛的。“他对此烦恼多时,”戈培尔评论说。而他还愤怒地说“布尔什维克存心骗我们。”
    向前推进的德国军队肯定发现了斯大林进攻西欧的真实部署的一些具体指示。被俘的俄国将领承认,由于根本没有本国地图,他们被迫退却时曾遇到很大困难,相反,倒给他们提供了整卡车整卡车的德国地图。而有些执行“巴巴罗沙”的德国师级指挥官使用的地图却不比汽车俱乐部手册上的地图详尽多少,他们发现敌人拥有的德国地图、奥地利和西里西亚的地图比自己的又好、比例尺又大。经空军侦察,暴露出斯大林在乌拉尔那面已经建起一批巨大的综合性军火工厂。俄国还修筑了好几条公路,在出版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明,仅供他们自己使用,而德国武装力量只好依靠自己知道的那几条公路——只要一下雨,这几条窄窄的公路便会变成沼泽;看来共产党的特务给德国作战部送来的公路和路障图尽是些胡编出来的。在红军的营房里还发现早在1941年6月以前所做的德国兵样的靶子。苏联没有为西欧的实际军事行动下达什么成文的命令,从这点看来,不大象在秋季就进行了什么准备,希特勒的大部分指挥官(包括包克、克鲁格、理查德·劳夫)
都认为元首选择的进攻时间是适合的。
    希特勒大概认识到,能把军队的给养畅通无阻地运出去是胜利的关键所在。军队机械师迫使数千名囚犯帮工,昼夜苦干,抢修毁坏了的俄国铁路线,并按德国的轨距重新铺设。到8月中旬一条复线铁轨伸延到了斯摩棱斯克。正如希特勒反复说明的那样,他不想重蹈某个知名人物(指的是拿破仑)的覆辙。
    17日他告诫下属过于乐观是危险的。“要永远记住,敌人总是和你对着干,”他对赫维尔说。比如,他努力想象,如果没有普立伯特沼泽,斯大林会怎样行动。8月19日马丁鲍曼引述希特勒的活说,“如果德国人每十五年或二十年打一场战争那倒是件好事。那些仅仅担负保卫和平责任的部队最终只能有些会吃喝玩乐的士兵——请看瑞典和瑞士!”而且,“如果有人反对我,说我为战争付出了十万,二十万个生命,我的回答是:通过我的所作所为,到现在已经赢得了二百五十万人民。即使我让他们其中百分之十作出牺牲,我还解放百分之九十呢。”
    8月18日,戈培尔来访的那天,勃劳希契呈给希特勒一份书面材料,要求立刻重新考虑莫斯科攻势,因为夺得此城至少需要两个月,而古德里安和霍特的坦克首先需要大修。最高统帅作战局表示同意——尽管约德尔的助手冯·洛斯堡中校有些悲观。赫维尔在记录中写道:“和洛斯堡打个赌。我说这次要比第—次大战短,他说要长。”
    希特勒立即驳回了勃劳希契的备忘录。据他所见,最为迫切的是剥夺斯大林的原料和军事工业。此外,要迅速南进,鼓动伊朗起来抵抗英美可能发动的侵略,无沦如何他想把克里米亚搞到手:俄国轰炸机最近就是从克里米亚机场起飞攻打罗马尼亚的。希特勒夜里多次被恶梦扰醒——梦见全普洛耶什特油田烈火熊熊。他的装甲军将军霍特和古德里安哀叹道,大部分坦克都需要彻底检修。希特勒却不相信,因为他在敦刻尔克之前就曾听到过这种议论。8月4日在包里索夫和这两位见面后一一在那儿古德里安声称,仅他一人就需要三百个新的坦克马达一一希特勒激愤地对凯特尔说,这两个将军简直是以叫嚷坦克需要大修,来掩盖他们对他的重大战略部署所持的傲慢的抵制态度。
    哼,他是元首,身体尚好。8月21日,他口授一封措词粗鲁的信给勃劳希契,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陆军8月18日提出继续在东线进行军事行动的建议不符合我的意图,我发布以下命令”——他重申1940年12月以来所要求攻克的目标。在北边,孤立列宁格勒,在南边,夺取克里米亚,顿尼茨工业和煤炭基地,以及高加索油田。陆军元帅冯·包克的中央集团军和莫斯科对峙,要保持守势。
    这次粗暴的断然的驳回,引起陆军大哗。哈尔德确实为希特勒“出版小册子”哭泣起来,因为他的确认为希特勒要错过这一年的良机。勃劳希契的心脏病也轻微地发作一次。有几天晚上副官听见在睡梦中,他同希特勒争论。但是他还没有提出辞呈的勇气。那位比较坚强的哈尔德8月23日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折磨人的苦日子将会接踵而至了。我再次提出辞呈以避开一次愚蠢的行动。结果统统不遂人意……我所确定的目标(即不出今年便彻底解决俄国)实现不了了……历史将向我们提出对最高统帅部最严重的控诉,即因为我们害怕担大风险而没有调动部队的战斗力。西线战役就是如此。只是因为敌人的内部垮台才给我们的错误蒙上一层慈悲的面纱。”
    包克的日记同样显出了一颗极度痛苦的心。“我不想‘夺取莫斯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