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炸机和装甲军团出现的时期,他们才会匆忙逃出希腊,象我们历次用这样的手段对付他们时那样。德国没有任何不利于希腊的要求。在这里和在别处一样,英国是一切灾难的根源。”(倘若意大利不攻打希腊,就不会造成灾难。但是赫维尔在1941年1月2日给他的一位朋友写信时,是在重复他主子的意见:“我们被迫粉碎和消灭了这么多我们不想粉碎和消灭的东西,而且是为着欧洲的文明和日耳曼民族的主宰地位本不应该消灭的东西,这真是件憾事。”)希特勒补充说,他当然从在法国缴获的盟国文件中(文件即将发表)知道了希腊人竟然到了把他们的国家拿出来给英国当前线的地步。他没有提及最近监听到的一份法国外交官从贝尔格莱德发出的报告,那份报告透露了他与南斯拉夫外交部的国务秘书的谈话内容:“
5月份以前南斯拉夫一直在设法赢得时间。英国已经向她保证,   5月以后英国的军事力量和美国的军事卷入,将改变整个局势。”
    “英国将被彻底打败,”希特勒警告他的南斯拉夫客人,“如果英国人现在宣称他们是打过持久战的国家,并以拿破仑的战争作其理论根据,那么请允许我指出,那时英国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只是因为有普鲁士人为他们战斗”(指布鲁克及时赶到滑铁卢战役)。南斯拉夫人提出一项建议,即他们和保加利亚,土耳其建立一个巴尔干集团,但是这将使任何把英国从希腊赶走的进攻成为不可能,希特勒个人把它看作是“英国的圈套”,不予以考虑。当南斯拉夫人离开伯格霍夫时,他们说,他们要向在贝尔格莱德的摄政王汇报,然后告诉希特勒。“马丽他”要按此事的后果而定,希特勒神经紧张不无原因。
    向俄国接壤的边界调动军队正出现第一个高潮,但是目前队伍还仅仅是缓慢行进;大约3月中旬前,就将出现第二个高潮。如洛斯堡曾指出的,德国的铁路运输网比俄国的优越得多,等真正的比赛开始时,德国每天可以集结七个师,而俄国只是五个师;“巴巴罗沙”的师越是在大西方不动越好——“德国部队开始集结时,俄国越是出乎意料。”整个的军事行动象个谜,扑朔迷离,交织在一起,每一项行动都是由参谋总部在进攻前的最后几周里安排好顺序和时间。只有谜底被揭开时,斯大林才会发现希特勒已经准备好要进攻俄国了。
    2月1日,冯·包克陆军元帅向希特勒汇报时,他们的谈话扯到了这样一些问题:未来的重大决定以意大利的灾难所提供的风雨飘摇的局势为基础。攻打俄国将转移世界对非洲灾难的注意力。事实证明英国是个棘手的问题,现在还谈不上入侵。但是“英国的人民不是傻瓜,”希特勒说,“尽管他们的所作所为象个傻瓜!他们会意识到,一旦俄国也挨打并被消灭,继续战斗就没有意义。”包克也相信,如果俄国人坚持原来的立场战斗,他们就会被打败;他想知道俄国是否能被迫停战?希特勒回答说,德国占领乌克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后会出现这种结局;他们不如此,德国军队必须向着叶卡塔琳堡前进。希特勒得出结论:“无论怎样,我很高兴,我们继续生产武器,才使得我们现在很强大,可以和任何人对抗。我们的物资已够多的了,已经不得不开始考虑使部分工业生产转向。我们德国军队的劳动力状况好于大战爆发时。我们的经济绝对稳定。”元首随即否决任何让步的意见—一并不是包克暗示要让步。他说,“我要打,”又说,“我确信,我们的进攻会象雹暴一样击倒他们。”
    两天之后,冯·勃劳希契陆军元帅把参谋总长哈尔德带到总理府,拟定关于“巴巴罗沙”的陆军作战指令的提纲。哈尔德估计他们面对的俄国兵力约一百五十个师——总而言之,数量上比德国兵力多一点,但质量上却非常低劣。尽管陆军情报局相信俄四人可能有一万辆坦克,但是与他们自己的三千五百辆坦克相比,俄国的装甲车辆是些设计陈旧的杂烂货。“尽管如此,不能完全排除发生意外,”哈尔德提醒说——颇有几分颖悟,因为到1941年6月,红军在前线有九百六十七辆最新的T—34型坦克,而德国人却没有用来对付它的强有力的反坦克大炮。至于俄国士兵,哈尔德认为德国人在经验、训练,装备,组织、指挥,民族性格以及思想意识上,都比他们优越。希特勒当然同意,但是他怀疑陆军对俄国强大的劳动力储备和武器的潜在力的估计。不管怎样,他确信苏维埃的独裁统治遭到如此痛恨,年轻的俄国人尤其痛恨它,因而在德国的第一次胜利猛攻之下,它就会崩溃。至于苏维埃的武装力量,他说,他有几分军火生产专家的才能,他“单凭记忆”作了十分钟的关于1928年以来俄国坦克生产的统计讲座,证明了在加工过程中每—种型号的坦克的装甲板是多么薄。
    希特勒批准了陆军的指令,但再一次强调了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比起俄国人在别的地方溃退来,后者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北方堡垒将为战役的第二阶段提供尽可能好的供应基地。芬兰将在北方战区援助,她兵分两路,一路打大北方的摩尔曼斯克铁路,一路打波罗的海的列宁格勒。希特勒知道哈尔德刚和芬兰的相当于哈尔德职务的人E.海因里希斯将军在柏林进行了第—轮谈判。希特勒确信,虽然由于芬兰希望避免与美国和英国的对抗,她的政治战略未定,但是芬兰人也将成为理想的盟友。希特勒曾对他的下属们说:“他们是有胆量的人民,至少我将在那里有个很好的侧翼防御。完全抛开这一点,有渴望复仇的同志也总是件好事……”
    陆军的时间表产生了迄今为止希特勒显然没有想到过的有趣的副作用。3月中旬从西欧向东方调集军队的第二个高潮一开始,实际上“阿蒂拉”(紧急占领维希法国)就将成为不可能。随着4月中旬第三次高潮的出现,宠大的运输计划开始了,除了作为“分散入侵英国的注意力”的大规模假军事行动外,部队的集结再也无法骗过世人的耳目了,而当4月25日曾在德国中部重新装备和休整的装甲师开始了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向东方集结的高潮时,入侵英国将成为明显不可能的弥天大谎。希特勒完全同意哈尔德的话,并且倍加赞赏。“等‘巴巴罗沙’开始了,全世界将吓得屏住呼吸——呆若木鸡!”
     陆军的指令立即颁发了。次日,雷德尔海军上将宣布海军担当较为次要角色(海军的主要敌人仍然是英国)。后来,雷德尔对海军部讲,海军在“巴巴罗沙”的主要任务将是建立一个通往列宁格勒的供应线。
    大概到现在没有任何重大战役不是以大量的情报为基础的。情报机关给希特勒——更不用说他们的下一级指挥部了—一仅提供了关于俄国人的最不充足的情报。他们只有一件事有把握:德国战士的先天优越。其他一切都是谣言,推测,不可靠的计算的产物。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告诉凯特尔,谍报局在俄国什么也没有得到。没有间谍活动的条件。地图是不存在的。陆军的无线电监听站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东方外籍军队”呼吁德国空军加强空中照相侦探,因为印制出地图,再将其发放给部队需要八周时间。俄国的飞机工业是未知量,罩在上面的帐幕只是在渐渐地揭开。最近的迹象是它正以令人不安的速度发展。戈林担心俄国的空军可能会比陆军情报局提出的数字更可怕,就安排了一组他的空军部里的工程师去调查苏维埃的空军工业,可是,直到3月初他们出发的许可还没有得到。
    这种缺乏准确的情报是最终灾难的根本原因。因为哈尔德在
2月3日信心十足地告诉元首,他们只须对抗在数目上有小小优势的红军,即一百五十五个师,到4月初,这一数字升到了(芬兰人和日本人曾一直介绍的)二百四十七个师,四个月之后,撤退已成为不可能的时候,陆军承认,与他们战斗的将有三百六十个苏联师的情况是属实的。
    希特勒的全部战略基于这样的设想:俄国将被仅几个月的闪电战打败。德国的石油和橡胶贮备不会坚持多久。在后来几个月里,凯特尔反复提醒后勤部门节约用油,好能为“巴巴罗沙”留下贮备。现在,   2月8日,凯特尔从他的部门得知,空军和海军的燃料可以坚持到秋天,可是如果罗马尼亚的供应中断,陆军坦克和机动运输所需要的汽油和柴油燃料就坚持不到8月中旬以后——当然除非高加索油田能及时弄到手。凯特尔命令进一步厉行节约。橡胶供应情况更没有余地。德国的大部分橡胶供应都是沿着穿越西伯利亚的铁路从远东送到她那里的。和俄国的战争将切断这一供应联系,只剩下由偷越封锁的船只所提供的靠不住的涓涓细流了。后来在2月份,最高统帅部向希特勒和戈林提交一份‘巴巴罗沙”产生的经济副作用的详尽调查。戈林被迫同意最高统帅部的意见:只占领乌克兰是不够的,德国还需要高加索油田,不论代价如何。凯特尔的经济学专家托马斯将军在2月26日会见戈林后记录道:“他和元首的意见一样,即当德国军队开进俄,国,整个的布尔什维克国家就将崩溃,因此,我们不必象我所担心的那样,为物资贮备和铁路遭到大规模地毁坏担心,最重要的事是首先迅速除掉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戈林对薄弱的德国供应线焦虑不安。“他回想一个铁证,供应缺乏是拿破仑失败的原因。为此,他不断催促元首在加强供应体系上花大力气,而在组建新的师上少下些功夫,有些新成立的师不一定会用得上。”但是,希特勒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已经在考虑“巴巴罗沙”结束之后的事了。
17日,约德尔指示他的下属说,元首希望他们研究在阿富汗集结部队准备攻打印度的问题。
    2月16日,星期天,希特勒的武装部队首席副官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