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继续学习《入行论》中的自他交换,昨天讲了没有修自他交换的过失,今天讲修自他交换的功德。
    丑二、修自他相换之功德:
    是故当尽心,勤行众生利,
    牟尼无欺言,奉行必获益。
    若没有修自他交换,始终耽著自己、爱护自己,则将导致无穷无尽的过失,给今生来世带来无边祸害。作为发了大乘心的菩萨,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应该一心一意舍弃自己,尽心尽力地行持利生事业,这样的话,功德和利益非常大。那么,这是谁说的呢?是三界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无欺的金刚语,依此而行必能获得安乐利益。
    有些人经常怀疑:“发了利他的菩提心以后,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功德?”尤其是学过世间法、唯物论的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坏习气,始终觉得修利他心的话,将来不一定能得到果报。如果有了这样的怀疑,那通过佛陀的教言就可以遣除。
    其实一个人若全心全意地帮助别人,奉献自己的一切,定会受到众人的认可和赞叹。利他心重的人,谁都愿意跟他合作,而自私自利非常强的人,任何人都不愿与之交往。世间道德尚且如此,出世间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就更不用说了。
    但若有人仍有怀疑,则可以用佛经来作教证。《大明度经》云:“佛语不欺,当作是学,当作是求。”佛陀的语言永远不会欺惑众生,大乘行人该学习这种教言,并在实际行动中去身体力行。佛陀为什么不说妄语呢?理自在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言:“无因不说妄。”因为多劫以来从根本上断除了说妄语的因——贪嗔痴等烦恼,故而佛根本不会说妄语。马鸣菩萨亦言:“见义故无欺。”佛陀彻见了万法的实义,他所说的绝对不会欺惑。
    一个凡夫人即使再老实,赢得了每个人的信任,但由于没有断除说妄语的因,很可能上半生不说妄语,老了以后就糊涂了,说妄语的本事很厉害。但佛陀绝对不是这样,汉地家喻户晓的《金刚经》中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就是佛陀语言的特征。
    原来我讲《金刚经》时,也引用过世亲论师的观点说,所谓“真语者”,指世俗中佛所说的因果、微观宏观世界的道理真实不虚;“实语者”是从胜义角度讲,佛陀在《般若经》中所宣说的空性,一点也不会欺惑,完全真实;“如语者”是佛在第三转法轮中所抉择的如来藏光明显现存在,这方面的真理非常可靠;“不诳语者”,是佛为引导众生而宣说不同的教言,一字一句都具有殊胜密意;“不异语者”的意思是,佛陀针对六道众生所讲的法,每个众生根据自己的根基不同,所领会的意义也有差别。因此,整个大千世界中,唯有佛陀的语言才真实不虚,若能对佛语深信不疑,修任何法都会获得利益的。
    佛陀这样的语言,不是一生两生修来的,而是生生世世串习过来的。《金光明最胜王经》云:“十方诸佛,悉皆已习真实之语……已于无量俱胝大劫,常说实语。”凡夫人就算这辈子说真实语,下一辈子能不能这样也很难说,而佛陀并非如此,这一点学过《释尊广传》的人都应该清楚。
    世间上这么多的大智者,异口同声赞叹佛陀语言的无欺性,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就像理自在陈那论师所说,佛陀对万事万物的了解是“一切诸所知,入于刹那间”。如是通达万物名言和胜义的真相,世间上哪个科学家能比得上?而且唯有佛陀才彻底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说:“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做善事有安乐的果,做恶事有痛苦的果,哪些众生面前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佛陀完全一一明白。
    然而遗憾的是,当今时代的人,就像噶当派教言中所说,不把佛陀看作一位全知,只是当成一个算命特别准的算命先生。没有智慧的愚痴者对佛语处处怀疑,包括有些出家人,尽管剃了光头、披上袈裟,多年来一直念诵佛号,但真正遇到关键时刻,对佛所说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果”就犹豫不定了。
    这些人必须要通达“两大理自在”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把佛陀建立为量士夫的教言。或者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剖析,看佛陀2500多年前讲了那么多法门,世间上的智者推翻过多少?其他学说在世间上留下了多少?这些方面一一观察的话,就会对佛所说的话产生信任了。
    《妙法莲华经》云:“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可是有些寺院或居士团体中的人,说自己是皈依佛门的,却对佛的教言半信半疑,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因此我们一定要信赖佛的教言,尤其是这里所讲的,只要利益众生,定会得到圆满果位,获得佛陀包罗万象的身语意功德。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通过宿命通一回顾,就知道自己最开始在某某上师面前,于什么地方发了大菩提心,从此之后乃至生生世世都是行持利他的行为,如今才获得了如是圆满的果位。整个五道十地的过程都会清楚的。当然,我们作为愚痴的众生,因为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可能会怀疑修菩提心有没有这样的功德。但只要以佛陀的教言为依据,一心一意修持的话,绝对能获得如是果报。
    而且对佛陀的经教生起信心,具有无量的功德。《供灯经》中讲了四种不可思议——信仰佛经不可思议,因小果大不可思议,众生的根基不可思议,三宝的力量不可思议。间接也体现了佛语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大家一定要发菩提心,尽心尽力地利益众生,这种功德肯定存在,这是释迦牟尼佛的金刚语,不要有任何怀疑。
    假如这一世发了坚定的誓言,那我们的生死轮回就有了一个转折。否则以前在漫长的轮回中不断漂泊,现在还不发心的话,今后仍会遥遥无期。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海尘婆罗门时,第一次发了菩提心。我们得个人身也不容易,来到世间后什么不做都不要紧,唯一要发个不退转的善心,这才没有空来一趟。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一定要发大乘菩提心,对佛陀的金刚语生起信心。
    若汝自往昔,素行利生事,
    除获正觉乐,必不逢今苦。
    这里也是对自心进行教诫:“如果你往昔无量劫以来,一直奉行利他事业,就像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那样利益众生、修自他交换,遇到众生就尽力帮助,那么时间如此久远,你一定会推翻了可恶的我执,获得利他所带来的证悟境界。如今除了得到如来正等觉的无漏安乐之外,绝对不可能每天被烦恼折磨着,落到这般痛苦的地步。”
    往昔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宝髻佛等无量如来,在因地时也跟我们一样,是被烦恼缠缚的凡夫,但他们自从发菩提心、选择利他这条路之后,依靠多生累劫的修持,现在已脱离轮回、摆脱生死,获得了如来的果位。而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在轮回中一直没有解脱,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好好地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成佛之因,也是利益众生之因。净土宗的昙鸾大师说过:“发菩提心是进入佛道的要门,发心才能成佛,发心才会去度化众生。”
    正如《现观庄严论》所言,菩提心有两个法相,一是缘佛果,一是利益众生。假如我们很早以前除了成佛和利他以外,什么想法都没有,早就应该成就了。但我们是不是这样的呢?恐怕不是。很多在家人一直想着自己的生活、对象,年轻时被无数烦恼缠缚着,一直没有机会发心。人老了以后,精力不充沛,也没办法发心。这样一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求佛果呢?
    当然,假如因缘殊胜、发心力特别强,即使是一般的凡夫人,今生也有成就的机会。六祖大师到五祖那里去的时候,“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只想好好地成佛,除此之外不求宝贝,也不求上师的其他加持,最后他获得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证悟了身体不存在,心也不存在,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虽然有些法师认为这是单空,但两方面都可以解释,认为万法一无所得,远离一切尘垢障碍,这样理解也可以。
    同样,倘若我们也是即生中除了利众生和求佛果以外,没有别的希求,那应该也会成佛的。但惭愧的是,无始以来我们对自我的执著特别可怕,一直没有求佛果的心,即使在课堂上或者经堂里发了心,出了门口以后,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开始忍不了,马上把眼镜放在地上、袖子一卷:“你有本事就过来吧!”事后被批评又特别伤心:“呜呜呜,我错了……”
    华智仁波切说:“众生若在以前精进修持过佛法,现在已经得到了如来果位,至少也有不堕三恶趣的把握。”不说前世开始学佛,就算在即生当中,从幼儿园起一直修菩提心,小学、中学、大学……你就像希求自利一样,一心一意地修菩提心,现在可能也不是这样。但很多人并没有好好修持,文字上虽然了解了,但不经常串习的话,根本解决不了严重、恶劣的习气。因此,得到这个法之后,大家一定要修行。如果没有修行,当下听的时候好像听歌一样,觉得很好听、有道理,但若没有去串习,最后一定会付之东流的。
    丑三、是故教诫修自他相换:
    故汝于父母,一滴精血聚,
    既可执为我,于他亦当习。
    有些人可能会想:“修自他交换时,把我当作别人、别人当作我,听起来倒是很殊胜,但恐怕不好修吧。他就是他、我就是我,两个人互相换过来,是很难以习惯的。”
    为断除这种怀疑,此处通过比喻进行说明:如果长期修持自他交换,终有一天定会成就的,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为什么呢?因为既然你经过串习,能将父精母血的不净种子所形成的假合五蕴执为我,为何不能同样对其他众生也如是执著呢?
    每个人都对身体特别执著,别人说你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