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汕大工作,学校领导方面则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要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要打破‘铁饭碗,,让为汕大作出贡献的人员得到更高的待遇。希望能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真正做到按劳取酬。如果已给的特殊津贴和敬业金需要再以增加,本人愿意给予考虑。”
1992年4月30日上午,在汕大教工代表座谈会上,李嘉诚还谈到:“我们汕大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做出更大成绩,开创一个更新的局面来。我们要把环境弄好,基本条件要搞好,‘人为,的障碍要打开,让汕大向前大步迈进,向最好的大学方向前进,进入良性循环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可以考虑引进外籍人才,让外籍教授当系主任;对留学生我们可以用‘进出自由’的办法;要继续扩大仪器设备,科研要出成绩出成果。学校领导人要跟老师们系主任们好好商量,请省、市的领导人来帮助,我们要认真制订好改革开放的方案。”一言堂,不对,‘一盘散沙,也不对。对好的建议要认真研究采纳。我们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国家教委说了,要我们‘大胆创新,现在有好多事是我们自己做不到!像开汽车、开飞机,冲力一定要大,才能脱离地心吸力。要怎样上太空,怎样做出成绩,这就要靠大家!大家的脑筋比我好。当然,做事不能偏心。要做出成绩不是‘乱搞一通’。也不能浪费金钱。我们要把汕大办成高水准的大学,让在汕大读书的学生感到上汕大是一种光荣、荣誉和骄傲!”
到1994年新的附属二院也出来了。在财力允许下,我会继续支持汕大。但无论如何不能浪费。如果搞不好汕大,真感到惭愧!”
“我应该做的事,我都尽心尽力做了。在香港,我有10个项目在搞,一年也花不了10个钟头去研究。在汕大,我花的时间不知多了好多倍!但愿我付出的心血不致浪费。我们的改革开放方案搞好了,财源有了,我们大家打成一片,同心合力,全心全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创出汕大一个新的局面来!让汕大进步得更快一些!”
汕头大学在1992年已计划在国家第8个“五年规划,”期间,把汕大建设成为粤东的教育中心、科研中心和医疗中心。到本世纪末,将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汕大科学园”,建立起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设立8至10个硕士点和2至3个博士点。图书馆藏书将达到100万册。学生规模5000人,海外侨生和外国留学生200人。
为了发展医疗事业提高医疗技术,汕大医学院附属二院在1992年秋又引进了美国的大型高级医疗设备——“核磁共振(MRI)”仪器。这项引进为汕头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医疗设备投资。能满足服务粤东、福建、江西及港澳台胞高水平诊疗疾病的要求。
当前,汕头大学正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大氛围之中。
岁月似水,逝者如斯。
谈到1979年那一幕李嘉诚与吴南生、庄世平先生一起商议筹办汕头大学的历史场境时,李嘉诚回忆说:
“当时,他们的崇论闳议,和我的初衷不谋而合。我觉得能在国家的百年大计上表现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询属难得的机缘。况且,只要能初具规模,以后便可以激发更多的海外的爱国硕彦同襄伟举。于是促使我将这一动机付诸行动,参与开办的责任。从此便锲而不舍地为筹办汕大勉尽全力,若能因此而加速祖国四化的步伐,也算是实现了我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微忱了。”
13年多过去了。李嘉诚先生当年的“带头行动”,业已产生了巨大的“李嘉诚效应”。
据悉,从1979年到1992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潮汕地区(含潮州市、揭阳市)接受海外乡亲捐款已超过15亿元。这些钱修建了学校1300多所,道路900余条,桥梁300多座,医院70多家,另外还兴建了体育馆和潮剧艺术中心等。“几乎覆盖了社会公益各行各业。人们发现,潮汕的城市和乡镇
最漂亮的建筑,莫过于华侨、海外华人捐建的学校和医院”。(据新华社)
平 2年公元 999年)被贬至潮州任“通判”(后做了宰相)的陈尧佐老夫子所写的《送王生及第归潮阳》诗云:
“休嗟城邑住天荒,
已得仙枝耀故乡。
从此方舆载人物,
海滨邹鲁是潮阳。”
诚如斯言哉!
第二十章“走向世界”
年9月美国一家权威杂志一年一度的调查表明,香港拥有世界级巨富的数目在全球位居第五。香港聚集的富豪数字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和瑞士,而与英国、意大利并列。不仅世界级巨富的人数增加,地位也在急速上升。李嘉诚已超越台湾富商跃为华人中的首富。同时,香港的富豪排名几乎全部上升,反映出这个东方都会的富裕程度,正在与日俱增。
李嘉诚一贯重视天时、地利、人和。在他事业每一个重要发展的关键阶段,他所作出的准确判断和重大决策,都可窥见他对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了解的深入和透彻。
自80年代以来,世界发展的大走向是和平、稳定、发展和协作。中国在不断地摆脱古老、落后、闭关和保守,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创造四个现代化的美好生活。而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自“二战”之后,每一个年代都在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基础奠固,市民生活不断改善。据1992年8月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世界人口危机委员会”调查研究所公布的一份材料表明,在一项首次以生活水平排列的世界上100个大城市的调查研究中,香港被列为第33个在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该调查研究的内容有10项,其中包括社会治安(或谋杀案比率)、粮食成本、生活空间、住房水平、通讯、教育、公共卫生、和平宁静、交通流量、空气清新程度等。香港的公共卫生得了10分(满分),治安得了9分,教育9分,和平宁静9分。空气和通讯等也得8分、9分。较差的是生活空间和在交通流量上的问题。
据著名的经济学家们分析,香港高速发展的十大要素是:
一、自由企业精神。
二、市场价格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货物及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四、与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各地市场有良好的关系与联系。
五、法律制度良好。
六、信息传递快捷(包括新闻及其他传递媒介)。
七、资金自由流动(这是促进香港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动力)。
八、独立的货币。
九、金融机构的完整。
十、优良的赋税制度。
香港虽属“弹丸之地”,但据港府财政司麦高乐
1992年7月15日在立法局会议上首次透露的,旨在稳定港市汇率的外汇基金资产总值,截至1991年底为2360亿港元。外汇基金持有的外币储备相当于290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2位,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外币储备为5000美元。又据世界“关税暨贸易总协定”1992年8月间所公布的全球贸易排行榜显示,香港、台湾、中国大陆1991年的对外贸易均呈上升趋势,贸易总值的增长均达到两位数。香港排名第10,首次脐身“全球前十大”贸易区。台湾居全球第14位,中国则升至第15名。在生活费用和工资水平方面,据1992年4月间瑞士联合银行公布的一份调查材料表明,香港排名世界第14位,在亚洲排名第4位。
李嘉诚亲手创建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中国在联合国取得恢复合法地位之后(“长实”成立于1972年7月31日。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的时间是1971年10月25日,北京时间为10月26日上午),在中日建立正常邦交之前(中日建交的《联合声明》发表于1972年10月29日),这是他事业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而在他入主“和黄”后不久,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交换了两国最高立法机构对中英《联合声明》的批准书后,李嘉诚又在他的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喜人的飞跃。这乃李嘉诚大得天时、地利、人和之机也,“机缘总是赐给有思想准备的头脑”,诚然如是。
李嘉诚在香港的核心事业正如日中天。他属下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仍然是股份投资及物业策划。而附属公司则为股份投资、物业发展、地产投资、物业代理,策划及楼字管理、水泥生产及开采矿石。生产预拌混凝上等。据1992年3月26日该公司董事会主席业务报告称,“1991年度本港通胀继续恶化,但银行存款利率却偏低,一般市民为避免储蓄于无形中不断贬值,置业自住或投资便成为资金出路之首选。在买楼置业成为一种新趋势之情况下,加以住宅土地及楼字供应量仍未见充裕,造成1991下半年住宅楼字售价急剧上升。预料在可见之将来,本港住宅需求将继续增强,住宅市道将保持活跃,工业及写字楼字租售市道仍较疲弱,惟2、3级写字楼之销售情况则略有起色。年度(1991年)内本集团属下建成入伙之楼字总楼面面积达本集团历年来最高水平,加以年度内地产市道普遍向好,集团盈利大幅上升。”尽管“世界经济状况继续疲弱,尤其是西方各大国仍处于衰退阶段,短期内并无全面复苏之明显迹象。(但)中国大陆之继续开放改革政策及由开放政策所带来之持续国民经济增长,为本港提供一个巨大之出口及转口市场。同时,珠江三角洲亦为本港工业提供一个广阔及有效率之后援腹地,使本港在世界经济一片不景气声中,仍有可观增长。(故)本集团将继续积极拓展各类投资机会,井加强土地储备,以期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李嘉诚属下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它的主要核心业务则是地产业、物业投资、货柜码头业务、屈臣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