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3年第07期-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饶明达一边挖山,一边在心里盘算一亩桑园养多少蚕、卖多少钱、想着一个农户一季蚕茧能收入多少钱,能否供一个学生读中学的费用和家庭的开支。想着巡检有多少农户,全镇靠蚕茧一年能创多少税,能否够镇上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全然把自己的那个家忘了。把一双儿女丢给妻子一个人,妻子是法官,自己的业务工作也很忙。但为了不打扰饶明达,她多年来一直默默承担着家里的一切。不料有次在出差时摔断了胳膊住进了医院。万般无奈之下才托人打电话到巡检镇。接电话的人慌忙爬上山把饶明达从山上喊下来。镇党委用组织决定形式让饶明达去医院陪妻子一段时间。党委成员们再三向他保证:“饶书记你只管回去照顾伤员,山上的事交给我们吧!规划任务、质量标准都是你制定的,我们不走样的执行你还不放心吗?”面对组织的关心、妻子的期待,饶明达只好做好工作安排准备下山,临行前他千叮咛万嘱咐,把各村开发工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一一交待好了才下山。可他到医院呆了半天就像离开了半年一样,不停地在病房里走来走去。深深了解他的妻子看到他神不守舍的样子,明白了他的心思。是啊,千军万马在山上苦战,作为统帅的党委书记怎么能在医院守着自己老婆?妻子对他说:“其实我只想看你一眼,听你说句话心里就踏实了,你到学校去给娃子们嘱咐一声就回山上去吧,只要你工作搞得好,我再苦也心甘情愿。”饶明达十分感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在妻子手术单上签了个字就匆匆赶回山上的工地。
  
  党委书记钢铁般的意志和火热的激情感染了全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桑园开发速度在不断加快,一座座长满荆棘的荒山被开发成整齐的桑园,一畈畈望天收的低产田也被整理深翻成桑园,开发中的许多困难也在饶明达这种精神感染下迎刃而解。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饶明达动用了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关系,四处奔走求告借贷,各村群众看到党委书记为桑园操碎了心,心里十分感动,主动将本来已很艰苦的日子再紧一紧,把已降到最低的生活再挤一挤,一分一角节衣缩食,同镇领导共度难关。各村农民们提出“老头卖旱烟,妇女节油盐,小孩不要零花钱,一分一厘建桑园”;“一年少喝一斤酒,男人少抽一包烟,过年只吃半边猪,省下钱来买桑树。”群众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饶书记建桑蚕大镇的支持。
  经过一个冬春的苦战,第一期一万亩桑园计划完成后全部栽上了优质桑苗。从那以后,每逢冬春农闲,巡检人就二话不说上山挖桑园。在饶明达逐年开发、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的思想指引下,桑蚕作为巡检镇的主导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按照饶明达的规划一直往两万亩的目标奋进。一走进巡检,就会看见山上岭下田埂地边,到处清一色桑树,春天一片鹅黄,夏天一片葱绿,原本色彩单调的贫困山村呈现出勃勃生机。饶明达大胆进行农业改革,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致富的做法得到了中共南漳县委和襄樊市委的充分肯定。许多外地乡镇都佩服饶明达的眼光,赶来南漳巡检镇参观学习,但南漳是个使改革激进派折戟沉沙的县份,饶明达也无例外地必须面对一场严峻考验。就在桑树即将见成效的前夕,一股阴冷的风从外面吹了过来——
  “巡检的自然环境能保全温饱就不错了,想在山上发财那只是主观愿望。”“当干部想出政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个人的热情不能代替现实……”
  碰巧建桑园的第二年气候十分恶劣,整个夏天没有下一滴雨,新植桑园桑树幼小,桑叶数量质量都跟不上,影响了夏蚕生长,秋茧季节又赶上八十五天的连绵淫雨,秋蚕诱发了僵病、脓病,大部分农户又缺乏防治技术,植桑养蚕的农户未能取得预期经济效益。个别粮田面积留得少的户还出现了粮食亏欠。对于短视而现实的农民,未取得预期效益的失望情绪,加上少数甘于贫困贪恋那种休闲时光的懒汉的趁火浇油,使许多群众不加分析地附和这种观点,并且很自然地将此次种桑养蚕与前些年的“苎麻热”、“养兔热”联系起来。一时间,“蛮干”、“瞎指挥”、“劳民伤财”等议论充斥镇内外。个别无聊的人处于个人目的还给饶明达编了一首顺口溜“巡检出了个饶明达,带人湖南去考察,毁田种桑搞开发,为出政绩往上爬……”  一个农民因蚕纸催青同赶上趟,错过了蚕茧收购时间,也把气撒到党委书记的桑蚕调整上来,他把误了节令没卖掉的一袋鲜蚕茧背到饶明达办公室里吵道:“你叫我种的桑养的蚕,你得把它给我变成钱!不然我回去毁桑种包谷!”
  各种非难像山一样从四面向饶明达压过来。镇党委的同志们愤慨了。他们亲眼看到党委书记饶明达为了巡检农民脱贫致富操碎了心,累垮了身体,忘掉了个人的一切;他们亲历了和饶书记在一起,同农民一样在山上冬战“三九”、夏战“三伏”,忍饥挨饿挖桑园的艰苦日月;他们亲眼看到饶书记强忍着病痛跟农民一起挖山的感人场景;其实,真正制造不和谐音的只是极个别带有个人目的的人,对于饶书记,每个巡检人心里都有一本账。他调回巡检工作的几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基层村组搞调研,摸镇情,巡检的每一座山岭、每一道山冲他都走遍了。一年下来穿破几双解放鞋。哪个村适合种什么,哪个村天旱缺水,哪个村口粮田不足,哪个村有几户特困户,饶明达心里一清二楚。  镇政府的干部都忘不了饶书记关心弱智人庹老大的事,这庹老大是个“哑糊”(意为痴呆傻汉),过日子“有粮一顿胀,没了翻眼望”,缸里没米了也不晓得说。饶书记每天路过他家门口,总要拐进去看看,摸摸米缸,揭揭锅盖。没米了饶书记就想办法,要么自己弄点粮票买点米给他,要么交待村干部由村里接济一些。那庹老大是个吃饭不知饱足的人,感谢的话也不会说一句,见了饶书记只晓得“嘿嘿”傻笑。山民们感慨说,“饶书记也像个傻子一样,他连个谢字都不晓得说,饶书记还是帮他,只有共产党的书记才会这样做!”指山崖的群众都记得,为了让他们结束世世代代黑灯瞎火的生活,饶书记大年三十前夕还在山上拉电线,直到家家户户燃起了电灯饶书记才回家和家人团聚。
  ……
  饶明达以他一贯勤政廉洁、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饶明达的作风和精神不仅是党委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党委集体人格精神的体现。看到饶书记受到如此误解,党委成员们感到整个党委形象被扭曲了。于是党委成员们背着饶明达做出了几条决议,内容有:规模发展桑蚕是符合巡检镇情的长效产业,饶明达抓桑蚕大镇建设是执行党委的集体决议,党委以集体名义向上级反映情况,澄清是非……
  
  “卞和献玉”的精神终于使巡检依托桑蚕产业走向初步富裕
  
  对于经历过磨难的饶明达来说,挫折只能使他更加坚韧。当他知道党委的决议后十分感动,但却表现了出奇的冷静,他语重心长地说:“群众的脱贫的迫切心情我们应该理解,社会上的闲言碎语我们不必在意。只要我们心地无私,只要能让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个人受点委屈算得到了什么?巡检镇古代历史上出过一个叫卞和的人,他发现了一块宝玉,想献给国家,但却被昏庸的佞臣们诬为以石欺君,先后被不明真相的励王和武王砍去左腿和右腿。但卞和追求真理至死不渝,终于使宝玉得以面世,后人为了纪念他才把这块玉石叫作‘和氏璧’。卞和的精神应该对我们有新的启示,那就是说,我们共产党人在追求真理中应该比卞和更坚定!”饶明达还说,我们不必急于辩解,消除误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桑蚕尽快获得预期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党委政府的同志们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服务意识,完善桑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障体系,确保群众在桑蚕产业中受益。卞和献玉的精神感染了饶明达,他像卞和那样以忍辱负重的态度对待误解和挫折,非但没有灰心,头脑更加清醒,发展桑蚕产业的信念更加坚定。他从前段的挫折中认识到,要想把巡检建成真正的桑蚕大镇,成败取决于科技含量的高低和普及程度。认准了方向,饶明达思路更加明晰。他提出要在全镇农民中增强科技意识,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向科技要效益!饶明达在党政会上提出:要提高全镇科技意识,必须从党政领导做起。未来的桑蚕大镇不能有不懂桑蚕技术的领导干部!
  在饶明达的带动下,全体镇干部和镇直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报名参加了中国农业函授大学桑蚕专业的学习,将结业考试成绩在政府门口张榜公布,极大地激发了全镇群众学习桑蚕科技知识的热情。在不长时间里,所有的驻村镇干部都成了替群众解决技术难题的土专家。为了为镇里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饶明达还与省教委成教部门联系,在巡检办起了湖北省第二所桑蚕技术中专学校,为镇里培养年轻一代的桑蚕技术员。镇党校也成了桑蚕技术培训基地,民兵、妇联、青年团及各村委会也在这里培训各自的技术骨干,为了向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饶明达又请示县政府,成立了桑蚕技术服务站。服务站按季节巡回给桑农们讲课,轮流给蚕农们放映科教录像,帮助蚕农防治桑树和蚕蛹病虫害,为蚕农预测蚕茧市场行情,并且将养蚕各个生产环节按蚕龄编成操作日程印发给每户蚕农。一个完善科学的桑蚕生产服务体系在巡检建立起来。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桑蚕业很快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继1993年初见成效后,1994年的春蚕和夏蚕给巡检人带来了期盼已久的惊喜和回报。巡检司村的妇女庹先华由于刻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