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升职记-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王山来的蛋雕工艺品、鹅绒制品之类的,填上不少东西,分成几份,送给义兄、黛玉。

因那史湘云和舒舒觉罗?霜儿俱都托黛玉转送了针线、特色的小玩意给唐果做生日礼物,唐果比照着给黛玉的份额,分别给她俩送去一份。当然,按正经的说法,这些是乾清宫夫人唐佳主子给两位姑娘的赏赐。

十三皇女那里也送了东西过来,唐果又单独送一份给十三皇女。

天天忙忙碌碌,又得照顾大虎几只。待唐果闲下来,小年都过了。

贾家“圆桌”事件,前因后果唐果知晓得非常详细。皇帝给的资料。

女孩儿们待史太君病体好转各回各家。

那贾宝玉大病在床,至今没好呢。花袭人倒因此得了便宜。贾宝玉离不得她,这就是她的护身符。

贾宝玉病中哭着喊着“林妹妹”,他娘王氏便要打发人到要府送信,请林黛玉去探视。被史太君拦了,又严厉警告在场的人,不准将这话传出去,否则一顿板子打***发卖。

贾宝玉又喊“袭人”,说什么“跟前这几个人只怕还守得住”。于是,原本要被发卖的花袭人降为二等丫头,革三年钱米,仍旧伺候在贾宝玉身边。她也病得够呛,还得小意服侍别人,其中苦楚,以前她是没尝过的。

史太君心疼孙子,痛恨儿媳妇胡来,又不好在贾元春省亲之前发作她,暗地里训斥了大半夜,现在诸事打压王氏。

不过王氏这人,心思狠辣、手段狠毒,在贾府内宅混还行。大事上目光短浅,指望她改变,没戏。

唐果微微叹息,《红楼梦》未完,所以结局大家多是猜测。记得有一种猜测就是林为谣言中伤,最后以死明志。出了这么一件事也好,以后大家干净。

她不担心林黛玉的闺誉。

贾宝玉胡言乱语的事情,史太君做得很对。不然以义兄的手段,倒霉的只能是贾府和贾宝玉。有上次不值一文的贾府陪嫁奴在前,稍微操作一下,就能彻底打垮贾府的名声。

唐果感兴趣的是那位贾探春。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是一位拥有政治家素质的少女。城府深厚,行事果决。

眼下这位也不是善茬儿。年纪不到十二岁,心机就深沉得很了。平日里远离亲母亲弟,乃至于当众贬斥压制,紧跟祖母史太君和嫡母王氏。

王氏暗地里吩咐人摆圆桌席面,让她帮贾宝玉入席。说贾宝玉可怜见儿的,一贯在姐妹们面前做小伏低,最是热心肠。冷不丁疏远,病得都瘦了。大家伙儿在一处,又有长辈在场,无碍的。

贾探春的态度一如既往,恭敬的应了,照做。掐着时间,命人暗地里辗转把消息传给了鸳鸯。倘若没有袭人横空出现,史太君到了现场,定能把事办圆满了。贾探春还两头儿不得罪。

事情发展到这地步,贾探春仍然是两头儿露脸。

王氏最恨的是刘嬷嬷和林黛玉,一点儿没往贾探春身上想。史太君事后细查此事,贾探春自然而然得了她的青眼。作为一个生母被家人唾弃的庶女,贾探春终于真正出了头。人各有路。

丢下这事,唐果干别的去了。

腊月二十六,唐果十九生辰,周岁十八。

生日前夜,唐果无聊,反思了一下自己未成年便成婚的问题。

因为她表情过于严肃,引起皇帝夫君侧目。

唐果本人毫无所觉,兀自在头脑中探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法定婚龄。

前辈子自己国家的法定婚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全世界最高。据说最低的西班牙,男14岁,女12岁。

这辈子所在国家的法定婚龄是男16岁,女14岁。

不过规定是死的,未必人人遵守。

比如自己身边这位吧。

一婚的时候12岁,二婚时多大?好像是24吧?三婚呢?

算算……老家伙!

三婚的时候36岁!

隔12年就立个皇后……今年这老家伙多大?

45岁。

算了!这老家伙的过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八卦那些做什么?浪费时间!想点儿别的吧。

为啥大家的法定婚龄差那么多呢?各国各时代促进人口发展的需要?以前总说古代人早婚还真不公平……依据现行法律,自己已经是晚婚了?

唐果这里思考着大课题,皇帝夫君猜了一圈,终究没猜出自己老婆严肃表象下的心理活动。

不过敏锐的洞察力告诉他,一边儿眯着比较好。

小没良心的这会儿动的脑筋,很可能对他不利呀!

皇帝的判断很准确,行动方针更准确。他保持沉默这功夫,唐果的思维已经发散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上,皇帝的婚史早不知扔哪儿了。

“果儿?”半天,皇帝唤了一声。

“啊?”人家正幻想椰子汁的味道呢!

“按果儿的身份和规例,后宫主子、皇子皇女们是要来给你拜寿的。你见不见?”

一百六十四章群钗四散花袭人这个人,外表恭顺老实,心气却是比谁都高的。今日之前一直是在贾府内宅春风得意,她早把贾府当成“咱家”,忘记了世上不止贾家一家是高门大族。

除了薛宝钗,花袭人原也没真的敬服哪位姑娘。

史湘云大大咧咧,一度待她亲如姐妹,她和湘云曾经达到相提并论的地步;支使湘云帮着给贾宝玉做鞋;当着贾宝玉得面,和湘云讲论林黛玉……这些事哪是她这个身份能做的?可她都做了,也没被谁责备。这更让她自我感觉良好。

今天被人抓了话柄,以前的不妥一起被翻腾出来,花袭人心中大恐,惶急之间找不出给自己开脱的话来,只一个劲儿跪着流泪,瞧着却是楚楚可怜的。

贾宝玉心中非常不忍。他原本对礼教大防不忿,花袭人又是他看重的女人,怎能看着她被那便成了鱼眼睛的老婆子折辱?

贾宝玉看向林黛玉,希望他的林妹妹出言解围。毕竟那老婆子时林妹妹的人,他不好说什么,不然就是扫了林妹妹的面子。这点儿轻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林黛玉却正等着看贾宝玉得处置。

以前年纪小,很多东西没人教过,很多事知道的不周全,也没深想。这两年见识多了,又有嬷嬷们讲起些传言,自己将在贾府得事情一一细想,林黛玉心惊不已。若是父亲故去之后,自己没有二叔,没有小姑姑,一如之前在贾府得情状,那么自己将来,除了嫁宝玉可还有别的路能走?

林黛玉知晓父亲曾有过那个意思,所以并没起怨怼祖母的心思。况且那时还都年轻。稍年长些,身边的嬷嬷也看着的,尽管不像规矩上说的那样严厉,可自己也是自尊自重,自问并无失德之处。

然世人对女子的要求严苛之极,倘若有人说个什么,自己怎能说得清?到时候,倘若嫁不得宝玉,岂不是只有死路一条?便是嫁了,如嬷嬷所说,一旦有个婚前不规矩的名声,自己还有什么意思?还能抬头做人吗?

眼下自己和宝玉渐行渐远,这些原可不必说起。但有些事却不能不介怀。

湘云为什么会和自己一度疏远?小时候因为争长辈的宠爱,俩人时有别扭,可过后就忘的,为何会发展到疏远、针对的地步?

自己有时小性儿不假,可并没有刻薄、伤害过谁,外祖母和长辈们也没批评过,为什么贾府里传出林姑娘刻薄小心眼儿的留言?

一年到头儿不做针线这话时谁乱讲的?自己在贾府养病,外祖母吩咐静养为主,这话怎么能传出?

待和史湘云在唐果那里接触得多了,林黛玉几番探问,大概的情形也就清楚了。

史湘云最是个藏不住话的。接触面广泛之后渐渐知事,她二婶娘因见她大了,也常常教她些规矩,拿话点她。史湘云只是性子疏略,却是不傻,一来二去的,不少事她也懂了。明显自己是被人当枪使了。想起之前学过的规矩,再想想自己曾给贾宝玉做鞋,她也是心惊肉跳。所幸知晓的人不多。

黛玉问起前事,她正好有意解释,于是事情就明朗了。

史湘云对林黛玉的疏远,始于林黛玉误剪了湘云做的扇套,而当时在一边拨火的,正是花袭人。这个“稳重知大体的老实人”,非但不发挥她的贤惠,帮忙解释误会,反而趁机挑拨,又议论林黛玉不做针线。

平时有什么事,只要逮到机会,花袭人便要将林黛玉和薛宝钗拉出来比对,在史湘云面前排揎林黛玉一番。往往都是当着宝玉的面。

知晓了这些,结合自己在贾府里的处境地位,林黛玉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值得注意的只剩下贾宝玉的反应。贾宝玉当时当地没发作花袭人,尚可说是年幼想不到,那么现在呢?

今日之事,做灯谜时,有外祖母领着,姐妹们在内间,隔了个屏风,宝玉在外间;作诗时,外祖母去了隔壁休息不在场,但嬷嬷们防着,也说得过去。坐席之时,宝玉便应回避,唉!也难怪,以前都是这样坐的……宝玉的举动不妥,花袭人的话更是不妥。二哥哥,你仍旧一无所觉吗?

接到贾宝玉发送过来的信号,林黛玉轻轻一哂,心中一叹,只当没看见。心里忽然想起小姑姑说过的话:人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性子行事,倘若不会给别人带来祸患,或者能力强到能够阻挡、消弭那些祸患,自是可以。就怕又任性又没能耐,自己做下的事,得别人承担后果,那可真是祸害了!

贾宝玉脸涨得通红。这样的感觉以前也有过,林妹妹离自己很远,好像将要远去,再也不会回来了。可袭人也是不能丢开的,怎么办呢?

终究还是贾探春解了围。

“四妹妹那里画了些梅雪图,屋里的梅花开得也好。姐妹们一起去瞧瞧可好?”

众人应下。一阵忙乱,大家各自穿上披风、大氅,走了。贾宝玉怅然若失。

花袭人的哭声将他拉回现实。

忙扶她起来。

花袭人哭得抽抽噎噎的,道:“二爷……”却又不说下去,只是压抑了声音哭。

贾宝玉方要哄她,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宝玉!”

“老祖宗!”贾宝玉跑到门口,将他祖母搀进屋来,“老祖宗,您怎么过来了?可歇过劲儿来?”

一边安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