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他加入新的公司,是否会对日本钢管公司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佐藤完全就没有考虑。你既然不让我活,我凭什么还要在意你的感受?就算到时候出现问题,日本钢管第一个要找的人也绝对不是他佐藤,而是新的公司。
抱着这样的想法,佐藤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加入东方工业,也就是铃木光浩的公司。虽然当铃木说出公司的名字后,佐藤完全没有任何的印象,新的公司就像那些完全不入流的企业,在日本没有任何的影响力。但佐藤依旧没有犹豫,反正自己的合同拿好以后,公司会给自己支付工资就行了。至于影响力什么的,有没有对他不重要。
佐藤的加入使得铃木接受公司的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东方工业这个家在日本毫无根基的企业,算是迎来了自己公司第一个重量级人物。
说起东方工业这个公司,他的底细就只有寥寥几个人能够知道。他的核心成员,是一个名叫吴一平的中国人。
在香港的公司组建好之后,刘东就把他给派到了日本,组建了东方工业这么一家企业。刘东给吴一平的任务很明确,那就是努力的挖人,努力的撒钱。既然刘东想要在日元上涨的同时,在日本挖一下那些巨无霸企业的墙角,这样组建公司的事情,就必须要提前做好。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刘东在阻击了日元之后再急匆匆的组建公司挖人,那样就会太匆忙,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但如果早早的开办起公司,然后在某些范围之内,把公司的名气给打响了,那到时候的工作就会好办很多。
就像佐藤这样的人,在日元升值后,导致那些日本企业成本上涨,他们为了公司的利益着想,就肯定会启用那些新人,对于老人,那就爱去哪儿去哪儿。
虽然老人们的经验技术,都是宝贵的财富。但相比起新人来说,他们的薪酬就太高了,虽然经验宝贵,但为了压缩成本,这些老人就必须要干掉。再说了,除了真正的核心技术,老人和新人的差别远远不是看上去的那么大。老人能做好的事情,新人也能做到。
日本教育体系的成功,就在于能够源源不断的收获人才,新人干上几年,也就会成为老人。而如果老人继续再干几年,那么他的薪酬足以再让公司培养起无数的新人。所以,成本的上涨势必会导致新人的上位,而那些之前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们,就会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要是公司处在盈利丰富的情况下,那么养这些老人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公司的盈利微薄,那么老人就像是一颗毒药,会把整个公司给拖进深渊。资本的世界从来都不是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美好,没有利润,那还叫做资本世界么?公司的股东们,不会把自己到手的财富白白的给那些员工。
佐藤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那个美国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支撑公司为他撑腰的最根本原因,绝对会是因为工资的问题。毕竟,就算那个美国人的技术再好,他才到公司,就算高层再怎么重用,他的薪酬也绝对没有在公司干了三十年之久的佐藤高。既然同样的技术实力,那为什么要付高价挽留佐藤,而不是低价挽留美国人?
现在佐藤仅仅是一个个例,吴一平之所以看重他,有着技术方面的原因,毕竟佐藤在刀片涂层上面的研究经验,比起国内现有的科技来说,高出一大截。日本人不在乎的人才,不代表现在的华夏也不在乎。
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吴一平想要千金买马骨。有了佐藤的先例,再加上之后还有一番动作。到时候相信日本的工业界内,就会有他们东方工业这个小公司的印象,佐藤的名气在日本工业界来说,还是有一些的。再挖两个人,到时候别人肯定会知道东方工业。
虽然印象可能是人傻钱多,不会是尊重人才。但这无关紧要,最重要的就是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等到日元上涨,然后导致成本增加,那些企业开始对老人们动手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东方工业。
像佐藤这样的人都能进的公司,而且待遇良好,那自己呢?谁比谁不行啊?到时候,绝对会有源源不断的工业界老人们加入东方工业公司。
有了这些各行各业的人才,刘东的工业帝国梦想就会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至于老人们的薪酬嘛,等到那个时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刘东没有出晕招,在日本圈钱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有了钱,还怕付不起那一点点工资么?
再说了,付给这些人工资,又不是不会创造利润。到时候圈人的同时,在圈上一批机械,工厂都可以开起来。只要有工厂,还有技术,哪里会愁赚不到钱?到时候在国内开工厂,刘东难道还会亏本不成?
这样即赚了钱,又为国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技术经验,简直是好处多多。刘东哪里会手软?所以,一个佐藤仅仅是开始,相信之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来投奔东方工业。
第四十五章 一份清单
有了佐藤的加入,铃木的工作显然好做很多。他最开始下手的就是佐藤之前的团队,由于有了佐藤这个榜样,佐藤那个团队最为好挖,虽然挖的人不算太多,一共也就才不到20个人,但他们一个实验室,精英基本上就囊括在这二十个人之内。
可以想见,在被挖掉了一个实验室的精英后,佐藤之前所在的实验室,算是彻底的瘫痪了。要想再重新把这实验室建立起来,明显不是短时期能够办到的事情。
为了这事儿,负责实验室的课长直接打包袱走人,至于那个美国人,也因此失去了工作,算是为佐藤报仇了。
整个团队被挖,尤其是这个团队之前还是日本钢管公司的下属研究室。这件事情在日本工业圈子里面也开始小范围的流传开来,大家都在打听,这个东方工业公司,到底是哪里来的势力,他们怎么就敢这么做?难道不怕引起众怒?
再说了,你要是挖小公司的墙角也就罢了,但东方工业公司却挖的日本钢管这样的巨无霸公司,摆明了就是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有了这样的论断,大家都在看日本钢管公司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日本钢管的动作显然是迅速的,当铃木开始挥舞他的锄头时,他们就已经有所发觉,但由于公司太过庞大,所以做出决定的时间往往就没有小公司的动作快。等到日本钢管准备和那些研究员们好好谈谈的时候,一封封辞职信就已经放到了那个倒霉的课长手中。
到最后,那批人也没有挽留下来。但日本钢管公司也开始查起了东方工业的底细。这一查不要紧,却把日本钢管公司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原本他们以为这些人是被日本的竞争对手给挖走的,虽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但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可当他们查到东方工业公司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东方工业公司是一间非常清白的公司,才注册没多久,表面上的信息就像是一张白纸。
当然,这样的答案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于是,日本钢管公司发动了自己的关系开始彻查。在日本,属于芙蓉财团的日本钢管,本就有着巨大的能量。他们想要在日本本土查询一些东西,基本上是没有难度的。
东方工业公司虽然清白,但日本钢管想要查到幕后的一些东西,却是很容易的。等到把东方工业公司幕后的控股公司查出来后,他们却茫然了。东方工业的幕后控股,居然是在美国的公司。
对于美国人,日本钢管公司也不得不开始慎重起来。虽然查到的那个美国公司,依旧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但在美国,那些公司的事情着实不是那么简单的,谁知道这些公司背后,又是什么大鳄?于是,他们就开始一步步的抽丝剥茧,缓慢的拨着那重重的迷雾。
越查下去,日本钢管公司越是纠结,因为他们很明显的感觉到,那个所谓的美国公司,好像也是一个空壳,他们的资本居然来自开曼群岛。地球人都知道,开曼群岛上面的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最喜欢在那个地方扎根的,却是金融行业的公司。
而这东方工业公司,却是个做实业的。虽然到现在,东方工业公司都还没有一个厂区,连机器也没有听说他们有定制。但是,既然东方工业公司挖人的方向都是做工业的人才,那么他们的发展必定会是在工业这一途径上。
所以,日本钢管公司纠结了。一个做工业的公司,母公司却在开曼群岛,而这开曼群岛的公司,也是和别的公司交叉持股,到最后这资金都不知道转到哪里去了,可以说是要多诡异就有多诡异。
这个手段,明显不是日本人自己的手段。明白了这点的日本钢管公司,就不断在猜测。到底是德国人,还是美国人,亦或者是苏联人?但是,无论日本人如何想象,他们却从来没有把华夏人当成目标。不是他们却发现想象力,实在是这个怀疑太过可笑。现在还极度缺乏外汇的华夏,哪里有能力来和日本的公司抢人才?不被日本人挖墙角都是烧高香了。
更何况,这个东方工业公司,出手财大气粗,比起他们日本钢管公司,也是不遑多让。这样的公司,又怎么可能是华夏的企业?但是,人被挖了总是要有个交代的。这不管是美国人,或者是德国人,亦或者是苏联人,在他们日本钢管公司眼皮低下挖人,显然是在挑衅他们。
于是,日本钢管的高层就做出了决定,既然这个东方工业想要在日本做工业,那么就联合新日铁,还有三菱重工,这些机械制造企业,给东方工业公司找点麻烦。
只要是东方工业公司需要的机械,一律不卖。要想拿到设备,你就去美国,德国,反正本土的企业是不会卖给他们任何一个零件,包括螺丝。努力抬高东方工业的运营成本,让他们一个螺丝钉都得进口。这样的措施,相信新日铁那边,和三菱重工那边,也不会有任何的异议。
毕竟,这是东方工业公司首先不遵守行业规则,这样的愣头青,相信其他几家财团也不会喜欢,日本钢管公司能成为第一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