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中国古代房中术
关于什么是房中术,有许多不同的说法需要加以剖析。WwW。haosHUdU。COm
所谓房中术,对之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房中术是中国古代性科学的总称;狭义的理解是,房中术是研究*技巧的一门学问。现在多数人的理解倾向于后者,因为中国古代性科学的范围实在太广了,不是房中术所能概括得了的。
说房中术是研究*技巧的一门科学,这是对的。但是,许多人认为讲究*技巧只是为了满足性的需要,获得性的快乐,而古代房中术不仅有满足性的需要、获得性的快乐的一面,还包括节制情欲,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养生长寿。人类的性行为有三个功能:一是快乐的功能,二是健康的功能,三是生育的功能,而中国古代房中术更侧重于健康的功能,*要服从于养生,为了养生,有一套特殊的交合方法,有时要尽欢,有时又要节制,所以中国古代房中术又可称之为*养生学。
长生不老、成仙得道一直是古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特别是统治阶级更希望长寿无极,永享富贵,这就是所谓“当了皇帝想成仙”。因此,从秦始皇派人去东瀛求长生不老之药开始,直到明代的一些皇帝都信方士,服红丸,都是为了这一目的。中国的道教所主要倡导的也是此,它起源于古代的巫术,并汲取了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老子的一些养生理论。
老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父母*(即“牝牡之合”)而产生的,而性合之源则在于精,婴儿的生命力最强,婴儿无知无欲,无畏无惧;筋骨柔弱,可是小拳头握得很紧;还不知道*,可是小*常常*,这是因为他精力旺盛;终日号哭而声音不嘶哑,也是因为平和无欲因而精气充沛,所以,老子提倡平和无欲的养生方式,惜精爱气,厚如赤子,讲求*的“质”和“量”而不要纵欲,这就是后世*养生研究的基本思想。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总的看来道家的房中术在历史上有相当大的进步意义。英国的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道教房中术承认男女地位平等,承认妇女的重要地位;认为健康长寿需要两性合作,不受禁欲主义和阶级偏见的约束;这些都显示了道教与儒家、佛教的不同之处。因此,虽然道家的生理学很原始和有幻想成分,但在对待男女和宇宙的态度方面,比家长统治的儒家或冷淡出世的佛教都要恰当得多。
有些人认为,道教就是提倡性放纵、“男女乱搞”,这是不对的。道教的主要派别“天师道”一直把房中术作为修炼的主要方法,那是围绕养生进行的,而且有严格的做法。正统的道家认为,“行房”并非在“行淫”或“行乐”,而是在“行道”,不能有丝毫的“邪念”介入,所谓“凡待药之时,即是灵官执鞭,鉴察护持,如一心行道,便能得药成仙;若淫念一起,立堕三途恶趣,灭迹分形,可不慎欤”。在理论上,“道”和“淫”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事实上其间可能只隔了一层纸。而且,道教派别众多,有些派别并不主张性修炼,而是忌行*,或禁婚嫁,或只是独身修道。
通过以上叙述,可见我国古代房中术之概貌。《辞海》对房中术所下的定义是“古代方士所说房中节欲、养生保气之术”,似可斟酌。房中术的主要派别提倡“合气”男女*以修炼,而节欲只是其次要派别、次要方面;同时,房中术的后来发展与医学相结合了。所以,如果把房中术定义为古代与医学相结合的通过对性生活的调节以养生保气、益寿延年之术,也许更恰当些。
正文 道教和房中术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把房中术深化、系统化并广泛运用于实践的是道教的创始者。wWw。HaoShUDu。COm他们并不仅仅停留于怎样使*不伤身体,而是进一步倡导怎样通过*有益于健康长寿。这些事,始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创立道教的张道陵。
张道陵是东汉时的沛国人,本为士子,博通五经,做过江州令。后来,他产生了一个思想:经书读得更多有什么用,人死一切皆空,于是就钻研长生之道,而且弃官隐居于洛阳的北邙山,给人治病;以后,又杖策游龙虎山,修炼道成。他创立了道教,凡是入教的都要出五斗米,所以也称为“五斗米道”;由于道教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所以他所创立的道教也称“天师道”。
张道陵给人治病,可是他并不是什么医学家,至多是实行类似现代的理疗,而且又多从如何*来进行治疗,“其治病事,皆采取玄素,但改易其大较,轻其道尾,而大途犹同归也。”
张道陵是怎样用房中术来为人们治病的,对此目前已很难查考了,可是从其他方面可以找到一些资料。北周时有个叫甄鸾的人,曾经做过司隶校尉,精于算术和考证之学,可以算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数学家、学问家。他本来是个道教徒,可是后来皈依佛门,对道教反戈一击,写了《笑道论》,对道教大肆揭发、批判。他说:“臣就观学,是教臣《黄书》合气之法,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四目四鼻,两口两舌,两手两心,正对阴阳,法二十四气之数行道。”这里所谓的“合气”,是当时流行的术语,即男女*。
以上叙述虽然是骂道教的,但事实描绘上似不应有假,因为这一套做法,当时趋之者众,已广为人知。但是以什么观点来看,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中国历史上,在张道陵之后,房中术经历了一个十分兴旺发达的时期,这是从东汉、魏、晋、南北朝直至唐代,可是从宋代以后,就日渐衰微了,其原因是房中术自身经历了两个“异化”,受到外界两重“打击”。
张道陵倡导房中术,是面向平民,主要为平民治病,所以很受拥护,很有生命力。可是后来房中术逐渐为王公贵族所取,脱离了一般民众,这是一个“异化”;从以养生为主旨逐渐转变到主要为性享乐服务,这是第二个“异化”。
统治阶级是很重视性享乐的,可是古书常常强调“纵欲必然戕身”,这使一些统治者不能不有所顾忌,而房中术却把性与保健结合起来了,既不影响享乐,又可延年益寿而更好更多地享乐,这就完全符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于是在统治者的倡导下房中术红极一时了。
房中术一旦为统治阶级所攫取,就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和朴素的养生主旨,而成为统治者们糜烂腐朽、奢侈淫逸生活的工具。到了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与道教,把道家的房中术和密宗佛教的性修炼结合起来,称之为“演揲儿法”。《元史·哈麻传》记载,元顺帝荒于声色,臣下竞相引荐西域房中术家来邀宠。于是,他们广征民女,在宫中进行淫乐、试验。
当时的宫廷女性不仅要表演歌舞,侍奉统治者,还要充作君臣和僧徒们施行房中术的工具。以求长生骗人骗己,而行淫乐之实,这就是一些统治者修习房中术的目的。
正文 房中术走向衰微
到了明朝,房中术更加走火入魔,陷于邪途。wWw。HaoShudU。com自成化后,朝廷上下竞谈房中术,臣下纷纷以献*邀宠。这种情况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进一步泛滥,不少佞臣纷纷献药,并认为这就是“房中术”。有一个叫陶仲文的大臣,以符水、*大大得宠,明世宗移居西内,日求长生,不上朝,不祭宗庙,不见大臣,而常见陶仲文。由于陶仲文这样得宠,许多人艳羡不已,于是方士、道士、官吏一哄而起,假借圣旨以征逐女色,为进药而敲诈勒索,荼毒百姓。房中术的名声越来越坏了,它变成了左道旁门、纵欲*的代名词,正人君子皆耻之。房中术总是和*、纵欲伤身等连在一起,这种房中术已不复初始阶段的本来面目了。
与此同时,道教还经受了“两个打击”:
一是佛教的禁欲主义对道家房中术的打击。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一千多年来成为我国第一大宗教的佛教则是外来的。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开始盛行,例如在南梁时梁武帝就笃信佛教,大力推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和道教之间斗争十分剧烈。佛教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诸行无常,人生极苦,即使今世大富大贵,也难免生老病死之苦,所以佛教要求人们放弃尘世的幸福、欢乐,而把解脱的希望寄托在那超自然的“极乐净土”,因此,众生只能在禁制情欲的宗教修行生活中度过苦难的人生。在形形色色的宗教禁欲中,佛教对人的性本能更是严格地予以禁制,这是因为性本能引起的行动和欲望最能引起感情上的骚动和烦恼。于是,佛教规定其信徒们最好抛妻别子,修习禅定,禁绝一切*望,从而达到六根清净,杜绝一切烦恼。
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道家房中术又是一个严重打击。道教在宋朝还稍稍红火了一阵子,例如宋徽宗笃信道教,还自号“道君皇帝”,可是,宋代是中国的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对性的相对开放转为禁锢的一个转折点。宋代的统治者经不住金兵的侵略,徽、钦二帝被俘,迁都临安(杭州),偏安一方,再也无复唐代那种恢宏的气度和强盛的国力了。社会衰微,统治者终日惶惶,龙座不稳,必然要对民众严格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程、朱理学所提倡的“存天理、灭*”的那一套正好符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人如果没有欲求,就不会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了,就不会起来造反了。性乃人之大欲,即然要“灭*”,当然不可谈性,提倡房中术的道教当然要归于衰微了。
但是,“两个异化”和“两个打击”,实际上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内因来看,道家房中术中的消极因素使它走向了反面。
道家房中术的修炼方法是五花八门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